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曹植 >

第514部分

曹植-第514部分

小说: 曹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Ω米叱鲎源蠹沂直剩由嫌钟斜宸蛉说耐萍觯懿偈侨陶咭蒱uò继续看下去。

图画下面的文字并不多,曹操很快就看完。只不过看完文字之后再看那图画,曹操脸上已经闪过了然。

又翻看了几页,曹操却是抚掌大笑道:“好!果然是好书!文字简单直白,又有此图画结合,内容讲的又是《孝子传》。若被冲儿、节儿他们读之,肯定喜欢得紧。”

说到这里,曹操脸上lù出淡淡的微笑。诸多子女中,儿子最喜欢的是曹植五个,而女儿最喜欢的,当属曹节。这可以说是子凭母贵,因为曹操对卞夫人的喜爱与敬重,使得卞夫人所出之子女,都备受宠爱。就连不算太聪明,且体弱的曹熊,才曹操心中地位亦仅次于曹植五个。

卞夫人听着,掩嘴笑道:“大人有所不知,这书可是玲珑从节儿那里讨来的,那些小家伙已经全部看个遍呢。”闻得此言,曹操小小地lù出惊讶道:“从节儿那里讨来的?那这丫头又是从哪里找来这书的?”卞夫人笑道:“大人以为,整个司空府,有如此才气写出这等好书的,还有哪个?”听到这话,曹操大笑地说道:“夫人为吾生了个好儿子,哈哈!”,

卞夫人听着,脸色一红道:“都是大人教导有方。”曹操低头想了想,而后说道:“夫人,不若我们去看看子建。”,

卞夫人欠身道:“但凭大人吩咐。”,

说完之后,曹操便一手拿着那叠《二十孝》,一手拉着卞夫人的手,往明德园而去。只不过刚走进明德园,曹操却是见到好笑的一幕。只见以曹节、曹冲、曹熊三中为首,领着后面一众曹氏、夏侯氏宗族的小辈,全部立在书房前的院子里等候。骤眼看去,两家小辈加起来,竟然有十余人。

平日里这么多孩子聚到一起,只怕早就吱吱喳喳说个不停。然而让曹操惊讶的是,这么多孩子聚到一起,竟然没有发出一句响声。所有人都静静地站在院子中,小脑瓜不住往书房那边张望。

后面跟来的家仆就要通传,卞夫人见得连忙做了个噤声的手势。

随后便见到,曹操拉着卞夫人站到最后面等着。

由于那些孩子太过入神的关系,竟然没有注意到曹操和卞夫人来了。

幸好,等的时间不算太长。大约半刻钟左右,就见到书房内转出一道人影。曹节见到,当先〖兴〗奋地迎上去,奶声奶气道:“四哥哥,都写好了吗?”,

看着小丫头那〖兴〗奋的样子,曹植微笑道:“都写好了。”,

“好啊……”,听到曹植这话,下面一众孩子全部欢呼。

曹操见到这一幕,却是微笑着对卞夫人道:“看来子建这的很受那些小家伙喜欢呢。”卞夫人笑而不语。

这时,曹植也已经见到了曹操和卞夫人。连忙拉子拉曹节,而后拱手道:“孩儿见过父亲、母亲。”

听到这话,原本热闹欢呼的孩子们一愣。当回过头见到曹操的时候,所有孩子的活泼都消失,lù出拘谨之色拱手道:“(孩儿)见过父亲(曹伯父)!”,@。





正文第四百七十三章曹丕的打算

眼见孩子们向自己行礼,曹操只是微微颌首,随后目光便直接落到曹植身上笑道:“子建,此书可是已经写完?”说着曹操扬了扬手中那叠纸片。

曹植也没有料到,自己之前的稿子会落到曹操手上,不过本来写这书的用意便是为了安曹操的心,故而点头道:“侥幸完成。”

曹操微笑道:“此书倒是写得不错,用的虽然是《孝子传》的事迹,然却容易阅读,配上图画。只怕日后天下孩童启méng之作,要加上子建这一本了。”

曹植闻言连忙拱手道:“父亲谬赞了。”

顿了一顿,曹操却是问道:“不知此书何名?”

曹植凝声道:“此书除却《孝子传》外,孩儿还另外加了几个进去,总共有二十个孝子事迹。故取名《二十孝》。”

曹操捋髯笑道:“《二十孝》,好!我曹家也应以孝治天下。子建且将手稿拿到印刷作坊刻印吧,其余的事为父代你处置。”曹植连忙拱手道谢。

看得出来,曹操对这部《二十孝》十分满意,却是和卞夫人进书房内与曹植闲谈了好一会。不过却是可怜曹植那些弟妹,要在外面候着。

曹植看得有些不忍,便将剩余的稿子交给曹节,让她领着其他曹氏、夏侯氏子弟到自己的卧〖房〗中看书去了。

不过这一幕,让曹操见着之后却是颇为满意。

跟曹操闲聊不过是短时间的事,而随后曹植也将稿子亲自送到印刷作坊里。不过这次并不是普通的文字印刷,而是弃图画,这倒是增加了印刷的难度。对此,曹植也不多管,反正那些都是熟手工匠,现在的经验和技术都要比自己好,他们自有解决的办法。

就在曹植摆弄这事的时候,许昌城内司马懿的府邸中,司马懿正与曹丕对坐在书〖房〗中。

只见曹丕脸色yīn沉地说道:“仲达,四弟他又写了一本书籍,据闻所写乃是历代孝子事迹。”

司马懿听得”脸上也少有地lù出凝重道:“好一个曹子建,果然好算计!”

曹丕闻言,皱眉道:“仲达,如何好算计?”曹丕其实只是本能地觉得不对而已。毕竟他跟曹植相处日久,深知曹植每做一事,都不会无矢放的,故此才急急来找司马懿商议。事实上”曹丕还猜不透曹植此举的用意。故此听到司马懿所言,才有这一问。

司马懿凝声道:“曹子建这招的确高明,看似给自己上了枷锁,事实上却是能博得司空大人信任。”

曹丕不解地问道:“仲达此话何解?”

司马懿见得曹丕不明,只能详细地解释道:“二公子应该知道,司空大人其实颇为忌惮四公子,对其有疑心。”听到这里,曹丕轻轻点头,司马懿见状继续道:“不过现在,四公子亲自编了一本宣扬孝道的书。这便等于四公子给自己加了一个孝的枷锁,若他做出有违孝道的事来,那么……“……”

这次”曹丕哪里还不明白过来,点头道:“必然受到天下人的口诛笔伐!”

司马懿点头道:“这就是他高明的地方了,唉……”说到这里,连司马懿都忍不住轻叹1口气。

曹丕皱着眉想了想,随即惊讶道:“仲达的意思,莫不是四弟利用自己的名声在父亲面前形成掣肘?”

眼见曹丕不算太笨”终于明白过来,司马懿神情凝重道:“这招的确厉害,如此一来司空大人对四公子的顾虑必然少了许多。这对二公子可是颇为不利啊。”说到这里,司马懿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

曹丕闻言道:“仲达,那我们该如何?不若跟部氏合作吧…………”

司马懿摆手道:“暂时不要。这女人的态度与吾收到的消息颇有出入,吾怀疑此事有人在背后从中作梗!”

曹丕皱了皱眉道:“仲达,那我们该如何?父亲若对四弟减轻了疑心,那么他的势力必然会更进一步”如此,“”,

司马懿目光闪烁道:“为今之计,只有那一招了!”

曹丕闻言”有些不解道:“哪一招?”

司马懿一字一顿道:“联姻!”

“联姻?”曹丕闻言,lù出不解之色道:“联姻井用确实不错,然而该跟谁联姻?”

司马懿凝声道:“以现在的形势看来,袁家支撑不了多久。而袁家背后,就是河北世家。曹子建势力不弱,而能够真正抗衡他的办法,就只有联合河北世家。

袁家败亡,河北世家必然要选择新主,而若是二公子此时能站出来,那么就能轻易获得河北世家的支持。有了他们在背后,二公子做事也可以放开手脚了。”

曹丕听着点头道:“仲达此言不差,但这么做会不会引起父亲疑心?”

司马懿轻笑道:“无妨,到时二公子只需在司空大人面前,表现出可以平衡世家的能力,司空大人必然要倚重。至于后面的,慢慢再计较亦不迟。”

曹丕闻言连连点头道:“有理!与河北世家联姻的话,甄家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说到这里的时候,曹丕脑海中不自觉地浮现出甄宓那绝世jiāo容来。

司马懿微笑道:“此事不急,我等且好生准备,待得袁家覆灭再作计较亦不迟!”

曹丕这时也松1口气,呵呵笑道:“善!”

曹丕这边的计较,曹植自然不清楚了。编完《二十孝》之后,曹植也闲了下来。一家人在司空府过了一个难得齐聚的年,曹植便和赵云,蔡琰等起行,返回淮南去了。

而比较意外的是,曹植起行的那天,曹操竟然来送行。只不过看他大部分时间都在跟蔡琰谈话,曹植便知道自己老爹对蔡琰还不死心。

对此,曹植只能表示无奈。其实想想也知道,以蔡琰的身份以及名气,以及她那高洁的性格,怎么可能屈身shì奉曹操。她的性格就是士人性格”宁可死,也要尊严。这种女人,以曹操现在的权位以及身份,注定一生都得不到。

她不可能像部氏一样”不要名分shì奉曹操。也不可能以shì妾的身份成为曹操的女人。至于成为司空府的夫人,那就更不可能。蔡琰不是那些心如蛇蝎的女人,她不会拆散别人的家庭。况且作为才女,总有她的傲气,不会给机会自己留下污点。

故此,曹操跟蔡琰注定是无缘。

送别总是有尽头的”送了半个时辰有多,曹植等人终于上了马车,离开了许昌。

马车之上,曹植见到蔡琰脸上透着闷闷不乐,于是小声问道:“姐姐”可是父亲他……”,说到这里,曹植收住了嘴。

蔡琰轻轻叹1口气道:“司空大人当年就曾向爹爹求亲,不过早已事过境迁,大家都过着不同的生活。”听到蔡琰的话,曹植道歉道:“是植不好,这次确实不应该带姐姐来许昌的。”

蔡琰轻摇臻首道:“此事与子建无关。

就算这次不来,司空大人也总有发现的一天”到时候只怕更会连累子建。如今也好,借此机会说个清楚明白,也好绝了司空大人的念头。”顿了一顿蔡琰有些不好意思道:“再者,要道歉的应该是姐姐才对,若非姐姐,子建那编撰类书的大计,亦不会受到阻挠。”,

曹植闻言,摆手笑道:“无妨,此次父亲虽然没有答允让姐姐负责。不过父亲并非那种公sī不分的人,此事对后世千秋有莫夹好处,父亲即便不让姐姐负责”亦会另外找人。而且,就算没有了父亲相助,并不等于姐姐不能再编书,再过几年,以淮南的财力”足够支持此事!”,

蔡琰听着,还是带着歉意道:“却是姐姐给子建带来麻烦了。”

曹植哈哈一笑道:“既然是植的姐姐,有什么麻烦不麻烦的…………”,

现在已经开春,官道上的积雪开始逐渐融化。曹植一行也不着急,反倒是像郊游一般缓缓往寿春而去。

那边赵云也挑了三千名精壮士卒,这些都是豫州人,而且善于骑射。这三千人,可算是日后曹植麾下骑兵的班底。只不过现在还没有战马,曹植暂时只让他们进行步兵的训练。

huā了一个月时间,曹植一行终于渡过了淮水。这时,曹植一行就已经见到百姓们正在有忙碌地进行插秧。

忙虽然是忙,但并不乱。除此之外,当曹植回到寿春城的时候,发现比离开的时候又繁荣了几分。百姓们除了在传统的“市”,中进行买卖之外。以前只是让百姓居住的“坊”,里面,也遍布各类小贩。

此时寿春商业之兴旺,即便许昌也比不上,绝对是天下第一!

由此亦可见,刘晔、韩浩等人在自己离开之后比你并没有闲着。回到太守府,积压的事情也不算多,没几天曹植便全部处理完了。

现在的淮南,农、工、商三方面前已经上了轨道。而且由于前期宣传得当,加上管理方面条理很是清晰,淮南发展势头虽猛,但并不显得乱。

这方面曹植是深有感触,发展虽然重要,然而在发展之前必须制定完善的计划小。没有大局观,只是乱打乱撞发展,吃亏比收获更多。所谓mō着石头过河,那只是没有全盘发展计划的人抛出的借口而已。

一旦这样做,前期或许能取得不错的成绩。然而当发展进入中期之后,因为前期的乱,就会产生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一一解决梳理,那么发展将陷入瓶颈。而由于已经有所发展,这时再对产生的问题进行重新梳理,难度将比初期更大。

这就好比同时起两座高楼,其中一座只是随便打了个地基,然后就快速往上盖。当盖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就会发现地基不稳,再盖上去楼就会倒塌。这种时候,便只能回过头来重新加固地基。然而问题在于,已经建了一定的楼层,再加固地基难度绝对要比开始的时候打地基难。诚然可以一边加固,一边继续盖,但问题是,这样的高楼,当真安全吗?或许更像是空中楼阁,触之即溃!

相反,如若在建楼之前先打好根基。这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