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天才重生 >

第432部分

天才重生-第432部分

小说: 天才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朗朗、瓦洛多斯、基辛,,那些上场和未上场的选手们,呆呆地看着我的演奏。听着那如同洪流般的旋律,他们的神情复杂,没有人知道他们现在在想些什么!
一阵极不和谐的属九和弦,让音乐进行到了一个最为尖锐和不稳定的状态,在一阵如同闷雷般的震音过后,一阵大气磅礴、如同洪钟大鼓般的琴声轰然鸣响!那辉煌的音色,甚至让整个斯坦威音乐厅也笼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



第六百九十八章 超越经典
“东方红,太阳升!”一阵如同洪流般的琴音在连音震音伴奏烘托下,右手在钢琴温暖的中音区奏出了振奋人心的“东方红”旋律!这是《保卫黄河》钢琴协奏曲的精华部分,在我独特的复调技法之下,这段琴音更是被丰富和美化了不只一点,虽然音响效果并不如整个交响乐团丰富。但层次却丝毫不惶多让!在中声区的旋律相对比较舒缓的条什下,陆维解放出来的右手开始更多地在旋律的空闲处的高音区的副部。
看着那在艺术之光的琴键上大动作来回抛动的右手,听着这激昂的旋律,每一个华夏国乐迷的眼角都不觉微微湿润了起来!这段已经被华夏国人听了不知千百遍的旋律,此刻被钢琴赋予了更加独特的魅力!听着琴声,人们感受到的震撼,甚至比合唱版来得更要深刻!
听着这琴声,陈一山整个人简直呆掉了!他是搞这个的,在宣传战线上已经做了将近二十年的他,什么样的文艺作品都应该见过了,这经典的旋律,更不知听了几千几百回。可不知为什么,此刻听着我的演奏,他却像是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似的。听着那激昂的旋律,看着那有力地在琴键上起落的手,赵一鸣仿佛看到了一路从战火和硝烟中走来的新华夏国,那种历经磨难终获胜利的艰辛感与幸福感,被琴声无限地放大,放大。
“用音乐筑起民族精神的脊梁!”很自然地,陈一山想起了首长曾经和我说起过的那句话。两年多的沉寂,让陈一山觉得我已经不可能完成这样的任务了。可当他听到几个月前我奏出的那首“黄河”时,陈一山知道,原来首长的眼光毕竟还是比他自己长远得多。而此刻,待听到这首《保卫黄河》陈一山更是坚信,我绝对有实力担当起这副重担!从他的琴声中,陈一山可以听得出来他对伟大祖国那份深沉的爱,可以感受得到那属于炎黄子孙的骄傲!曲由心生,如果没有这样的胸怀,是断然弹不出这样打动人心的旋律的!
电视机前,殷承宗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的双手,随着《东方红》的旋律有力的挥舞着。嘴里还和着钢琴的旋律,虽然眼角已然爬满了皱纹,但那目光却是无比地坚毅!
殷承宗的老伴看着他那激动的样子,不明白为什么。但她本能地感觉到,电视里那今年轻人演奏的《黄河》,和自己家这口子弹得有些不一样。
“难道,他弹得比老殷还好?”看着电视里那位年轻的钢琴家,殷承宗的老伴儿有些不敢相信。
要知道,虽然殷承宗不是世界顶级的钢琴家,但要说到《黄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绝对的权威!这首曲子就是他写的。而且弹了半辈子,可以说对于曲子的精神内涵,没有谁理解得比他更深刻!就连最近那个声名鹊起的朗朗。弹了几次这首曲子,都没怎么受人待见。网上的评论都是弹得太浮。没有那种历史的厚重感,更有甚者直接指出朗朗弹的《黄河》像是车尔尼的练习曲。
可是,此刻,这位年轻人,他弹的真有那么好吗?
或许殷承宗的老伴不理解,他此刻心里的震撼程度!弹了半辈子《黄河》,殷承宗心里有着一股浓得化不开的《黄河》情结,在听到我演奏的《黄河》之前。殷承宗对他自己也有着一股近乎盲目的自信,他确信,在用钢琴演绎《黄河》上,没有谁可以比他做得更好,没有谁可以比他更理解《黄河》的精神内涵!
可现在,殷承宗发现他错了!
此刻,电视里的这个年轻人,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让他这个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保留曲目受到了彻底的挑战!
殷承宗自然听得出来。这首改编过的《保卫黄河》,是将他自己那个。版本和乐团的伴奏相结合,后又加以变化的成果。一开始听的时候,殷承宗还有些不以为然,认为这样的改编纯粹是胡闹!在钢琴协奏曲《黄河》的所有四个乐章中,第四乐章《保卫黄河》是最难的,就算是和乐队配合的版本,没有相当专业的水准,都不可能弹的下来,更不用说把乐冉的伴奏声部加入到钢琴谱中了。
如果之前有谁和殷承宗说这首曲子可以这么改,他一定会嗤笑对方。可现在,铁一样的事实摆在他的面前,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被我这个叫做李利的青年钢琴家,做到了!
而且,只听了一会儿,殷承宗就知道,对方绝对不是胡改一通,这首改编之后的《保卫黄河》,其水准已经远远超过了他自己那部得意之作。光是其中严谨最具挑战性的章节,我现在所能达到的水平,就算是他自己在创作力最旺盛的时候也未必能达到。因为,这曲子,未免太难了些!
在听到少一半的时候,殷承宗就有一种想要立刻到钢琴前试奏一番的冲动,可当他看到后面的部分,特别是看到变奏部分,他是越看越心惊,对方所展示出来的琴技,已经不是他现在的水平可以达到的了。殷承宗悲哀地发现,他自己居然弹不了这首曲子!而且。就算是自己再练上二十年,也再不可能达到!那段复调的地方,对技巧的要求,已经超出了正常的水平线太多,许多地方在殷承宗看来简直是匪夷所思!
特别是那段经典的协奏曲,也是他自己最为得意的地方,《东方红》的旋律一出,殷承宗的震撼简直达到了顶点!他不知道一架钢琴是如何做出这样的效果的!那种饱满且富有层次的乐段,琴声中饱含着深情的旋律,甚至比他自己和乐团配合的时候还要深刻!
听到这儿,他流泪了!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
看着电视画面中,那个青年钢琴家的双手有力的奏出了《保卫黄河》的最后两个结束和弦,年逾六旬的殷承宗忍不住大声喊了一声“好!”随即“砰”地一拍茶几,整个,人猛地站了起来。
“老殷,你怎么了,没事儿吧?”
看着殷承宗的情绪这么激动,他的老件急忙问道。
“我没事儿,我没事儿。”意识到他自己失态的殷承宗,连忙安慰着惊慌的老伴儿,随即叹息道:“唉,想不到啊,《黄河》居然还可以这么弹!我活了六十三岁,弹了大半辈子的琴,平生最为得意的作品就是这首,可今天我才发现,原来自己写的东西,还是不够好啊!”殷承宗一边说着,一边轻轻地摇着头,眼里既有欣慰,也有些许的失落。
“老殷,真有你说的那么好?你写的《黄河》可是世界名曲,弹了多少年了,他那么年轻,还能比得上你?而且我刚刚听了,你们弹得也差不多啊,好像他就是比你快点儿嘛,不过你都这么大岁数了,这也很正常啊。”老伴儿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得安慰道。
“年轻?英雄出少年啊,你不懂,那不仅仅是快和慢的问题,那是一种境界,听着这曲子,我能够感受得到那孩子的内心,他是一个真正热爱音乐的人,他将来,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钢琴家!”殷承宗说着,顿了顿,继续道,“如果可能,我希望和他见上一面。好好聊一聊。”
当我用一个刚毅有力的五级和弦,结束了《保卫黄河》的全曲时,场上再度爆发出了巨大的热情!无论是之前听过或是没听过这首曲子的乐迷,都被这首曲子所表现出的技巧和艺术内涵深深打动了,他们尽情地鼓掌、呐喊,宣泄着自己心里激动的情绪!
十五位评委,无一例外地鼓起了掌,这不是他们刻意的,事实上,他们也控制不了他们自己的情绪,刚刚听到的音乐,有一种伟大的感染力,让他们每个人都不由自主地深深陷入了其中,这一次的鼓掌,只不过是顺应他们自己心里的想法,下意识地做出的动作而已。
在听到我那个结束的和弦的时候,朗朗就知道,在这届大师杯上,我的成绩肯定会超过他了,如果说之前的《一分钟练习曲海浪》还只是纯技巧上的厉害的话,那这首《保卫黄河》,简直就可以说是从技巧和艺术两方面,都全面超越了他。
看着坐在他自己旁边的瓦洛多斯和基辛,朗朗从他们的脸上也看出了复杂的神情,知道他们也被我刚刚的演奏震住了,对他能否被我超越,心里没了底。
看着他们这样的神情,朗朗心里忽然有了一种解气的感觉,他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在这一刻他甚至希望我得冠军,特别是希望我超过基辛,打破那个钢琴神话。
在这一刻,朗朗觉得他自己已经不嫉妒我的精彩表现了,从刚刚的《黄河》朗朗就听的出来,他和我之间的差距,从来不是他之前想的那样一点点。而是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人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对比自己只高那么一点点的对手,总是觉得不服气,可如果对手高出自己太多,就没了这种感觉,剩下的只有崇拜,朗朗发现,对我,他似乎有些崇拜了。
舞台上的掌声渐渐沉寂,艺术之光面前的那个身影,再度缓缓地抬起双臂,奏响了轻灵的旋律……



第六百九十九章 乐圣残曲
手指轻柔地在“艺术之光”光洁的键面上滑过,每一个相联的动作,都是那么轻柔而细腻。
此刻我的演奏。和之前《一分钟练习曲一海浪》和《保卫黄河》时的演奏,简直判若两人!
舒缓的琴声,带着一股淡然、宁静和超脱的情绪,让刚刚还处在激动不已的状态中的众人,立刻安定了下来。人们静静地聆听着这音乐,随着它的发展而任意西东,似乎超脱了尘世的桎梏。
“这、这是贝多芬的第十号钢琴奏鸣曲,他怎么想起演奏这首作品了?”远在万里之外的魏晓凡,这个铁杆的贝多芬迷,一下就听出陆维现在演奏的是什么曲子!这首作品,并不属于贝多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中的任何一首,确切地说,这是贝多芬的遗作!除了对贝多芬有深入研究的作曲家和钢琴家,几乎没有人知道,贝多芬还有这样一首奏鸣曲。
是的,这是贝多芬的遗作,是在贝多芬死后,人们在贝多芬的书稿中发现的!而且,这首曲子并不完整的作品,它的第二乐章并没有完成。
贝多芬广为流传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之外,鲜有人知道其他的作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这三首作品中,其他两首怎么说也算是完本了,而独独这首最终章是没有完成的作品。
看着屏幕中的我,魏晓凡有些不明白了,他自然知道我为什么会有这首曲子的谱子。因为他曾经给我一叠手稿的影印件那其中就有这首未完成的,魏晓凡可以自豪地说放眼全世界拥有这手稿影印件的总数不会超过一百人不是发烧级的贝多芬迷,是绝对不会费心去收集这些东西的。
“小子,你到底在搞什么名堂,这没写完的曲子,难道,你还要把它补齐不成?”魏晓凡疑惑地看着屏幕中的我,不过不可否认。我弹出的曲子,的确十分迷人。
事实上,魏晓凡也十分喜欢这首曲子,没事儿的时候,经常自己弹一些片断,但第二乐章,他只是弹过几次,因为并不完整,所以并没有认真去弹。但平心而论,魏晓凡觉得这部作品,就算放在贝多芬的一系列作品中,也绝对属于上品!一点也不比那些月光、悲枪之类的差。只可惜,是件半成品。
斯坦威音乐厅内,万余名乐迷静静地聆听着这首空灵的曲子,尽管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过这首曲子,不知道这首曲子的名字,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喜欢这首曲子,那宁静淡定的旋律,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
十五位评委中也有多半没有听过这首曲子,只是从曲风上,大致可以判断出这是贝多芬的作品。
这并不奇怪,钢琴艺术在西方盛行数百年。专门为钢琴而写的作品浩如烟海,任谁也不可能知道每一首作品,我此刻演奏的这首曲子十分偏,大多数人没听过并不稀奇。
“这是贝多芬的心!”听着我的演奏,坐在观众席中的格拉夫曼有些不确定地想着,他对贝多芬的东西研究的也颇为深刻,对于那三首遗作。也有一些粗略的了解,是以听了一会儿之后,格拉夫曼已经有些回忆起来了。
只是,他有些不确定,因为在他的记忆中,那首曲子,似乎是残曲。
十指舒缓地在琴键上起伏着,我的目光小专注而平静地注视着“艺术之光”正后方。在那里,是一片艳丽的鲜花,看着那丛美丽,我的嘴角,扬起了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眼里带着追求宁静、寻找宁静、渴望宁静的神情。
这首曲子,是我近期完成的。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