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庶门 >

第268部分

庶门-第268部分

小说: 庶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根本是个不用问的问题,要离间谁,不用问也是离间刘愈和朝廷,叛军越是显得对刘愈重视,那就是越没安好心眼,现在朝廷没抓到刘愈根本算不上什么秘密,军营的消息是封闭的,但长安城这么大人多眼杂,想闭塞消息也难。就是在明知刘文严还没被缉捕到的时候,花集安仍旧是跟朝廷要人,似乎就是在提醒朝廷,你们赶紧把刘愈抓了赶紧杀了,一了百了。

新皇目光灼灼望着蓝相找答案,也无非是想借着蓝和的口把事情给挑明了。

蓝和感觉自己被人当枪使了,他还不得不乖乖就范:“回皇上,叛军应该是想离间皇上跟武义侯的关系。”

一句话说出来,满朝堂的人都似乎松了口气,总算有人把“事实”给说了出来,不用他们当出头鸟了。大臣们对于蓝和“不怕死勇于牺牲”的精神感觉到敬佩,要在苏碧的威逼之下说出这番“实话”需要多么大的勇气,这不是明摆着事后要遭报复。这些大臣自问换成自己就不会公然去说,自找麻烦非明智之人所为,可一向老奸巨猾的蓝和会想不到这点?

苏碧也很怀疑,以往这个蓝和也是很识相的,今天怎么就这么不开眼了?

她马上回忆到,其实新皇在召见大臣来商议此事时已早先一步会见过曹杰,当时只有正在商议灾民疫情的蓝和跟韩升二人在场。苏碧扫了苏彦一眼,心说蓝和的“不识相”很可能是苏彦授意的。

苏碧道:“皇上,此事尚是在猜测之中,即便叛军真的想离间朝廷跟刘文严的关系,那也是叛军的一厢情愿,现在刘文严一家下落不明,就算是皇上有心开解,他也不会回来继续为皇上您效命。”

苏彦突然皱起眉头道:“师傅不是那样的人。”

百官心中咯噔一声,苏彦在这个时候还是称呼刘文严“师傅”,这是一个信号,说明新皇随时都会跟刘文严和解,前提是刘文严在长安城中露面。但谁又知道刘文严是真没去军营,还是在长安城,还是已经举家逃难了?

接下来的议事已经没有太大的意思,其实皇帝已经把基调给明确了,现在就是要先化解叛军对朝廷的威胁,可以动用一切可动用的力量,甚至可以跟之前还势不两立的政敌刘文严谈和解,甚至可以将此时朝廷的中流砥柱信竹君苏碧给卖掉。

苏碧很恼火,但她也有些幸灾乐祸,从雅前殿出来已经过了正午,暖薰薰的阳光照在她带着几分阴冷笑容的脸上,显得有些凄厉。

“还不是你一厢情愿?”苏碧不屑地喃喃自语道。

刘愈的不屑一顾是有道理的,现在不但是她苏碧怂恿着苏彦跟刘文严为难,更因为刘文严察觉不详的苗头先跑了,现在苏彦单方面想化解跟他那个好师傅的矛盾简直是天方夜谭,刘文严会老实出来投身朝廷,自寻死路?

苏碧正想着,准备回家跟柴锦和儿子一起吃个午饭,这几天她觉得冷遇了柴锦,预备在今天做一个贤妻良母。

刚走了两步,便觉得身后有脚步声,她走的快后面脚步声就慢,她走的慢后面的人走的更慢。苏碧心说是谁在“跟踪她”,转过身发现是刚才跟她唱了反调的蓝和。此时的蓝和正一脸晦气,见到苏碧回身看他,马上停下脚步甚至有转身逃走的架势。

“蓝相?您老可真是老而弥坚神采奕奕,朝堂争锋,令我等晚辈只有仰视的份!晚辈在这里有礼了。”苏碧嘲讽起人,阴阳怪气的口气让蓝和从心底感觉发慎。

“信竹君殿下言笑了。”蓝和陪笑着说道。

“不用说,是皇上嘱咐你刚才那么说的吧?”苏碧露出个“我早看穿你了”的表情,说道,“不用得意的太早,就是想跟姓刘的谈和解,也要看姓刘的领不领你们的情。”

蓝和无奈一叹道:“信竹君殿下,难道您就看不出老臣是被逼的?老臣也不想啊。这次皇上是早就有这方面的打算,老臣从内监的公公那里听说,皇上跟宫里的一位贵人说,刘文严的下落已经查到了,那刘文严就藏身在长安城的某处。你说要是刀架在刘文严的脖子上,皇上要跟他冰释前嫌,那刘文严能拒绝吗?”

苏碧闻言错愕当场,她没想到的是,那刘文严真的还在长安城,居然还被苏彦找到了。这对她来说才是最大的危机。

第四百三十六章自编自导自演(下)

就在苏碧思索着刘愈要归朝这种极端严酷的处境之时,身在国驿馆的刘愈也在积极为自己的回朝做着准备。

首先,关于叛军的对朝廷所开的条件,以及朝廷获悉他的“下落”都是他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场戏,目的就是让苏彦感觉到,他是站在朝廷的一边没有投身到叛军的一边。现在刘愈索要获得的就是朝廷的“谅解”,双方达成“谅解备忘录”,刘愈以帮朝廷重新掌握军权为条件,来换取朝廷对他自己以及军中很多参与到“叛变”的军将的豁免。

刘愈想的是到时候他就真的可以抽身官场的尔虞我诈,找个地方跟自己的娇妻美妾安静的过下半辈子。

刘愈也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着。

苏彦重新启用隋乂和李糜就是对他示好的一个信号,刘愈想不到山穷水尽的苏彦有什么理由会不接受他的帮助,本来就是没有损失的一件事。刘愈帮苏彦平定了天下,现在又帮整肃了朝廷的权臣之患,回过苏彦应该感谢他才是,可刘愈在一片乐观的时候也有不乐观的地方。苏彦的成长的确超出了他的预料,倒不是苏彦在治国方略上的成长,是苏彦对人的怀疑以及对朝政人物的敏感。此时的苏彦越来越让刘愈感觉到危机。

不管什么说,现在刘愈已经有了全盘的计划,跟苏彦和解,回朝廷帮忙解决叛军问题,请辞离开长安城过自己的生活。刘愈甚至为自己将来的生活做好了计划,他准备到江南的富庶之地过他的下半生,江南气候温和风景宜人,而且一方水土养得一方美人。刘愈想想都觉得有些期待。

正月初四,曹杰回长安城的当天下午,京兆府和六防司衙门便收到皇帝的旨意,停止对刘愈的搜捕,而这也就意味着刘愈不再是戴罪之身。其实京兆府和六防司在年底这些天已经早就停止了搜捕。因为刘愈藏的太深,他们根本搜捕不到。

正月初五,在刘愈依旧没露面的情况下,朝廷突然张贴榜文,宣布对此次平定突厥的“首功之臣”前锋将军武义侯作出颁赏,刘愈被直接晋封为“长业王”。刘愈也是在极度惊讶的情况下莫名得到这消息,自己就这么被封王了?

有些儿戏,也让刘愈感觉到不可理喻。他已经做好了主动接近苏彦的准备,他没想到此时的苏彦更加迫切,先行用这样特别的方式对他示好。朝廷的榜文中同时对这次有功的另外两员随军武将作出颁赏,隋乂被封为东营侯。而李糜则被封为安效侯。除此之外,其余尚未归朝的其他有功之臣就没这么幸运,榜文中对那些尚在叛军中的将领只字未提。

朝廷封王,而且是异xìng王,这才大顺朝建国之后是第二次。第一次是顺朝开国时封了开过大将军云周为郡王,结果云周在六年之后就被莫名毒死,而他的子孙后代也遭到了朝廷的清算。那也正值朝廷开国时的一次大清洗,属于内乱。刘愈来这里这么久也是耳闻过的。

这次刘愈说要比当初的云周功劳更大也未必,毕竟云周是帮顺朝祖皇帝开国,而刘愈是帮顺朝平定天下,这功劳说起来也就那么回事,平内患打突厥也都是近乎每朝每代都在做的事。这让刘愈感觉到自己这个王“受之有愧”,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朝廷的这次颁赏被大多数朝臣认为是“闹剧”,刘愈被封王,却没有封地和俸禄上的增加,这些压根就没提。也就说,刘愈只是空有个王的名头,而他本人现在还是处在“失踪”状态,朝廷作出这样的安排,向叛军阐明立场示威的可能xìng更大。他们不相信刘愈真的敢出来接受朝廷这次的封赏。

但“刘愈”还是出现了。

当苏碧得知“刘愈”进宫受赏,心急火燎便进入皇宫,她心说这次刘文严可逃不掉了,她初时想的是就算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先把刘愈给杀了。自从她当上了辅政大臣之后感觉到,新皇对刘愈的依赖症实在是太强烈了,她要杀刘愈很大程度上也是一股气憋的。

但在进宫之后,她稍微冷静下来,既然此时刘愈“识相”地回来接受颁赏,并答应帮朝廷平肃叛军的叛乱,何不先利用他,等利用完了事情一切都稳定下来再杀?虽然后者可能对朝廷平素叛乱有利,但绝对不是对朝廷和苏家的王朝有利,她很清楚刘愈的手段,刘愈能平肃叛乱的唯一结果就是他自己重掌军权,到时朝廷应对的不过是从花集安这条豺狼转换成猛虎的刘文严,朝廷想利用刘愈的结果很可能就是纵虎归山。

苏碧带着复杂的情绪进了宫,直往册封大殿正在举行的峰翠宫,她正想看看这刘文严在这些天的逃亡中rì子到底过的如何,顺带准备讽刺他几句在他面前耍耍威风,到了峰翠宫才知道,来的根本就不是刘愈,而是一个长的有几分像刘愈的“替身”。

“到底怎么回事?”

苏碧看着峰翠宫里正在上演的一场“闹剧”,转问一边默不作声的蓝和。

蓝和露出个无奈的笑容,这出戏他也没看懂。虽然有很多大臣跟刘文严不熟,但也认得这根本就不是刘文严,找个假的替身来替刘文严接受封王的大礼,让朝臣们都在猜测皇帝的用意。

难道皇帝不是想跟刘文严冰释前嫌,而只是想用这个一个仪式,让刘文严在叛军中没有号召力,让刘文严两面不是人?

大典持续了半个多时辰,上半场结束本来还有祭天的下半场,但外面又下起雪,天气还很冷,这下半场只能留待rì后再做。毕竟找一个假的王爷去祭天会让人觉得这事情太虚伪,连做一切事情都光明磊落的朝廷都在玩这等猫腻,令每个大臣的心情都有些怪异。

皇帝到底要做什么?

等闹剧结束,苏碧终于有机会上去询问苏彦这么做到底是何意,苏碧还是有些欣喜的,看来苏彦不是真的想跟刘愈和好,从今天这件事就看出来,不然苏彦完全可以等到刘愈回来再行这仪式。

谁知道苏彦苦着一张脸道:“四皇姐,今天这出……真不是朕的主意。是师傅,他找人来演的这出戏,朕就是个配角,朕也不知师傅到底要做什么!”

听完苏彦这番话的苏碧黑着一张脸,恶狠狠的模样像是要活吞了眼前的皇帝。(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七章苏彦的幕后军师

刘愈没有现身,而是暗中向苏彦递交了一份有功人员的名单,希望通过中间的斡旋来结束这次朝廷跟军方的纷争。但从刘愈的观察来看,苏彦并不太想接受这样一个结果,在递交了名单之后,苏彦既没有马上给出回复,也没有就此召开一些会议来商讨。

难道苏彦想彻底清算这次“叛变”的军将?

虽然苏彦为假的刘愈举行了封王的仪式,但那只是一个仪式,朝廷大臣都知道这仪式到底有多么儿戏。其实刘愈的本意是想让人以为他真的已经归朝,在小范围内举行这场仪式,但苏彦的大操大办让此事十分张扬,刘愈揣摩了一下苏彦的心态,苏彦或许是并不太在意封王的人是谁,有些敷衍的成份,好像也是在故意向军方显示这本身就是场闹剧。

在苏彦的观点看,军方对朝廷使离间计,那朝廷也在对军方使离间计。刘愈有种被人利用的感觉。

刘愈本身是不想过早的露面,到在知悉朝廷一系列举动之后,他更加不愿露面。现在的朝廷,还有苏彦,都不是他想象中那么简单。何况背后还有一些神秘的敌人,而城中的新宗教也很可能是神秘敌人发起传播的,刘愈最担心的是神秘敌人就是楚王苏哲一党。

苏彦封了刘愈为王,朝廷上下非议声不在少数,苏碧的意见最大。要封刘愈为王也就算了,刘愈居然自己不露面,找个假的出来接受封王。当朝廷封赏是小孩子过家家?苏碧在跟苏彦有了小的口角之后一气之下回府去了。有点想撂挑子的意思。第二天正月初六,军方再次派出使节来到长安城。苏碧再次坐不住了。

这次军方来的人是三军副帅何茂,所率的一些随从,也都是曾经朝廷边军的功勋将领。现在正值刘愈刚向朝廷示好的时期,军方的使节朝廷本就不能再杀,何况还是何茂,苏彦知道此人在军中的份量,实际上何茂也一直是边军中亲朝廷温和派的代表。如果朝廷将他们杀了,不但会令叛军有理由撕破脸皮攻打长安城,还会令叛军中一些摇摆不定的军将彻底站在叛军的一边。

“花集安派何茂来,这招很高明。”昨天刚回府决定不出的苏碧再次来到雅前殿,面对新任兵部尚书李糜和御林军总统领瞿竹,她说话时也多了几分谨慎,因为这两个人都出自军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