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军魂 >

第267部分

大唐军魂-第267部分

小说: 大唐军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李世民采纳了李业诩的建议,大军回长安后,第四近卫师要重新组建了。

刚刚经过战乱的安西不太平,五万的军队还不足以威慑安西大都护府这么大的地盘,现下大军主要镇守的还是西州到龟兹一带,还有伊列河畔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几处是西北最适合人居住的地方,这是安西的本。

如何安定安西的局势,这也是很考验乔师望和阿史那社尔、郭孝恪这几位都护府高官的事,但李业诩相信。一切都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

年后,李业诩即要准备班师的事了,他所领的这几个近卫师,将全部带回,只留从西州增援过来府兵的一部给阿史那社尔。

阿史那社尔将驻留在弓月城,行他的昆陵都护府都护的职,到时还要组建第七卫军的一部,镇守伊列河一带。

侯君集派来保护物资的这三千名府兵也将留在弓月城,年后还将有几万的府兵抵达这里,在伊列河一带屯田垦荒。

如今在焉耆的侯君集也将率着第五、第十四、第十五近卫师及府兵一部启程回长安,府兵中许多的中高级将领却要留在这里,行使他们的职守,成为大唐新一代的戍边人。

而朝廷所派出的治理西州及昆陵、蒙池都护府的官员们也将陆续抵达。

还有差不多半来年,或者稍长一些时间,有可能可以回到长安,与妻儿们团聚了,想到这,大半天思考事情下来的李业诩有些困了,沉沉地睡去,一梦到第二年。

……………………

贞观十五年二月初,天气已经有些转暖了,依朝廷诏命从西州过来的两万府兵,已经抵达弓月城,领兵的将领是右武候将军梁建方、左领军卫将军刘伯英和右武卫将军孙贰朗。

这两万名士兵加上去年抵达的三千人,再从一些归降的部落中招募一部分突厥人,将组建第七卫军的三个师。

第七卫军人数编制是大唐所有卫军中最多的,总人数将达到六万左右,有六个师的编制,每师有一万人左右,这也是为了适应这一片土地上形势而采取的措施,在进行系统的训练后,执行他们的使命。

二月底,一百多名朝廷派来的官吏抵达弓月城,这些官员是在年前抵达伊州,天气转暖后即快速往西州和弓月城一带赶来。

伊列河一带所有的军务移交给阿史那社尔,民政事务交由朝廷派来的官员,大部的物资。还有武器,特别是火器都留下给镇边的将士们。

一切事务交接妥当,三月初,李业诩率着九个近卫师近七万人踏上班师的路。

这九个近卫师在行进和征战中共损失了四千多名将士,这些将士的骨灰也埋藏在弓月城近,他们长眠在这一片土地上,守望着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所获取的这一片大唐新置的土地。

回程的路与当时进军的路线又不同,这次是取道遏索山南侧,经鹰娑川一带过原焉耆境内,先抵达焉耆,与侯君集汇合,再经西州,与安西大都护府大都护乔师望会面并交御军务,补充物资后,从莫贺延碛西侧经沙州回长安。

依兵部的军令,此次回程,交河道行军部下所属的兵员,还有战利品,俘虏等,与伊列道行军部下各自掌管,伊列道的行进序列,也在交河道后面。

也就是说,侯君集和李业诩将各自率领自己所属的军队班师。

从伊列河畔出发,经过一个月的行进,李业诩所领的伊列道行军部所属的诸近卫师抵达焉耆城,在后世被称为博斯腾湖的大湖边休整。

而李业诩则进焉耆城和侯君集商议班师的事…

第四卷 军魂 第六十章 潜规则?

侯君集在得到李业诩的通传后。亲自带着手下的将领,还有从龟兹赶过来将要留镇安西的郭孝恪一道,出焉耆城十余里,迎接伊列道行军部所属的将士。

自从在原高昌城下分兵后,李业诩与侯君集已经半来年没见了,对这位多次与自己一道出征的大唐名将,李业诩见了还是很在亲切感。

“贤侄,你此战中立下的战功,无人可以比及!”两人分别行了礼后,侯君集重重地捶了李业诩一拳,“轻取柳中,灭阿史那矩,西突厥所有力量都被歼,欲谷设被擒,连我都有些眼红了,哈!哈!哈!归朝后,皇上对你肯定有很重的封赏,进爵国公都是有可能的!”

“侯大总管过誉了,末将所取得的战绩,皆因侯大总管调度有方,众将齐心才取得的。” 李业诩谦虚地道,“侯大总管一人灭三国,俘三王,这也才使的西域诸国皆来归附!此等战功,末将无法望项背…”

李业诩说的并不是客套话,这确实是侯君集的战功,连续攻灭焉耆和龟兹,对西域诸国震动极大,再加上自己尽歼欲谷设的力量,才使得西域诸国归来归附或请降。

李业诩也知道,西域一战也使得侯君集的威名更加远扬,原本历史上侯君集只灭高昌一国的战功,被放大为灭了高昌、焉耆、龟兹三国,这样的战功也是侯君集可以称耀一辈子的事了。

“哈!哈!哈!”侯君集听了再次大笑起来,“贤侄太谦虚了,若没贤侄的计策,及你所部全歼欲谷设的大军,西域诸国如何能这么快就平定呢?不过也是,我们两个立下的战功,在朝中都无人可及了…”

侯君集说着,露出异常骄傲的神色!

“侯大总管,我们都是你属下的将领,末将哪敢与大总管齐肩比,更不敢与朝中那些立下卓著战功的名将相比,!”李业诩有些受不了侯君集的狂态,也只得违心地说这样的话。

其实朝廷在设立伊列道行军部后,与侯君集的交河道行军部也就不相互统属。在伊列河一带取得的战绩,只能归到伊列道行军部诸将身上,与侯君集没什么大的关系,但此时说这么清楚有些扫兴了。

侯君集见李业诩如此,也不再说什么,和李业诩各自退到一边,随即所有的部将也都列队行礼见面。

交河道行军部下的将领,看着伊列道行军部下的诸将,眼神中有些不服,却又充满了尊敬,战功是实实在在的,也是评价一个将领能力的最根本因素。

交河道行军部下属的各将,唯一可以自傲的是,他们手上有三名国王俘虏,只是伊列道行军部中,也有突厥可汗欲谷设和他的部落头人们,这些俘虏的份量不比高昌王、焉耆王、龟兹王轻,更别说跟随着伊列道大军而来归附的西域国王和部落头人,比交河道下还要多。

伊列道下所属之诸近卫师,歼灭和俘虏的敌军也远比交河道下多。

诸将是会计较这些的,但李业诩对这些并没太大的感觉。只要作战取得胜利了,那一切就是最好的,至于如何主定战功,还是由皇帝李世民来定,作为原交河道行军部下的伊列道行军部诸军,本就是一体的,没必要争什么功。

况且自己如今已经身居这样的高位了,感觉皇帝对自己都要赏无可赏了,这可不是好事情,但诸将的功劳还是要帮他们争取的,这是作为一个主将的责任。

李业诩和侯君集打着哈哈,说着一些客套话,两位大总管都是一身闪亮的明光铠,两人气度都是不凡,只是从体貌上看,两名大总管间区别还是挺大的。

李业诩带着大军行进了一个多月,近两千里的路程,还带着数万的俘虏,时刻不敢放松警惕,李业诩和其他将士们一样,脸色有些疲惫和憔悴;侯君集因休整了多个月,还有朝廷送来的物资颇丰,竟然有些白嫩和长胖了,这很出乎李业诩的意外,也有些耿耿于怀。

迎接的礼仪完毕,李业诩和侯君集带着诸将往焉耆城内而去,大军往各自的营地而去,扎营休整。

进了城,下了马。李业诩和侯君集走在前头,并排往焉耆的王宫而去,侯君集的交河道行军部即设在这里。

侯君集看看诸将都在身后一段距离处,拉着李业诩很神秘地说道,“贤侄破了欲谷设的牙帐,所获一定颇丰吧?有何珍奇玩物?”

“侯大总管,末将并未曾亲自查验过所缴获物资,都是由军中长史登记记录,也不敢私自贪藏,都时一并交与朝廷清点!”李业诩听了侯君集的话,有些捉摸不透此话中的意思,“所以也不知道有些珍奇玩物!”

其实李业诩当然是知道自己军中缴获了哪些珍贵东西,但侯君集如此直截了当地讨取东西,他不敢照实说。自己亲领所部获取的战利品,还有其他诸部所获的,都严格登记在册,由各师长史带人清点,不许任何人私下瓜分,看情况,侯君集私分战利品的情况还很严重。

“哎,贤侄,你竟会如此?”侯君集似很不相信地说道,继尔似恍然大悟般明白过来。“你初次领兵,自是不知道军中的潜规…”

“何潜规?”李业诩皱皱眉头问道,这大唐军中还有什么见不的人的潜规则?

两人已经赶到王宫门口,值哨的士兵大声地敬礼问好,侯君集也忍着没说,待进了宫门,这才继续说道,“缴获的战利品,朝廷并不知道具体数目…”侯君集说着还坚坚地看了李业诩一眼,却没明说,“皇上也是知道这样的事。只是军中都成俗了…”

“末将初次单独领兵,还真不知晓!”李业诩明白了侯君集话中的意思,心里却有些愤愤,大唐军中的领兵将领在每次作战时都这么中饱私囊的吗?

“朝廷的诏命中,让我们奖赏将士们,不取这些缴获的战利品,如何奖赏?”侯君集压低声音道,“我取了一些珍奇玩物,许多还是未见过的东西,一会让人送你帐中一些,你有什么珍奇东西也别忘记送我一些!”

李业诩更是惊讶,这侯君集如此公然私取所缴获的珍物,还要私分自己一部分,还敢向自己索取,这实在是出乎意料之外。

侯君集不该是这样贪财之人啊?

“侯大总管,末将不敢得这些珍物,末将一向对钱财不感兴趣,我军中所获,其实我也不知晓具体有何物,都是军中长史掌管,所有的战利品都登录在册,不敢私取!”李业诩正色地道,“而且末将也严令任何人不得私取!”

侯君集听了李业诩说的,脸上似有肌肉在抽动,脸色有些难看,不过很快就恢复过来,打着哈哈道:“我知道贤侄治军极严,刚刚是与你开玩笑的,来,我们商量一下如何班师的事!”

…………………………………………………

李业诩和侯君集及诸部将一道商量了接下来如何行进的事宜,也接受了侯君集的宴请,和诸将一道热闹地饮宴了一番,完了后也就回到自己安置在焉耆城外大湖边的帅帐。

李业诩归帐后,配置给侯君集的特战队员也马上来报告了情况,包括所有战事的经过,特战队员执行任务的情况,李业诩都要掌握。并写下来,以备以后之用。

这样出色的战事经过,军事学院建成后,一定要在课堂上讲解。

侯君集所部战事经过的顺利并没出乎李业诩的意外,但侯君集敛财的行为却远出乎李业诩的意外。

侯君集在攻占高昌、焉耆、龟兹后,所获珍物颇多,也私取了许多珍贵的宝物,为了不使将士们产生不满,侯君集也将一些珍物送赠给所属的诸将,第四近卫师的郭孝恪笑纳了,而第十四、第十五近卫师的薛孤儿、程名振则严词拒绝了侯君集的送赠。

侯君集私取财物的行为不幸被部下所知,在攻取焉耆和龟兹时,出现了许多将士哄抢财物的事,侯君集因自己私取了很多,也不敢责罚那些抢掠财物的将士,此事还曾在军中闹出风波,后被侯君集严压下去。

听了特战队员报告的情况,李业诩心里很是恼怒,他没想到侯君集和郭孝恪竟然如此爱财,敢私取瓜分财物,他们这样的行为,部下群起效仿也不足为怪了。

主将都这样私取财物,那如何约束部下的将士?

军中出现这样的情况,让李业诩很是担忧!

李业诩想着,必须要将此情况报告与李世民知道,军制改革后,大唐的军中是不允许出现这样的情况的。

李业诩在当初进行募兵改制的计划时,除制定严格的军中纪律外,同时建议对立下战功的将士们进行重赏,对阵亡及伤残的将士们也有优厚的抚恤措施,这些措施目的就是锻造出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不出现抢掠财物的现象,同时鼓励将士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若主将和士兵们都在战时私取财物,那一支军队的纪律就无法保证,战力也肯定受影响。

这样的事报告给李世民知道,侯君集很有可能受到处罚,势必迁怒于李业诩,李业诩不想破坏与侯君集这样还算亲密的关系,但作为军制改革的发起者,李业诩又不能容忍这样的情况发生。

一下子想不到合适的解决方法,李业诩有些烦恼…

第四卷 军魂 第六十一章 紧急事件

贞观十五年四月初。薛延陀真珠毗伽可汗夷南派他的侄子突利设率着一个庞大的使团到唐帝国首都长安,向李世民请婚,请求以公主下嫁,并纳聘礼,拟献马五万匹,牛、骆驼一万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