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曹植 >

第527部分

曹植-第527部分

小说: 曹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巍1竟徽淮砀盖撞换崛闷渌擞攵缯钇鹇氪蟾纭⑷缍加姓庋氖盗Α1鹂创蟾绮幌陨剑籰ù水,他手底下的实力绝对不会比二哥弱,甚至犹有过之。三哥那里只是一个替补,若本公和大哥都不争,父亲必定会让他出来与二哥争。这等情况下,后加入者反而更有优势!”

“后加入者反而更有优势?”赵云听得lù出不解之色。

那边徐庶已然恍然地点头道:“四公所言甚是,早加入者其实只是占了个先机。然而这毕竟不是攻城略地,大军一到便能占住要地。事实上那些河北世家里不乏精明人士,他们对如何选择心中肯定有数。要拉拢其他派系的人,绝不容易。加之,后入者有机会得到司空大人之暗中相助。”

赵云lù出了然之色道:“原来如此,那我们即可趁此机会,在青州打下基础。”

曹植微微一笑道:“不仅如此,青州地理位置优越,乃是齐鲁故地,这里当年便商贸发达。若是能将青州与徐州、淮南连成一片,进而影响辽东、朝鲜半岛,那么不论是对本公还是我曹家,都有莫大的好处!”

曹植这个想法虽然刚刚冒起,但并非没有根据的瞎想。青州看起来好像只是一个普通且在大汉十三州中比较富庶之地,然而由于其所在位置较偏,重要xn远不如附近的冀州、徐州等地。

这看法并没有错,因为其依据乃是以大陆或者说以中原为中心,青州相对于中原来说,位置确实有些尴尬。然而,如果将海洋,或者说将青州对出的渤海、黄海也纳入到战略范围来看,青州的位置就变得极为重要了。

青州往东跨海,便是辽东半岛。从青州最东面乘船到辽东半岛,只需两天不到,在这时代而言可谓非常迅速的了。而如果走陆路,起码要一个月时间甚至更多,期间还会经过边境,受胡人侵袭。

以现在的航海技术,早就能开辟这条道路了,而且亦多有民间百姓们走条这路。之前青州大儒管宁等在黄巾之乱时避祸辽东,走的其实就是这条海路。不然的话,走陆路,可是要经过当初黄巾闹得最凶的冀州,那叫危险。除此之外,太史慈得罪了青州大族要避祸,出走辽东也是由这条海路。另外像程普、韩当这两位辽东、辽西人为何如此熟悉水战,主要还是少时曾经常出海之故。

由此可见,由青州出海通往辽东,这条道路在民间早已存在,问题是这里并没有受到朝廷的重视。大都是两地百姓在使用,顶了天就是两地的官员重视。正是朝廷对此的忽视,使之辽东一直是大汉比较尴尬的地方。

辽东位于长城以外,不属中原范畴,且多有胡人。出于对胡人的惊惧和仇恨心理,不少中原人都不愿到长城以外。但是,辽东又是一个战略重地,历代中原皇朝,所受威胁不外乎东北和西北。其中西北的威胁由来已久,中原人经营了关中以为抵挡。但东北的威胁却是后来有,从高句丽到契丹到女真,再到后来的满族。

一般来说,华夏历史前半段的威胁主要来源于西北,随后西北因为天气环境的变化逐渐衰落。而后半段则主要来源于东北,其中隋唐、宋代这段时间最惨,东北、西北都同时有威胁。

对于西北,中原人有关中作为屏障,而在东北,就用辽东、辽西作为掌控了。但是这两地毕竟不像关中,有诸多山隘险阻作为防守要点,防御东北的威胁主要还是依靠长城。不过长城是可守而不可攻,故而一旦长城防线失守,中原也危矣。

然而单凭陆路,对于辽东半岛的掌控程度其实很低,只观这时代历史上辽东为公孙家所割据便可知。而随后,中原大乱,高句丽乘势而起,朝鲜半岛被其夺去,辽东亦逐渐被其侵蚀。

对于辽东,走陆路无疑非常艰险,然而若是走海路,却是十分便捷。从青州到辽东的海路,虽然开辟且使用了许多年,但是却很少作为军事用途。最多就是作为联络、沟通的一条通道而已,并不会用之作为行军路线。

这或许是因为中原人并没有海洋意识之故吧,也或许在他们眼中,海上都是不毛之地,远不如中原富庶。

古人看不清楚这一点,但曹植却是清楚得很,对于青州也自然极为看重了。这时代大运河还没有完全形成,南北水运主要依靠的是吴王夫差所凿的邗沟(位于徐州,连通长江、淮河)以及战国魏惠王时代开凿的鸿沟(位于兖、豫州,连通黄河、淮河)。这算是大运河的雏形,然而只有两条水系,毕竟太过单调,与后世那发达的大运河水系相距甚远。

而这水道,还未能完全贯通到河北之地,这里面倒是给了曹植不少机会,或者说也是青州的机会。

因为大运河未形成,连通河北主要还是靠陆路,但除此之外,还有海运这一条路。现在并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但曹植却不同。淮南那边已经在大肆建造海船,如若在青州打下一个据点,那么就可以形成从淮南到青州的海路。

接下来,便可以以青州为中心点,往辽东、朝鲜半岛、冀州甚至黄河流域上游一路辐射过去。这便可以形成,以淮南为基地,青州为前哨的国内海运、水运辐射网,让曹植的影响力从从从最南端的淮南直达最北的辽东,从最东的朝鲜半岛延伸到西面的雒阳、长安以沟通关中。

如此一来,青州便成了极为重要的战略交汇点。曹植并不是主政青州,所以这种情况下,就只能培植自己一边的势力主政青州。而且,亲密关系必须胜过田豫、陈登这类,那么最好的人选,自然是即将联姻的辛家或者甄家了。

曹植这个布局不可谓不宏大,当他拿着地图详细解给徐庶和赵云解说完之后,两人从惊叹中恢复过来。

赵云听完还有些晕,毕竟这种战略规划可谓前所未见,一直以来被人所忽略的大海,也被纳入了进来。赵云虽然聪明,但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理解消化。

至于徐庶,沉吟了许久之后却是眼眉一挑道:“四公这么做,目的可是朝鲜半岛?”

听到这话,曹植心中闪过佩服,暗赞道:“不愧是这时代的顶级谋士!”随后没有否认,轻轻点头。但还是有些奇怪地问道:“不知先生是怎么看出来的?”

徐庶微笑道:“很简单!若按照四公这规划,我大汉即可从海陆两路像两条伸开的手臂一般对辽东形成钳制,这么一来辽东相反都难,只能完全受制于我大汉。而一般的布局,自不会满足于受掌控之地,再进一步那是必然的事。而从辽东再进一步,则是朝鲜半岛。就地图而言,从青州一样可以到达朝鲜半岛,不过路程或许要远上一些,但就海图而言,最多不会超过半月。半月的路程,并不算长,而陆路方面辽东牢牢掌握,从北入乐浪郡再往南,即可从南北两面夹攻三韩,将整个半岛拿下!这还是像两条手臂一般,将半岛掌握制衡。而其中关键,就是海路!”

曹植听完之后,连连点头道:“元直先生果然厉害!”

徐庶苦笑着摇头道:“某这算什么厉害,都给出了这么多提示,哪能不知道。真正厉害的还是四公,竟然想到从海路入手。我大汉自先汉时在半岛北部建郡,一直以来对那里的影响力都不高,这主要是受道路影响,难以沟通。不过一旦海路建立,那么这问题将迎刃而解。”

曹植微笑着点头道:“不错,朝鲜半岛南部气候温和,能出产大量粮食。那里可为根基,与幽州形成呼应,而后北出将可对整个东胡形成战略包围与压制!”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巨大布局。一旦成功,虽不能说完全解除东北胡人对中原的威胁,但最起码能形成包围与压制。不再是仅仅依靠长城,独木支撑。

与这个足以影响华夏千秋的重大布局相比较,争夺冀州怎么看都像是小打小闹,以至于徐庶二人现在都将这问题抛诸脑后了。

冀州,算什么!

战略规划上没有太大的问题,徐庶却是问道:“那四公准备如何在青州布局?”

曹植颔首道:“本公准备让辛家和甄家的资源全部注入青州,现在经历多次战乱,青州颓败。两家的资源注入,应该能迅速在青州站稳根基,本公再在淮南辅助,应该能很快将大网的雏形立起来。”

徐庶轻轻点头道:“四公所言不差,然这么做毕竟慢了一点。四公可有想过,让辛家或者甄家的人,担任青州刺史!”

曹植苦笑道:“如果可以,当然最好了,他们随便一家有人担任青州刺史,那么后面的事就容易做多了。”

徐庶微笑道:“其实这是有可能的,青州毕竟是袁家故地,若是用曹大人的亲信主政,恐怕会引起青州世家们的抵触。相反,用袁家的旧臣反而更好。而曹大人的心中,不无要消除袁家在青州影响力的打算。青州毕竟不像冀州,并非袁家老巢,在那里花费三、五年时间,或许就能消除袁家的影响力。而最好的人选,自然莫过于袁家旧臣里面的亲曹一系。以现在的形势发展来看,亲曹一系之首,当是甄家和辛家无疑。四公只要让他们略作争取,夺来青州刺史之位,应该不成问题。”

曹植轻轻颔首道:“先生所言甚是,不过此事不急,且等大婚之后再作商议亦不迟。”

徐庶也点头道:“四公所言甚是。”

顿了一顿,曹植却是转移话题道:“对了,先生以为本公该如何对待杨修此人?”

听曹植提到杨修,徐庶也是皱了皱眉头,沉吟了良久说道:“杨修此人的确有,而且最善急,这对四公当场应变极为有用。这一点,即便是某还有扬,怕是也略有不及。然而此人恃傲物,不容于人,四公若是招他,恐怕会让麾下之人不满。特别是一些跟了四公一段时间的老人。”

徐庶的话,曹植也知道,但对于杨修曹植还是想招揽。除了他本人的华之外,还有他的家族。

由于科举制刚推行,没有三十年时间不能将世家改革掉。在此之前,世家的影响力还是巨大的。曹丕有司马懿在背后支持,因为之前司马朗一直没在家族的原因,现在整个河内司马氏,乃是以司马懿为主。虽然,天下不乏大世家,然真正可与司马家相媲美的,并不多。而杨家恰恰是其中之一,甚至影响力上犹胜司马家半筹。

曹植知道,现在曹丕其实也在争取杨修,不过杨修对曹丕不太感冒,双方一直接触都没什么结果。但若自己不出手,杨修迟早会被曹丕拉去。杨修虽然号称多智,但在司马懿面前还是次了一档,这只看历史上,二人分别作为曹植、曹丕的首席谋士以及兄弟二人的下场便知道了。

曹植不排除司马懿有办法助曹丕收服杨修,一旦被他成功,那么在争取世家的对抗上曹植便落于下风了。

对这一点,曹植虽然不清楚会造成什么效果,但他不敢冒险。故而对杨修,曹植还是想争取他为主,即便这家伙很是麻烦。R@。。。





正文第四百八十八章糊里糊涂的婚礼

提到杨修,徐庶沉吟了一阵,却是问道:“四公子可是一定要得到杨修之助?”

曹植mo了mo鼻子道:“也不然,只是不想让他投入二哥手下而已。”

听到这话,徐庶轻笑道:“既然如此,让杨修投入大公子手下,不就可以了!”

曹植眼前一亮,但很快又有些黯然道:“太难了,德祖心高气傲,说实在的大哥的才学……恐怕太难了。”

徐庶轻轻摇头道:“非也!以杨修之性情,他除了对四公子看得上眼之外,大公子和二公子于他而言其实并无区别。二公子能得他辅助,大公子亦是一样。问题在于,怎么设计让他承认大公子而已。或者说,让大公子意识到杨修之才,这样大公子就会展开行动。”

听到这话,曹植目光一凝,轻笑道:“本公子有办法了!可以如此如此……”

徐庶边听边点头,最后颌道:“的确好计!不过现在施展太急,四公子可以待得大婚之后,再行动亦不迟。

曹植微笑着点头道:“善!”

将重心从许昌迁来邺城,曹家这次大动作的确引来天下人的关注。

而曹家老巢的转移,让南方的刘表喜忧参半。原本因为襄阳和许昌相距太近,刘表经常担心曹操会突袭襄阳。现在随着老巢的迁移,以及屯驻在许昌的大部分兵力北移,却是让刘表松了口气。

然而老巢的迁移,也告诉南方的诸侯,如果要打败曹家,那么就要攻入河北腹地方可,难度可谓提升了数倍。不过,对于已经没有进取心的刘表来说,这是一件好事。他现在更担心的还是野心勃勃的江东别策。

对于曹家老巢的北移,削策也立即收到消息。对此,他也没有表示什么。毕竟现在江东的敌人主要还是刘表,战略上暂时不会与曹家有太大的冲突故而这些都不是孙策当前需要考虑的。

相反,孙策更担心的是曹军可能会会南下。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