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论辩胜术 >

第18部分

论辩胜术-第18部分

小说: 论辩胜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一个小学生被召来了。

“王宫前面的水池里共有几杯水?”国王问他。

“要看是怎样的杯子”

,小学生不假思索,应声而答,“如果杯子和水池一般大,那就是一杯;如果杯子只有水池的一半大,那就是两杯;如果杯子只有水池的三分之一大,那就是三杯;如果……”

“行了,完全对。”国王说着,奖赏了小学生。

对于国王的“水池中共有几杯水”

这种莫名其妙的难题,

 198



81。论 辩 胜 术

这个小学生通过巧妙地设定“杯子和水池一般大”

等条件,使自己的答辩语言变得模糊,从而有效地达到了回避对方提问的目的。



①转引自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形式逻辑基础》第109页。

 199

论 辩 胜 术。

981。

循环闪避

有些语句,甲句需要乙句来解释,可是后来乙句又倒过来需要甲句来说明,这就是语句的循环。在论辩中,巧妙地利用这种语句的循环现象,可以有效地达到回避论敌提问的目的。例如:王安石的儿子王元泽年幼时,有个客人送给他们家一头小鹿和一头小獐,同关在一个笼子里。客人问王元泽:“你知道哪只是獐哪只是鹿吗?”

王元泽从未见过鹿和獐,沉思良久,答道:“獐边上的是鹿,鹿边上的是獐。”

客人对王元泽的答复大吃一惊。

王元泽回答哪头是鹿时要用獐来说明,而指出哪头是獐时又倒回来要用鹿来解释,这就构成了循环。王元泽对于这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使用循环闪避术便巧妙地应付过去了。

有的语句兜的圈子小些,有的兜的圈子还可以大些。比如,有个叫卡巴延的人正在挖洞穴,西拉赫走到他面前问:“卡巴延,你干嘛要挖洞呀?”

“种香蕉。”

 200



091。论 辩 胜 术

“种香蕉干嘛?”

“吃呗!”

“为啥要吃香蕉?”

“为了得到力气。”

“得到力气有啥用?”

“挖洞。”

由“挖洞”这一语句开始,经过一系列的问答后,结果又回到了“挖洞”这一语句,这就构成了循环。西拉赫如果还要坚持他的无聊的提问的话,自然不过是将上述语句重复一遍而已。这样便达到了回避对方提问的目的。

对于爱刨根问底的发问者,巧妙地构造循环的语句,有着独特的回避效果。

 201

论 辩 胜 术。

191。

重言闪避

在杭州西湖的飞来峰下面,有一座冷泉亭。人们游览了灵隐寺、飞来峰等处以后,常常来到这座亭里休息。在冷泉亭上,有这么一副明代董其昌的题联: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由于对联是两句问话,于是许多游人写了不少答联。有一天清代著名学者俞樾偕其夫人及女儿来到此地,女儿俞绣孙答了一联:泉自禹时冷起,峰从项处飞来。

对此,俞绣孙解释道:“泉自禹时冷起,是指冷泉从大禹治水时候开始变冷的;峰从项处飞来,是指峰从项羽那儿飞来。项羽曾唱:‘力拔山兮气盖世’,如果不是项羽将山拔起,峰怎么会飞来?”

这种答联未免牵强附会,并不十分可信。而俞夫人的一副答联,谁也无法指出其为假:泉自冷时冷起,

 202



291。论 辩 胜 术

峰从飞处飞来。

这副对联使用的说法是重言命题的形式。

重言命题又称为永真命题,它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真的。尽管它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真的,可是又不可能提供给对方所希望得到的知识,因而它被认为是无意义的。

在论辩中,当我们面对一时难以回答或不愿直接回答而又不得不回答的问题时,不妨采用重言命题的形式。

这样既不至于说假话,又可以巧妙地达到回避对方提问的目的,这就是重言闪避术。

在日常生活的答辩中,你不妨一试。比如:(1)

“你是谁家的孩子?”

“我是我爸爸妈妈的孩子。”

(2)

“你什么时候结婚?”

“我结婚的时候结婚。”

(3)

“你去什么地方?”

“我去我将要去的地方。”

这种答话毫无意义,却又永远为真。

 203

论 辩 胜 术。

391。

空话闪避

空话闪避术就是用一些信息度为零的话来回答对方的提问,这种话往往是空而不假。比如有人向瑞士著名教育家彼斯塔洛奇提出这么一个伤脑筋的问题:“您能不能看出一个小孩长大后成为什么样的人?”

“当然能,”

彼斯塔洛奇很干脆地答道,“如果是个小姑娘,长大一定是个妇女;如果是个小男孩,将来准是个男人。”

小姑娘长大后是妇女,小男孩长大后是男人,这是众人皆知的事实,这种话对一般人来说所提供的信息等于零,是一句废话,但它又是真的,提问者的用意显然不在于此。彼斯塔洛奇正是用这种空而不假的话回避了对方提出的只有占卜先生才能回答的怪问。

俄国作家契诃夫也曾碰到这类问题。

契诃夫成名之后,家里总是不断有慕名而来的人,有些人本来很浅薄,却故弄高雅地提出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有一天来了三位上流社会的妇女,她们一进来就力图表现出关心政治的样子问契诃夫:“安东。巴甫洛维奇,你以为战争将会怎样呢?”

 204



491。论 辩 胜 术

“大概是和平。”契诃夫咳嗽两下后回答说。

“当然啊!

会是哪一方面胜利呢?

希腊人还是土耳其人?“

“我认为是强的一方胜利。”

“那么照你看来,哪一方是强的呢?”

“就是营养好、教育高的一方。”

契诃夫实在不愿回答她们那些喋喋不休的、敏感而又复杂的问题,因而运用空而不假的话来巧妙地加以回避。

特别是在外交场合,当对方提出一些棘手的问题,你不回答不行,你实打实地回答也不行,这时空话闪避术更大有其用武之地。比如,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名外国记者问王蒙:“请问五十年代的王蒙与八十年代的王蒙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王蒙答道:“五十年代我叫王蒙,八十年代我也叫王蒙,这是相同之处;不同的是,五十年代王蒙二十多岁,而八十年代的王蒙五十多岁。”

记者提的问题,时间跨度大,三言两语一时难以讲清楚,因而王蒙使用空话闪避术,用一些众所周知的空而不假的话来回避记者的潜在用意,显示了作家的机智幽默,同时又引发起了人们欢悦的情绪。

空话闪避术是外交场合常用的方法,因而这种空话被外交家们称为“伟大的空话”。

 205

论 辩 胜 术。

591。

假话闪避

假话闪避术就是用说假话的形式来回避论敌问题实质的方法。

比如,有这么一件事:小张发现晒场上有一件上衣和他丢失的那件一模一样,便和朋友小李一起去察看,结果仔细一看并不是自己的。可他们还在翻看那上衣时,衣服的主人怒气冲冲地走过来,吼道:“你们在干什么?”

小李立刻满脸通红地缩回了手。小张没有惊慌,依旧抚摸那件上衣,微笑着说:“噢,是这么回事。我们俩说你这件衣服挺漂亮,但不知是什么料子的。我说是粗毛呢,他说是哔叽。我们就打赌来看看,看来还是我输了。”

说完装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松开了手。小李见机也顺杆往上爬,说:“这次你输到底了吧?走吧,别给人家添麻烦了!”

对方一听,自然无话可说。

 206



691。论 辩 胜 术

在当时,对于“你们要干什么”

的问题如果以实相告,势必引起一场没有必要的争吵。

小张于是采用说假话的方式,谎称是打赌看衣服料子,这样就使一场即将爆发的争吵得以防止。

使用假话来回避对方的提问,有的假话似真而假,对方一时无法觉察,这当然巧妙。即使是使用明知为假的话,有时也同样显示奇效。

比如,在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西方国家的新闻记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最近,中国打下了美制U—2型高空侦察机,请问,使用的什么武器?是导弹吗?”

对于这个涉及国防机密的问题,陈毅副总理并没有以“无可奉告”

顶回去,而是风趣幽默地举起双手在空中做了一个动作,然后有几分俏皮地说:“记者先生,我们是用竹竿把它捅下来的呀!”

一句话引起一阵哄堂大笑。

陈毅的答话妙就妙在用众所周知为假的话语,幽默而又风趣地达到了回避对方提问的目的。

一般来说,假话是丑的表现,我们反对讲假话。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假话有时候却是善良的表现、智慧的表现,比如说,假话闪避术中的假话就是如此。

 207

论 辩 胜 术。

791。

装聋作哑

当我们面对不利的论辩形势时,为了避免对方的警觉,麻痹对方,不妨使用装聋作哑的办法,不动声色地暗中谋划,寻找战机,进而由被动转为主动,这就是装聋作哑术。

请看一则装聋作哑制服女歹徒的故事。

某市公安干警小余为了跟踪侦查走私集团主犯,登上开往重庆的客轮。船到三峡时,旅客们纷纷走出船舱,观看两岸奇秀景色。

走私犯也走了出去。

为了监视住罪犯的旅行箱,小余装成看书入迷的样子,独自一人留在舱内。

过了一会,一个妖冶女郎走进船舱,见舱内只有小余一人,便笑吟吟地走到他床前,突然脸色一沉,一把扯开自己的衬衣钮扣,压低嗓门对小余说:“你快把钱包给我,否则我要喊人了,说你耍流氓调戏我!”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情况,小余惊住了。他想出示证件制服这个女无赖,但这样做自己的身份要暴露,无法完成这次跟踪走私犯的重要任务。若不暴露自己,眼前这个情况又难以对付。他突然想到自己上船以后还没有说过一句话,便打

 208



891。论 辩 胜 术

着手势,嘴里哇哇叫着,并用笔在一张纸上写道:“我是聋哑人,不知道你在讲什么。”那女人一下子给愣住了,看看屋里没人,急忙用笔在纸上写下自己的讹诈要求。小余立即把纸条夺过来,往自己口袋里一塞,突然站起来说:“你给我出去,不然我要把纸条交给乘警!”

女歹徒只好悻悻离去。

当小余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亮出身份不行,不亮出身份也不行,在这危急时刻,他采用了装聋作哑的策略,终于获得对方无理讹诈的证据,一下便将对手制服。

装聋作哑的方法在外交谈判中更有着特异功能。

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代表伊斯麦在与法、意、美、日、俄、希腊等国代表的谈判中,他就采用了装聋作哑的方法。当谈判进行到关键时刻,土耳其代表提出了维护其主权利益的条件时,一下就触怒了英国外相刻遵,刻遵跳起来咆哮如雷,挥拳吼叫,又是恫吓,又是威胁,各列强代表一边倒,气势汹汹,助纣为虐。伊斯麦耳朵虽有些聋,但一般还能勉强听得见。

至于大声叫喊,更是句句听得清楚。

但他却大装其聋,一声不吭。等刻遵声嘶力竭叫完了,他不慌不忙地张开右手靠近耳边,把身子移向刻遵,十分温和地问:“你说什么,我还没听明白呢,请您再说一遍!”

须知这种如火山爆发一样的激情时间短暂而强烈,是很难重复表演的,这就气得刻遵直翻白眼,连话也说不出来。

伊斯麦的“装聋对策”在当时的谈判中,对其有利的发

 209

论 辩 胜 术。

91。

言,句句听得真真切切;对他不利的时候,就聋;对于威胁和恫吓则“聋”得更厉害,这对回避对方的无理条件,维护本国利益,起了不小的作用。

 210



02。论 辩 胜 术

沉默

在论辩中,如果中断有声语言的运用,这就是沉默。沉默是一种无声的特殊的语言,同样也可以成为一种论辩取胜的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可以通过语言环境,借助面部表情、动作、眼神,表示赞成或反对,展开心理攻势,进而达到制服论敌的目的。

在生活中,碰到强词夺理或恶语伤人的人,如果与之争辩是非,往往只能招致他们变本加厉的胡搅蛮缠,对付这种人不妨使用沉默,这种无言的回敬往往会使他们理屈词穷,无地自容。

在谈判中,恰当使用沉默,也可使对方不知我们的底细,期待对方作出对我方有利的选择。比如,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发报机之后,因为不熟悉行情,不知道能卖多少钱。

便与妻子商量,他妻子说:“卖二万。”

“二万?太多了吧?”

“我看肯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