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 >

第528部分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第528部分

小说: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忍不住地恸哭起来。起初还是压抑着的,后来越哭越厉害,泪水如泉一般地奔涌而出,迅速地流淌过脸颊,滴落在地毯上,渗入进去,了无痕迹。

在她朦朦胧胧的视线里,忽然出现了一个人影,她起初有些诧异,怀疑是不是悲伤过度而生出了幻觉,不过揉了揉眼睛之后,她清晰地看到,眼前,赫然站立着东青。他正居高临下地看着她。尽管此时她赤裸裸的,身无片缕,却吓得连遮掩都忘记了,也只能愣愣地睁大眼睛,迎着他的视线。

她想到了他的愤怒和悲伤,却想不到他现在愤怒和悲伤的程度。其实他早就听到了外室的一切,他早已从衣柜里出来,站到门后满怀愤怒地看着,看着他的父亲对他最心爱的女人施暴,看着她如何被夺去了贞操。甚至,他清晰地听到了她在昏厥之前,所发出的那声悲切的呼救。可是,他却只能雕塑一般地伫立着,一动也不动。他什么也不能做,或者,他所能做的,只能是忍耐,用他积攒了十多年的忍耐能力,来捱过这难耐的时刻。也许时间每一刻的流逝,在他的视野里,在他的意念里,都恍如一年那样的漫长。痛苦和生命果然是一对孪生姊妹,只要他能呼吸。能感受,能看能听,这痛苦地折磨就不会停止,就不会有尽头,甚至,是那般地清晰刻骨,令他无法逃避,也无法对抗。

烛影摇曳着。蜡炬已经燃烧了大半。一滴滴炙热的烛油顺着烛身流淌下来。凝结成一团团的殷红,像血,似泪。他就这样怔怔地看着她,心仿佛在瞬间裂了开来,撕扯出从未有过的剧痛,痛到似乎连呼吸都困难了。第一次感到痛楚是在什么时候,他早已不记得了。可是这夜的痛在黑暗里蔓延伸展。让他几乎要流泪。就算有来生,灵魂深处也总会被这痛楚触动。紧紧地攥着拳头,指甲已经深深地掐入了掌心,这时候,他忽然听见一种奇怪的声音,象是体内有什么东西在断裂。极轻微,轻微得就象树叶脱落时的声响。

孝明也许有千言万语要同他倾诉,也许有万般委屈要他来慰藉。她此时最想的就是立即扑入他地怀中。好好地恸哭一场,好来勉强排解一下。刚才地悲惨遭遇,恍如噩梦一般。她再也不想回忆,愿想起了。

然而,她看到东青地拳头攥得紧紧的,好像有万钧之力,想要发泄出来,以至于连骨节都发白了,都在格格作响了。而他的唇早已被咬得破烂不堪,鲜血渗透出来,已经渐渐凝结成暗红色的血痂。而他的眼神格外地黯然,有无限伤痛、悲哀、愤怒、难以置信与美好被破坏后的绝望。恍如雷电撕裂了夜空的那一霎那,给夜幕留下地伤痕,深刻,而又触目惊心。

看到东青这想要杀人的眼神,以及周身所散发出了冰刀雪剑一般的凌厉锋芒,她忘记了自己的伤痛,而是忽然想到,万一他实在克制不住,接下来即将发生的将会是什么样的灾难。可是,她又不敢发出声音来,生怕惊醒了多尔衮。只好轻轻地冲东青摇了摇头,目光里,充满了哀求。她在无声无息地,求他忍耐,忍下这难以忍耐的一幕。

良久之后,他终于松开了拳头,蹲身下来,伸出手,温柔地替她擦拭了脸上的泪痕。又俯身下来,贴在她地耳边,轻轻地,用毫无情感流露地语调说道:“这不是你的错,你想开点,以后……你恨我吧……”

他颇为艰难地说到这里,而后,猛地起身,头也不回地决然而去。他出门后不久,孝明就隐隐地听到一声极压抑极低沉的呜咽,像头困兽,受了伤却濒临疯狂边缘地困兽,所发出的绝望至极的怒吼。

……

东青回到自己的屋子里之后,在炕沿边愣愣地坐了一阵,视线这才转移到墙壁上挂着的佩刀上。那把佩刀,是前几天父亲赏赐给他的,来表达对他的欣慰之情,赞赏之意。这几天,他没少坐在这里,仔仔细细地擦拭着刀锋,爱不释手地抚摸着刀鞘。父亲的佩刀,只送给过两个人,一个是他十五叔,一个就是他了。所以,他对这份来之不易,极其难得的礼物极为珍惜,握着它的时候,他就幻想着,有一天他可以持着它上阵杀敌,建功立业,以博得父亲的看重和喜爱。可是,现在,他感到那个幻想就像泡沫一般地破灭了,消失得那样彻底,连点水痕都没有留下。

一想到刚才父亲在她的身体上疯狂发泄着的情景,他就感到头痛欲裂,难以忍受,好像他的尊严不但被父亲毫不在乎地踩在脚下,还要再狠狠地践踏上几脚一样。他简直不敢相信他的眼睛,那人还是他的父亲吗?或者,根本就是被魔鬼占据了灵魂的一具躯壳?

想着想着,他呼地下炕,从墙上取下佩刀,“噌棱”一声拔出,然后猛地砍在面前的桌案上。那刀锋利无比,加上他力道沉重,竟然将紫檀木的桌面齐刷刷地劈开两半。尽管虎口震得生痛,可此时这肉体上的痛楚哪里抵消得了心灵上的创伤?他俊美的面孔在咬牙切齿中扭曲了,他感到自己已经快要被熊熊怒火燃烧成灰烬,唯一能做的,就是机械地,疯狂地对着屋内的所有器物横劈竖砍,每一下都用尽全力,每一下都抰带着雷霆闪电之势。飞溅起来的瓷瓶碎片崩到他的脸颊上,割破肌肤,鲜血流淌而下,可他一点感觉也没有,仍然状若癫狂一般地极力发泄着。

当室内已经一片狼藉,几乎没有一件完整的器物之后,他终于脱力了,瘫坐在冰冷的地砖上,一动不动,好像灵魂已经脱离了他的躯壳,带走了他的一切,无论是喜怒哀乐,还是爱恨情仇。

呆坐了一阵之后,东青晃晃悠悠地起身,提着刀,走出屋门,来到庭院里。仰头看看深邃的夜空,此时,已经是明月西沉,缺了一小半的月亮,却依然能把它柔和的清辉洒满人间,公平地覆盖每一个地方,不论是快乐的人,还是悲伤的人,都可以同样地沐浴在月光之下,享受着月光所带给他们的祥和安宁。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莫非,有些东西本来就不是属于他的,就算他再如何接近过,也终将会彻底失去。这,也许就是命,得之为幸,失之为命,除了惆怅和哀叹,还有什么力量能和命运抗争呢?

踩着吱嘎吱嘎作响的雪地,他走到庭院当中,在一片洁净无暇的雪地上仰面躺下,静静地凝视着天上的月亮。躺在雪地上的感觉,的确很不一样,很踏实,很安全。雪花接触着他的皮肤,很快融化了,冰冷冰冷地刺激着他的神经,先是很冷,很痛,渐渐地适应了,就是麻木,而且还是带着点奇异温暖的麻木。他伸出手来,抓住了一把雪花,紧紧地握着,思绪竟然格外地清晰,格外地冷静,因为他体内的血液已经冷了。虽然很冷,却依然在缓缓地流淌着。如果说先前他还是个满腔热血的少年,那么现在的他,已然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地蜕变成了一个血液冰冷,意志冰冷的人。

愤怒过去,冷静下来,他的思维是如此的缜密和审慎。他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他方才为什么要像懦夫一样地躲在门后不敢出来,眼睁睁地看着心爱的女人被蹂躏?那是因为他畏惧于权力,他父亲所掌握着的权力。只有权力,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有了它就有了一切,没有它就失去一切。他的父亲就是他的榜样,面南而坐,万人之上,全天下的臣民都要匍匐在他的脚下。那锦绣河山,那千军万马,那美女财富,全在他一手掌握。叱咤间风云变色,挥手间只手遮天,这才是男人的梦想,这才是荣耀的极致。

他没道理不服气,他也没道理埋怨老天的不公。他是大清的皇子,他的身体里流淌着他父亲那极其优秀的血液,他同样拥有孤傲、冷酷、智慧、坚定的特质,还有桀骜不驯的野性,还有勃勃而发的野心。如果不去争夺,想要的东西就不会自动掉到眼前,那么他为什么要颓丧,为什么要消沉?他凭什么要为了儿女私情而主动让位给那个不劳而获的东海?凭什么东海生来就被宠爱,就被父亲视为未来的储君?

如果说,权力的争斗犹如危险莫测的漩涡,那么他现在已经决然地准备投身而入了。他相信,将来,他要么成为笑到最后的胜利者,要么就粉身碎骨,也绝不会后悔今天的决定。让他庸庸碌碌地过一辈子,是他最大的耻辱,他宁愿放弃生命,也不愿耻辱地芶活着。

决定之后,东青翻身爬起,朝西方跪下,两眼望天,虔诚地默念了几句没有人听到的话,然后手指在刀刃上轻轻地抹过。一缕殷红的血流淌下来,滴落在雪地上,冷冷地绽放开来,格外妖冶,正如此时,他脸上复杂莫名的笑容。

第二十八节兴师问罪

二天早上,我从东海那边回到我的住所,远远地看到多侍卫,我想应该是多尔衮来了。只是奇怪,他昨晚不是应该去找孝明了吗,就算回来也应该回他自己的寝宫,而不是一大早地跑到我这里来,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有什么事情要和我商议?

众人见我回来,于是纷纷跪地请安,我并没有理会他们,而是直接进了院子。穿过几道门后,我诧异看到见到几个太监正在屋门口悄声地议论着什么,表情有些奇怪。忽然想到他们是平日里伺候多尔衮的,于是我停下了脚步,问道:“你们几个不去伺候皇上,在这里说些什么闲话?”

他们吓一跳,这才发现我的到来,连忙请安,却不敢回答我的问话。我更加疑惑了,“皇上在里面?是从淑妃那边回来的吗?”

“回娘娘的话,正是如此。”一个领头的太监回答着,神情有些犹豫,“奴才们瞧着皇上的精神头好像不怎么好,琢磨着是不是龙体有恙,想要请太医过来诊视。可皇上不准,还执意要到娘娘这边来,现在正在里头歇着呢。”

我感觉到气氛很有些怪异,加上太监的回答也着实令我担心,也就不再多问,径自进了屋子。掀开暖阁的门帘后,我见多尔衮正背对着我侧身躺在炕上,一动也不动,听着呼吸声,似乎是睡着了。我正想上前去探视情形,就见侍立在一旁的阿正朝我使着眼色。于是我会意,点了点头,和她一起蹑手蹑脚地出去了。

到了外厅,我这才压低声音问道:“这是怎么回事,皇上莫非又有哪里不舒服了,为什么不准你们传太医呢?”这事儿还真是古怪,昨晚和他一起吃饭地时候,看他精神状态和身体情况都是很不错的。怎么从孝明那边回来就不好了。昨晚到底发生了什么?

阿颇为紧张地朝门口看了看。小声回答道:“听皇上身边的太监们说,昨晚他们侍候着皇上去淑妃的住处,半夜里听到里面大呼小叫的,声音很是奇怪,也不敢进去察看。好不容易捱到天明,才小心翼翼地去门口呼唤,不过里头也没有动静。只好大着胆子进去。不料却瞧见淑妃娘娘躲在里屋不肯出来,外屋乱七八糟的,皇上就睡在地上,昏昏沉沉的。他们好不容易才把皇上唤醒,却见皇上的精神头似乎不大对劲儿,好像迷迷瞪瞪地。不过后来缓过劲儿来了,就要到主子这里来,他们只好把皇上送儿来了。”

听她这样一说。我就更加费解了。精神上不对头?多尔一贯脑子清楚得很,从来也不会这样失态地,又不是喝多了酒。好端端地怎么会这样?于是,我忍不住追问道:“那么到这儿之后呢,有没有吩咐什么,还是就这样一直睡着?”

阿颇为无奈地点点头,“是呀,奴才们也不知道该怎么样才好,刚才正商议着要不要找您过来瞧瞧,您刚巧就回来了。”

我略略沉吟,忽然有了计较,于是吩咐道:“这样吧,也不必兴师动众,惊动太医之类,你去把淑妃找来,我有话问她。”

“奴婢遵命。”阿喏了一声,然后出门去了。

我回到暖阁里,在炕沿上坐下,耐心地等待了一阵子。终于,他有了动静,翻了个身,眼睛并没有睁开,而是用沙哑地声音含含糊糊地说道:“水,拿点水来……”

我伸手摸了摸他的额头,毕竟在现在天气这么冷,他居然在地毯上睡了一个晚上,不感冒才怪。果然,额头很热,他已经发烧了。莫非不是什么精神不对劲儿,而是发烧烧迷糊了?可是他干吗不准太医来诊治呢?他向来也不是个讳疾忌医的人呢。

正好旁边炕桌上有杯茶水,我伸手取过,还是温热的,于是伸手扶他起来,将茶杯凑近他已经干裂的嘴唇,“水来了,快点喝吧。”

多尔衮听到我的声音,立即睁开眼睛,先是一诧,不过眼神却很快变得复杂起来,似乎有些迟疑,有些躲闪,甚至,有那么点歉意的成分在内。他接过茶杯,自己喝了几口,然后放下来,用温和地语气说道:“熙贞,这些伺候人的事情还是叫奴才们来做吧,你不用事事亲为。”

我责怪道:“你每次都这样,奴才们要伺候你又不准,我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