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游龙戏唐 >

第359部分

游龙戏唐-第359部分

小说: 游龙戏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尔等全都退下。”

汝南公主并未急着言事,而是冲着随侍人等一挥手,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吩咐道。

“诺!”

汝南公主此令一下,随侍诸般人等自是不敢稍有迁延,齐齐躬身应诺之余,鱼贯着便全都退出了厅堂。

“夫君明鉴,妾身今日进宫给母后请安,赶巧皇后娘娘带着仁儿也在,期间母后一直在夸仁儿懂事孝顺,又说仁儿聪慧,必成大器,妾身不知深浅,也就跟着应和了几声,却不料母后突然又说起了立储一事,妾身惶恐,诺诺不敢妄言,母后因之不悦,事至此,妾身也不知当何如之为宜,还请夫君明训则个。”

众随侍人等尽皆退下之后,汝南公主的柳叶眉当即便是微微一皱,面带苦色地便将今日进宫之遭遇说了出来。

“此事为夫知晓了,馨儿不必多虑,此国之大事也,非等闲可与闻者,但有问,馨儿只管虚言推脱了去便好,实在不行,且就拿为夫来当挡箭牌也就是了。”

一听汝南公主这般说法,陈子明的眉头不自觉地便皱紧了起来,没旁的,他一向虽反感的便是后宫干政,为此,可是没少多方绸缪,早在贞观十七年便已建议太宗立下了密匣传位之法,更是暗下杀手,除掉了野心勃勃的武媚娘,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希望大唐社稷能鼎盛得更久上一些,而今,杨太后竟是串通着萧皇后要开历史之倒车,这自然不是陈子明所能容忍之事。

“这……”

汝南公主前面所言其实也就只是半真半假罢了,实际上,今日在杨太后说起立储一事时,素来孝顺的汝南公主其实是答应了要向陈子明探问个虚实的,只是因着知晓陈子明的秉性,不敢说实话而已,这一听陈子明明显不愿谈论此事,汝南公主自感不好向母后回话之下,自不免便有些两难了起来。

“馨儿应是知晓的,先皇在贞观十七年时便已立下了规矩,不明立太子,唯以密匣遗诏传位,此乃定制,岂可更易,且,为夫处在目下这么个位置上,终归须得避嫌,此事不必再提。”

如此多年的相处下来,陈子明对汝南公主孝顺的性子自不会不了解,哪怕汝南公主没说,他也能猜得到汝南公主在面对着杨太后之要求时会作何等反应,当然了,陈子明自是不会当面揭穿,可在道理上,却是不得不说个通透,明确表示了不打算支持当下便立储之态度。

“就依夫君好了。”

见得陈子明态度如此坚决,汝南公主虽为难,也自不愿违了陈子明之意,略有些无奈地便应了一声。

“馨儿莫要纠结此事,一切都交给为夫来处置便好,时候不早了,为夫还有些俗务,须得去书房一趟,馨儿且早些去休息罢。”

陈子明心中虽颇为的不爽,可这等不满只是冲着杨太后与萧皇后去的,自然是舍不得汝南公主受委屈,好言好语地安抚了其一番之后,方才径直去了内院书房……

“陈大人,请留步。”

身为宰辅,进宫面圣乃是常例,尤其是这等革新重务颇多之时,陈子明几乎每天都要往宫里跑上几回,今儿个也自不例外,一大早便进了两仪殿,与李恪就军制革新事宜交换了回意见,从辰时三刻一直讨论到了天将午时,方才从御书房里退了出来,这才刚走到两仪门,却听后头传来了一声招呼。

“哟,是宋公公啊,有事么?”

陈子明循声回头一看,见来者是杨淑妃身边听用的总管宦官宋磊,眉头不自觉地便是微微一皱,可很快便舒展了开来,笑着招呼了一句道。

“太后娘娘有口谕,请陈大人到泰福殿一行。”

自打赵如海乞骨告老之后,宫中宦官里就属内侍监何欢与宋磊官阶最高了的,若是面对寻常朝臣,宋磊都可摆上摆架子了的,可面对着陈子明这么位驸马爷么,宋磊却是不敢有丝毫的失礼之处,就连宣杨太后的口谕都显得格外的小心谨慎。

“微臣遵旨。”

一听杨太后召见,陈子明立马便意识到十有**还是跟立储一事脱不开干系,心中的厌烦自不免便更浓了几分,然则以其城府之深,却是断然不会带到脸上来的,也就只是恭谨地应了一声了事。

“陈大人,请。”

见得陈子明领了旨,宋磊自不敢稍有迁延,紧着便催请了一句,陪着陈子明便一路往泰福殿赶了去……

果然!

这才刚从泰福殿寝宫门口处的屏风转将出来,陈子明第一眼就瞧见了正陪着杨太后闲聊的萧皇后以及其怀中环抱着的小李仁,又哪会不知杨太后叫自己前来的真实用心之所在。

“微臣叩见太后娘娘,叩见皇后娘娘。”

尽管心下里对杨太后妄自干涉朝务之举极为的不满,可毕竟是自家丈母娘,陈子明自是不敢在礼数上有所闪失,紧着便抢上了前去,规规矩矩地便是一个大礼参拜不迭。

“免了罢。”

对于陈子明这个能干无比却又不怎么听招呼的女婿,杨太后自不免有些心结在,平日里也不怎么情愿召陈子明来见,问题是此番涉及到国本大事,陈子明这个首辅大臣却是断然绕不过去的,故而,心结归心结,杨太后倒是不曾给陈子明脸色看,于叫起之际,声线虽谈不上和煦,却也没甚恶意,大体上也就只是不咸不淡罢了。

“谢太后娘娘隆恩。”

尽管早已猜到了杨太后相召的用意之所在,然则陈子明却是断然不会表露出来的,更不会蠢到去主动开口问根由,恭谨地谢了恩之后,便一直躬身站着不动,摆出了副恭听训示之乖巧模样。

“子明啊,近来事多,想必是忙坏了罢,这都清减了不少了,当须得注意劳逸结合才是。”

杨太后想了想,最终还是觉得不好一上来便谈正事,这便作出一副关切状地嘘寒问暖了一番。

“微臣多谢太后娘娘体恤。”

一听杨太后这等没甚营养的体恤话语,陈子明心中自不免腹诽不已,也自不会当真了去,当然了,表面上的感激涕零状还是须得表演上一回的。

“嗯,老身今日请子明前来,是有一事相商,这么说罢,仁儿如今已是四岁了,该到了拜师之年,子明素来才高,当世无两,若是能为仁儿之师,老身也就能安心了,不知子明可愿为老身分忧否?”

杨太后虽是久居深宫,可耳目却不闭塞,自是清楚陈子明谋算之能天下无双,也自不打算跟陈子明多绕弯子,体恤话语说过了之后,便即直截了当地转入了正题。

“太后娘娘明鉴,微臣才疏学浅,实不敢为大皇子之师。”

拜师不过是曲线救国之策罢了,陈子明若是真答应了下来,过没几日,怕是杨太后便会得寸进尺地提议立李仁为太子,真到那时,陈子明怕是拒绝也不是,不拒绝也不是,毫无疑问,杨太后的这么个要求,陈子明是断然不会同意的。

“嗯?”

这一听陈子明居然如此干脆地拒绝了自己的提议,杨太后的脸色可就有些不好相看了起来,虽不曾出言呵斥,可一声冷哼里已满是毫不掩饰的怒气,寝宫里的温度陡然间便降低了好几度,当即便惊得边上随侍的宦官宫女们全都为之心惊肉跳不已……

第527章 立储风波(二)

“子明过谦了,天下谁人不知子明乃盖世奇才也,古来罕有之奇男子,若真叫子明为仁儿启蒙,实是屈才了些,再者,子明政务繁忙,本宫也自不敢偏劳子明,然,若是子明不弃,且就挂个座师之名可好?”

萧皇后乃是南梁皇室后人,按辈分论,乃是已故特进萧瑀的远房堂侄孙女,嫁给李恪已有近十年之久(李恪之原配杨氏早亡,并无子息),然则生子却晚而少,到如今也就只有李仁一个儿子,后再无所出,而今,李恪登基之后,后宫虽尚未开始大规模进人,然,后宫佳丽无数乃是定制,加之李恪年轻,后头子息必多,萧皇后自不免担心李仁的嫡子地位会受威胁,故而才会想方设法地要立李仁为太子,如今见房中气氛不对,唯恐恶了陈子明之心,这便紧着从旁解释了一番。

“皇后娘娘如此体恤,微臣感激不尽,只是微臣身处庙堂之高,实是身不由己,一切还须得陛下圣断才是。”

这个座师之名又岂是那么好挂的,一旦确立了师徒之名,不管有没有师徒之实,陈子明怕是都不得不为李仁这么个弟子考虑上一番,若不然,道义上便有些说不过去,而这,自然不是陈子明所乐见之结果,问题是皇后开了口,身为臣下,陈子明也自不能生硬拒绝,只能是耍了把太极,将皮球往李恪那儿踢了去。

“哼,这么说来,子明是执意不肯给老身一个面子喽?”

杨太后从来都不是个好说话的主儿,这么些年来,之所以表现得极为低调,那不过是形势所限罢了,无他,不管是长孙皇后还是太宗,都是个性极强之人,哪能容得嫔妃们惹是生非的,而今么,杨太后已是贵为后宫第一人,前朝公主的脾气可就显露出来了,这不,饶是陈子明拒绝得很是委婉,可杨太后却愣是没给陈子明留面子,寒着声便呵斥了一句道。

“太后娘娘言重了,微臣既是食君之禄,自当忠君之事,若无陛下旨意,微臣实不敢擅作主张。”

见得杨太后这般蛮横无礼,陈子明心中的不爽自不免便更浓了几分,奈何杨太后毕竟是长辈又是尊上,陈子明自是不能跟其强顶个不休,也就只能是不软不硬地给出了个解释。

“罢了,子明既如此坚持,老身也不为难你了,回罢。”

丈母娘训女婿固是理所当然之事,可太后训首辅大臣就不免有些耸人听闻了去了,真要是就此传扬了出去,杨太后的跋扈名声可就要臭大街了的,正因为此,这一见陈子明软硬不吃,还搬出了朝臣的身份来说事,杨太后尽管已是不满到了极点,却也不好再一味强硬了,也就只能是摆了下手,不咸不淡地吭哧了一声了事。

“微臣告退。”

陈子明也自不想真跟杨太后以及萧皇后扯破了脸,奈何这两位所提出的要求实在是太过强人所难了些,于公于私,陈子明都不可能应承下来,至于得罪不得罪么,到了如今这般田地,陈子明也自无法顾忌那么许多了的,并未再多言解释,恭谨地行了个礼,便即就此退出了泰福殿,但却并未就此退出皇宫,而是径直便去了两仪殿的御书房。

“子明去而复返,莫非是出了甚大事了?”

天时至午,已是到了饭点时分,忙碌了一个早上的李恪正在用膳,然则听得陈子明前来求见,还是第一时间便准了陈子明之所请,待得见礼一毕,也无甚寒暄之废话,开宗明义地便直奔了主题。

“回陛下的话,向前太后曾召了微臣前去泰福殿觐见,皇后娘娘与大皇子皆在。”

在搞不清杨太后所为是否是出自圣意的情况下,陈子明自是不敢随意妄言,这便意有所指地点了一句道。

“哦?”

李恪闻言不由地便是一愣,显然不是太清楚陈子明此言的意味之所在。

“陛下明鉴,太后有意让微臣为大皇子之座师,微臣惶恐,实不敢为也。”

李恪这等反应一出,陈子明便知杨太后与萧皇后所为并非出自圣意,紧绷着的心弦当即便是一松,也自不敢等李恪再问,紧着便简明扼要地点出了事情的关键之所在。

“嗯……”

李恪乃明君之辈,尽管陈子明说得甚是隐晦,可其却是一听便懂了,只是碍于情面,却是不好说杨太后与萧皇后的不是,然则闷哼之声本身就代表了李恪对此事之不满——于李恪看来,密匣遗诏传位之举措乃是良策,他自己就是此举措的受益者,又怎会不明白此法能为社稷选出真正贤明的帝王,以确保社稷之永续,自是不愿对太宗所定下的规矩有所更易,实际上,前几日萧皇后曾就立储一事出言试探过,当场就被李恪斥骂了一通,却不曾想萧皇后居然还是不死心,竟怂恿着杨太后出面来搅事,当真令李恪不满到了极点。

“陛下明鉴,如今诸皇子虽皆年幼,然,终归会有长大成人之时,进学自是耽误不得,终须得有一定之规,方可确保诸皇子之成材,微臣有一法,或许能见奇效。”

立储乃是敏感话题,往昔李恪尚未登基时,陈子明可以无所顾忌地畅所欲言,而今么,君臣名分既定,有些话可就不能说得太过直白了的,至于批评太后与皇后的话语么,那就更是万万说不得了的,故而,这一见李恪龙颜不悦,陈子明立马紧着转开了话题。

“子明有话只管直说,朕听着便是了。”

李恪其实不是没考虑过子女的教育问题,只是因着诸子皆幼,暂时还不曾仔细想过罢了,而今一听陈子明这般说法,立马便来了兴致。

“陛下明鉴,微臣以为教育乃是根本要务,丝毫轻忽不得,然,座师制却须得有所讲究,窃以为当以国子监之饱学鸿儒任之,一师一徒,此文道也,至于习武,亦可着武艺出众者为诸皇子之师,待得年岁稍长,文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