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风流儿女风流事 >

第22部分

风流儿女风流事-第22部分

小说: 风流儿女风流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年闯关东的已经是坐地户,但没有忘记故乡,长辈们常常跟晚辈念叨关内老家的地名。令人惊奇的是:讲起祖辈们闯关东,他们都说半路“曾经走丢一个兄弟”或“老家还有一个兄弟看家”,有的还拿出家谱,说以后有机会就找一找;如果久不谋面,就按家谱排辈。乡情,深深植根背井离乡者的心中。
如今,这些前来求助的关内老乡是不是“看家”的亲戚?这都无关紧要了,无需多言,大家多有多给、少有少给;实在太困难的就抱柴烧火,把冷水温成开水,然后用白碗盛着,恭恭敬敬端在远道而来的乡亲面前,请她们喝下去暖暖身子。。。。。。
尹家,如果只来三个妇女就好办了,她们还领来八个妇女儿童,老少都有,总共十一人,根本住不下。马华见老乡们面容憔悴,打算烀一锅青苞米,先让她们吃饱了,然后再想办法安排住宿。老乡们吃了定心丸,纷纷卸下沉重之物,中年的帮助烧火,老的和少的干脆脱鞋上了热炕头,烙烙屁股。
文俊对关东小声说:“这可咋办?我家和你家的西屋倒是空着,可现在成了仓库,死冷的,根本不能住人。哥们儿,想想办法,解决一下尹大婶儿的麻烦吧!”
关东笑道:“只要变出大炕,问题不就解决乎?”
文俊跟着冒出一句古文:“计将安出?”
关东一指文俊的脑袋:“甚矣,汝之不惠,妄称‘小聪明’也!生产队不是有大炕吗?三十多人睡觉足可,何况十一人乎?”
这家伙总是“乎、乎”的,果然“乎”出办法,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文俊忽然想起司马懿“孔明真乃神人,吾不如也”的感叹。
不知不觉,厨房大锅的青苞米烀熟了,家里家外十九口人,一顿风卷残云,青苞米啃的一穗没剩。文俊和关东领着十一口人去生产队,这时接近八点,天早就黑了。
生产队的大炕有人住,是陈五更。这位猪倌是光棍。他年轻时也结过婚,媳妇嫌他缺心眼,死活不跟他过了。陈五更倒也痛快,没打没骂就离了婚。他媳妇怀着孩子走的,嫁到外村,不久生下一女。陈五更明白那是自己的骨肉,但没去认,因为没能力养活。
“我的闺女啊!”
想起这事他就暗自落泪,却从来不跟别人说。他原先不叫陈五更,叫陈小子。他在生产队喂百十来头猪,五更就得爬起来烧火温猪食,大家便叫他“陈五更”,算是有了大名。
陈五更见两个男孩儿领来一帮外乡的妇女儿童,莫名其妙。得知实情,他二话没说,赶紧去外面抱柴火,开始烧大炕,让外乡人睡得暖和点。大约一个小时,他摸摸大炕有了热乎气,行李也没拿,空着手到前院的猪食房睡觉去了。猪食房也有炕,只是窗户透风,他才转移生产队的大炕,今晚情况特殊,只好将就一下。
善良的尹大婶,憨厚的陈五更,给红二团两位战友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天,他们忽然觉得又长大一些。




第47章 找校长请愿

这些年,总是看见“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这个标语,文俊半知半解,现在终于明白,啥最重要?粮食最重要。次日上学,他跟关东一起走的。半路,他告诉关东,想干件大事,需要商量商量。
“大事儿?好啊!”关东见附近没人,抱拳施礼,“莫非又要写匿名信乎?”
“非也,这次是明着来。我想找校长提个建议,能不能给咱们放几天假。”接着,文俊道出缘由。。。。。。
“好主意!”关东跟他击掌,表示支持。
进了中学大院,两人没去教室,直接奔校长办公室。到了门口,见门关着,关东敲门。
“进来!”里面传出成年男子的喊声。
哥俩小心翼翼推门进屋,只见校长和教导主任在一个屋子办公,办公桌死死顶在一起,两人面对面。
校长五十来岁,男的,叫文清,戴副近视镜,文雅清高,名如其人。他是县城的,还是相当级别干部,不知道犯过什么错误,在红丰大队设立的“五七”干校学习一年,然后到盛丰中学当校长,已经好几年。他讲话条理清晰,简明扼要,文化较高,深受学生们的尊敬。
文俊和关东还不知道马富贵也在这办公。见到这位“狠人”,哥俩有点打怵,生怕得罪他。他上次对狮大王来个斩立决,至今令人不寒而栗。此刻,哥俩早已忘了自己是“团级军官”,刚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转身要退出去。
“你们有事儿吗?”文校长和马主任异口同声。
这下,还真不好意思说“没事儿”,校长办公室,不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哥俩止住脚步,转过身来。
文校长问:“你们叫什么名字?”
两人刚要回答,只听马主任冷笑一声:“哼!那个白面书生叫关东,狡猾面孔的叫文俊,23班的,跟师大旺都是盛丰大队的。”
上次狮大王打架,两个伙伴也算参与了,马富贵做过一番调查,自然了解文俊和关东。不过,他说文俊是“狡猾面孔的”,文俊很不喜欢听,心想:狡猾面孔究竟是什么样子?就是我这个样子吗?我可长着劳动人民的脸。
文校长看看文俊,笑了:“你叫文俊?真巧,我的老闺女也叫文俊。我知道你们有事儿,说说吧!”
看他挺和气的,还跟他闺女重名,文俊顿时有了亲切感,便鼓足勇气:“校长,我想请您给全体学生放几天假。这不是。。。。。。”
马主任立刻抢过话头:“我说文俊,你是干什么的不知道吗?真是洗脸盆儿里扎猛子——不知道深浅!”
“老马,你让他把话讲完嘛!”文校长温和地接过话茬,然后转脸,“文俊同学,为什么要放几天假?得有个合适的理由吧!”
文俊开始陈述:“今年粮食歉收,前些天咱们支农时都看到了。这几天,村里忽然来了一些讨要救济的,我就想,来年咱们的粮食再歉收怎么办?是不是也得像她们那样出去讨要?民以食为天,现在趁着天好,请给我们放几天假,去野外拣点粮食,自给自救,也是少给国家增添负担。再说上面不是提倡颗粒归仓吗?前些天咱们抢收粮食,赶上雨天和雪天,粮食丢弃不少,如果不拣回来,我们心疼啊!”
马主任眨眨眼:“理儿倒是那个理儿,但社员每家都有老少,可以动员他们去拣地嘛!今秋咱们学校参加多日劳动,已经耽误课程进度。依我看,现在不但不能放假,而且还要严格控制学生请假,抓紧时间撵进度,这才是正事儿。你们马上回教室吧,现在快上课了!”
“那啥。。。。。。”文俊还想说什么。
马富贵瞪瞪眼睛:“你一个学生,比县委书记都操心,累不累?”
哥俩确实害怕那张马脸,赶紧灰溜溜出去了。
到了院子,见四周无人,文俊长吁短叹:“唉!这些当官儿的,果然‘肉食者鄙’!”
关东说:“他们不愁吃不愁喝的,哪有闲心关注咱们这些平民百姓的温饱?”
文俊苦着脸:“支农时,马主任看上去很积极嘛!现在怎么就。。。。。。”
关东说:“他整天拿着大喇叭空喊口号,哗众取宠,谁不会?要是让我喊,兴许比他喊得响亮。你没注意吗?他穿得厚厚的,戴着棉手套,根本就没伸手扒过苞米,哼!”
这时,哥俩见对面有老师走过来,赶紧闭上嘴巴,免得祸从口出。进了教室,哥俩愣住了:稀稀拉拉的,同学们来了不到一半,周跃进、赵飞等同学根本没来,毫无疑问,都拣地去了。今年每粒粮食都显得珍贵,哪家没有几张吃饭的嘴,没吃的哪成?文俊心里暗骂马主任不体察民情民意,同时埋怨文校长也没个主意,城里人跟乡下人就是不贴心。。。。。。
事实上,文俊没有冤枉马主任,却误会文校长。哥俩出了办公室,两位领导就争论起来。文校长同意放几天假。马富贵不同意,学校是无产阶级教育阵地,要斗私批修,不能增长学生自私自利的苗头。文校赞同大方向不能整偏了,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拣地也是“结合”,既让学生尝到劳动的甜头,又在劳动中锻炼身体了。
马主任搞政治比谁都熟练。他不甘示弱,立即强调已经“结合”得不错了,因为学校参加了秋收夺粮大会战,整整一个月时间,空前绝后。学校不是生产队,如果教学任务完不成,上级教育部门会批评的。现在是非常时期,如果放假,明显鼓励学生热小家、不爱大家,不合适。
两位领导的理论水平在学校是最高的,辩论一阵没结果。文校长无心继续讨论,干脆决定放假五天,开学后星期天不休息,想法赶进度,如果出现问题,上级怪罪下来,由他一个人顶着。
马富贵心想:说是你一个人顶着,到时候我这个教导主任也难辞其咎,岂不连累我?他刚要反驳,忽听走廊传来杂乱无章的脚步声,然后有人敲门,接着进来七八个班主任。
“文校长,马主任,不好了。。。。。。”
原来,各班级都出现学生旷课的情况,有的班级只来十名学生,这课还怎么上?经过一阵七嘴八舌,马富贵勉强同意放假三天。
“哈哈,我们胜利了!”得到消息,文俊和关东兴高采烈,赶紧回家做准备。




第48章 野外青春梦

其实,不少乡亲已经动手了,都在惦记这件事,争先恐后的,再晚几天什么也拣不到了。黄豆早被拣光了,只能拣苞米。从学校回到家中,伙伴们没有扎堆,拎着袋子,各自去野外找家长,因为家长经验多。
南风把白雪吹得无影无踪,还原了黑土地的本来面目,一捆捆玉米秸懒散地躺着晒太阳。
母亲和姐姐大清早就去了南荒地,半小时后,文俊跟她们会和。他没说几句话,抓住一趟铺子就开始翻找苞米棒子。俗话说“鱼过千重网,网网有漏鱼”,他们就是来搜寻“漏鱼”的,叫“拣剩”。
这年头吃大锅饭,给公家干活难免不认真,经常漏掉没扒的玉米棒子。当然,不是所有社员都马虎,多数人还是尽心尽力的。有些事情就是矛盾:集体扒苞米,大都珍惜劳动成果,争取做到颗粒归仓;轮到给自己干活,又期盼眼前的趟子是粗心大意者扒过的,这样就可以拣到粮食了。
还不错,到了中午,初战告捷,两个袋子装满了。郭金兰抬脸看看日头,宣布开饭。她也累了,想歇一会儿,就用右拳锤锤腰,念叨“干活不如从前了”。文俊这才注意到,母亲的前额有了白发,毋庸置疑,操劳的。母亲如此伟大,文俊无限崇敬,又有点难受。他赶紧把几捆玉米秸排在一起,铺上麻袋,然后打开饭包,把大饼子、咸菜放在上面,从暖壶倒出一碗热水,奉给母亲。
“妈,先喝点水,热乎热乎!”
“好,你们也喝点儿吧!”
一家人开始野餐,望着身边的“战利品”,尽管就着咸菜,也吃得有滋有味。趁着闲暇,文俊放眼望去,遍地男女老少,都在争分夺秒拣粮食,为自己干活,积极性都挺高的。
夕阳落山,三人肩扛沉甸甸的袋子,满载而归。
次日,三人带着喜悦,想扩大战果,结果发现玉米趟子都被翻过了,收获颇微,整天才拣了不到一袋子苞米棒子,铩羽而归。也难怪,乡亲们都想多拣粮食,下手都很快,而地里遗弃的粮食毕竟有限。
郭金兰不无遗憾地说:“咱们还是动手晚了!”
第三天,吃完早饭,郭金兰让文俊一人去生产队的土豆地,看看能不能溜点土豆,剩下她们娘俩还是拣苞米,这回远点溜达,必要时去外村地界。文俊领命,腋下夹着面袋子、手提三齿挠子出发了。。。。。。
土豆地在瓜园旁边,大约一百垄,九月初就被生产队的铁犁开膛破肚。还有遗漏的土豆吗?到了地方,文俊没在地边站下,而是向前走了百余米,看看脚下,被人刨过的痕迹较少,就决定在此挖宝。他往手心啐口吐沫,攒足力气,抡起三齿挠子开始刨,希望奇迹发生。。。。。。
刨了半小时,他很失望,根本没见土豆的影子,直到下午才刨出几个小土豆,眼珠子大小,还是半拉咔叽的,看着就上火。他忽然想起二人转《猪八戒拱地》里的唱词:“哧溜溜地拱开了十多条垄啊,猪八戒的眼睛冒金星。。。。。。”这时,他浑身冒汗,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傻乎乎的猪悟能。又忙活一阵子,他忽觉浑身疲软,脑子眩晕,“扑通”一声萎顿在地。
下面挺凉的,他起身走向附近玉米地,把几捆玉米秸摆放一起,做个大床,然后躺在上面,顿觉舒服无比。他仰脸朝天,闭上眼睛,打算享受享受。。。。。。
今天是个小阳春,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不知不觉,文俊眼前变得五彩斑斓,出现一个世外桃源:池水清澈,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美丽。接着,一个仙女驾着彩云徐徐而来。她轻轻完成一个漂亮的落地缓冲动作,然后稳稳站住。文俊定睛一看,又惊又喜:原来,仙女不是别人,是“媳妇”刘彩霞。她一袭白衣,两个小酒窝更加迷人。
“刘彩霞,你啥时候变成仙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