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军魂 >

第355部分

大唐军魂-第355部分

小说: 大唐军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要担心自身的安危,千万不可冒进,以防万一!”一旁的长孙无忌提醒道。

“无妨,高丽人受此打击,我大军连续攻城,如何还敢出城应战!哈哈!”李世民大笑了两声,似又想起什么,“怎么没有熊津道和平壤道的消息传来?”

“陛下,他们从海上行进,传递消息不便,若是登岸后,定是有消息传来的!”长孙无忌道。

“海路行进,一切难没,朕但愿他们能平安抵岸!”李世民脸上稍稍的露出一些担忧之色。

这时又有侍卫将收到的传报送进帐来。

“陛下,此是平壤道行军部使人通过陆路传来的消息!”侍卫长将传报交给迎过来的尉迟恭,轻声地说道。

还真是说什么就有什么地方的情报送来。

“平壤道的消息?从陆路传来的?”李世民闻之一愣,快步上前从尉迟恭手中接过那份情报。

李世民将之打开,粗略地看了看,一张刚刚满是喜悦的脸开始密布阴云,看到后面已经是变了脸色。

站在边上的长孙无忌、尉迟恭、岑文本等人都提着心看着皇帝表情的变化,心里想着平壤道行军部肯定有什么大事发生了,以致于皇帝刚刚非常高兴的心情都变了样,各人都在猜测着这份通报上到底写着什么,只是希望不要是最差的结果。

“朕选错领兵将领了!”李世民脸色灰暗,把手中的传报扔到一边,背着手,转过身去,走了几步,颓然坐在那把舒软的御座上。

身为武将的尉迟恭抢先一步从地上抢起那份传报,一看之下,倒吸了一口冷气:“陛下,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竟然违反战前的布署,擅自改变行军路线,从辽东南端登陆,只委以水师往鸭绿水一带…”

尉迟恭清楚地记得,在战前布置各部行动目标时,皇帝曾多次严令过,要求各行军部攻取各自目标的,以作相互策应。在洛阳分兵时候,也召集诸将,说明此次三路大军攻击的目标和含意,没想到竟然还有行军大总管违反军令,放弃攻击的目标,皇帝如何会不动怒。

尉迟恭把手中的这份传报交给凑上来的长孙无忌手中,走近李世民身边一步,说道:“陛下应该再下诏严令张亮部,火速往平壤一带攻击,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迟了,我水师战船已经前往鸭绿水一带…”李世民长叹一声,“朕所用非人也!”

“陛下,张亮在传报中说,怕辽东道诸军攻击辽东诸城兵力欠缺,因此以高丽人所没有料到的方向,拿出攻击,并成功地攻取了卑沙城,此也不失为一种策略,!”长孙无忌看了看传报,也上到李世民面前,奏道,“若张亮部从南面攻击辽东,建安,安市诸城,那我正面攻击这几城的压力就会减少很多,假如辽水一带的诸城皆被我大军攻占,那我两道大军即可倾全力攻击平壤,兵之道,在于多变,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张亮所行,并非无所取之处…”

听长孙无忌如此说,李世民刚刚有些寂然的表情变得有些愤怒了,指着长孙无忌道:“朕在战前所制定的战法,即是以平壤、熊津两道直接攻取高丽、百济的都城,分而击之,以使得战事效果最大化,如今平壤道诸军放弃了他们的攻击目标,转而与辽东道诸军攻击相同的目标,若是如此,朕何必设平壤道行军部?你…”

李世民暴怒之下却收住了口,此次以张亮领军,全因是长孙无忌所荐之故,李世民因也张亮在以往一些战役中曾有不错的表现,而给予其领军机会,但没想到却出现这样的情况,而且长孙无忌还为他辩解,这让他更是急怒攻心。

“陛下,张亮部正往建安城方向而来,陛下可令其部再转向,无需攻击建安、辽东一线,而是从陆路,以骑兵的快速突击,直趋平壤,高丽人骑兵数量不多,战力低下,定不是我精锐的近卫师骑兵将士的对手…”尉迟恭小心地说道。

“可是,陛下…”长孙无忌还想再说什么,却被李世民挥手打断了。

“即依恭迟爱卿所提讲办,立即传朕诏令,命张亮举全部将士,从陆路进击平壤!不得有误,否则军法从事!”李世民压抑着怒气,低吼着道,连额上的青筋都有些暴出来了。

帐内的诸臣都知道,此时皇帝心里已经是暴怒了。

龙颜大怒,可不是好事情…

第四卷 军魂 第一百七十六章 新罗女王金德曼毙,新女王金胜曼立

熊津城内,大多的屋子都闭着门,街道上显得空荡荡,没见到多少百姓来往,来回飞跑的都是唐军的骑兵。

熊津城原有守军两万余人,在唐军攻城时一部被歼,一部随扶余福兴败逃,其余的大部都向唐军投降了。

原熊津城的官员,只有少数一些人跟随扶余福兴逃跑,大多都是留在了城内或者是来不及逃跑,甚至可以说原来百济熊津城在任的大部官员,都想不到熊津城这么快就破了,还没做好逃跑的打算,唐军冲进城时,他们都是一副猝不及防,目瞪口呆的样子。

只是无论他们有没有预料到,在唐军将士控制了城内的一切后,他们都成了唐军的俘虏。

熊津城内原有居民近三万多,除一部份腿脚较快者在唐军抵达前跑往其他地方外,大部分的人都还是留在了城内,取城后,如何处置俘虏及城内的百姓,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

这又与野战时候处理俘虏方式不同,以出兵前朝廷制定的策略,我方是想在百济站住脚跟,将之纳入版图,长久统治的,正是因为如此,城破后肯定是不能大开杀戒的,杀戮过重,激起百济百姓的大规模反抗那就是件很麻烦的事。

李业诩在率部进驻熊津后,也立即广而告示,向全城的百姓告知大唐军队这次出兵百济,只是为了惩罚不听朝廷令的百济王扶余义慈及扶余福兴等一些百济高官的,并不会殃及其他尊大唐令的官员及城中无辜的百姓,让熊津的官员及城中的百姓们不要担忧,并与唐军合作,恢复熊津城的秩序。

安民告示中也有警言,若有发生袭杀唐军将士的反抗行为,或者聚众闹事、抢掠财物,造成混乱者,一概格杀勿论。那些愿意与唐军合作的官员,还是委以原职,以使得熊津城内的一切能正常运转。

因百济一直尊大唐为上国,接受大唐皇帝的册封,百济民众间对大唐的认同程度比李业诩原先估计的好,反抗程度也比预想的要小很多,有大半的官员都愿意听从唐军的调遣和命令,袭杀唐军将士的行为也不是很多,这让李业诩大大地松了口气。

李业诩暂以郑仁泰为熊津守将,令其以一部水军将士镇守熊津城,另一部准备溯并而上,协助陆师将士攻击另一座位于熊津江畔的周留城。

只是攻击周留城的行动不会很快进行,在待大军攻占泗沘城后,下一个目标才是周留城。周留城虽然只有一万五千守军,但比之熊津城更是易守难攻,其城坐落地一块山头上,一面是临水的悬崖,其他几侧是较高的山坡,四周有一些小型的城堡护卫,在山头脚下开始攻击,需要逐个攻取周围的这些小型城堡,才可以对周留城发动攻击,而且还有一个非常不利的条件是,我火炮在山头脚下,无法轰击到周留城,只有江面上的炮舰,才可以打击到周留城的一角,李业诩希望能不战而取周留城。

………………………………………

原熊津城将军府内,一派忙碌的景象,李业诩在此将各种命令发往各部,以接收来自其他各部的消息,进进出出的人员络绎不绝,一些原先百济的官员也在外堂听候李业诩和郑仁泰的命令。

正忙碌间,已经指挥陆师将士撤出熊津城,准备向泗沘城进军的苏定芳跑了进来,将一份战况统计资料交给李业诩:“大帅,这是熊津之战具体的战况统计,请您过目!”

李业诩接过打开来仔细地看了看,从统计资料上来看,此战我军取得的战绩还是非常的辉煌的,敌守军两万余人,被我击毙约三千人,一万余被俘,我军伤亡两百人,其中阵亡军士五十二人…

“马上使人将熊津江口之战及攻取熊津城的战报发往长安及辽东,转报长安的太子和处在辽东的陛下!”李业诩命令道。

“是,大帅!”苏定芳应道,又问李业诩道,“是否要通传新罗军?”

李业诩将一份刚写好的军令交给苏定芳:“此是本帅的命令,将本帅的命令及战报一并传给新罗女王金德曼,令其率部快速向任存城,慰礼城方向攻击前进,争取早日与我大军合部!”

“是,大帅!”苏定芳领命出去,派人分别去传送命令。

传回长安的战报还是要费一番周折的,陆路通道已经被百济和高丽所阻,只有海路可以传递了,而且宽阔的黄海湾军中所带的信鸽基本无用武之地,这种小鸟是飞不过近千里的海面的,只有派船回成山,再以陆路驿站或者信鸽方式传递,长安的太子及辽东的皇帝得到消息,也要好一些日子后了。

内堂只剩下李业诩和郑仁泰两人,李业诩对着一旁站立的郑仁泰道:“我说舅兄,这里的事都交给你了,我与定芳兄分兵攻击泗沘城,此地是我军立足之本,千万不能出差池!”两人在一起,李业诩也免了官职称呼的客套。

“大帅,末将明白!”郑仁泰对李业诩立正应道。

“百济人不一定敢反扑,只是也不能大意,下一步的行动,将在攻取泗沘城后再进行,即由你做好一切准备!”

“是,大帅!”郑仁泰再次应命道。

两人正说着,屋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李业诩的亲卫跑进来报告道:“大帅,有我方潜伏在新罗的人员求见!”

“哦!?让他们进来,!”李业诩说着与郑仁泰相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疑惑,新罗境内的情报人员为何会此时出现在熊津城?肯定是新罗方面有重大事情发生了,不然情报人员不会在战时冒着生命危险从新罗进入百济境内的。

原本潜伏在新罗及百济境内的情报人员并不相互隶属,一般情况下也只负责各自管内的情报事务,此番情报人员这么不合常规地来到熊津城,只能说明有突发*况发生了。

几名情报人员被带了进来,这几人都是一身百济当地百姓的装扮,若不是事先说明是情报人员,所有人都会把他们当作普通的百济百姓。

当先一人对李业诩和郑仁泰行了礼,即开口报道道:“大帅,属下是新罗情报站给事中,有重要事情向大帅禀报:新罗王金德曼在率军出征时暴毙,新罗军停滞在洛东江一带…”

“什么?新罗王金德曼毙?”李业诩闻之大吃一惊,忍不住打断了这名情况人员的话。

怪不得新罗军队迟迟没有消息传来,原来还停留在洛东江一带,起因竟是其女王金德曼毙命。

新罗王暴毙带来的将会是一连串麻烦的事,以李业诩事前掌握的情况,金春秋和金庾信两个新罗女王最倚重的部下,即常为一些事争斗,而且金德曼无后,她的去逝,继承人又将会是一个大问题,由此引发金春秋和金庾信的争斗将会进一步升级,那将严重地削弱新罗军队的战力。而且这名年不到四十的新罗王暴毙,说不定其中还有什么特别的缘由。

这名情报人员自称是新罗站的给事中,那就是情报司驻新罗的最高领导人,此次亲自往熊津方向来传递情报,足见情报站也认识到此事的重要性。

“你继续说!”李业诩见这名情报人员的头目有些吃惊地看着自己,感觉到自己失态了,忙示意继续说。

“金德曼临终前指定其堂妹金胜曼继位为新罗王,想必过一些时候新罗方面会有通传至我军中,!”这名情报人员捡起刚才的话头,继续说道,“原本金春秋与金庾信都有觊觎王位的图谋,只是如今战时,其他新罗旧臣都拥立金胜曼继位,这两人都不敢违令,只得拥金胜曼为王!”

“金胜曼其人情况,你们可探知?”李业诩再问道。

“金胜曼为新罗先真平王同母弟葛文王之女,母朴氏月明夫人,年只有十八!”

“十八岁的女子?”一名十八岁的少女匆忙间被拥立为王,让李业诩觉得事情更是糟糕,想着即使是武则天这位曾当过皇帝的女人在十八岁时候即位,也是没能力治理国家的,这位金胜曼想必也是一样,虽是金德曼的堂妹,实无力量掌控其国内,如今新罗国内说了算的,应该是金春秋和金庾信两人了。

“属下觉得事态重大,必须告之大帅,战时情报传递不通畅,即亲自带人来熊津,面禀报我大军统帅,属下起身之时,新罗军队正准备重新启程,攻击百济军队…”情报人员继续说道。

“唔!”李业诩提着的心稍稍的放下了,新罗还是继续往百济境内攻击前进,那还算是万幸的事,只是出现这样的突发*况,李业诩已经将先前制定应对新罗的计划全盘推翻,必须要重新考虑对策了。

在李业诩示意下,这名情报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