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落架的凤凰 >

第47部分

落架的凤凰-第47部分

小说: 落架的凤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哲宗赵煦被宠妃、幸臣两面夹击,于是立即降诏,废去孟后,说:“皇后孟氏旁惑邪言,阴挟媚道,废居瑶华宫,号化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可怜孟氏,还没有从丧女的悲痛中挣脱出来,就又被严霜所侵。 


废后风波
 
  废后的诏旨一下,立刻如石激水,在朝廷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很多朝臣纷纷上书朝廷,为孟皇后抱不平。也巧得很,这一年的天气忽然就变化无常了,阴翳四塞,雷雹交加。朝臣们就借天象说事,说是上天示警,提醒哲宗所治孟皇后之狱,或许是冤狱。因为它没有经过司法部门审讯,虽说也曾追验佐证,但事极秘密,属于黑箱操作,朝廷之臣都不知道。而自古以来审理狱讼,都要交给朝中大臣审理,从未见过在宫中自行审理的。因此,这些大臣强烈要求哲宗,要选派公正不阿之人,另行审查此案。

  而此时的董敦逸也受到良心的谴责,上奏说:“皇后之废,事出有因,情有可察。诏下之日,天为之阴翳,这是天不欲废之;人为之流涕,这是人不欲废之。”并请皇上收回他的复审批文,另请大臣复审,以免皇后蒙冤。赵煦见他出尔反尔,推翻前案。十分气愤,欲治重罪。

  还是曾布出面说情,哲宗才放过董敦逸一马。但朝中大臣要求重审之声不断,赵煦又想到死去的可爱女儿福庆公主,感到孟皇后如此做,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加之如此神秘地废掉皇后,毕竟过于轻率,难以取信天下,因此心有悔意,不由叹了一声:“章 我名节。”

  虽然刘婕妤搬倒了孟皇后,中宫虚位,但哲宗一直也不肯立刘婕妤为后。蹉跎了三年,最后只晋封她为贤妃。刘婕妤虽然宫内宫外活动,多次鼓动内侍郝随及首相章 内外请求,枕席上也格外献媚,但哲宗还是没有立后的意思。直到刘婕妤生下一个男婴,这也是哲宗唯一的儿子。哲宗高兴,她才被册为皇后。

  但册立刘婕妤为皇后也并不顺利,右正言邹浩等人强烈谏阻说:“陛下废孟后,天下孰不疑立贤妃为后,凡皇后须德冠后宫,不能从妃嫔中晋升,应自贤族中选择。况且刘贤妃有废后之嫌,更不宜立为皇后。”

  当然哲宗为了自己的宝贝儿子着想,也就顾不得刘婕妤的贤淑与否了。遂将邹浩削职除名,贬去新州。

  天道公平,善恶终有报。刘婕妤做了皇后,果然扬眉吐气,说不尽的快活。哪知她的皇后才当了一个月,儿子就忽然生了一种怪病,终日啼哭,饮食不进,不久就夭折了。刘皇后悲不自胜,哲宗也悲痛不已,认为这是自己没有善待孟氏和福庆公主而遭到的报应,随之忧思成疾,三个月后就驾崩了,年仅25岁。哲宗无子,遂立哲宗弟弟端王赵佶为帝,是为宋徽宗。 


一废再废
 
  孟皇后居住的瑶华宫,名为宫,实际上只是几间透风漏雨的破屋子,围成一处小院,杂在街巷之内。孟皇后一夜之间高岸变深谷,从母仪天下的皇后到沦落为凡尘的平民,更何况她一直身处于富贵的环境中,在强烈的前后生活反差之下,心里的失落和悲苦尤为沉痛。在这里,她不能随便走动,一举一动都有人监督,形同软禁。自然没有人敢与她往来。门前冷落,庭院深深,生活寂苦凄清,连普通庶人的自由都没有,求为长安一布衣也不可得了。更可悲可笑的是,那些在瑶华宫周围摆摊小贩们的叫卖声,也会无辜受她株连。据《鸡肋集》记载,汴京城里有个卖饼子的商贩,他吆喝时,既不说卖的是什么,也不说价钱多少,先是长叹一气,然后拖腔吆喝:“亏便亏我也!”意思是卖的便宜,情愿亏本,以此招徕顾客。这人每逢来到瑶华宫附近,总要如此吆喝。不料这日倒霉,才吆喝了几声,就被抓进了监狱。原来官差以为他说“亏便亏我也”是明目张胆地为孟皇后叫屈鸣冤。竟不由分说拖到衙门,赏了100大板。从此以后,这个小贩再到这里,就改口说:“歇歇则个也么!”从这个小贩的叫卖声中,我们可以想见孟皇后的处境之艰难。那卖饼子的商贩阴差阳错因此成了名人,生意也红火起来了。

  徽宗赵佶即位,向太后垂帘听政,排斥打击新党,重用信任旧党。有个大学士叫何大正,上书为孟氏鸣冤叫屈,向太后对曾布说:“孟氏本出自士族,当初聘为皇后时,我曾与太皇太后一起亲手教她妇礼,在其他各个方面都强于刘氏。”因此下诏接孟皇后回宫。因为刘氏已被尊为元符皇后,所以尊孟氏为元 皇后,位居刘皇后之上。在这两个皇后之间,向太后很讨厌刘氏,始终偏袒孟氏。在两人的名分安排上,刘皇后见到孟皇后要先拜,然后孟皇后回拜。但为了避免两人见面尴尬,命令除了大礼圣节宴会外,两人都不参加。刘皇后无奈,只好接受。

  但孟氏恢复位号刚刚两年,政治气候又变。向太后死,赵佶改元“崇宁”(1102年),即崇尚熙宁之意。徽宗重用奸臣蔡京等人,又展开了摧旧复新的行动,对元 大臣进行严酷的打击。孟氏的地位再次受到了冲击,昌州判官冯懈上书,主张解除孟氏的位号。接着御史中丞、殿中侍御史等人又联合上书,言辞恳切:“韩忠彦、曾布听信布衣何大正的狂言,复立瑶华宫废后,当时议论就已汹汹,就连远方小臣都至阙上书,忠义激切,坚决反对,现在应断以大义,不要受流浴非正之论的牵制,有累圣朝之德。”

  元符皇后刘氏更是从旁煽风点火,再次兴风作浪,与蔡京内外勾结,逼徽宗下诏废去孟皇后。就这样,孟氏被再次贬居宫外的瑶华宫做女道士,号为希微元通知和妙静仙师。

  此事见于《宋史?后妃列传?哲宗昭慈圣献孟皇后》:“蔡京与执政许将、温益、赵挺之、张商英皆主其说。徽宗从之,诏依绍圣诏旨,复居瑶华宫,加赐希微元通知和妙静仙师。”

  所有参与复立孟氏的官员皆被治罪,或被降职,或被抄家,或被安置到偏远州县。以后的25年间,孟氏一直在瑶华宫过着凄清的生活。 


因废得福
 
  孟氏又回到了汴京城里的街巷里,心如死灰。四壁萧然,形影相吊,在悲苦中苦度苦捱了25年。她唯一能做的,也是生命之火不能熄灭的希望和寄托,就是每天早晚很虔诚地为女儿福庆公主诵经祈福,希望她能够早日转世为人,得到圆满。如果有缘,母女来生再见。

  在寂寞之中,孟氏有时也会多次回想起那个道士的预言:这早夭的女儿,怎么会是自己的救星呢?灾星还差不多,看来世事太妄。每思至此,内心未尝不悲苦不已,如被汤镬。

  庸君误国,宋室在徽宗执政的28年间,宠信奸佞,政治不明,又提倡奢侈,致使国事日非,国力大损。而北方的金朝则日益强大,对宋朝的威胁也如风高浪急,宫廷内外却无危殆意识。刘皇后在赶走了孟皇后,处置了反对她的大臣如邹浩等人之后,志得意满,再次趾高气扬起来。仗着自己的皇太后身分(刘皇后在崇宁二年被徽宗尊为皇太后,建崇恩宫),动不动就对徽宗指手画脚,肆无忌惮地干预朝政。这还不算,她还耐不住椒房寂寞,竟然红杏出墙,干出了伤风败俗的勾当,闹得满城风雨。致使徽宗大为光火,于是与身边辅臣计议,密谋废掉刘太后。刘太后的侍从在她得势时,尚能忍受她的跋扈蛮横,巴结奉承她;如今见她是过河的泥菩萨,自身难保,也都纷纷落井下石,对她百般辱骂。刘太后羞愤不堪,最后用帘钩自缢身亡,时年35岁。

  时间流逝,转眼到了宣和七年(1125)12月,金国大举南侵。徽宗是个昏君,根本没想着抵抗,也没做过任何抵抗的准备。惊恐之下,干脆将皇位传给太子赵桓完事,自己躲在背后以避锋头。赵桓就是钦宗,改元靖康。

  靖康元年(1126)冬,孟皇后居住的瑶华宫,被一场莫名其妙的大火烧毁,整个院落只剩下断垣残壁。孟氏无奈,只得暂时迁居到延宁宫,不巧的是,延宁宫也接连发生了大火。此时的孟氏已无立锥之地,只道是天要灭她,她没有了悲伤,因为悲伤过度使她早已没有了悲伤。皇宫的大门已对她紧紧关闭,偌大的京城,反成了她陌生的故乡,她只有徒步回到位于汴京郊外她弟弟孟忠厚家,像一只流浪的雨燕,栖息在他人的房檐下,躲避风雨。

  靖康二年(1127)初,钦宗赵桓与近臣商议,准备把她接回皇宫,再次尊为元 皇后,诏令尚未下发,金兵就攻陷了汴京。自徽、钦二帝始,凡六宫有位号者,包括后妃、皇子、公主以及宗室近戚等3000多人,尽被金兵俘掳北上。孟氏由于被废为庶人,住在民居,在这场浩劫里,竟奇迹般地得以保全,免于被金兵俘掳北去的灾难。事见《宋史?后妃列传?哲宗昭慈圣献孟皇后》:“靖康初,瑶华宫火,徙居延宁宫;又火,出居相国寺前之私第。金人围汴,钦宗与近臣议再复后,尊为元 太后。诏未下而京城陷。时六宫有位号者皆北迁,后以废独存。”这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孟氏此时忽然想起那个道士的预言:从这一角度来说,这早夭的女儿,果然是自己的救星啊! 


垂帘听政
 
  靖康二年3月,金人废掉赵佶、赵桓两代皇帝,册立宋朝投降派宰相张邦昌为伪楚皇帝。4月,金兵押着赵佶、赵桓及宋朝的所有后妃、皇子、皇女、皇孙、宗室、外戚、近臣总共3000多人撤退北去。这时北宋皇室只剩下被废出宫的孟氏和出使在外的钦宗弟弟康王赵构了。

  张邦昌因为是金人所立,不获宋朝的官民支持,只得听从谋士吕好问之言,去帝号,脱下皇袍仍当宰相。由于孟皇后的特殊身分,她被迎回到延福宫,尊为宋元 太后以为号召。4月11日,孟太后在汴京内东门小殿垂帘听政,接受群臣朝拜。孟氏听政后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派尚书左丞冯懈去济州,迎接因出使而同样逃过一劫的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并送去了“大宋受命之宝”的玉玺,接着又降手书,请赵构即皇帝之位。5月1日,赵构使用孟氏送来的圭宝、乘舆、服御等,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高宗,改元建炎,史称南宋。就在赵构即位的当天,孟氏也在汴京撤帘。

  赵构对伯母的眷顾之情感激涕零,遂尊她为元 太后。为了避其祖父孟元之讳,又改尊她为隆 太后,礼之如母。这年七月,赵构命她的弟弟孟忠厚,去汴京迎奉隆 太后,从此,孟氏就踏上南去流亡的路途,再也没有回到故都。

  高宗这人,色厉内荏,畏金人如虎,不敢真正抗金。是一路从南京逃到扬州,又从扬州逃到镇江,最后跑到临安(杭州),才算安顿下来。孟氏也只好随着他南逃,于建炎二年(1128)12月到达临安。刚刚在临安安顿下来,南宋朝廷就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兵变。 


临安惊魂
 
  赵构这人比较平庸,他害怕徽、钦二帝回来,所以对主战派多有掣肘。但朝野舆论很大,赵构迫于压力,不得不将主和派大臣黄潜善、汪伯颜罢相。但又察人不明,用人不当,提拔平庸无能的王渊主持枢密院(相当于副宰相)工作。王渊此人,胆小如鼠,在任御营都统制时,撇下几万士兵没能渡江不管,独自南逃。高宗不予治罪,反而将他提升。而将官苗傅、刘正彦屡立战功,却得不到赏赐,内心愤愤不平。加之宦官康履等人在南逃路上作威作福,凌辱将领,现在一个个都趾高气扬的,将士们无不恨之入骨。

  建炎三年(1129年)3月,护卫统制苗傅、刘正彦等人趁张竣、韩世忠、刘光世诸大将领兵在外,杭州城内兵少将寡,就与将官王世修、张逵等人密谋,发动政变。3月9日,是神宗赵顼的忌辰,百官入朝行香,苗傅命王世修在城北桥下设伏,把路过的王渊拖下马来,砍下他的脑袋。接着包围了康履的住宅,康履不在,苗傅、刘正彦就挑着王渊的脑袋领兵杀到了行官门外。

  赵构闻变,忙登门楼宣谕军民,百官也跟随上楼。赵构问苗、刘二人为何如此,苗傅厉声说:“陛下信任宦官,军士有功者不赏,致使朝政有失,今日不杀康履,决不回营。”赵构只得命将康履搜出,交与苗、刘二人处斩。赵构又任命苗傅、刘正彦为御营都统制,令他们回营。苗傅却得寸进尺,提出退兵的条件:一,高宗退位,传位太子。二,诏请孟氏垂帘听政。三,遣使与金人议和,迎回徽、钦二帝。

  孟氏闻报,传旨说:“今强敌在外,我以老妪之身,抱三岁幼儿听政,将何以号令天下?”坚决拒绝了他们的要求。苗傅、刘正彦泣请,终不允。苗傅、刘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