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国士 >

第109部分

国士-第109部分

小说: 国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留在这里的话,就要全看凌晨趁着宋军射手视线不好的时候释放出去的那几只鸽子能不能顺利的将消息传达到了。万一这些鸟儿不能顺利抵达它们应该去的地方,唯一的指望就是散布在南方乡野里的探马赤军能够多快的发现九重驿的异动了。

犹豫不决的时候,山坡下已经有一名南军兵士跳过偏厢车防线,朝山上走来。

还没等他走上半山腰,祁都张弓搭箭一箭射去,正射中那军士近前的地面。

那军士见对面已经射箭告警,遂也不再前进,大声喝道:“荆鄂副都统、知南漳县郑云鸣动问贵军主将:既然已经知道中计,何不早早归降!副都统仁义英明,绝不会加害尔等性命!如若不投降,我荆楚军大军压上,尔等断无一丝生路!”

当下有汉地出身的秃鲁花军士给祁都翻译了,祁都哈哈大笑:“区区几千思南思人,也敢前来劝降!你告诉他,叫他只管。。。。。。。”

他顿了顿,突然想起先代的秃鲁花千户跟他说过的话,打仗并不是斗气,只有尽一切可能争取对自己有利的局面才是战争的真谛。

他暂且压下了火气,对那军士大声喝道:“投拜可不是小事!我要和部下商量一阵,大家同意才行!请郑那颜给我们一些时间!”

从这一刻开始他下定了决心,他也曾经在和林听纳牙阿将军讲起四太子曲出跟大汗汇报过,南朝有一名狐狸一样狡猾的将领,本军几个土绵那颜的攻势都被他阻止住了,似乎记得那人名字就叫做郑云鸣。

如果能够以自己的这一支小部队替曲出王子紧紧的将郑云鸣抓在这里,等大军齐聚此地将郑云鸣生擒,对曲出王子当是南下最好的见礼。他要做的只是尽量拖延时间而已。

不料那南朝军士听了通译的回答之后,立刻大声回答:“副都统吩咐,只能给你们半柱香的时间来考虑,半柱香时间一到,我军立即发起进攻,绝不会迟疑半刻!”

马光祖放下手中的茶盏,对一旁闲坐的郑云鸣说道:“半柱香的时间似乎稍嫌峻急,对方是大汗亲卫,心高气傲,您叫他们在半柱香的时间里转换思想投降我军,只怕不太容易做到。”

郑云鸣慢慢的抚弄着手上的折扇,从建军以来,手中拿着一柄折扇似乎成为了郑云鸣的标志,以区别他与寻常武夫出身的大将有所不同。但令人啼笑皆非的,现在土龙振武二军统领以上的指挥者,人人在指挥的时候手中都拿着一柄折扇,甚至连葛怀这种纯粹的老粗都学着拿着书生用的折扇在地图上指指点点,颇有些丈夫亦能绣花的反差。

荆鄂副都统司是襄阳诸军中的魁首,制置使赵葵麾下第一等有力的部队。看着他军中有身份的将领们都拿着折扇为自己平添几分风雅,自然有人跟风效仿。京湖的百姓们编了这样的歌谣来调笑这些假装风雅的武将们:“山中熊虎戴儒巾,田垄牛马作儒袍,童子求问执扇者,三字经中几字知?”

“先生可知道这一仗我军最要紧的是什么?”郑云鸣展开了纸扇微微的扇着,这时候正是夏末入秋的时候,时不时还有暑热出没,今日就是一个闷热潮湿的日子。

马光祖是正经的科班秀才出身,对兵书战策也只是课余读几本《孙子兵法》《李卫公问对》消磨一下时间而已,郑云鸣突然这么问,他的确是有些不知道如何回答。

“这一仗对于我军而言,毋庸置疑就是一个字,快。”郑云鸣提高了声音,折扇在桌子上轻轻一敲:“快速进军,快速部署,然后最重要的就是;;;;;;快速进行战斗,将敌人即刻歼灭,然后火速退走。”

马光祖点头道:“我军这么大规模的出动,并且孤悬在敌我两国的空白地带,的确是相当危险的形势,一旦在这里遭遇到敌人的上万骑兵突击,只怕半日时光都支撑不到。”

第四十三回 烈风喧杂鼓角声(2)

“正是如此,”郑云鸣说道:“我军远在北方,脱离了高大的城壁保护和襄阳诸军的支援,孤身前来此地,为的就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拔出敌人的这支先头部队。取的是虎口拔牙的险招,这个时候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迟疑,一旦稍有拖延,蒙古人的大股骑兵自北方席卷而来,就没那么容易走脱了。”

他大声喝道:“通令三军,半柱香过后马上展开第157章,眼看着香就要烧到已经刻好的记号。

山坡上突然响起了胡笳的声音,有人高声叫道:“蒙古人动了!”

只见山顶上的大车连锁被人奋力的推开让出一条道路来,秃鲁花骑兵鱼贯而出,在西面的山坡上展开成为两排横队。

果然选择的是西面,北面山阴处不必说是丛林地带,根本不利于骑兵奔驰,而且秦武率领前一晚撤退的忠义军和振武军的军士藏匿在树林里,在偏厢车的后面严阵以待。

东面是滔滔白河,即便突击下去,也只能被大河阻挡。

南面是郑云鸣亲自压阵的宋军本阵,大小军士密密麻麻,强弓硬弩布列整齐,看起来还有不少火铳和竹炮。

唯一稍微有些空隙的地方就是西面了。

郑云鸣大声喝令:“调土龙左翼军一千人去西面增援!”令旗车上令旗摇动,排列在阵前的左翼军在天王旗的指引下快步行军,向西面开去。

秃鲁花军列阵的速度比之前土龙军遭遇到的蒙古骑兵都要快的多,很快就展布好阵型,伴着一声尖利的哨响,开始缓步小跑朝着山下奔来。

与之前的那次夜暗突击不同,这次可以看出蒙古人攻击阵型的奥妙,在前方的两排是秃鲁花的伴当们,一面向下小跑一面惬意的朝着山下射出羽箭,他们的目标自然不是笨重坚固的偏厢车,而是指向偏厢车后忙碌的军兵们,箭雨的目的是威胁战车后方的步兵,让其不能自如的给予不能行动的战车以支援,否则这些步兵和战车协同一?同一致,攻破阵线就困难许多了。

蒙古军的大队越冲越靠近,箭也射的越来越快,有一些伴当骑兵开始朝着偏厢车的窗口射击,希望能够杀伤藏在里面的宋军,但这种射术恐怕寻遍蒙古军中也没有几人能做到,骑在颠簸的马背上,在这么远的距离上将箭顺利射入小小的窗口中。

正当蒙古的骑兵队快速朝着偏厢车防线逼近的时候,却没有注意到他们已经进入了宋军火铳的射界内。伴随着后方主将的一声清脆号令,藏在偏厢车里的火铳手一齐朝着蜂拥而来的敌军开始射击。

这是火铳诞生在这个世界上的第157章似雨点般的铅子,和巨大的发射火焰。

每两名士兵守候在碗口铳边,早已经等待这些冲入阵线的敌人多时了。碗口铳发射的铅子弹丸如出巢之蜂一窝涌出,将猛扑过来的秃鲁花兵先头部队尽数打倒。

被敌人这样声势惊人的火器所攻击,但秃鲁花军却丝毫没有撤退的意思,他们踏过同伴的尸体,冲上前去和列阵的宋军展开了近距离肉搏。

即便人数如此之少,即便宋军以逸待劳,但真正交锋起来,秃鲁花兵的战斗力还是让宋军上下觉得不可思议,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弊病。但宋朝立军以步卒肉搏起家,昔日太祖皇帝以一条黑龙缠丝棍打下四百军州,虽然只是江湖大话,但宋军中啸聚轻生无赖之徒,长于战阵搏斗却是连辽金这样的敌国都承认的事实。

但这样优势的战力在怯薛卫队面前占不到半点上峰,全身披着精良的铁甲的秃鲁花军几乎没有被沉重的战甲所拖累,动作矫捷的如轻装战士一样,挥动手中的兵器狠狠的朝着对手猛斩过去。

宋军的兵刃也占不到便宜,襄阳府督促工匠打造的短兵在面对北方十路工匠的作品时更为精良,举个例子,就在昨日,刘整和守卫造船场的汉人步兵交战时,一刀砍向对方,对方以破阵刀架住,结果两刃相击,刘整的腰刀砍进破阵刀一寸多,直接让对手手中的武器做了废。

但秃鲁花兵手中的兵刃却比南北两方的工匠铸造的刀枪还要精良。

西域素来以盛产名刀名剑著称,无数的宝刀名剑顺着丝绸商路进入中原,也带来了西域武器锋锐难敌的名声。这固然要归功于西域地下埋藏的天下无双的优质铁矿,也得益于畏兀儿和突厥工匠们的铸造技术。总而言之,单就刀剑一项来说,西域生产的武器不愧为天下精兵。

成吉思汗西征时期打败了数十万手持此等利器的西域大军,自然虏获西域刀剑无算。当下驻扎在蒙古本部的怯薛近卫几乎人手一柄西域短兵刃,至于大汗自己,则多携带来自达马斯谷的更为精良的弯刀。

以此等神器为依托,配合蒙古威力甚大的铁凿枪、短斧和铁团牌,就是秃鲁花军引以为傲的近战装备。在这样强势军队的贴身搏杀下,就算是郑云鸣部下勇毅果敢的土龙军阵列,也难免开始出现崩坏。

但祁都旋即就发现,他的突袭作战根本半点胜算也没有。从南面增援而至的土龙军左翼军正在快速增援上来。

想以少胜多有两个途径:寻找一种让敌人的战斗力无法发挥的战法,以及在短时间内造成对方士气的崩溃。此种贴身肉搏乃是以血肉换取血肉的消耗战,唯一的指望就是让敌人在血腥而剧烈的搏杀中首先丧胆奔逃,但郑云鸣的部下毕竟是郑云鸣的部下,尽管形势不利,前排的士兵一个个的倒下,仍然战战兢兢的保持着阵型。

而等到宋军大举增援,形成完全人数优势的时候。这些消耗了大量体力的秃鲁花军就再也难以逃脱了。

目的既然已经达到,凶险之地无须久留。

他大声喝了一声:“走!”挥刀削断了一名宋军奋力刺来的长枪枪头,领着秃鲁花军慢慢朝后退走。数十名伴当挺身上前,在撤退的秃鲁花面前组成人墙。

他们原本就是主家的奴仆,在主家遭遇危急的时刻,代替主人牺牲是份内应有之事。

这是这个时代的天理,就连南朝也是认同的。所以当伴当们结成阵势,一面张弓射箭一面举起刀矛和逼上前来的宋军交战的时候,宋军阵中也响起了啧啧称赞之声,进击之势少解,让秃鲁花军们得以顺利退出偏厢车防线之外,骑上战马朝山坡上退却。

除了最后投降的数十名伴当军,宋军在这场胜利中所得甚微。

山上的敌人依然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

“那他们费劲下山来折腾这一趟,到底所为何事?”站在郑云鸣身边的徐元杰大惑不解。

“那是为了拖延时间,打乱我们攻山的部署。”杨掞淡淡的说道:“对方的主将能料到这一招,也总算不是一般的蠢材。”

第四十三回 烈风喧杂鼓角声(3)

郑云鸣在清凉伞下来回踱着步子,人人都看出他内心的焦急。

“区区不到一千鞑子,竟然胆大如此!不尽快剪除这一股敌人,是对我大宋将士的何其藐视!传令前军!准备好了就攻山!不必等待我的号令!午时之前务必攻克九重驿!”

他转头对韩锋说道:“你带帐前背嵬五十人前往增援!凡有临阵后退者立斩!时间,我们的时间不多!”

韩锋立即听命,带着五十名背嵬亲兵来到前方。宋军此时已经四面集结完毕,在南面正前方集结起来的是保捷民兵和忠顺军的混合部队,压阵的主将是魏祖圭本人。大队列成适于攻山的五六排横队,刀盾兵在后,弓箭手在前,早就在等待鼓声响起。

后方终于开始擂鼓了,魏祖圭振声喝道:“前进!”大队越过偏厢车阵开始朝山坡推进。与此同时的山坡的其余三面的宋军步卒大队也一齐开始进军。

面对弱小之敌进行多面攻击,让敌人分兵无措是兵法的基本。尤其是秃鲁花军为重甲步兵,想要四面增援动作不便。

在步兵开始登山的时候,在山下的的竹将军也开始了掩护射击。不少炮手还是习惯性的在炮身上贴道黄纸,或者口里默默念着咒语,但亦有少数军士开始尝试着利用角度和距离的对应关系开始调整炮口。伴着隆隆的炮声石弹朝着山坡上飞去,但竹将军的射程毕竟不够,能够落入蒙古军阵营内的不过是少数而已。

面对宋人的三面围攻,守在营地里的蒙古军似乎却并没有着急反击的模样,甚至连箭也没有射出一支。

魏祖圭打了这么多年仗,当然明白这不是一个好兆头。

若是民兵或者山贼也就罢了,他们面对的是当世第一的精锐部队。这样的安静只能意味着稍后而来的更加猛烈的打击。

果然,等大队稍稍越过山腰靠近山顶的大车防线时,蒙古人开始了射击。

角弓的射击凌厉猛烈,这是较之宋军弓弩更加凶猛的武器,在从五六岁就开始射小兔田鼠、操弄了十几年弓箭的蒙古手中,它们就是??就是死神的代名词。

在这个距离上,从小就严格训练的秃鲁花战士几乎百发百中,百发百中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词,它代表的是每一次对面的弓弦响过,必然有一名宋军哀叫着倒地。

虽然宋军阵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