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风流儿女风流事 >

第4部分

风流儿女风流事-第4部分

小说: 风流儿女风流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顶心红啊!”那孩子差点美出鼻涕泡来。
这孩子叫刘三,埋了巴汰的,平常嘴馋,又能吃,是队里保管员的儿子,身份特殊。他闻闻瓜顶,咧嘴一笑,哈喇子顿时流淌出来。
“哈哈。。。。。。”众人大笑。
刘三跟着傻笑几声,然后掀起衣服角胡乱擦几下,攥起拳头砸开香瓜,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咔嚓咔嚓。。。。。。”像母猪吃食。
众目睽睽,其他孩子见吴队长大发慈悲,顿时窝蜂而上,伸手要瓜,乱成一团。
“吴。。。。。。吴队长,给。。。。。。给我一个吧!给一个小的也行。。。。。。”一个磕巴男孩儿的喊声最大。




第8章 狠人吴队长

磕巴叫白欣荣,,跟文俊的关系也不错。他在文俊的上一年级,十四岁,家住村东。他经常接触说话结巴的舅舅,自己不知不觉磕巴起来,难以更改,伙伴们就送他一个绰号“白磕长”,意思是磕巴队伍里的“科”级干部。因为村里老少磕巴至少十人,而白欣荣是最严重的,可以担当此任。
白磕长什么时候来的谁也没注意。他自知说话费劲,平时很少发言,免得被人耻笑。今天的场面可能令人激动,他难以控制,便大声抢话。
车上,吴队长扫了孩子们一眼,转身拿起一个裂纹的香瓜,用手掂了掂,问道:“谁想要瓜?”
这位爱队如家的一把手平时很抠门,今天是不是要施舍?孩子们高兴坏了,异口同声:“我要。。。。。。”
白磕长蔫了吧唧的,现在底气十足,声音拔尖:“吴大叔,先给。。。。。。给我一个吧!”无亲无故的,这小子开始套近乎。
孩子们正在等待好事,忽见吴队长脸色大变。接着,他突然扬手,“嗖!”,那个香瓜立刻变成一道直线射向孩子堆,“啪”地一声脆响,不偏不倚砸在一个孩子身上,顿时粉碎。
“哎呀。。。。。。妈呀!”立即传来一声喊叫。
谁这么倒霉?还能有谁,结结巴巴的,肯定是白磕长。文俊看去,果然见他龇牙咧嘴,脸色由喜悦变成痛苦状。
突如其来的变故实在吓人,孩子们愣住了:香瓜虽然砸在白磕长身上,却像砸在每个孩子的身上。他们顿时停止叫喊,收回脏兮兮的小手,怔怔望着吴队长,不知所措。
“嘿嘿。。。。。。”吴队长狞笑几声,似乎为准确命中目标而得意。他顺手又拿起一个香瓜,大声问:“谁还要瓜?谁还要瓜。。。。。。”
孩子们吓得直冒热汗,慌忙退缩,不敢多嘴,唯恐他手里的另一颗“手榴弹”迎面砸来。
白磕长右肩“中弹”,尽管香瓜是脆的,不算硬物,也把他打疼了。“呜呜。。。。。。”他忍不住哭出声来,“不给就。。。。。。就算了呗!干嘛打。。。。。。我。。。。。。”
这里发生的事情,大人在一旁看得清清楚楚,白磕长的母亲大惊失色。她平时特别呵护这个老儿子,如今孩子挨打,母亲疼在心里。她怒气冲冲:“姓吴的,你好歹是个大老爷们儿,咋跟孩子一般见识?”
吴队长经常开会教育别人,很难适应社员冲他喊叫。他立刻反击:“还问我呢?你这个妈是怎么当的?也不好好管教孩子,干嘛教他伸手要东西?”
结果两人吵了起来,话赶话,说的都很难听。白磕长母亲火往上撞,伸手要挠吴队长,大家急忙拉开了。
这次每人分了八斤香瓜,白家没有分到好瓜。白家有个七十来岁老太太,牙都掉光了,白磕长母亲提出分几个老面兜,结果可想而知,一个没捞着,吴队长说没有。
今天吃的香瓜并不觉得怎么甜,因为扫兴,通过这件事,文俊等几个伙伴又懂得一些道理:除了看到倚强凌弱的法则,重要的是自己不应该在诱惑面前放弃坚强一面,让人瞧不起。教训是:今后挺起胸膛做人,男儿当自强。
晚上,文俊、关东、二愣子、孙猴子、白磕长五个小伙伴聚在村边树林。
白磕长挨打值得同情,文俊想起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觉得有必要效仿古人打抱不平;怎个打法呢?明着来肯定不行,人家是队长,惹不起的。
“那就暗里报复,用砖头砸他家的玻璃,妈的,狠点儿砸!”二愣子说。
关东反对:“不妥,此乃鸡鸣狗盗之举,非光明磊落也!”
文俊说:“我也认为不光彩,大家想想别的办法。不惩治吴队长,实在难以除掉我心中这口恶气!”
孙猴子来个馊主意:“咱们一会儿回家拿镰刀去园田地,把他家的庄稼全给搂了,看他哭不哭?”
关东摆摆手:“此计不可。他是队长,能缺吃的吗?那样的话,他反而可以堂而皇之从生产队往家整粮食。因此,我们毁了他家的园田地,就等于毁掉社员的血汗和劳动成果,划不来。”
白磕长一跺脚:“说到吃。。。。。。吃的,我他妈的就来。。。。。。来气。你看看领。。。。。。导干部的孩子,兜里。。。。。。经常揣着白。。。。。。白面馒头;可咱们社员家的孩子只有过。。。。。。年了才能吃上几个馒头。平时他们穿的也好,世道咋就不。。。。。。那个平呢?”
白磕长说话虽然费劲,但给关东提个醒,他让大家分析分析,是否说明吴队长有贪污行为。伙伴们异口同声,都认为吴队长有贪污行为。
关东说:“吾等在这方面做点儿文章,何如?”
文俊赶紧催他:“先生,你就快点儿说吧,别使用古汉语了!”
关东笑了:“好说好说!那啥,咱村儿不是有‘路线斗争工作队’蹲点吗?我们来个借力打力,比如写封匿名信,揭发吴队长的贪污行为,怎么样?”
“高啊!”
“对,妙计!”
伙伴们拍手赞同。当然,必须谨慎,以免暴露目标遭到报复,他们对这封匿名信的写法进行认真研究,最后,关东认为文俊执笔最合适。
文俊有个秘密:能写三种笔体的汉字;平时只用一种。这个秘密只有关东知道。
搞揭发总该有点事实根据吧!一阵七嘴八舌,大家很快统一认识:在吃穿方面打开突破口,然后在吴家去年盖的“一面红”砖房开始发挥。伙伴们没想那么多,觉得这些证据就够了,足以干掉吴大华。主意打定,五人散去。




第9章 耿直队长

文俊回家后立即动手。他以完成暑假作业为名,在西屋仓房写了那封匿名信,然后装进信封,悄悄去工作队住的地方。
工作队四个男的,来盛丰大队一个月了,带队的三十来岁,叫耿直。四人来时,公社和大队干部决定好好接待:县里派来的,得罪不起。他们大概心虚,唯恐查出什么,派人跟着工作队,鞍前马后,极其热情。谁知耿队长不吃这一套:四人既不住公社招待所,又不吃大队食堂,而是在一户姓赵的社员家住下,自己立火做饭,整得村里干部直发毛。
一天,大队书记张伟民让人做了玉米面大饼子和白面油饼,然后给工作队送去,表示慰问。他可能对电影《地道战》揣摩透了,便采用此法试试工作队究竟是“真武工队”还是“假武工队”。结果工作队把大饼子全部吃光,把油饼剩下了,并且送了回来。按照《地道战》里面的台词,应该说“这是我们自己的同志”,却令张伟民等人心惊肉跳。
此事虽然不大,但震慑力极强,村干部再也不敢扯这些了。正是听说这些传闻,文俊才敢冒险写匿名信。怎样才能神不知鬼不觉把信送到工作队手里?嗯,还得悄悄的干活!文俊向赵家后园摸去。幸好土墙不高,他伸出脑袋就能看见西屋的后窗户,室内已经关灯,借着月光可以看见老式窗户的上半扇还在掀着。
“天助我也!”文俊轻声嘀咕。
现在大约十点,工作队应该睡觉了。文俊轻轻翻过院墙,蹑手蹑脚向窗户摸去。到了窗户底下,他没敢冒进,而是蹲下来听一会儿,屋里没有说话声,响着呼噜。这下放心了,他掏出那封信轻轻扔进去,然后高抬腿轻落步离开现场。他感觉这件事干得漂亮,带着得意回家睡大觉了。
那封信文俊写得很工整,不能让工作队看出是小孩子写的,否则他们很可能不予以重视。
这年月讲究政治挂帅,“密切注意阶级斗争新动向”、“斗私批修”,都是工作重点。工作队来一个月没抓出成绩,耿直队长很焦急,向上级写不出总结报告,觉得有辱使命。正在苦恼,忽见有人举报第一生产队的吴队长有经济问题,他自然高度重视。
经过了解房东,得知吴大华家丰衣足食,若不是有贪污行为怎会激起民愤?耿直一拍桌子,让人把吴大华叫来,他要认真审查。
吴大华来了,眼珠子滴溜溜乱转,见耿队长面色阴沉,知道不妙。究竟发生什么事?他搞不准,心里七上八下的。他一边察言观色,一边点头哈腰地站在耿队长的办公桌前,悉听尊便的样子。
耿直单刀直入:“吴大华,有人反映你有经济问题,今天就看你的态度了。”
这句话耳详能熟,吴大华差点笑出声,因为他经常对社员使用这招。他立即回答:“耿队长,请不要轻信谣言!我一向清正廉洁。”
“哼!清正廉洁?”耿直脸色骤变,目光咄咄逼人。
吴大华继续表白:“而且克己奉公。。。。。。”
但是,谁能抗拒无产阶级专政的铁拳?“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铿锵有力的语录带着伟人对任何敌人的蔑视,雷霆万钧、摧枯拉朽,国内外反动派都闻风丧胆,臭虫般的吴大华会怎样?只能是不堪一击。
官大一级压死人,同样是队长,差距大了。没超过三个耳光,吴大华浑身筛糠,骨头酥软,心理防线随之崩溃。
“我说,我坦白。。。。。。”他到底做贼心虚,开始交代。
“你吞吞吐吐,心怀鬼胎,看样子不太老实。。。。。。”突破口打开了,耿直岂能就此罢休?他察言观色,认为吴大华交代的肯定不完整,应该继续深挖猛揪。
这年月,上级一旦盯上谁,肯定一查到底。当然,上级也不是盲目办案,他们有一个法宝:发动群众,因为“群众眼光是最亮的”。为了表现民主集中制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耿直决定从明天开始,利用晚上在队舍召集社员公开揭发吴大华。
这件事挺新鲜,社员们没有不到场的,一些喜欢凑热闹的妇女儿童也来了,文俊等几个伙伴自然不例外。初战告捷,他们极为开心,半路上手舞足蹈。
“哈哈,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我要亲眼看看吴。。。。。。队长的狼。。。。。。狈相。”
“等着瞧吧,肯定有好戏!”
文俊恍惚记得,大人们以前经常开会,但不知是何道理;如今终于懂得一个深刻的道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别看社员们在炕上东倒西歪的,点名时有的答“到”,有的答“有”、“来了”、“在”、“嗯哪”、“是我”, 没个规矩,一旦有了凝聚力,势不可挡。
长筒屋挤得很满,地下都是人,前面的坐小板凳,后面的站着,中间没有过道。虽然开着窗户,大家还觉得热,但积极性丝毫不减。
吴大华平时很威风,社员们畏惧七分,文俊以为没人敢当面揭发他,结果恰恰相反:有县工作队大力支持,乡亲们来了底气,口诛笔伐。
“我来说几句。”
“对了,我这小本子还记着几件事儿呢!”




第10章 敢把贪官拉下马

社员们揭发一件,耿直就记一件。吴大华如丧考妣,脸上直淌汗。看他这个熊样,文俊刚开始有些同情,甚至认为自己有些过分,后来就不那样想了,觉得这家伙确实可恨,贪污腐败、欺压社员,简直是旧社会的恶霸大地主。
耿队长热情表扬了写匿名信之人,号召大家都这样做,彻底揭发这些腐败分子。说到盖房子,他怒不可遏,讲起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王国福。王国福是北京市大白楼村干部。村子位于北京远郊,也很贫困,社员们的房子破破烂烂。为了让社员们安心生产、支援社会主义建设,王国福提出帮助大家盖房子,解决后顾之忧。乡亲们穷帮穷,一户一户住上新房,可王国福仍然住着破旧的老房子,表现领导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先锋模范作用。
“多么一心为民的好干部!”耿直一拍桌子,“可你吴大华怎么样?当上队长不到三年,把自己家的房子翻盖一新,变成‘一面红’,搞特殊化。白天,我在村子溜达几圈,发现社员们大都住着土坯茅草房,有的东倒西歪快散架子了,据了解,你这个队长从来不闻不问。这说明什么?说明你吴大华跟咱贫下中农不是一条心哪。。。。。。”
社员们情绪高涨,越来越觉得吴大华不是自己人,纷纷揭发他的贪污行为,就连最老实的社员张宝财也站出来控诉,声泪俱下。
张宝财是喂马的,人老实,很少说话,因为他是结巴。他是白欣荣的大舅,今年五十来岁,一脸沧桑,像六十岁,家里只有比他小十岁的傻媳妇,还不能生育。早年因为家里穷,张宝财贫不择妻,娶了这个勉强能做饭的媳妇,日子一直很苦。生产队的领导见张宝财任劳任怨,就安排他喂马。喂马并不轻松,起五更爬半夜的,还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