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如果这是宋史 >

第486部分

如果这是宋史-第486部分

小说: 如果这是宋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任淮东制置使刘琸负责操作这件事,他的帮手是江北义军里的两个中级人物夏全、时青。在他们来看,李全被围,军队零散,楚州城里的李全家小不过猪羊耳,生杀予夺,随心所欲。

事情进展也的确是这样,夏全进城后忽然间艳遇临头,义军中的传奇女士,那位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的杨妙真打扮整齐约他赴宴。

宴席间杨妙真神色凄楚,说听闻三哥(指李全)己死,她一介妇人怎能自处。愿以身家性命全城财帛相托,连她本人,都是夏全的。

夏全惊喜、大喜,进而宽慰,他觉得这很正常。李全的确走投无路,必死无疑,而他趁机吞并李全所有,成为第二个淮北强人,正当其时!

夏全立即行动,突袭楚州帅营,新任长官刘琸仅以身免,这座淮北军政中心城市再一次变成了匪巢。当天夏全志得意满,在夺权取财之后策马回府,回曾经是李全的府,去见这时己是他的女人,可等他的却是全副武装的梨花枪。

他被杨妙真耍了,以财色动其心,搅得他们窝里反,轻易地打散了南宋朝廷的龌龊阴谋,让李全集团哪怕军力衰竭,主将危难,可老巢仍然牢牢地握在手中。

南宋官方再一次陷入了沉默之中,他们隔着长江,安静地看着江北的乱局,等着看会出现什么样的结局。反正事不关已,所以他们不急。

李全却到了山穷水尽之境。青州之战,他在庞大的蒙古军队面前足足支撑了一年之久,这是个空前的纪录,足以让他傲立史册,面对任何一位名将,都可以挺直了腰板说话。

可是一年之后,青州城里都开始人吃人了。到了这步,一介土匪还有什么好坚持的。并且敌方是蒙古人,并不是女真人,与这时的汉人并没有什么民族不解之恨。

李全投降。

依蒙古惯例,李全投降之后仍然主管山东全境。这时淮北变成了一个非常古怪的形势,李全是蒙古军一员,他的家小部下还在楚州,名义上还是南宋的。

两者互不相干。

这让很多人产生了想法,尤其是楚州城内原李全匪帮的高级匪徒们,他们决定内讧。几天之内,楚州城里血肉横飞,李家人再次成为了赢家。可是后果却非常不妙,南宋官方对楚州彻底失望了,从这一刻起,淮北不再设制置司,防线从淮河一线后撤至和江一张。改楚州为淮安军,视其为羁縻州,像当年的党项李继迁那样,不再等同于国土。

当然也就此彻底断绝了当地义军的粮饷。

这一指被证明是最凶狠的,义军一下子就乱了。他们本就是饥民,被战乱、饥饿所折磨,在生死之间没办法才选择了造反,为了不过是一口饭。这时断了这最大的钱财来源,让他们彻底暴乱了起来,不再听任何什么人的命令。

楚州空前的疯狂,李全的家小亲信再也没法摆平,李全的弟弟李福,儿子李通,李全的妾等人都死在了暴乱里,只有杨妙真乱中突围渡过淮河逃生。

南宋朝廷对此惊喜异常,还真没想到会有这种结果。他们立即命令官军进驻,重新掌控楚州以及周边,趁势收复大片淮北疆域。

这些消息传到山东青州,李全能得出的唯一结论就是南宋主导了这一切。是南宋官方以断粮饷为手段分化了义军,再以官军进剿收拾残局。好手段,搞得他家破人亡,败军失地!再没什么好犹豫的,李全怒火攻心,断指立誓以取信于蒙古,回楚州报仇。

李全杀回来了,南宋官方在他面前摆下了两条路。第一,派当时的主战派赵范、赵葵两兄弟分别节制镇江、滁州两路军马,严阵以待;第二,授予李全彰化、保康节度使、京东安抚使之职,可谓高官厚禄。李全的回应是一阵冷笑。

南宋把我当小孩子了,哭两声就塞个果子过来。进兵!

李全终于走上了与南宋兵戈相向之路。

作为一个有着14年左右工作经验、成就极高的职业造反者,李全一但行动起来,每一步都会非常凶险且有效。

他一方面带着蒙古的两个宣差来恐吓南宋,要挟南宋提供大笔物资军械,以换取边境安全;另一方面招兵买马制造战船训练水军,积极准备进攻江南。在准备期间也没闲着,他派了一个叫穆春的亲信,带人潜入了临安城,在南宋首都里放了一把大火,把一座大型军械库给烧成了白地。

此举让南宋朝野心惊肉跳,很多人真的怕了,觉得李全是中世代的跨国恐怖分子,没法根除那就屈服吧,要什么就给他什么,让他安静点。可还有一些人,比如副宰相郑清之、枢密院使袁韶决定加大出兵力度,给赵氏兄弟真正的前线决断权,彻底的消灭李全。

赵范、赵葵兄弟的父亲是赵方,赵方是孟珙的父亲孟宗政的老上级。这两家人是南宋后期的军界主流。而赵家,还要比孟家发展得早一些。

赵氏兄弟出身将门,李全当了多年的匪首,对战争都不陌生,尤其是李全,他非常清楚在淮北作战,楚州是核心,可战争的目标如果是渡江的话,争的却是扬州。他迅速起兵,可是却被部下误导,先去攻打通州、泰州,之后才奔向扬州。

这时赵氏兄弟已经进驻扬州。而长江之南传来的最新政讯是,史弥远再一次对李全微笑,承诺他只要退回楚州去,就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一万五千人的粮饷。

李全哭笑不得,嗤之以鼻。都刺刀见红了,还想着这种假招数,无耻到可笑。

扬州之战爆发,李全的兵力远在二赵之上,他重兵围城,再以数十万民夫修砦建堡,绝断外援,想以此活活困死扬州全城人。这在当时是无解的,以二赵之力无法自行解围,想南宋渡江支援,别说军力能否达到,即便支援,也要提防蒙古军、金军突然出现。

李全在公元1230年,南宋绍定三年的岁末围困扬州城。扬州是个神奇的城市,虽然地处传统印象里柔软旖旎的南方,可在历史上却以罕见的铁血面目存在。

这座城市几乎从不屈服!

在历史的长河里,它屡经战乱,屡遭屠戮,可随即就会以更加强悍的姿态重新站起来。可以这么说,她从来没有被征服过。

李全围住了扬州,时不时地在城边的小山上张盖奏乐置酒高会,愉快潇洒,像是非常享受每一天。实际上他很闹心。城,攻不进去,粮,渐渐不够,还要提防着二赵突然冲出来,每每那时都会让他的军队流很多血。长此以往,怎样了局?

两个月后的一天,机会终于来了。李全在城外高地上,迎着深冬的寒风,貌似轻松惬意地喝酒,突然发现扬州城门打开,一支几千人的小部队冲了出来,看旗号都是曾经的手下败将。他立刻兴奋了起来,生怕对方又缩回去,带着身边的几百人就冲了过去。

事反常即为妖。急昏头了的李全被意识到这是个坑,他被这几千人挡住没有去路,后面又被官军堵住,只带得及向北方逃走,而北面是新塘。时值深冬,新塘决水之后,地面变成了泥潭,表面上因为战尘飞扬看着像硬土地,实则泥潭已经有数尺深。

李全连人带马陷了进去,后面南宋追兵赶到,李全连忙高喊不要杀他,他是头目……转眼间几十杆长枪戳来,把他活活刺死。

李全死后,二赵率军乘胜追杀,很快收复了盐城、涟水、淮安、盱眙等城,把义军的残部赶过了淮河。至此,南宋终于“战胜”了义军,结束了自公元1218年,南宋宁宗嘉定十一年李全率众归宋起,至公元1231年,南宋理宗绍定四年败死扬州,共14年的动乱,维护了正统地位,彰显了国家威力。

实在是了不起啊。

这在当时是杰出的成绩,作为年度重点写进了南宋的政府报告。不管是军界,还是政界,都为之欢呼喝彩歌功颂德。

在一片欢腾中,没有谁去翻阅陈年账本,回忆李全是怎样180度大变身,从忠诚到叛变,走到与南宋不死不休的地步。

关于那段岁月,官方在讨论,史书在懊悔,说南宋是多么需要一道拦在宋、蒙之间的坚实可靠的屏障,为了屏障,都恨不得把记忆抹杀,和不共戴天的世仇金国联合。其实有那必要吗,需要那么调动情绪忍辱负重地借重女真人吗?

眼放着近百万的河朔义军,同种族共血脉的强大战力不用,却试图去抚摸沾满了同胞鲜血的仇人的手,这是什么思路,什么样的脑子呢?!

14年间血肉横飞,在临近灭亡,清晰地闻到了更北方蛮族的血腥杀气之前,还动用一切手段砍本来真心归顺的自己人……

不过南宋朝廷当时是不会这样反思的,他们认定李全、乃至所有义军都是毒瘤,用了14年的光阴,巨大的国力损耗终于切掉了,是件大幸事,大快事。至于金国了,尤其是蒙古人了,都还是遥远的传说,就在剿灭李全的最后几年里,蒙古内部大动荡,东亚西北大动荡,全部天翻地覆,乱成了一锅粥。

此诚逍遥自在享乐无极之日也!

以上,全是真事,并不是南宋官方的意淫。我们把历史的指针向后拨几个刻度,去跟踪黄河以北的各种变动。

还是从西夏说起。这个由怪异的种族组建的怪异的国家总是出会现各种各样的幺蛾子,这一次那位状元皇帝夏神宗终于把自己玩死了。

这人趁着蒙古西征,先是要联金抗蒙,被拒绝后又联宋伐金,没等有成果,蒙古中原之主木华黎突然率军西征,攻打西夏。大兵压境,夏神宗一下子就萎了,他第一时间低头,说永远臣服于蒙古,马上就帮忙出兵去打女真人。

如此出尔反尔,他儿子、西夏太子李德任都看不下去了,对他说金国的兵力还是有的,不如与其约和,共守国土。

状元皇帝像被踩了尾巴一样跳了起来,大叫你什么都不懂!

直到这时,状元皇帝才吐露了心声。他是有才的,想到了很多很多的往事。西夏历史上最成功的皇帝可以说是开国之君李元昊,但是另一个的成就也很高。

夏崇宗。

这个皇帝在金灭辽时迅速看准形势,依附金国,在金灭辽、金灭宋的历史大变革时期火中取栗,让西夏不仅平安渡过,还得到了大片土地。此时与那时何其相似,夏神宗来回摇摆不定,不外乎就是杨趁着蒙古灭金,同样发一次夹缝财。

难道不可以吗,金辽世仇,金蒙也是世仇,只要运作得当,西夏完全可以复制上一次的幸运,只要运作得当!

所以他就不停地运作了……他唯一的错处,是不了解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与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不一样。

不知是怎么搞的,在中国有个传统的思维方式,总是把铁木真、阿骨打,或者铁木真、努儿哈赤联系起来,仿佛他们是一个等级的。

这完全错了。

阿骨打也好,努儿哈赤也好,都只是参与了中国历史,与周边其它国家没有交集,而铁木真则完全不同,他是世界历史的重要一分子,他的业绩,他的目光远远地高于古代历史的任何一个人。不管他是善的,还是恶的,这个高度不变。

这样一个人,不会死抱着祖先那点仇恨不放,不会把灭掉金国当成唯一目标。事实上,蒙古的首攻点是在西夏。因为西夏处于它发展的肋部,不灭掉它,总让蒙古军队不敢真正发力攻击远方。所以,在宏观角度上,不管谁怎么运作,西夏的灭亡是注定的。

夏神宗不了解这些,他在为西夏的生存尽一切努力,谁反对他这一点,都会成为他的敌人,哪怕是他的太子。

这位太子在郁闷中表示不干了,愿意避位出家为僧。他老爹满足了他,把他禁闭在灵州城里,然后不顾国破民弊,调集人马攻击金国,尽可能地讨蒙古人的欢心。

这注定了是徒劳。西征归来,史称成吉思汗灭国四十,他本人的气魄、识见、心性都达到了人类有史以来最高峰的程度,回望中原、河套一带局势,哪怕再乱,也是轻松。

几乎所有的难题,都能给出答案。

关于西夏,成吉思汗下令夏神宗必须退位。状元皇帝哪怕再不情愿,也只能乖乖地去创造另一项纪录,他成为了西夏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太上皇。

太上皇在3年后去世,西夏的新皇帝是他的次子李德旺。

李德旺是个现实的人,没有他老爹那么高的智商。根据形势,他派人去金国结盟,没等金国同意,这边就单方面急吼吼地以兄弟相称了。他急,催得蒙古人也加速,河朔地区,与西夏距离最近的蒙古军木华黎部率先动手。

这时木华黎已经病死,这位命运赐给铁木真的天才将领没能及身灭亡金国,可他走过的人生之路是完美圆满的。从奴隶到将军,从将军至国王,征战一生,堪称辉煌。

他的战绩要超过当年金国初建时的常胜将领完颜娄室。他的政绩更凌驾于战绩之上,天知道他怎么能以一万五千人的本族部队,就在广阔复杂的异族区域内建立起稳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