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 >

第588部分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第588部分

小说: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海的嫌疑就大了许多。上次在多铎身上种痘,害他被父亲打聋了一只耳朵;而这次刀上下毒,又害他不得不断指保命。两次都没成功,那么第三次呢?第三次将会是什么?

如果真的是东海,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他如何狠毒,让他如此阴险?这世上对他最好的人,恐怕莫过于他的十五叔,还有他的这个哥哥了,难道皇位的诱惑,竟然会令他丧心病狂到可以连他们这样的亲人都可以牺牲的地步?!

明珠忧心忡忡地看着东青那伫立在门前的背影,只觉得这背影第一次如此落寞,似乎笼罩了浓重的悲哀。

过了好一阵子,东青扔掉拐杖,倚靠着门框缓缓地滑落。他坐在门槛上,怔然片刻,然后苦笑着,左手握拳,一下一下地,敲击着门槛。声音很沉闷,就像一下下敲打在他心头一样。“为什么,为什么……”他反反复复地问着,哪怕他并不是不知道答案,却仍然木讷地周而复始,不肯停下。

明珠看到他受伤的手上,已经有殷红的血迹浮现在纱布上,急忙上前捉住,制止他继续这种自残的行为,“大阿哥,别这样,这两天好不容易快要长好了,您这么一来,再愈合可就难了!”

东青低了头,看着鲜血在雪白的纱布上慢慢地渗透出来,渐渐地扩散开去,只觉得伤口处钻心地疼痛。可是,比起他此时心中的伤痛来,这实在算不上什么了。他不愿相信,在他背后虎视眈眈的,那双阴冷的眼睛,是属于他亲弟弟的;他也不愿相信,东海真的,真的是那样可怕的人。最重要的是,他怎么也不愿,不愿在走向皇位的路程上,双手沾满鲜血,他亲人的,或是他弟弟的。可他又和他的父亲一样,有着与生俱来、无与伦比的骄傲和野心,有着不甘人后、力争上游的毅力和坚忍。所以,他不愿放手,他也不能放手。

他那可怜的母亲,若是知道了这些,该是怎样的痛心疾首,怎样的左右两难?

既生瑜,何生亮?若当初她没有生下东海,将来这一切,都不会发生了。他们依旧是父慈子孝,一团和气。只可惜,这个世上没有“如果”,他所能做的也只有狠了心肠,走下去,一直走下去。

第八十九节矛盾人生

今年这个冬天,雪特别大,尤其是到了十二月中旬的这几天,更是扑簌簌地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连下了两天方才停歇。庭院里,早已铺满了厚厚的积雪,那些宫女太监们可忙活坏了,雪一停,就立即清扫出一条干干净净的道路来,免得我们经过的时候沾湿了鞋底。

我站在窗口,敞开一条缝隙来,呆呆地注视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心情很是烦乱。不知道怎么的,最近几天我老是做恶梦,梦里面要么是军队在南方打了败仗,几乎全军覆没;要么就是东青受了重伤,浑身都是血地躺在那里,我怎么呼唤他,他也不肯睁开眼睛看我一下。我把这些梦跟阿娣说了,她只好安慰我,叫我宽心,说这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肯定不是真的。可即便如此,我也依旧无法停止这种忧虑。

正发愣间,多尔衮的身影终于出现在了院子门口。他已经五天没有来这里了,也不知道在忙活些什么。院子里的众人见他进来,纷纷跪在雪地里请安,他并不理睬,径直朝我这边的寝宫大门走来。

我来到正厅时,他已经在宫女的侍候下脱去了貂皮外衣,在中堂的椅子上坐了下来。他今天穿了一件黑色的,没有任何绣饰的马褂,里面是绛红色的素箭衣。这样的颜色我很不喜欢,有如日落西山,映红了天边的云彩,虽暗暗发亮,总改变不了将要逝去的命运。这种感觉,很压抑,很郁闷。而他的脸色,也在这种色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阴沉。

“你这是怎么了,好像很不高兴?”我在他旁边坐了下来,侧脸打量着。

他开门见山地告诉了我,“你的担心还真是没错,尼堪他们果然在湖南吃了败仗。损失很惨重。”

“啊!”我禁不住地惊愕出声,难道我的噩梦是真的?千提防万小心,到底还是出了祸事。一瞬间,我的心就揪了起来,“东青呢,东青有没有事?”

“没事。活蹦乱跳地回来了,现在在长沙据守呢。从奏折发出到现在也有二十多天了,不知道现在李定国部有没有攻城。”说话间,他接过宫女送上来的茶水,揭开盖子喝了几口,然后放下。眼睛望着门口,不再说话了。

能看的出,他着实很恼火。毕竟从天命十一年春天,努尔哈赤在宁远城下吃过那个败仗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二十七年。这二十七年间。无论是后金军。还是后来地清军,几乎都没有遭遇过什么重大挫折。尤其是他执政之后,更是攻城必克,野战必胜,到哪里都是所向披靡。高奏凯歌而还的。这一次,究竟惨败到了什么程度,我真是不敢想象的,也难怪他这般郁怒。眼下,我虽然有很多问题要问,但是又怕他正在气头上。被我问得更加烦躁。也只好暂时沉默,等他稍稍消减了怒气再说。

难耐的沉寂持续了好一阵子。多尔衮这才长长地吁了口气,勉强缓和了脸色,转头向我说道:“熙贞,这一次也是我一意孤行,大军遭遇挫折,我也不是没有责任。我要是当初听了你的,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局面了。这种耻辱,还真是开国以来未曾有过地。从上到下,都要重罚,否则他们就不会长记性。”

我犹豫着问道:“到底损失如何,他们有没有受伤?”

“没有一个全须全尾地回来的,个个都挂了彩,只不过有轻有重罢了。更可气的是,还折了程尼和锡图库,这两人可是能征善战的大将,也跟了我好多年,我对他们一贯放心得很,谁曾想竟然会这样!”说到这里,他好不容易平息下去的怒火又一次燃烧起来,重重地拍击了一下桌子,顿时,茶杯里的水飞溅出来,沾湿了他地袖口。侍立在旁边的宫女赶忙过来帮他擦拭,他不耐烦地摆了摆手,只好怯怯地退回去了。

“都受伤了?东青怎么样了,伤得重不重?”听他这么一说,我刚刚放下去的心又提了起来。这几天来我经常有不祥的预感,真害怕他出什么事情,就差求神拜佛,给他祈求平安了。

“谁知道具体伤在哪里了,尼堪的折子上只说是俱受创,不过想来应该也不重,否则也不可能不提到。”说到东青,多尔衮地眼睛里总算是有点了温度,脸色也没有刚才那样阴沉了,“也就是他,还稍微让我欣慰点。多尼在折子里提到,说战前他曾经建议过稳扎稳打,只不过被他们否决了,如今吃了败仗,他们才念起东青地好来……还有啊,尼堪他们的大部队被李定国设计包围起来,险些全军覆灭,幸亏东青和多尼及时率兵驰往救援,这才减少了损失,否则他们都得丧命。”

我更加地心慌意乱了,也不知道这孩子哪里受了伤,会不会落下个毛病之类的,真是让人担忧啊。“那接下来怎么办啊?我看还是让东青回来吧,千里迢迢的,也不知道他在南方究竟怎么样了,我怕他年少气盛,急于将功补过,反而吃了亏。”

多尔衮的回答,却让我有些意外。只见他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说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兴许这一战就是个转折点,以后李定国就没那么难对付了。所以,你也不必急着让他回来,他打仗立功地日子就在后头。你不让他干出点出彩的,他那么心高气傲的,怎么肯窝窝囊囊地回来?”

我有些生气了。看他这种态度,似乎东青根本就不是他亲生骨肉,而是个普通外人,根本不值得他担忧牵挂。明明知道东青受了伤,还这般轻松姿态。要知道东青这样的身份根本用不着亲自出战的,就算亲临前线,周围也有一大帮护卫随身保护,怎么会让他和敌人短兵相接地格斗厮杀,甚至还受了伤呢?那一战之惨烈,也可见一斑了。如此残酷的恶战,实在不适合他这样一个初出茅庐地少年,更何况他是我地儿子,哪怕少根汗毛我都紧张。哪里能不格外地牵肠挂肚?

他好像根本没有注意我此时的情绪一样,自顾自地说着:“其实这次虽然吃了个大败仗,折损了数万兵马,不论是尼堪,还是我,都丢脸丢大发了。可事情地转机就在这里呢…………你想想。在贵州永历伪帝跟前的孙可望,见到李定国连战皆捷,短短几个月间就占领了整个广西,还有半个湖南,半个江西,能不格外眼红妒忌?衡州这一战。李定国已经派人去和孙可望的部将冯双礼联络,让其配合,好在衡州合围。若这个计划真地如愿实施,恐怕连多尼和东青他们都难以逃出生天。可孙可望呢,怕李定国功高震主。尾大不掉。取代了他的位置,竟然令冯双礼部撤退。可想而知,尼堪此番大胜之后,必然被孙可望加紧排挤,两人反目成仇。已经是指日可待了。等他们自己人内讧起来,就是我军大举进攻的时候……”

我越发憋气,感觉他越来越不像以前的他了。那个有血有肉,儿女情长,经常带着和蔼微笑的多尔衮,似乎已经渐行渐远了;留下来的这个。冷酷功利。满心算计,根本就是个彻头彻尾地。冷血的政治动物。我无心听他跟我滔滔不绝这些军政大事,我只想尽快见到东青,把他牢牢地留在我跟前,看着他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男人和女人的矛盾,有时候真的不可调和。前者志在四海,后者渴望温情。只要这个世界没有颠倒黑白,错乱阴阳,这个矛盾就永远存在。

我突然打断了他的话语,说道:“再半个月,就到春节了,那些蒙古王公们照例要来京觐见朝贡。东青地婚事在春天的时候就定下了,原本安排在九月份,现在都十二月了,再拖延下去,吴克善那边必然尴尬,以为咱们想悔婚了。这朝里朝外的,是非多得很,人人瞧在眼里,背地里必然闲言杂语的,不论是对东青,还是对咱们未来的媳妇,都不是个好事情。我想这婚事还是别再耽搁了,趁着这次吴克善来觐见,就顺便把女儿带来,把婚事办了吧。”

多尔衮抬眼看了看我,似乎有点意外,又似乎不太赞同。“现在才说这个事情,恐怕来不及了,吴克善他们这时候差不多要启程了。这婚事要办得像个样子,规格够高才行,赶在过年地时候办,实在仓促了。”

“科尔沁那边巴不得赶快把女儿嫁过来,嫁妆必然早已准备好了,就是现成地。你派人快马去传个信,他们肯定大喜过望,动作快得很呢。”接着,我补充了一个理由,来说服他,“东青现在肯定拗着一股劲儿,想要扳回些面子来,我怕他沉不住气吃亏。正好可以借着给他办婚事娶媳妇这个理由,令他回来,他也不敢不听。至于面子问题,你想给的话,还不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他闻言之后沉默片刻,然后起身,在窗子底下慢慢地踱起了步子。几个来回之后,他转身向我,负手而立,淡淡地说道:“好,那就按照你的意思来吧。”

我松了口气,只要东青回来,在我跟前老老实实地呆着,我就放心了。他虽然过了这个年就十六岁了,可在我眼里,还是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还需要我地庇护。

多尔衮大概也看透了我的心思,忍不住嘲笑道:“你啊你,还真是妇人性情,宠溺孩子到不像话。他都比你高了,你还把他当小鸡仔护在翅膀底下。恐怕就算你高兴,他也未必情愿呢。不信你看他回来,是不是一副沮丧模样。”

“你当我像你一样,生了一副铁石心肠,天塌下来都不带皱个眉头的?管他高兴不高兴,我只要看到他平安就好了。”

他无奈道:“那好,我全依你的,这就传旨召他回来。”说到这里,沉吟了片刻,继续道:“这次失利,他倒是唯一一个可以避免罪责的人,加上他救援有功,应该有所封赏……我本来想封他当个郡王的,可是他年纪太小,实在不能服众,加上这次毕竟遭遇惨败,朝廷内外都郁闷透顶,我若单独封赏了他也说不过去。”

我想想也是,其实东青做个王公贝勒地,也不是什么很重要地目标,毕竟多尔衮准备培养他当未来储君,也不急于这一时升迁。“嗯,那也不必封王了,赏赐些金银就好了。”

“行。至于其他人,除了多尼之外,全部革职削爵,暂时留任,戴罪立功。我打算让洪承畴先代管江宁军务,让博洛赶去湖南接替尼堪,统领那里的五万大军,伺机反攻。尼堪暂时留在长沙养伤,让多尼和东青一道回来。”

我知道他叫多尼一并回来,大概是怕东青见多尼有更多地立功机会而心生不满,索性让两人都没有了争功的机会。“这个安排倒也不错,只不过这样一来就多出几个缺来,恐怕到时候人手不够。而且副帅这一职位,也不能空缺。”

他思忖片刻,有了主意:“叫谭泰去吧,让陈名夏先帮他管着吏部的差事。短时期内,南方恐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