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宦官的历史 >

第5部分

宦官的历史-第5部分

小说: 宦官的历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修建皇室苑林,以满足围猎与骑射需要。如西汉司马相如所写《上林赋》、东汉班固的《两都赋》,便描定了汉代皇家苑囿的宏大气派,从侧面反映了汉代帝王对围猎与骑射生活的痴迷。唐太宗李世民对围猎则是出名的迷恋,唐敬宗李湛甚至为此而丧命。宋代徽宗喜欢在宫内蓄养走兽,元代在宫城的万寿山也饲养了大量的动物。




最下贱的奴仆(3)



  上有所好,下必迎之。在唐代,宫廷中的闲厩使下辖有后宫五坊,即雕坊、鹞坊、鹰坊、狗坊、鹘坊。清代宫廷中有专门饲养鹰、鹞的鹰房,饲养猎犬的狗房,饲养禽兽的养牲处。其中,鹰房、狗房各设八品侍监首领太监两名,太监十名;养牲处设八品侍监首领太监两名,太监三名。
  蹴鞠
  蹴鞠在古代中国很早就流传开来,足球起源于中国之说也根源于此。相传本是远祖黄帝为了训练士兵而发明,到秦汉时期已在宫廷流行。当时,“鞠”是以动物的皮作为外囊,里面填满毛发。到唐代,蹴鞠运动进一步发展,“鞠”也逐渐改进为有球皮和球胆的气球,已接近现代的足球。此时,比赛规则也逐渐完备起来,分两队进行对抗性比赛,而且两队各有球门。唐代帝王中很多人都喜欢蹴鞠,并有“官场”、“白打”之分。两人对踢为“白打”,三人角踢为“官场”。唐代宫词中也有“寒食内人常白打”之句,可见蹴鞠在当时的宦官中也是广泛流行,参加蹴鞠运动的宦官绝对不在少数。
  蹴鞠在宋代最为兴盛,自开国皇帝赵匡胤到宋徽宗,无一例外。《水浒传》中写东京泼皮高俅因为蹴鞠的球技过人,所以得到徽宗欢心而高居太尉一职。可见当时宫廷中蹴鞠的流行一斑。
  明代的帝王也喜欢蹴鞠。史书记载,正德年间,一个名叫王敏的士兵因为擅长蹴鞠大得正德皇帝欢心,于是被强行阉割,成为随侍皇帝的内侍。
  男宠
  宫廷中的太监不仅要随时侍侯帝王后妃,而且要满足帝王各种需求,甚至包括变态的生理需求,男宠就是这样一种角色。历代帝王中性情怪僻之人,举不胜举。这种偏爱男色的怪癖,在各朝各代帝王中都能找到原型,而大多数男宠都是宦官。以西汉为例,这一朝的皇帝大多数喜欢男宠。汉武帝是雄才大略的帝君,既贪恋女色亦迷恋男宠,宦官李延年就是当时著名的男宠。前面说过,李延年相貌酷似女子,声音圆润,能歌善舞,深得武帝喜欢。受宫刑后,他身上的男性特征消失,皮肤白嫩滑腻,胜过武帝后宫佳丽三千,武帝将李延年留在身边,并时常临幸李延年,使之成为他的一个掌上玩物。无独有偶,汉元帝时宦官石显,因为相貌俊美、声音甜美,同样受到元帝宠爱。石显很快从一名小宦官做到中书令,把持了朝政。另外,还有许多典故事例在后文中详述。
  解闷
  古代宦官是毫无人格可言的,他们是皇帝身边的奴隶,甚至可以说是皇帝身边的一条狗,皇帝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得干什么。稍有不慎,便随时可能人头落地。南北朝刘宋王朝的宋世祖刘骏性情十分孤僻,喜好酒色,而且专以杀人为乐。宫中宦官无论高矮胖瘦、漂亮丑陋,一一被赐给绰号,不论朝堂宫中,尽呼绰号取乐,从不唤人姓名。而且,他让亲信宦官追随左右,兴之所至,见谁不开心就任意鞭笞。
  元代宫廷中,有一次一个宦官在台上演戏给皇帝看。一宦官扮演卖瓜之人,另一人扮演买者。买主问:“这瓜怎么卖?”卖瓜宦官答道:“一两银子一个。”买主摇摇头,长叹一声道:“吾穷人,买不起。”说完,指着旁边的南瓜说:“买黄的吧。”卖瓜的答道:“黄的也不便宜。”话音未落,在台下看戏的皇帝“龙颜大怒”,随手抓起一个茶壶盖,劈头朝卖瓜宦官砸去,那宦官还未明白过来,便有两颗门牙当场掉下,满嘴鲜血直流。原来,“黄的”与“皇帝”谐音,宦官在无意中触动了皇帝的敏感神经,自然也就祸从天降。
  清代,宫中后妃生活极其无聊,为了打发生活,太监时常趴在地上学狗叫、猫叫,以博得主子一笑。雍正年间,一个太监在台上演戏时,只是笑着说了一句:“当今常州知府是谁?”便被当场责问:“汝为优伶,何可擅问官守?”接着被毒打身亡。末代皇帝溥仪特别喜欢养狗,在宫中养了一百多只狗,有专门的太监负责。溥仪常常拿宫中太监取笑,每每有太监从养心殿前经过时,便放狗出来,时常把路过的太监吓得半死,被咬伤的人也不在少数。
  在家天下时代,宦官是皇帝的家奴,生杀赏罚,都决于皇帝一时的意念,宦官动辄得咎。即使是有名的权阉,表面上看权势遮天,实际上他们亦不过是皇帝的高级奴仆,荣华富贵同样可能在瞬间化为乌有。唐宪宗时大宦官吐突承璀,受到宦官刘希光受贿的牵连,被贬到淮南充军。宪宗在朝堂上对大臣说道,吐突承璀之类,不过是我的家奴,只是服侍我的时间长了,就狐假虎威起来,“若有违反,朕去之轻如一毛耳”。权阉如此,其他的底层宦官自不必说。
  清初,康熙曾下昭:“凡太监犯罪断不可宥,尤宜加等治罪。”道光四年(1824年)又特别规定:“凡太监等除出城置买杂物不禁外,不许在戏园酒肆听戏,如有犯者,立即查拿!”不仅如此,每一个封建王朝对内廷宦官的管束都形成了一定的惩罚制度,对于宦官违反法律和禁令的处罚都比较严厉,处罚的方式主要有下面几种。
  处以死刑,这是对宦官最重的处罚。死刑的方式有杖毙、斩首、凌迟等,如赵高便被处以死刑,北魏的宗爱也被处死,并且诛灭三族。唐代权阉鱼朝恩,飞扬跋扈,最后被唐代宗缢死。明代大宦官魏忠贤流放途中自杀,死后还被斩首示众。这些宦官罪大恶极,是死有余辜。但是,在宫廷争斗中,更多的中下级宦官无辜被杀,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东汉末年,袁绍领兵进宫,将宦官诛杀殆尽。唐末,朱温领兵进攻长安,进入后宫见到没有胡须的男子就杀,宫中的宦官也基本上被杀光。




最下贱的奴仆(4)



  抄家、没收家产,这种手段一般是对付权阉的。因为自东汉以后,权阉利用手中权力,聚敛了大量的财富,东汉末有些权阉的家产难以计数,其房屋建筑的豪华程度甚至可以与皇宫媲美。所以,一些宦官被处罚后,往往被抄家、没收家产。史载唐代权阉仇世良死后,武宗下令抄其家,结果仇世良的家产用三十多辆车子,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运完。
  革除职务,流放外地,这也是对付权阉常用的手法。权阉身处政治斗争的最险峰,常常成为皇帝与外朝官僚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因而极少能有善终者,大多数都仅风光一时。唐代权阉高力士、仇世良、李辅国、程元振,明代魏忠贤,最后都被革除职务而后死去。
  罚减俸银,这种手法也比较常见,对中下级宦官比较有效。罚减俸银,时间从一个月、两个月,到一年不等,最长的甚至达六年。
  戴枷入狱,这种处罚主要是在清代。戴枷入狱最长期限,可以达两年,严重的甚至终身戴枷,戴枷入狱的地点在内务府慎刑司。并且很多时候,都是罚减俸禄、戴枷入狱以及杖打数刑并用。如太监私自留外人在宫中住宿,先戴枷入狱三个月,然后再杖打四十大板,六年内再减俸银五钱。
  杖打,这是宫廷中最常用的方法,可以分为笞打、杖打、打责三种,尤其是明清时期更为常见。杖打的刑具是长五尺、圆五分的实心青竹,板打的刑具是长五尺、宽五分的青竹板。朱元璋规定,宦官在宫城内相骂,笞打五十;不服管束而相骂者,杖打六十;宦官在宫城内打架斗殴,杖打七十。
  上述只是明文规定的处罚方式,事实上,封建君王都把宦官视作卑贱的家奴,甚至根本不把他们当人,因此还有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惩治宦官的酷刑。据说,慈禧有一次强迫一位老宦官吞下自己的大便,老宦官最后抑郁而死。光绪年间,慎刑司设有“气毙”之刑,用沾水的七层白绵纸,封住受刑宦官的口鼻耳,然后施杖刑责打至死。珍妃宫中三十多名宦官,即受“气毙”之刑而死。
  宦官自秦汉以后,身份亦官亦奴,作为国家官员的一分子,也有固定的俸禄。一般说来,中国各个朝代,高级宦官的俸禄比较多,加上额外的收入,能够过上比较富足的生活。中下级宦官,由于俸禄少,而且从事着宫廷中众多的繁重的体力劳动,一般没有多少的积蓄。惟有宋代,宦官的俸禄比较丰厚,是个例外。其他朝代,尤其是清代宦官的俸禄一般都入不敷出。除去必要的开销,太监们私蓄不多,一俟年老体衰,就被赶出皇宫,不少人转徙四方,躲入寺庙中了却残生,很多人甚至毙命街头。作为皇宫中最下贱的奴仆,少数宦官的人前风光,也难掩绝大多数宦官背后的凄凉。



***************
*第二章毒花的绽放
***************

  古代宦官其身份、地位的低下,我们在前面已有叙述。宦官不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眼疾手快、小心谨慎,而且在成为宦官之前,还需要经历人生最为残酷的一次考验———阉割。对于每一个宦官来说,自己被阉割的那一刻,都是一生中最惨痛的回忆。惟此,不了解古代的阉割术,非足以明宦官。


从宫刑到定制(1)



  阉割术
  古代宦官其身份、地位的低下,我们在前面已有叙述。宦官不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眼疾手快、小心谨慎,而且在成为宦官之前,还需要经历人生最为残酷的一次考验———阉割。对于每一个宦官来说,自己被阉割的那一刻,都是一生中最惨痛的回忆。惟此,不了解古代的阉割术,非足以明宦官。
  古代的阉割手术或刑罚是怎样进行的呢?据日本和美国学者研究,古埃及、印度和古代阿拉伯以及中世纪的土耳其,这些地区通常用拉割法和切割法,手段极为残酷。古代埃及阉割六至十岁的男童,是将孩子的阴茎和肾囊用力拉出,然后用快刀割除,用沸油涂抹割处以止血。为了防止尿道堵塞,使用一根金属小棒插入尿道。阉割手术后,将被阉孩童反捆双手,埋入沙坑中仅露出头来以避免感染。几天后,孩子从坑中挖出,拔去尿道的金属棒,整个手术才算完成。这种残酷的阉割术,据统计死亡率达75%。
  美国学者坦娜希尔在《历史上的性》中则介绍古代阿拉伯的切割法。这种方法是将受阉者的睾丸切掉。
  15世纪土耳其苏丹宫廷中,被称为“塞拉里克”的白人太监,只是被割去了睾丸,所以只是在苏丹的住所中服务,而不能进入后妃的宫中。
  在古印度,阉割术比古埃及有所改进。手术前,被阉割者服食鸦片起麻醉和止痛作用,坐在陶凳上,医生用竹片夹住男子性器官,切割刀沿竹片切下阴茎和睾丸,然后把沸油倒在伤口上消炎,最后用浸了香油的油布包扎好。手术后,阉割者静卧数日,并服食乳制品加强营养。
  那么,我国古代的阉割术又是怎样进行的呢?中国古代最早的阉割应该是在父系氏族公社晚期,最先被阉割的是战争中的俘虏。由于缺少相关的史料佐证,这种看法只能作为一种大胆的推测。至晚到殷商时期,阉割奴隶在王宫中已经出现。殷商时代,我们从甲骨文中,可以推测那时是连同阴茎和肾囊一并割除的,用的是石刀或金属刀。到周朝,阉割手术大约要用木制刑刀。《尚书·吕刑》列举了当时四种刑罚:劓、刵、椓、鲸。劓是割鼻子,刵是割耳朵,鲸是脸上刺字。椓,据注解《尚书》的唐朝学者孔颖达考证说:“此椓,毁其阴,即割势是也。”汉朝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又释“椓,从木”。估计是用一种木制利刃割去男性生殖器。东汉时,医学名著《黄帝内经》记载说:“宦者去其宗筋,伤其冲脉,故须不生。”认为宦者受“去其宗筋”之刑,所以不生长须胡,这和后代太监不男不女一个意思。这里所说的“宗筋”,学者们一致认为是指阴茎和睾丸。但是上古时代,有关阉割术下受刑人的痛苦记述寥寥。由于古代医疗条件的落后,被施宫刑的人肯定都经历了死去活来的过程。手术时间大约持续三个月左右。另一种方法,可能是用刀具割开男子阴囊,剥出睾丸,南宋洪迈的笔记小说《夷坚志》中对此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清代,对阉割为宦有较为详细的记载。阉割大多数选在春末夏初,气温适宜,没有苍蝇、蚊子时进行。阉割前必须履行一些手续,主要是订立生死文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