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风流儿女风流事 >

第58部分

风流儿女风流事-第58部分

小说: 风流儿女风流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已经死了,李建军应该消停一点,可她继续折腾。她知道丈夫是横死的,自己命硬克夫,以后再找婆家就难了,于是竟然鬼迷心窍,非要嫁给小叔子,这下把婆婆难为得无可奈何。
张社良的弟弟叫张社伟,一奶同胞的,竟然跟哥哥不太像,小伙子身体健康,模样不错,人品也行。他今年二十岁,念完中学回生产队当社员,大家对他的看法很好,都说张家祖坟冒青气了,出了一个好人。
张社伟得知嫂子要嫁给他,死活不肯。李建军就开始整女人惯用的三绝:一哭二闹三上吊,逼迫婆婆和小叔子就范。婆婆急得直上火,实在没办法,只好来到盛丰大队,向李建军的父母和大队干部求助。
文尚义把这个艰巨的调解任务交给了文俊。文俊哭笑不得,他本来不愿管这个闲事:一者是外村人的事情;二者李建军和张社良的为人实在不敢恭维。张社良还是恶魔牛大郎的外甥,文俊想起这些就恶心。不过死者为大,李建军还是老同学,文俊又有点助人为乐的精神,如果袖手旁观,于情于理说不过去,那就出面调解吧!可李建军像个疯子,根本不听劝,文俊磨破嘴皮子也没起作用。
不出几日,张社良的母亲走投无路,也在房西头套根绳子找大儿子去了。这下李建军总算消停了,不再张罗嫁给小叔子。由于受到强烈刺激,她忽然患上精神病,疯了。
做为监护人,李常委夫妻只好把女儿和一周岁的孩子接回来,这回是鸡蛋壳子喝酒——撒不得手了。后来,李建军整天乱跑,失魂落魄的,还点火烧别人家的柴火垛,搞得人人自危。那些深受其害的乡亲纷纷到村委会诉苦,从此,李建军也成了文俊的一块心病。




第120章 自来水第一村

“干了这些年,两手空空!唉——”一身烟油味的李常委垂头丧气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他脚步蹒跚,似乎到了风烛残年,实际才五十多岁。
改革之风吹到了盛丰大队这块沃土,“老贫农代表”这个职务取消,李常委没事干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穷已经不光荣了,包产到户的文件下来了,以后自己给自己干活。
今年又是个好年头,为集体经济核算成为历史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年底分红,各小队平均勾了两块钱,再创历史新高。
1983年春节一过,野外仍是白雪皑皑,乡亲们按照抽签顺序领到了责任田,把橛子钉得结结实实,做了标记,然后带着希望离去。
人民公社取消,变成乡村,大队换下老牌子,挂上“盛丰乡正黄旗四屯村委会”的新牌子,从此,历史又翻过一页。这一页非同小可,给村里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历史将续写新的篇章。
文尚义还是书记。大队长改成了村委会主任,也叫村长,由文俊担任,其他几名干部的职位没变。村里四个小队取消了,分成四个街道,设立了街长。街长跟以前的小队长相似,但工作少了很多,都在家里办公。就这样,全村干部减下来一多半。各小队的家当也分给各家各户,包括车辆骡马,还有房子什么的,除了大队部没动,其它大都分没了。
这个变化太大了,有些人措手不及,难以适应,李常委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公社变成乡政府,没有他的编制,他只好两袖清风而去。不过眼见副书记马富贵转正了,刘景文秘书当上副乡长,都高升了,李常委有些心酸。他认为干部带领乡亲们勤劳致富没有错,但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朴素作风不能变,因此,有必要继续树立他这个先人后己的典型。他觉得自己始终清正廉洁,当个副乡长应该没问题。
李常委自从当上老贫农代表,不敢忘本,处处以身作则。作为奖励,上级送他的大女儿上了工农兵大学。得到这个恩典,李常委感激涕零,此后更加努力工作。他当官目的明确,一心为人民服务,可惜上级没有继续用他。
今年出乎意料的事情还有:上面把各家各户的多年陈欠免除了,当然,不是无条件,就像免除关东家的冤枉债那样,要求大家植树造林。乡亲们二话没说,清明前后家家圆满完成任务。
春播开始了,乡亲们一个星期就种完自家的大田,然后望着洒下辛勤汗水的土地,期待小苗快点长出来。
文俊的变化也不小,今非昔比,不但是村长兼治保主任,而且填票成了预备党员,稳稳当当等着来年转正。小英雄今年十九周岁,风华正茂。
真有趣儿,不几天,文俊收到关东的来信,他也成了预备党员,哥俩填票的日期只差三天。关东介绍说,他还在师机关当公务班长,虽然无缘上军校,但不会放弃努力的。他要用行动证明红二团参谋长比团长厉害。
文俊笑了,回信表示接受挑战,还写道:“我现在管着全村几千号人,是名副其实的团长大人。你小子不过是个小班长,才管着几个人,别臭美。。。。。。”
夏天,村里发生一件事:柳长江的媳妇“马达姆”去挑水,一不小心掉进井里。幸亏她急中生智抓住井绳,只受点皮肉伤,生命无碍,但也差点吓死。得知这个消息,文俊急忙在村子转悠一圈,察看水井状况。
村里一共四口水井,井口一米见方,用木板镶嵌,一直延伸到井底。由于年久,井口木板早已破烂不堪。夏天还安全点,到了冬天滴水结冰,非常滑,乡亲们每次打水都提心吊胆,时而发生险情。现在是夏天,竟然也有人掉进井里,文俊这才意识到是个大问题,应该早点解决。
是不是可以像城里人那样搞自来水?这样既解决安全问题,又节省打水时间,回到大队,文俊把这个想法跟老书记提出来。
文尚义想了想:“可以考虑,不过恐怕花销很大。”
文俊说:“这是长久之计,我看花点钱值得。”
文尚义问:“这笔钱怎么出?村委会今年根本没啥家底儿。”
文俊回答:“既然人人受益,可以让乡亲们均摊。”
文尚义没言语,背个手来回踱步,继续思考。
文俊说:“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只要讲清这个道理,相信大家会支持的。”
文尚义还是有些顾虑:“问题是乡亲们家底儿都很薄,我看过两年再说吧!”
文俊急于整出点业绩,坚决主张今年务必搞成这件事。文尚义到底老成,没有直接反对小大叔,而是让他先仔细算算账,看看究竟需要多少钱。文俊以前没弄过这项工程,被难住了,不过他表示明天去城里打听一下。
次日清晨,姐姐文英特意起早做饭,给弟弟烙几张油饼。文俊吃饱后精神十足,高高兴兴地骑自行车出发了。
火红的太阳浮出青纱帐,给绿色的田野涂抹一层金色的光辉,乡野的早晨真美。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每当想起上学时背诵的这段伟人语录,文俊觉得自己就是早晨升起的太阳,向着高远的目标腾跃。
“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啊,亲爱的朋友们,创造这奇迹要靠谁?要靠我,要靠你,要靠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他一路豪歌,唱着《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觉得这首歌简直专门给他一个人创作的,妙妙妙!
到了县城,文俊跟路人打听去哪里了解自来水工程,有人让他去五金商店问问。他到了五金商店,这里果然有卖自来水管道零件的,但不负责自来水工程。如果想把工程所需物品全部买到手,还得去省城打听。
原来是这样,真够麻烦的,不过难不住他,这小子腿勤,骑自行车来到火车站,买票去了省城。
按照五金商店售货员提供的地址,文俊找到生产自来水设备的工厂,一了解,单单那个抽水泵和蓄水塔就好几万块钱,再加上那些回绕全村乱麻似的管道,这笔钱是个未知数。
“我的妈呀!”文俊咧嘴苦笑,有些进退两难。
厂领导很热情,请文俊到食堂单间吃顿饭,然后跟他仔细介绍自来水设备的性能。文俊粗略算一下这个工程总的费用,至少十五万元人民币,简直是天文数字,这位村长大人很为难。他忽然想起关二叔当年办电的经历,不免犹豫起来,担心将来落个费力不讨好的下场。这可怎么办?干还是不干?他憋得满头大汗,拿不定主意。难怪老书记不着急落实此事,到底姜还是老的辣,文俊开始为自己的一时冲动感到后悔了。
“文村长,利国利民,造福百姓,钱花在了刀刃上,很值嘛!”
“是啊,你的想法很超前嘛!就算我们省城,郊区还有不少地方仍然使用压井,没有享受到自来水的待遇。你先吃螃蟹,敢想敢干,必将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功高盖日月,思想震九州,前途无量。。。。。。”
几位厂领导不想失去这个大客户,纷纷说些鼓励的话,把文俊的勇气撩拨起来。他下了决心:干!
接着就是讨价还价。厂长最后表态说:“文村长,现在改革了,物价也开始上涨,特别是钢铁等金属原材料,涨幅一定很大。好在上级暂时没有正式下达涨价文件,你来的正是时候,我可以给你百分之二十的优惠,这可是内部价哦!”
价格砍下来,文俊很满意,不过他说明村里目前的经济状况,表示没有现钱,需要欠账,秋后结算。这可把对方难住了,他们也开始哭穷,表示先给一半也行。双方来回拉锯,争论起来。
文俊说:“我参观工厂时就注意到了,虽然你们单位的生产状况确实不错,但闲置一大堆设备在那摆着,快要生锈了;而我们急需这些东西,正好解决双方的供求难题,多好的事情!如果你们继续难为我,说明你们不是为工厂的发展着想。那我就不跟你们谈了,直接找省领导谈去。”
他不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也不知道省里领导能不能见他,反正把大话说出去了。厂长见这位嘴巴没长毛的娃娃不卑不亢,像是见过世面的,估计有背景,否则这么年少不可能当上大村的村长,于是急忙解释:“小兄弟,我们没说不卖你设备,只是担心到时候你不能如期还钱,我们当领导的怕是在工人面前不好交代。”
文俊立即挺起胸膛:“你也太小看我们乡下人了。盛丰村好歹有几百户人家,年底还有责任田的收入。你放心,失信于人的事情我不会干,到时候就是砸锅卖铁也保证还钱!”
厂长一锤定音:“好!爽快,就这样!”
随后,厂长派两名技术员跟文俊来村考察。天黑时文俊才到家,赶紧招待客人,同时打发弟弟文华把老书记请来。
文尚义没想到文俊跑到省城而且把技术员带来了。经过初算,平均每户均摊二百元左右,秋后结账,他乐了,赞扬小大叔办事利索。
技术员在村里考察两天,见地势较为平坦,建议不用修建高水塔,在无人居住的金家大院用红砖水泥砌一个几米高的地基,然后把蓄水设备放在上面,再简单盖一个井房,这样就可以了,能省下一笔钱。自来水管的长度起初算少了,需要增加一些,如此加加减减,工程的最后预算是十二万二千元。施工时工厂技术人员负责指导安装,挖沟等力气活村里自己解决。
文俊等几位村干部下去征求意见,乡亲们一致同意安装自来水,均摊的二百块钱保证秋后偿还。就这样,不出一个月,正黄四屯的自来水工程顺利完成。
中秋节这天,随着水龙头发出“哗哗”的响声,家家户户用上洁净的自来水。这是深井地下水,喝起来清凉无比,甜丝丝的,人们喜笑颜开,做梦都没想到呆在家里就“水到擒来”。




第121章 先立业后成家

今秋的庄稼又不错,收割完毕,家家户户院子堆满焦黄的玉米棒子,籽粒成熟饱满,估计能卖个好价钱,乡亲们举杯欢庆。
晚上,文俊跟家里人围桌吃饭,这顿饭是姐姐文英做的,整了四个好菜,丰收了,都很高兴。
“听说没有?刘彩霞订婚了,已经开完彩礼单儿。”闲谈时,文英平平淡淡地宣布了这个新闻,没注意谁的表情变化。
文俊一愣:“是真的?”
文英回答:“嗯哪!那个小木匠我见过,看上去挺厚道,就是长得干巴点儿。”
文俊小时候见过三锁子,还跟那小子在一起玩过,长大后没见过。既然他是木匠,应该不一般,否则刘彩霞也不会轻易看中。文俊知道,姑娘大了早晚要嫁人,做为儿时好伙伴,自然希望刘彩霞有个好的归宿。不过得知她跟别人定亲了,文俊心里酸溜溜的,立即没了食欲,勉强吃完一碗饭,放下筷子出了屋子。
文俊跟刘彩霞整掰后,基本没跟她照过面,有时老远见到她,那丫头干脆主动绕道回避,真够倔的。曾经亲密友好的“小两口”竟然形同陌路,文俊想起这些就难受,他一直问自己:那次“临阵”当逃兵究竟对不对?
村边树林,文俊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