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寒士谋 >

第1027部分

寒士谋-第1027部分

小说: 寒士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亮长叹一声,微微摇首而道。

“此番前来,亮可谓是仁义已尽,怎奈天命难违。还望将军莫要逼人太甚,放亮归去,辅佐蜀王,以赴先主遗命!!”

刀疤将士一听,巨目刹地瞪大,高举兵器,厉声喝道。

“诸葛孔明,你竟冥顽不灵,那便受死罢!!”

刀疤将士喝毕,把刀一招,便欲率众来杀。张飞早就忍耐不住,见那刀疤将士把刀招起,立马怒喝一声,挺矛骤马冲飞杀去。

“张翼德在此,谁敢放肆!!”

电光火石之间,张飞骤马冲起,视若群龙狂舞,刹地杀到了那刀疤将士身前,丈八蛇矛倏然刺出,如若一道闪电。那刀疤将士早被张飞气势所慑,根本来不及反应,便被张飞一矛刺中咽喉。张飞冷哼一声,拔矛一抽,刀疤将士倒落马下,眼看死绝。其身旁的两员吴将见状,连忙各提兵器,欲来夹攻张飞。张飞大瞪环目,舞矛骤刺,霎时间便将那两员吴将刺落马下。彻里吉、越吉两人在诸葛亮的指挥下,连忙引兵将吴兵人马围住。吴兵见得张飞霎时间杀死三将,已然胆怯,更兼根本不知前事,一时间反应不及,又惊又怕。

“诸位壮士不必慌张。亮并无害人之心,实乃别人咄咄相逼。此下你等统将已死,若是愿以相投,亮便接纳。若是不愿,便各安天命罢!!”

诸葛亮话音一落,那些吴兵人马纷纷反应过来,见四周已被蜀人围住。各个纷纷想着,时下兵荒马乱,倒不如投了诸葛亮,一同回去吴南也好。于是,一众吴人兵卒,倒戈投降。诸葛亮得了数百降兵,加之自部人马,约有七、八百人。

不一时,后方传来一阵阵喊杀声,原来却是那本埋伏在西面的魏兵,听得刚才的动静,闻声赶来。诸葛亮脸色一紧,连忙引兵离去。待那部魏兵赶到,只发觉沙滩上有几具尸体,诸葛亮等人早就离去了,兼之夜色已到,四处昏暗,难以寻索,便弃之而归。

诸葛亮引着众人星夜赶路,直出了吴郡境外,方才歇息。事后,彻里吉等将士齐来问诸葛亮,是如何察觉陆逊会狠下死手。诸葛亮便答。

“以陆伯言之智,定会猜得我等欲南撤之心。陆伯言对孙吴忠心耿耿,心知我等若是南去,

必定趁乱夺取吴南之地,又岂会让我等离去!?故而亮暗中早有提防。”

众人听了,恍然醒悟,又向诸葛亮问道。

“可若是这般,陆伯言为何不在寨中之时,便突如奇发,率众围剿?”

诸葛亮淡然一笑,遂答。

   “若是寻常人,陆伯言或许早就下手。但陆伯言却料得我早有准备,又俱张公之勇,自然不敢贸然而举。更何况,若有万一,其寨必『乱』,倘若魏寇斥候发觉,张儁乂趁『乱』来攻,岂不得不偿失!?更何况我等危难之时,幸得孙吴接纳,若非『逼』不得已,亮也不欲与之兵锋相对。”

众人听罢,方明其中利害,齐齐拜伏道。

“丞相智、仁、勇三者足备,虽姜子牙、张良不能及也。”

诸葛亮淡淡一笑,凝声道。

“亮才微学浅,今安敢望古人耶?以时下局势来看,孙吴不久将亡于曹魏。即时,吴南皆为无主之地。亮当率诸位,并力争取,以使残蜀得以东山再起,不负先主之望,共成功业耳!!”诸将听得诸葛亮之言,尽皆喜悦,各个摩拳擦掌,**早日克得功业。张飞在旁听了,甚是欣慰,想起刘备,老目不禁尽是水雾。不过此下,却无人发觉到,在诸葛亮眼眸内,闪过了一丝忧虑之『色』。

“但愿天无绝人之路,尽如亮之所料罢。”

诸葛亮心中到底在忧虑什么,一时并无人得知。

且说文翰尽得西川四十一州,其所降文武,尽皆重赏,定拟名爵,有学之才,骁勇之士,并皆擢用。庞统、徐庶、赵云、张辽等有功之士,一一得之赏赐。其中封庞统为凤乡侯,赵云为龙威将军,统率川中兵马,把守益州。徐庶为益州牧,负责益州政务、法纲。张辽为征虏将军、吕侯。文舜、邓艾、王双等一班年轻将士,尽皆升赏。其余官将,给赏有差。关羽、徐晃、李优、戏志才等护国有功,亦纷纷得以赏赐。随后,文翰杀牛宰马,付与重金、宝物、兵刃,大饷士卒,又开仓赈济各州郡百姓,川中之民见文翰仁德,大多皆愿服从,安居乐业。

庞统、徐庶等文臣,日夜废寝忘食,竭力安稳益州局势。约是数月后,益州既定。文翰念在诸军将士,舍生忘死,而得克之蜀汉,欲将成都有名田宅,分别赐之。徐庶、赵云一文一武,一者乃管辖益州政务,一者统率川中兵众,受赏最多。可两人得知后,却慨然不受。一日,赵云随同徐庶一同来见文翰。两人拜礼毕。赵云先为谏之。

“王上!益州百姓,屡遭兵火,田宅皆空。刘氏虽败去,但其民望尚在。依云之见,王上今赐予百姓,以取民心。不宜取之为私赏也。”

文翰听了,甚喜,大赞赵云。徐庶亦道。

“这些田宅本属蜀汉官吏,若王上分赏百姓,定会民心大悦,如此一来,益州安稳矣!”

文翰听是有理,遂从其言。果然,如徐庶所说,百姓分得田宅,感激不尽,纷纷道说唐王仁德,再无违抗之心。之后,文翰又使庞统定拟治国条例,刑法颇重。徐庶听之,与其商议道。

“昔汉高祖刘邦,约法三章,黎民皆感其德。愿庞公宽刑省法。以慰民望。”

庞统听了,却是笑道。

“徐公勿虑。此事统与王上早有商议。昔年秦用法过于严苛,万民皆怨,故汉高祖刘邦以宽仁得之。今蜀汉初平,川中百姓虽大多愿安稳度日,但尚有不少忠于蜀汉,若不加严刑法,以儆效尤,必成后患也。而王上早前,以屡施仁政。如此一来,软硬兼施,当可使得川中安稳。”

徐庶听是有理,拜服而退。自此军民遵守法纪,四十一州地面,分兵镇抚,并皆平定。徐庶管辖川中政务,以仁德治之。于是益州渐渐太平,文翰见此,便心生回长安之心。忽有一日,赵云、徐庶等臣来见,竟告说一个早已发生许久的噩耗。那就是西唐丞相,戏志才早已在一年前,诸葛亮攻入长安时折命。文翰闻言,惊恍不信,如遭电击,整个人痴呆了许久后,见赵云、徐庶皆非虚言,猛地忿起,早已泪流满脸,厉声喝道。

“如此凶耗,你等岂敢瞒孤耶!?”

文翰喝毕,只觉脑袋如遭重击,踉跄一步,摇摇晃晃,几乎坠倒。赵云、徐庶连忙叩首再拜,急急说道。

“臣等自知罪该万死,还请王上保养尊体!!”

文翰满脸煞白,那平日里威严的面容,尽是慌促、悲愤、无助之『色』,泪如泉涌,嘶声呼道。

“志才!!志才!!帝业未成,天下未定,你岂能离孤而去啊!!”

文翰嘶声裂肺地叫喝,恸哭不绝。遥想当年,他不过一校尉之职,依汉室皇命把守河东,于洛阳收纳各方贤才,却因寒门出身,门庭冷清,遭尽他人白眼、嘲讽。当时他麾下将不过数人,兵不过数千,又遭在汉室朝廷尊贵无比、势力庞大的袁氏一族排挤。

各方贤才皆暗中嘲笑,出身名门望族冷嘲热讽,纵是寒门出身的亦以为他难成大业,唯恐避之不及。此时,一名狂士却于群杰中大放厥词,如若惊涛巨浪中的一叶扁舟,在群杰的唇枪舌剑之下,凭持其见,对他竟是赞口不觉,更道说若以国士之礼相请,必以国士之义为报。于是他不顾关羽、徐晃等人的相劝,以五马之车,王师之礼相请。至此这名狂士,对他忠心耿耿,出谋划策,东征西讨,最终于『乱』世之中,他成为了一方诸侯!时已至今,他威震西北,创立西唐一国,贵为西北王,傲视天下,这位狂士可谓是居功至伟!

而这位狂士又是何人?昔年世人皆笑他痴狂,后来他却成了各方诸侯都为之忌惮的神智侯,最后他更成为西唐之相,西唐上下文武百官,无不敬之,西北近百万百姓皆为敬重的人杰!

他,就是戏志才。那个辅佐西唐王文翰,开国创业,放dang不羁,敢与天下人叫板的狂士!!

在文翰心目中,戏志才地位之重,早已超于君臣,两人如骨肉兄弟,人生中的知己,又如身之臂膀。此下当文翰听闻戏志才的噩耗,如被折断一臂,血肉被生生扯断,那撕心裂肺,犹如肝肠寸断的痛,试问天下之大,谁人可知!?

文翰恸哭不绝,这位称霸西北,东征西讨,直与当今第一雄主大帝曹『操』比肩的西唐王,哭得如同一个不知归路何在的孩童。泪难止,痛难息。成都大殿之内,充斥着一阵阵竭斯底里的哭声,那无助的王者,一声声在无助地呼唤着某个人的名字。

魂归兮,君何在!?

殿内,侍臣、军士听之无不动容,亦纷纷暗自落泪。赵云、徐庶皆哭得已成泪人,纷纷相劝。

“志才呐~~!!!”

又是一声,竭斯底里地呼唤,文翰悲痛难止,昏死在地。赵云、徐庶见状,吓得惊慌失措,急忙唤太医过来看望。怎知文翰这一昏,便是数日,直把赵云、徐庶等一众文武,急得如坐针毡,心中忧虑一刻都难消停。就在一众西唐文武着急之时。

在文翰的梦中,他却回到了令他梦牵魂绕的长安城内。王宫之内,大殿之上,并无一人,空『荡』『荡』地令人心生一股凉意。文翰坐于金漆龙座之上,望着大殿之外,那万里长空,朵朵白云之下的红尘人世。突兀间,一阵飓风袭过。大殿上,忽然出现了一位身穿一袭青绸华服,满头青丝随风飘扬,脸上挂着一抹淡淡的笑容,眼中隐隐有不羁之『色』,就好似游戏人间的浪子。

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神智何在

文翰见了那人,浑身抖颤,急从王座而下,疾呼而道。

“志才,志才!!”

文翰跌跌晃晃地走落阶下,迫切地伸手往那男子捉去。哪知一捉,那人影一患,竟是捉了个空。那男子正是戏志才也。

“自古生死有命。臣命时已到,王上又何必如此?且宜保养尊体,西唐百万黎民,皆望王上能早日一统江山,平定乱世,迎来太平盛世!”

戏志才淡然一笑,徐徐而道。文翰浑身一颤,刹时泪流不止,痛声呼道。

“志才不在孤之左右,孤如断之双臂,谈何一统江山呐!?”

“王上所言差矣。凤雏庞士元智谋高绝,更有鬼神莫测之韬略。有此人相辅,王上定国安邦平天下,自是不在话下。此人足可替某之职。更兼李忠文、田元皓、徐元直皆乃当世贤才,有他等管辖政务,镇守国邦,西唐必能长盛不衰!再者关云长、徐公明、赵子龙、张文远等皆为古今罕有之帅才,征讨行兵,拔城陷阵,无足为虑也。而高伯义、庞令明、张子雄皆乃振国安邦之将才,有他等抚民把守边境,西唐当可固若金汤。内无忧患,外有能人可使,王上又何需虑耶!?”

戏志才笑容可掬,疾言而道。文翰精神一震,然后却又带着无尽的惆怅、唏嘘叹道。

“孤本望能与卿,共创大业,奈何此下君臣天各一方呐!”

“王上节哀。臣此去,并无牵挂,王上又何苦介怀于此?”

戏志才笑容灿烂,潇洒脱然。文翰看了,悲意便去了大半,苦涩笑道。

“卿纵为鬼魂,亦能如此洒脱,实教孤惭愧。”

“天命至此,臣又何必怨天尤人,洒脱而去,岂不是好?”

戏志才哈哈大笑,与文翰谓道。随后,君臣两人在梦中大殿,谈了许久,直到梦醒。

待文翰醒来,已是某日的夜里三更。侍臣见了,大喜过望,连忙跪拜。文翰询问,昏睡几日。侍臣答之,足有三天三夜。文翰听得外面,阵阵窃窃细声,知得群臣定是日夜守候,便教侍臣召见。于是,太医急急赶来。在殿外守候数日的一众文武亦纷纷而入。待众人赶入跪伏,观望文翰神色,竟是精神奕奕,只是眼中还有一丝丝挥之不散的遗憾、悲怆。一众太医,拜乞诊脉,文翰微微颔首。半响,一众太医诊断已毕,皆露惊色。数日前,他等为文翰诊脉,发觉其脉搏极其不稳,大有可能因悲伤过度,而引发病患,皆是忧虑不已。怎知,文翰这一觉醒来,脉搏竟恢复如常,甚是奇异。

“王上不愧是天命之主,贵体无患,此下只需歇息数日,便可恢复如常。”

众太医齐拜道。赵云、庞统、徐庶等文武听了,无不大喜。文翰遂将梦见戏志才之魂之事,告之众人。众人惊叹不已。庞统凝声叹道。

“依统之见,丞相并非了无牵挂。不过至此梦后,定能安心而去,魂归神庭。”

文翰会意,重重颔首,长吁而道。

“孤昔年得志才,便知如汉高祖得之张良,周王得之姜子牙也。

文翰说毕,赵云、徐庶齐齐又拜,告乞其罪。文翰并无怪责,似乎已有料算那般,淡然而道。

“子龙、元直以你等性子,若非志才相托,绝不敢欺瞒于孤。当时,正是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