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风流儿女风流事 >

第47部分

风流儿女风流事-第47部分

小说: 风流儿女风流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俊起立回答:“我叫文俊,盛丰中学的学生,负责。。。。。。啊,我什么都不负责。”说完坐下了。
雷局长和那位侦察员已经笑出声了,觉得这个乡下孩子挺好玩的。这时,关东跟着站起来:“我叫关东,是文俊的同学,跟他一样,没什么负责的。”
接着,雷局长跟他们聊了起来。由于两个伙伴也算见过世面,加上雷局长没有架子,大家畅所欲言。雷局长让他们把勇斗恶魔的经过描述一下。这个不难,哥俩轮着发言,滔滔不绝。雷局长不时地笑出声来。
最后,雷局长问:“两位同学,你们真是偶然碰见刘彩霞遇险的?”
对于这个问题,文俊和关东早已统一口径,绝对不能承认是有计划、有预谋的,要装出蒙头蒙脑的样子,否则人家刨根问底,那就很可能牵扯出别的事情,他们不想暴露真实身份。于是,文俊再次肯定地说:“对呀!我们是偶然碰见的,真是巧了,刘彩霞的命真好。”
当然,刚才讲述事情经过,哥俩没有说带着棒槌去东岗子的,是带着镰刀和麻袋去的,准备摞猪菜嘛!他们是用刀将牛大郎打昏的。
沉默片刻,哥俩见雷局长没有继续质疑什么,开始暗自庆幸编的瞎话天衣无缝。其实,这些话如果说给乡亲们可谓无懈可击,但在雷局长面前却是破绽百出。雷局长联想到盛丰大队以前发生的写匿名信揭发腐败干部事件,再想想上次马鸣收到的匿名信,结果端了金家匪窝;如果继续联想刘秘书对这两个小子的情况介绍,得了,无名英雄必是他们无疑。
雷局长顿时喜欢上他们了,不得不重新审视眼前这两个胆大包天的娃娃,看看他们的眼神,沉稳深邃,机警过人,真是当侦查员的好料,可惜他们现在还是孩子,暂时没法培养他们进公安部门。当然,雷局长不能无动于衷,临走对刘秘书进行了一番交代,请公社领导注意考察文俊和关东,以后有机会要给予大力培养。雷局长如此做法,理由比较充分,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他像下围棋一样,先在不起眼的地方扔下一枚棋子,至于这枚棋子将来能起到多大的作用,那就看局势的发展了。
后来,刘秘书听说关东回校读书,就决定继续考察他。听说文俊当社员了,刘秘书当时就想把他召回来,不过觉得还是稳妥一点好。这小子既然去了生产队,那就看看他能不能经受住考验。经过秋收这阵繁重的体力劳动,刘秘书听说文俊干得不错,挺坚强的,觉得时机差不多了,于是就对张伟民讲出了雷局长的想法。
张伟民没法拒绝,因为雷局长太大了,泰山压顶一般,根本得罪不起,便来个顺水推舟,假惺惺地对文俊表示“重点培养”,说白了就是买好。




第97章 关东想当兵

治保主任属于大队干部,很多人想干,但不是谁都能干的,盛丰大队三年内竟然换了四个。村子好几千号人,鸡毛蒜皮的事情自然不少,何况清官难断家务事,干着干着,几任治保主任相继败下阵去。张伟民打算安排一位亲属填空,偏偏这时刘秘书用飞机空运一个乳臭味干的娃娃,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文俊自然不清楚张伟民的真实想法,暂时被蒙蔽着,他欣喜若狂,回家就立即报喜。晚饭时,郭金兰特意整了四个菜,祝贺儿子荣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儿子终于有了出息,长辈能不高兴吗?郭金兰还破例陪着文殿民喝几盅二锅头,饭前还打发文华把已婚的大闺女文英请回来,举家同庆。
关东和孙猴子闻讯而来,见面就抱拳施礼,表示祝贺,哥俩为有这个好伙伴而自豪。不一会儿,见文俊撂下碗筷,孙猴子拽着他的胳膊就走,要到村边树趟子单独聚会,好好聊聊。
秋风送来浓浓的乡土气息,特别是那连绵不断的厨房菜香,闻着就浑身舒服,令人眷恋。秋收了,五谷丰登,乡亲们种下的土豆白菜萝卜等蔬菜也获得丰收,,都很高兴。
在文俊看来,他的收获比谁都多。他忽然对走仕途之路充满希望,于是不打算去当兵了。他开始跟伙伴们大展宏图:要好好努力,将来当公社书记,把盛丰公社管辖内的每个大队都治理得井然有序,让乡亲们丰衣足食,家家都盖上砖瓦房。。。。。。
关东笑了:“哈哈,野心还不小呢,佩服!”
文俊继续说:“这算什么呀?我要像焦裕禄那样,做个老百姓都爱戴的好书记,把咱们县治理好。山西不是有个昔阳县吗?咱即使赶不上人家,也要达到‘昔阳县第二’。”
关东说:“有远大理想是好事儿,但我还是提醒你不要好高骛远。你想过没有?昔阳县是什么县?那是全国树立的榜样。你凭啥跟人家比?”
文俊振振有词:“这个问题确实不简单,不过你只看到大寨人民战天斗地的精神,没看到他们面临的困难。地理书上描述的很清楚,昔阳县到处秃山丘,哪有像样的土地?你再看看咱们家乡,一望无际的黑土地,多么肥沃,粮食产量完全有可能达到他们的目标。我们这里还适合大面积机械化作业,这都是昔阳县没法比的。等有一天社员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我就号召大搞副业生产。你想,如果家家富裕了,干劲自然调动起来,治安也会好起来,形成良性循环,那还不把其他县的老百姓羡慕死?到时候来咱们这儿参观取经的人肯定络绎不绝,咱们县就全国闻名了,是不是跟昔阳县有一比?两位战友,本团长到时候就以县委书记的名义再次给你们封官,如何?哈哈哈哈。。。。。。”
他这番畅想,的确像在描绘一幅美妙的画卷,伙伴们羡慕不已。关东说:“眼看要到征兵了,听你这么一煽动,我都不想去当兵了。”
文俊摆摆手:“不不不!你必须去镀镀金。咱们的宏伟计划毕竟需要付诸努力才能实现。你到部队经过锻炼,肯定不是一般战士,等退伍回乡,我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提拔使用你,这样谁也不会说我任人唯亲,是不是?”
关东挠挠头,感觉此话有道理,就说:“好,我去当兵,然后回来等着你封官儿,最好给你当秘书。”
文俊说:“一言为定。”
孙万发似乎觉得受到冷落,立即发言:“文俊,咋的也得给我安排点事儿做吧!苟富贵,勿相忘嘛!”
文俊回答:“你放心吧!虽然你是个废物,但本团长向来有废物利用的本事,到时候肯定有你干的,比如当个妇女队长什么的,让你管一帮老娘们儿。”
“哈哈哈哈!”伙伴们立即开心大笑起来。
文俊正式上任,不久遇到一个麻烦,就是关东报名参军这件事。
公社武装部已经接到上级指示,开始征兵,适龄青年都可以报名。关东早已期待这个时机,第一个去大队报了名。他的个头是一米七五,体重七十公斤,加上其它条件,按照文俊的想法,完全合格。不过这只是文俊的一厢情愿而已,现在的难题是关东偏偏有一个条件不合格——年龄小。根据文件规定,“适龄”就是十八至二十周岁,而关东虚岁才十七,再周回去一岁就是十六岁,还差两岁。莫说领兵军官和公社武装部那里过不了关,就是大队书记张伟民这里就干脆没门儿。
文俊跟关东是什么关系?那是铁哥们儿,岂能不帮忙?正好他整天跟张伟民见面,那就说情吧!谁知吃了闭门羹。尽管他口才极佳,近乎铁齿钢牙,就是劝不动对方。
最后,张伟民不耐烦了,干脆来个封口:“小子,你就别磨人了,关东要是够年龄,我能说别的吗?你还是为自己的将来着想吧!”
这家伙的言外之意是:如果不与其配合,或者与其做对,肯定没好下场。文俊的心顿时凉了半截,他清楚,张伟民经过大风大浪,话可不是瞎说的。关东的父亲关绍辉想当初跟张伟民的私人关系也不错,后来这家伙说翻脸就翻脸,六亲不认,因此,一切坏事张伟民都干得出来。张伟民的高大形象在文俊心里刚刚树立起来,忽然又坍塌在地。文俊想:难道张伟民还在记恨关东的父亲不成?
文俊猜对了,张伟民经过几起几落,早已悟出“打蛇必死”这个道理。当年关绍辉所谓的“贪污钱款”这件事他比谁都清楚,明摆着栽赃陷害,他深信关绍辉必然记着这件事,只是这些年没机会翻案罢了。试想,关东那小子已经成了小英雄,这绝对不是偶然的,而是心里一直憋着那股劲头,这股劲头肯定来源于找机会彻底翻身。如果让关东当兵去部队锻炼,说不准就能出息人模狗样的,那将来有一天还不得回来发丧他张伟民?得了,应该趁早除掉隐患,免得整天提心吊胆过日子。




第98章 张伟民作梗

不错,张伟民也猜对了,关东心里确实憋着那股劲儿。他知道,想在村里出息,只要张伟民在位,根本没希望。关东倒不是为父亲报仇雪恨,而是想干出一番大事业,为父母脸上增光。
王丁香见儿子整天为当兵的事情闷闷不乐,就劝道:“你的年龄不够,这怨不得张伟民。要不再等两年吧!别急,一晃就到。”
“妈,我已经长大成人,实在不能等了。再说夜长梦多,过两年说不定怎么回事呢!”关东回答。
文俊也来劝关东等一等。可关东来了倔劲,势在必得,他听说今年的兵种是装甲兵,属于陆军兵种中最强悍的,是特种兵,多诱人!他就是想去好部队锻炼自己,兵种不好还不一定去呢。这可把文俊难住了:继续支持关东,明摆着已经碰壁;如果不支持,于情于理又说不过去。这可怎么办?红二团团长忽然觉得自己非常无能,急得直转悠。
经过了解,今年分配给盛丰大队三个参军名额,可报名者竟达二十一人。众所周知,当兵也是农村小伙子发展前途的一条渠道,尽管很窄,但比考大学容易多了,因此,对于这次应征,多数家长早已托人找门路,力争让自己的孩子穿上军装。
文俊开始绞尽脑汁想办法,他打算来个隔着锅台上炕里,直接找县公安局的雷局长;可转念一想又不妥,人家是国家正式干部,执法部门负责人,为了这点小事违反纪律,虽然名正,却言不顺,怕是影响不好。要不就找公社武装部的赵部长说情?刚刚有这个念头,文俊又立即打消,因为赵部长跟张伟民多少沾亲带故,如果去找他,无疑是往猪身上撞,不行不行。
转眼一天又过去了,时间就是命运的门槛,文俊几乎急哭了,正在无计可施,晚上,家里忽然来了一个人,他转忧为喜。
此人离开村子整整三年,他不是别人,就是三年前参军入伍的老社员——孙猴子的哥哥孙万福。他退伍了,身穿没有领章帽徽的绿色军装,红光满面,原先是刀条脸,现在是圆形脸,胖乎乎的,小眼睛都快挤没了,跟临走时判若两人,与文俊当初想象的几乎一模一样。
孙万福进屋就给文俊父母敬个标准的军礼:“大爷大娘,你们好!”
文家热烈欢迎这个稀客,请他吃晚饭。孙万福因为吃完了,客气一番,没上桌,坐下来跟大家聊天。他说话很有水平,像做报告。
孙万福果然不负众望,虽然部队很艰苦,但他还是坚持下来,期间,文俊的一封封鼓励信起到了良好效果。据他讲,第一年的确很累,掏山洞子,搞三线战备工程不是闹着玩的,既抓进度,又抓质量。第二年,部队装备了一批新的工程机械,大大减轻了战士们的体力劳动。孙万福还学会开工程车,掌握一门技术。
对于参军入伍,想起那个苦劲,他颇有感慨,说了一句部队流行的话:“当兵了,我也许后悔三年;可不当兵,我会后悔一辈子!”
其实,他只后悔一年,第二年就不后悔了,跟部队有了深厚感情,而且在第三年临退伍还恋恋不舍呢。话题到了这里,文俊就道出关东面临的进退维谷处境。
孙万福想了想,说道:“文件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就拿我来说吧!属于适龄青年,可到部队一看,十七八岁入伍的也不少,说明他们在家时都谎报了实际年龄。关东这种情况也不是死路一条,既然改年龄大队不可能通过,那就直接找领兵干部嘛!他如果相中谁,谁就合格。”
文俊一拍脑袋:“哎呀大哥!我怎么忘了这茬?”
接下来,退伍兵孙万福面授机宜,把部队重点在哪方面选人的招数告诉他,文俊心里立刻打开一扇大门。不过他想,此事还得尽量瞒着张伟民,否则那家伙背后在领兵干部面前捣鬼、说些不利于关东的话,那就被动了,因此,应该先下手为强。
文俊见过那位领兵干部,姓齐,都叫他“齐参谋”,他住在公社招待所,由武装部长陪同。齐参谋不到三十岁,相貌堂堂,听口音是山东人。他也是个性格开朗的人,那天,他跟赵部长来盛丰大队看看,相互介绍完毕,见文俊是个半大小子,很意外,笑道:“向你致敬!”
文俊对齐参谋的印象很好,可惜只有一面之缘。鉴于赵部长整天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