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开国功贼 >

第310部分

开国功贼-第310部分

小说: 开国功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民毕竟是他的亲儿子,不能长时间打入冷宫。所以今天裴寂把让李世民重新出山的话头一提起来,李渊稍一犹豫,心思立刻活动了。

谁料已经很久不参与政务的老谋士陈演寿却不肯给大伙这个面子,非抓住去年高墌之战不放。李渊心中虽然有些不喜,念在对方多年的功劳上,却不得不耐着性子把话听完。待陈演寿的咳嗽声慢慢小了,才笑着走上到对方身边,轻轻在背上拍打了几下,低声解释道:“陈公,你的话非常有道理,但朕目前麾下人手匮乏,不得不拿烂木头当椽子使。若是任由刘武周在太原扎下了根,咱们再想夺回来就要加倍的麻烦!”

“是啊,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薛国公长孙顺德听出李渊的意思,笑呵呵地附和。“况且世民尚还年青,多一些历练机会并无坏处。昔日秦穆公三用败将,孟明终雪崤山之耻。我大唐……。”

“咳咳,咳咳!”陈演寿连声咳嗽,很不礼貌地打断了长孙顺德的话,“薛公当然希望多给秦王一些机会,咳咳,咳咳,也顺带着让无忌那孩子戴罪立功。咳咳,咳咳,可将士们呢?一旦战败,他们的命向谁讨去?!”

“陈老先顺顺气,先顺顺气,你坐下说,坐下说。来人,赶紧给陈老倒杯热茶来。”李渊听咳嗽声听得心疼,连忙命人搀扶着陈演寿坐下。“出兵之事,尚无定论。你心里不要太着急……。”

陈演寿被自己的咳嗽声憋住了,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民部尚书萧瑀见状,笑着摇了摇头,然后看了看众人,低声说道:“秦王不是闹疟疾么?我听说那病很难治。没有三年五载的静养无法断根儿?一旦他领兵出征之后,忠心为国,以至于积劳成疾。岂不是辜负了陛下对他的一番栽培之意?”

“他……”众人楞了一下,都无言以对了。萧瑀这几句话实在够水平,首先,并没有提起秦王李世民去年的过错,不给人咬住短处不放的嫌疑。其次,又用了去年秦王李世民逃避责任的借口,令长孙顺德等人辩驳也不是,不辩驳也不是,只好低头咽下这个哑巴亏。

李渊很器重萧瑀,不光因为对方是梁宣帝萧察之后,血脉高贵。而且素来佩服萧瑀的为人和谋事能力。早在大业年间,萧瑀就看出了对大隋的最大威胁不是高句丽,而是启民可汗父子。为此多次上书反对东征。可惜杨广不肯听从萧瑀的劝,反而将他逐出了朝堂,贬谪到外地去做郡守。

在郡守任上,萧瑀也可谓政绩卓越。所治之地非但百姓衣食富足,匪患在境内也几乎绝迹。更难得的是,此人在李家举兵之初,就看出了天下归属。毅然带领阖郡上下归顺,令李家兵不血刃地获得了数千里膏腴之地。

数功并酬,李渊一登上皇帝宝座,立刻授予萧瑀光禄大夫,宋国公等虚实显爵。并且将天下民政交予其手。几次当众宣布萧瑀是自己的眼睛和手臂,对三品以下官员有“一言定去留”之权。所以今晚萧瑀一开口,所有争议便有了定论。即便有人心里边再想替李世民出头,也不愿意同时惹恼萧瑀和陈演寿两位重量级权臣。

见众人都不再说话,李渊也就不再坚持启用李世民。犹豫了片刻,再次向大伙问计,“如果世民不领军出征的话,谁更合适一些。你等心目中可有更好的人选?”

“蒋国公屈突通可以领兵!”长孙顺德想了想,笑着提议。

“咳咳,咳咳,蒋公勇则勇矣,人望却不足以服众!”陈演寿又咳嗽了几声,提着屈突通的封号反对。

大伙互相看了看,谁都不肯帮腔。长孙顺德接连在陈演寿手里吃了个憋,心中郁闷至极,因此冷笑了几声,哑着嗓子问道:“屈突将军都没人望了,陈老以为谁还更能服众?”

“陛,陛下……。”陈演寿一边说话一边喘息,老脸憋得青紫,“陛下别忘了河北还有两虎。随便一头西进,都足以收复太原!”

提起远在河北的幽州大总管李艺(罗艺)和博陵大总管李仲坚,李渊的眼神就是一亮。但很快,他的眼神又黯淡了下去,“此计恐怕不行。太原附近多山,李艺的虎贲铁骑难以发挥出长处。而博陵大总管麾下兵力本来就少,领军西进,地方防务难免会出现空虚。万一窦建德突然又发了疯,恐怕他要腹背受敌!”

这些话,明显有言不由衷的成分在里面。但大伙谁也不想戳穿。博陵六郡和幽州六郡目前都归属于大唐,但军令政令皆可自主。实际上就是两个打着大唐旗号的割据地。如果再让博陵军和幽州军两家之中任何一家西进拿下太原的话,其势力范围必然会暴增。大唐朝廷虽然一直对地方上放权,但诸侯势大,对中央朝廷来说毕竟不是件好事。

连身经百战的李艺(罗艺)都被否决了,大伙就更拿不出恰当人选了。书房里面登时显得有些过于寂静,只有陈演寿的咳嗽声高一阵,低一阵,没完没了。

“难道老夫还要御驾亲征么?”半天没等到想要的答案,李渊叹了口气,非常无奈地说道。

“不成。前车之鉴尚在,陛下且不可重蹈覆辙!”这回,萧瑀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反对。

杨广三度东征无果,是其亡国的关键。对此,李渊心里非常清楚。可他就是有些气愤不过萧瑀说话的口气,冷笑一声,歪着头问道:“时文,你以为朕也像前朝天子一样昏庸无能么?”

“杨广并非昏庸之辈,只是过于刚愎自用了些!”明知道李渊已经不高兴了,萧瑀却直着脖颈硬顶了一句。

大唐皇帝李渊被顶得嗓子眼里发出“咯”的一声,差点没背过气去。“前朝天子不昏庸,只是刚愎自用。朕如果不听你的劝,岂不是也可谓刚愎自用!”一边喘息,李渊一边冷笑。真恨不得命人把萧瑀推出去暴打一堆,让他知道知道这天下到底是谁家的。

“正是!”萧瑀毫无畏惧,直接了荡地回答。

“哈哈,哈哈,你们听听,萧郎在说什么?”李渊气得大笑,可是笑过之后,他又迅速冷静了下来。摇了摇头,继续说道,“你这该死的萧郎,就不会说得婉转些。老子若是哪天步了前朝天子的覆辙,第一个杀掉的人就是你!”

“杨广轻易不杀大臣。包括宇文述和苏威,最后都得到了善终!”萧瑀也笑了笑,继续以让事实说话。

“那我就连杨广都不如了。怎么样!”李渊气得抬起脚,做了个把萧瑀踢出去的姿势。“真服了你。在前朝吃了这么多年亏,居然还不长点儿记性。算了,老子不跟你一般见识,不亲征就不亲征。运筹帷幄之中,照样决胜千里之外!”

“陛下豁得出去做一个昏君,臣亦豁得出去做个只懂得逢迎佞臣!只是现在,陛下未必豁得出去,臣也就只好先保持本性!”萧瑀侧身躲开数步,然后笑着回应。

君臣等人哈哈大笑,将刚才的小小不快顷刻忘在脑后。待笑声再次小下来,右仆射裴寂上前说道:“如果陛下一时找不到合适人选,臣倒愿意勉强力一试!”

“不行不行!”没人其他人开口反对,李渊第一个摇头阻止,“卿之才,当用于庙堂之上,而不是两军阵前。况且朕手头上的事情也需要时时问询于你,实在不敢把你放得太远!”

“臣此去太原,未必有一战破敌的把握,却也能维持不胜不败。时间久了,自然能逼得刘武周退缩!”裴寂知道李渊是不相信自己的指挥能力,赶紧说出自己的初步打算。“况且臣去了河东后,还可以替陛下联络几个豪杰,万一能劝其归附,我朝就又多了几员虎将!”

“哦!哪几个?你说说看。”李渊的兴趣一下子被裴寂给勾了起来,笑呵呵地等待下文。

“陛下请看!”裴寂大步上前,指了指高悬书房侧壁的地图,“如今窦家军内乱,上下失和。以窦建德的性子,肯定不容程名振在自己眼皮底下嚣张。而程名振曾经击败过柴绍,虽然那一仗他是占了地利人和的双重便宜,但能力依旧不可轻视。若是被窦建德逼得走投无路了,他唯一可以选择的地方,只能是河东!”

“嗯!”李渊一边随着裴寂的手指转动脑袋,一边轻轻抚摸自己胡须。程名振这个名字,去年冬天才正式落入他的眼睛。在此之前,他只觉得对方不过是个实力大一些的流寇,未必能拿得上台盘。结果柴绍兵败归来后,把双方交手的具体细节一描述,再加上些适当的夸大,李渊心里立刻就对程名振感了兴趣。

李渊一直以为,没有包容天下的胸怀,就不配争夺天下。所以他根本不记恨程名振将柴绍击败,相反,他还非常希望能收降这个少年英才,让其为大唐平定四方而建功立业。所以,裴寂一说出准备招降程名振的计划,李渊心里让他领兵的倾向立刻增加了三分。虽然明知道裴寂性子懦弱,长于谋划而短于决断,依旧想给他一个尝试的机会。

“此外,还有几个豪杰,臣可以就近联络!”见众人没有出言质疑,裴寂大受鼓舞。缓了口气,继续指点江山,“博望贼王德仁因为击杀房彦藻而惹恼了李密,此刻如丧家之犬般躲进了太行山中。他算不得千里驹,但当得起是匹马骨。只要招降了他,委以重任。李渊麾下的悍将王君廓、徐茂公等,心思都会有所动摇?”

对于王德仁、王君廓两个,李渊不怎么感兴趣。但对于瓦岗徐茂公,李渊却神往已久。早在于辽东督粮时,他就从刘弘基等人嘴里听说过这个名字。后来又随着瓦岗军一次次大胜官军的奇迹,徐茂公这个名字在他心头越来越响。

“徐茂公跟李密不合,那是人尽皆知的事实。但裴大人怎么认为自己有机会招降徐茂公?”长孙顺德不想让裴寂笑得过于得意,摇了摇头,低声问道。

“不试,就永远没机会!”裴寂笑了笑,非常自信地回应。“试一试,纵然无果,至少让徐茂公知道了我主的求贤若渴之心。待他某天走投无路时,必然想起我主的召唤!” 

第三章 赌局 (一 下)

不试试,就永远没有机会。当年,裴寂正是凭着同样的话,劝得李渊及时起兵,趁着大隋朝廷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河南的机会,一举夺下了京师长安。就此奠定了大唐现在的基业。

今天,再度听闻这句话,众人都会心而笑。争天下么?本身就是一场豪赌。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一定笑到最后。好在现在李家赌本够足,即便偶尔输上一局两局,只要心神不乱,早晚还能再赢回来。

“如此,就有劳玄真了!”李渊本来不看好裴寂的领军能力,听他说得条理分明,信心十足。不由得也改变了念头。他理解裴寂急于为大唐建功立业的心情,不仅理解,并且将此作为新朝活力的表现。如果文臣武将都像前朝一样有好处就捞,有麻烦就躲。大唐的兴盛也未必能维持得了几天。

“不敢,能为主公效劳,乃我等之荣!”裴寂笑着回应,躬身向李渊行了个君臣之礼。

“明日早朝,朕会在群臣面前宣布此事。京师中凡是玄真以为可堪调用的将领,你尽管提出来,朕一一照准就是!”李渊笑着将裴寂的手臂托起来,然后转身走回书案之后,信手摊开一篇关于今春赈灾的地方奏折。

群臣们知道这是讨论过一段落的表示,纷纷起身告辞。李渊点头答应,目送着大伙一个接一个出门。走在最后的是陈演寿,单薄的官袍被***一照,连背后的脊梁骨都露了出来。

李渊看得心里一抽,放下手中奏折,低声喊道,“陈公,你稍等一下。前些日子罗艺送了几株幽州千年老蔘来,我这就叫内侍拿给你!”

“陛下,咳咳,老臣,老臣多谢了!”陈演寿咳嗽着转过身来,苍老的面孔上写满了感动。“但千年老蔘来之不易,陛下还是将其用在该用的地方。老臣,老臣……”他笑着摇头,目光之中不觉流露初一抹凄凉。

“这是什么话。难道非要朕把心掏给你看么?”李渊站起来,快步走到陈演寿面前,伸手拉住他的胳膊。“如果没有你,朕今天就不会坐在这里。甭说几株千年老蔘,即便是你要龙肝凤髓,只要朕能找得到,也会派人给你寻来!”

“老臣,老臣,咳咳,老臣不是那个意思!”陈演寿不停地咳嗽,声音听起来却有气无力。“老臣如今已经年过古稀,咳咳,咳咳,即便没病没灾,咳咳,咳咳,也该去阎王爷那边应卯了。千年老蔘据说有续命功效,问鼎逐鹿之时,说不定哪名大将会受伤。用到他们身上,肯定比给老臣糟蹋了更合适!”

李渊摇摇头,伸手替陈演寿拍打后背,“日后需要,日后再说。你还是先顾自己要紧。休要说老,朕年龄不比你小多少。当年廉颇七十尚能上马持槊,你年龄不过跟他仿佛,焉能这么快就离朕而去?”

这种君臣之间宛若兄弟的情意令人感觉很舒服,陈演寿闭着眼睛享受了片刻,缓过了一口气,幽幽地道:“臣是文官,身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