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国士 >

第24部分

国士-第24部分

小说: 国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中拣选五百胆壮力强者为效用,充作大将的亲兵。号做背嵬营。”

“背嵬、背嵬。。。。。。”郑云鸣喃喃的念道,读史书的时候,韩岳二人的背嵬将士冲锋陷阵,决荡金人精锐阵中的描写不由神往,不曾想,今日自己也有了背嵬军了。

“次一等,挑选心目清明之人一千人,训练为朱漆弓手,全部着红袍,诸营分之。挑选雄壮堪列阵者一千人,训练为长枪步兵,亦着红袍,诸营分之。”

“减一等,训练黑漆弓手五百名、黑油木枪手五百名,着黑袍作为补充兵,后营取一半,剩下的大家分掉。”

“其余长刀、团牌、殳棒、重斧诸兵各自训练,在大军中相机安置。”

郑云鸣听着有些不对劲:“马队呢?弩兵又何在?”

杨掞嗤的一声笑了出来:“襄阳府拨马二十匹,我和朱胜又亲自去江陵府采购,千挑万选总算凑齐了十匹能战的,总共就这么点充作各将官坐骑还嫌不够,就不用劳心安排什么马军了吧。”

果然是悲剧性的国家,郑云鸣不由得在心中叹息,在这个马匹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国家实力的时代里,偏安半壁山河的南宋王朝拥有还算不错的经济条件和繁多的人口,可是偏偏缺乏保障国家生存最重要的资源……………战马,其他书友正在看:。

这是历史对汉民族的莫大嘲讽,亦让无数仁人志士的忠义智勇化为泡影。郑云鸣现在不过是区区一个小人物,自然也没有解决的良方。

“至于弩队,”杨掞的声音更无奈:“襄阳府一共拨付能用的角弩八十张,加上我从匠户们手中采买的一百五十张,总算可以训练二百人,这么点弩跟北军千军万马相比只是聊胜于无罢了。”

“不过襄阳方面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居然舍得放四张八牛弩和八张坐床弩给咱们。这些可都是制置使司的宝贝啊。”王登笑道。

郑云鸣自然知道赵范的用意,角弩是野战利器,发多了郑小官人难免有想法要拉起千军百弩北上去和蒙古人较量较量,所以少给一些用来控制他的野心。床弩笨重难以搬运,原来不过是守城的器具,郑云鸣是搬不走的。留在大营中也好保证官人的安全。

“管他什么意思,只要襄阳府给的能战之具,有多少咱们要多少。”郑云鸣贪婪的说道:“现在可不是挑剔的时候。”

陆循之接着往下说:“还有一桩紧要关节,不知道怎么处置才好,专程等总管回来裁断。“

“就是火器手的配置。”

郑云鸣应了一声,问道:“江陵府的制造局建设的怎样了?”

“一切没问题,”杨掞说道:“主要的投资都是咱们做的,那帮老财还能有什么话说?”

“每月能出多少货?”郑云鸣说话的样子好似一个正在拿着算盘的精明商人:“能跟得上战争的消耗么?”

“一开始只能月产二三百支的模样吧。稍后等工匠们熟练了,也能月产四五百支左右。”

“这不够啊。”郑云鸣摇头:“将来大战起来的时候,消耗绝不是这个数量能补充的。”

“那也没有办法。”杨掞说道:“即使产量扩充,土龙军目前的财力也买不起。能够有这每月五百支总算能用的上。”

郑云鸣沉吟道:“如此先从弓手里拨二百能吃苦肯学习的,组成火器队。襄阳方面拨给的其他火器也还有吧。”

杨掞翻了翻军械清册:“都有,霹雳火蒺藜、突火筒、火药枪头一应俱全,就是数目少了些。”

“不管是什么,”郑云鸣说道:“能用就要用。关于火药精制的配方和办法,我走之前已经交给了制造局的工匠们。将来尽量使用精制火药,襄阳的火药不堪用。”

“襄阳府拨给的火药,”葛怀说道:“全都是粉末,烧之只有黑烟呛人。哪里及得上总管配方配制的火药,颗粒分明,燃起来金光四溅,暴烈难当。”

那是自然,郑云鸣一穿越过来,就发现宋代的火药威力小,杂质多,真的只能当做烟熏敌人的烟火剂来使用,即使勉强做成了发射兵器,子弹的威力也是很小。

为了能够给自己保命,他用了不知道多少金钱和父亲的声名,不断找来各种材料试验各种配方,最后终于制造出了接近二百年后的精炼火药。

大宋唯一能凭借的大概也只有这个了吧。郑云鸣将这张配方试做生命一样的保护着,只是他不知道的是,蒙古人占领的地区里拥有比宋朝国土里品质更高、储量更多的硝石与硫磺,甚至在这唯一的领先项目上,宋国的资源也不能与北方强敌相匹敌。

(照例球红票打赏列位看官,另外抽个时间对一些东西做点注释吧,有些历史常识不注释下大家看起来困难)

第十回 甲兵未足烽烟起(3)

11…30

“这些是用来抵挡敌人铁骑的精兵利器,”郑云鸣说道:“第一必须勤加训练,将如何施放竹将军,怎样射亲掌握纯熟。”

“第二必须善加保养,不要让火药受潮,到时候点放不燃就误了大事。”

“第三必须保证安全,火药库总要在水井旁边,派兵严密把守,任何闲杂人等勿进。火源更是要严密排查。”

“行了,这些事情大家都知道。”杨掞说道:“不用反反复复的跟个老妪一样反复念诵。”

“那也必须要仔细,军器之事不可轻忽。”郑云鸣说道:“如果在军器上出了岔子,到时候我可不会留半分情面。”

众人一齐作礼道:“当谨遵大将教诲。”

“于是,暂时就说到这里?”郑云鸣问道:“还有什么需要禀报的?”

“如果没有的话,从明日开始,正式开始分军操练,以备战争随时到来!”

………………………………………………………………………………………………………………………………………………………………………………………………………………………

郑云鸣一语成谶,战争很快就到来了。

端平二年(基督历一二三五年)的九月,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襄阳城的气氛却是分外紧张。

前些日子,制置使赵范命令随州知州全子才率领精兵二万前去收复被叛军占据的唐州。没想到惹动了驻扎在河南的蒙古亲王口温不花,亲自率领大军前来救援唐州。全子才在汴洛之役里被蒙古军吓破了胆,一旦听到蒙古骑兵到来的消息,立刻烧毁了所有攻城器械和辎重,连夜逃遁到南边。

“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还要主动去挑衅。蒙古人是一定要来的吧?”“蒙古人是肯定要来的吧?”于是襄阳府城中遍布着这样的议论。

赵范对此不以为然:“笑话,汴洛之战已经撕破了脸面。就算不去攻打唐州,难道能保得京湖地方太平么?”

但他没有想到,报应竟然来的如此之快。

这本来是一个美好的早晨,襄阳城的城门朝着北面打开,熙熙攘攘的人流涌入了城中,其他书友正在看:。临街的每个商铺都支起了门板,在门前洒扫准备着一天的生意。

但很快就有人看见,身披着半截残破的铁甲身的兵士,满身是血的被北门的守城军架了进来。直接护送入了制置使司衙门。

“鞑子进犯枣阳军!全城被围!樊都统命小人拼死杀出来通报!”那人哭着向赵范禀报道:“如果制置使大人不派援军去,樊都统和几千弟兄就真的完了!”

当初在大街上和点放军粮的郑云鸣争执的樊文彬,此刻正北围困在枣阳城中。

“救,还是不救?”赵范看着帐下的这些将领,心中难免涌起一股寒意。

黄国弼和李伯渊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不肯开口说什么。

蒙古人大举来袭,这个时候敢于迎着敌人的刀锋北上的,一定是相当富有勇气和责任感的人。

黄、李二人显然不是。

若是被围的是自己的北军同伴也就罢了,偏偏被围的是几千南方兵。就算黄、李二人碍于制置使的面子肯出兵救援,部下的将士们也不肯为了南蛮子出死力打仗吧。

赵范看着这些大将们大眼瞪小眼的模样,心中自然也明白要依靠这些人救援樊文彬不过镜花水月的事情,但要他亲口说出不救二字,身为总帅的赵范还是羞于启齿。

“大帅,我想说几句话。”罗鉴在帐下突然开口说道。

赵范应道:‘“先生有什么话不妨直言。”

“枣阳军救不得。”罗鉴大声说。

赵范的嘴角微微上翘了一下,随即厉声说道:“你是要本帅看眼着枣阳几千弟兄和十几万百姓亡命在鞑虏刀锋下却没有半点作为吗!先生这句话过分了!”

“大帅请先听我一言。”罗鉴不慌不忙的回答道:“枣阳军不能救,有五点原因。”

“第一,枣阳军原本是新降军州,城中百姓素来不识朝廷威仪。守城最贵乎上下一心,如果城里百姓起了异心,就算派几千几万大军过去,又怎么能保得城池不破?”

“第二,枣阳军距离蒙古人占领区太近,距离襄阳又太远。于鞑靼大军是主位,对我军反而成了客位,主客形势颠倒,焉能取胜?”

“第三,樊文彬都统素来骁勇能战,就算真的抵敌不住,也完全可以冲出重围自保。”

“再则,枣阳地处平旷原野,利于骑兵驰突,哪里及得上襄阳有汉水天险自固。将我军尽遣于敌人大量马队前而毫无屏护,实属愚人之策。”

“最后就是,倘若在枣阳救援失利,数万大军在旷野中被鞑靼骑兵尽数歼灭,如何有能力再能保卫襄阳城,襄阳乃天下脊柱,失襄阳则大宋江山危在旦夕!为大局考虑。”罗鉴向赵范下拜道:“枣阳军万万救不得!”

黄国弼也赶紧站了起来:“罗先生说的都是道理,大帅,枣阳军实在难救、”

他将眼睛示意了一下李伯渊,李伯渊也赶紧站了起来。

赵范扫视了一下众人,缓缓在帐幕里来回走了几步,咬着牙说道:“如此只有放弃援救,一切皆赖樊都统忠勇了。”

…………………………………………………………………………………………………………………………………………………………………………………………………………………………………………………………………………………………………………

樊文彬虽然跟其他的宋将一样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可是的确不负忠勇二字,其他书友正在看:。在十余万蒙古大军的包围之下,樊文彬只率领数千兵士尽心尽力的守御。

蒙古人在城外竖起数十座七梢和九梢的大砲,日以继夜的攻打,樊文彬也从民房上拆取木料造成大砲还击。蒙古人在城外竖起栅栏,阻挡宋军出城。樊文彬就派遣敢死队出城来拆毁栅栏。

为了攻克枣阳城,总帅曲出为首的蒙古将帅可以说是百计尽出,樊文彬也一心一意的苦守。

最后蒙古人不得已只有从河南增派部队加紧围攻,一直战到九月二十三日,终于攻破了枣阳城的西南角,大队人马涌入城中和宋军展开巷战。

樊文彬不得已只好点燃了堆放在西南角的柴草,希望能用大火缓解一下蒙军凌厉的攻势。岂料天意弄人,当晚风向突变,向城外蒙古军延烧的大火,反而扑向城内,烧死了不少守城的宋军,蒙古军乘着火势突入城内,占领了城池。樊文彬眼看城池不守,被迫自缢身亡。以自己的性命和枣阳城一起沦亡了。

蒙古人占据城池的时候,大批的宋朝军民冲出城去,企图逃亡襄阳。岂料南门被蒙古人用重重栅栏围住,难以突出。蒙古汉人万户张柔领着部下冲入百姓中肆意砍杀。十多万百姓大部分被挤入河中溺毙。汉军万户史天泽又率军夹击,总帅曲出见张柔杀的兴起,几次派人提醒他注意安全,张柔却不肯罢手,一直到将逃出城中的老幼妇孺全部斩杀干净才算罢休。

这场战役之后,除了四十个被下令保全的僧道匠户之外,枣阳军十四万军民全部遇害。

蒙古大军的恐怖如同一颗投入湖中的石子,在京湖的整个防区激起了层层涟漪。

不久,邓州守将、原来金国的降将赵祥驱逐了城中的宋朝官吏,率全城向蒙古大军请降。

及后,德安府中的北方降将也抓住时机,发动叛变投靠蒙古。

战火几乎一下子就从河南地延烧到襄阳城下。

…………………………………………………………………………………………………………………………………………………………………………………

就连从襄阳赶回到老鸦山的陆循之也感觉到了战争的迫在眉睫。早些时候,制置使正式下达了长江以北的所有州郡和营寨进行清野的命令。

清野自然就是将村庄和郊野的百姓全部赶入城内,收缴所有财产和粮食,并且拆毁民居,烧掉来不及收割的庄稼,砍伐掉城池山寨附近的树木,甚至可能向水井下毒。总而言之,封杀领土上一切可能为敌人所用的资源。

尽管郑云鸣三令五申的声明军纪,清野的过程中仍然发生了不少抢劫财物的事件,直到郑云鸣勃然动怒,将几个首犯的脑袋挂在了辕门口,抢劫的热潮才戛然而止。

陆循之从襄阳一路南来,已经见不到山野里有半点人烟,只有野狗几声凄厉的狂吠,衬托着荒山野岭的悲凉气氛。

土龙军的行动效率提升的如此迅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