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 >

第401部分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第401部分

小说: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行,你把我害苦了,却溜之大吉,想得美!我就不信那个邪,这不,大老远地追来了,这下看你可怎么逃。”他一脸幽怨,如果不是这张俊朗英气的脸蛋,神态还真像极了深宫怨妇,我禁不住想起了那次他粉墨登场时所扮演的杜丽娘,柔情似水,风华绝代。

“哼哼,明明是你哥哥把你调回燕京享福来了,却好意思说成是为了追我而来,真是好不知羞。”我边说边探出身去,掀开窗帘察看外面的情形,只见眼下似乎在官道上,车速还挺快,路两旁的树木飞快地倒退着,却一时间无法辨别方向。“真是怪了,你怎么不和你的大军一起走,偏偏和我挤在这个小小的马车里,那些随从们呢?”

多铎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用似笑非笑的眼神看着我。

我心中不妙的感觉越发强烈了,看看日头,现在差不多下午了,我就算再能睡也不至于昏沉到现在,联想起我曾经在多尔衮的汤药中下过促眠的药物,会不会被别人依样画葫芦学去了呢?好像那次我用药将多尔弄得昏睡之后,连夜出京时曾经跟某人说过这个方法,而那个某人正是眼下的多铎。莫非果然印证了名师出高徒的真理性?

“哦,我知道了,你是不是怕我一个人没脸回去,也找不出合适的回去途径,所以就赶来雪中送炭,亲自护送我回去?”我煞有介事地感叹道,真是个好人哪!总是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慢!这家伙能每次都这么善良吗?他不也经常有邪恶发作的时候?对于这样一个向来不按常理出牌的家伙,我当然不能以常理来推断。

我现在巴望着多铎能立即点头,肯定我这个猜测;或者,起码这次也是一出他向来喜欢的恶作剧,想要好好地捉弄一下多尔衮?这两者都无所谓,我最怕的是第三种,那就是……

“呵呵,你说我有那么好心吗?我被你害成这样,又为你的不告而别生了一肚子闷气,不好好报复报复你,如何能消我的心头之恨?”多铎此时的表情像极了拐卖良家妇女的无耻强盗。

我越发惊疑不定,“你……你究竟打算干什么?”说着,下意识地往旁边挪了挪,和他保持了最大限度的距离。

“干什么?呵,我今天就要干一票大的生意,保管你知道之后目瞪口呆。”他得意地看了看我,缓缓地把脸凑近,直到彼此的呼吸都可以清晰地感觉到,痒痒的。“这次我不回燕京,你也不用回去了。”

“不回燕京?那你要去哪?”我紧张得手心开始出汗,却努力保持着懒懒的镇定,“你莫非游山玩水时嫌一个人寂寞,要拉我去陪伴吧?”

在极其诡异的空气中,阴谋的气息越来越重,伴随着马车的颠簸和飞快的车速,我脑海中那个荒诞而可怕的念头逐渐浮现出来——现在的我们,怎么非常像一对仓皇遁逃,结伴私奔的奸夫淫妇?

多铎像是看透了我的心思一般,点了点头,志得意满地笑道:“没错,你这下差不多猜对了,我终于打定了主意,这就携你一道私奔去!”

……

暮夏的日头渐渐接近中午,炙热地照耀着大地,将黄土铺就的官道烘烤得几乎干裂,车马行过,尘土飞扬,让人心情越发烦躁。

从燕京内城的安定门出来到外城永定门,这条宽阔的道路上,正在行进着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前头的顶马已经出了永定门,最后面的尾队才刚刚出皇城。足足数千人的队伍,规模浩大,旌旗蔽日,法驾辉煌,各色华盖交相辉映,一支支马队威武雄壮,灿烂斑斓的幡执扇更是多不胜数,王公贝勒,文武百官也排列其中,一眼望去,红缨如云。如此奢华盛大的仪仗,就是为了护送多尔衮前往南苑的阅兵场,郊迎南征大军的凯旋而归。

沿途所经之处,百姓无不跪地叩首,不敢抬头。一千名两黄旗和正白旗的巴牙喇侍卫衣着鲜亮,骑着高头大马,环护着一辆巨大的玉辂车。此车由白玉装饰,金龙盘绕,宏丽辉煌,在三十六人的扛抬下,平稳地前进着。

宽敞庞大的銮舆之中,用精美的冰盏盛装了许多冰块,一点也不像外面那般闷热。多尔斜倚在铺满明黄色垫褥的椅子上,表面上像是在闭目养神,实际上正在满心喜悦地期待着不久之后兄弟相见,阔别重逢的景象。不知不觉间,他的嘴角已经浮出一抹欣慰的笑容……

第六十八节大喜过望

平城这边,大家伙一觉醒来,已经是天色大亮。果媚的好天气,只要一想到马上就要抵达燕京,士气昂扬地进入德胜门,受万民仰慕的景象,大家的心情就比此时的天空还要晴朗几分。

按照原本的安排,城内的驻军于早上卯时开拔,与城外军队回合之后,朝距此三十里路程的南苑进发。南苑位于燕京外城的永定门外,皇帝将率文武百官在那里亲自迎接,开一个规模宏大的阅兵式。为了这个阅兵式,将士们兴奋得几乎睡不好觉,认认真真地排练了多时,就等着今日一睹天颜了。

谁知道这份好心情马上就被接下来的突发变故给弄得无影无踪了——尼堪和博洛早早起身,将手下军队们集合整肃,然后披挂整齐,在城门口等待着他们的主帅前来回合。谁知道这一等就没头了,他们原本提前半个时辰等候,可是半个时辰很快过去,仍然不见多铎的半点影子。

“是不是睡过头了?”尼堪琢磨道,“不太可能呀,昨晚我特别吩咐过宛平知县,不准他给豫亲王进献美女,免得耽误今天的正事儿,豫亲王总不至于自己派手下去搜寻女人了吧?”

博洛摇摇头,“就算被窝里搂着几个女人,他也不至于耽误如此大事,就算他自己没睡醒,难道身边的侍卫亲随们不会提醒催促?”

两人等得实在不耐烦,眼看着时间已经到了。正准备派人去询问,忽然见到多铎旗下的护军统领阿尔津急匆匆地赶来,一脸焦急地神色,一看到他们,立即拉住就问,“两位贝勒爷,我家主子还没来吗?”

尼堪和博洛对视一眼,然后转脸向阿尔津。神色上越发疑惑:“怎么。连你也不知道豫亲王到哪里去了?他是没起身。还是一早起身,人却不见了?”

阿尔津见仍然没有多铎的下落,更加慌张了,“哎呀,这下可不得了了,奴才也是集结好队伍,在王爷的住宅门口等候了很久。也不见王爷的影子。后来问王爷身边的长史,他说是天快要亮的时候王爷就带了几个贴身侍卫出去了,也不知道做什么,他也不敢问,直到现在也不见人回来,这不是要急死人吗?”

尼堪和博洛顿时面面相觑。如果说多铎看上了什么绝色妇人,大可以叫手下人送来享用就是,何必亲自动身去会美人?这宛平城虽然昨晚已经戒严。然而谁能保证没有一点危险?就算多铎并非去玩女人。而是有什么私事要办的话,也不至于连今天的出发时间都忘记吧?居然只带几个侍卫就悄悄地出去了,这么久没回来。会不会遭遇什么危险?

他们第一反应就是想下令搜索全城,然而又很快想到,这种笨方法不是不可用,而是时间来不及。于是,他们连忙叫来了负责城门守卫地官员,对方经过细细查询之后,回来报告说,一个时辰前,也就是大军集结地半个时辰前,有辆并不起眼地马车,还有若干身穿便衣的随从们从东门出去了。

“荒唐!你们是怎么办事的?大军开拔之前不是不准许任何闲杂人等进出城门吗?”尼堪顿时火冒三丈,一鞭子抽了过去,“你们干什么吃的?王爷此去若是有丁点闪失,你们就算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回,回贝勒爷的话,奴才们也并非玩忽职守,自然不准许他们出城。只不过他们有豫亲王的令牌,说是奉豫亲王之令出城有急务要办,奴才等怎敢阻拦?”尽管手下出了纰漏,不过这个罪责也要算在主官身上,于是城门守备吓得连忙磕头解释。

“滚,回头再和你算账!”尼堪也知道怨不得守备,但是他现在火气太大,只能狠踹对方一脚,啐了一口。守备松了口气,赶忙溜之大吉了。

“你看这事儿可怎么办?听这么个说法,那么王爷很有可能就在那先前出城地一行人中间,他这么神神秘秘的,连声招呼都不跟咱们打,究竟出城去干吗了?”尼堪回过头来向堂弟问道。

博洛皱起了眉头,犹豫着说道:“我看,不管王爷出去办什么事情,都不可能立即返回了,否则他没必要在一个时辰前紧急出城。所以咱们无论如何,也要派兵出城追赶,只希望还来得及。”既然多铎已经出城一个时辰,就算派最快的马去追也未必追得上,好在多铎一行中有辆马车,必然不能全速行进,这样他们多少还有点追赶上的希望。

阿尔津立即跳上了马背,拱手对他们说道:“这样吧,两位贝勒爷暂且在这里等候,奴才这就去安排人手追赶,务必及时寻回王爷,免得耽误大事。”

“嗯,你去吧,记得多派几路人去追,无论是出关的,去燕京的,还是南下去通州沧州等地的所有道路都不能放过。”博洛无奈地说道。

“嗻!”说罢,阿尔津拨转马头,扬鞭绝尘而去。

看着阿尔津远去后,博洛愁眉苦脸地对尼堪说道:“瞧瞧,这事儿可怎么得了?咱们这位十五叔呀,可真是个让人操心的主儿,回头若是追不到他,咱们可怎么跟皇上交待?”

尼堪只觉得心乱如麻,一时间也无计可施。按照昨天接到地通知,皇上将于中午抵达南苑,于午时检阅大军,距离现在只剩下两个时辰了,如果再耽搁一点时间,那么大军不能准时到达南苑,让皇上和王公大臣们在太阳底下苦等,岂不是犯了天大地罪过?到时候要处罚的可不止多铎一个,他们这些副将自然也要连坐陪绑。唉,真是没来由地撞了霉运,怎么会这样呢?

“我看。还是尽早派人告知皇上吧。不管到时候王爷到不到,也总好过没有准备不是?毕竟皇上和王爷是最亲近的同胞兄弟,无论如何,皇上出于颜面都会尽量庇护他地,这个篓子也会尽量小些。”

两人无奈而一致地达成了这个观点,派人去通知多尔衮。他们兄弟间的事情自己关起门来去解决吧,只要不伤了体面就是。这个从来不肯安份的豫亲王眼下又无法无天了,害得他们两个做侄子的还得毫无怨言地替他擦屁股。不过一想到皇帝不也要同样替豫亲王擦屁股。两人的心态总算略略平衡了些。

……

中午的太阳悬挂在天空的正中央时。御驾已经抵达南苑。在刚刚修葺一新的晾鹰台前停了下来。这南苑修建于元朝,是皇家用来狩猎赛马地好地方,类似于古代地上林苑。明朝时也一直使用,多尔衮去年进入燕京之后,看到这里年久失修,于是也花费了大笔银子来修整。这不,为了迎接这次检阅。晾鹰台地工程也提前竣工了。

此台高六丈,长十周径一百二十七丈。近万株杨树长势良好,郁郁葱风掠过,耳边但闻林涛涌啸,犹如战鼓齐鸣,仿佛可以听见刀剑的碰击声。偏生这森林中间有一块偌大而平坦的空地,足可以站上万人也不嫌拥挤。所以。这里成了最佳的阅兵场地。

多尔衮并没有立即从銮舆里出来,行进途中也没有耽误他处置公务。看完亟需批示的奏折之后,他这才揉了揉酸胀的眼睛。接过太监奉上的烟袋锅,开始了吞云吐雾。直到有人进来通报,距离阅兵时间只有半个时辰之后,他这才站起身来,由太监们侍候着更衣。

极其繁复地大阅甲刚刚穿到一半,就有一名侍卫急匆匆地赶来,在銮舆外面通报说,多罗贝勒尼堪派他来报信,有紧急要务。

多尔衮一愣,这个时候,尼堪他们应该距离南苑没有几里路程了,怎么会突然派人前来急报呢?于是他点了点头,“叫他进来吧。”

很快,来报讯的侍卫来到烟雾缭绕的銮舆里,跪地打千儿,“奴才给皇上请安。”

“尼堪派你来有什么事情?”多尔衮一面低头看着太监帮他整理衣饰,一面漫不经心地问道。

“回皇上的话,宛平那边出了变故,尼堪贝勒令奴才赶来向皇上禀报。”

多尔衮忽然感到一阵不妙,也开始担忧起来。按理说,多铎身为三军主帅,不论发生什么事故,都应该由他来派人禀报,而不是身为副将的尼堪。莫不是他经过这一路的长途颠簸,本来没有痊愈的身体经不住折腾,又发病了?于是,他不耐烦地看了侍卫一眼,没有说话。

侍卫知道皇帝这是不悦他说话磨蹭,于是赶忙用最简洁的方式将事情地缘由经过跟多尔衮叙述了一遍。

听罢之后,多尔衮皱起了眉头,这个消息实在令他大感意外。多铎向来天不怕地不怕,横行无忌早已成为习惯,所以搞出一些荒诞离经地事情也不足为奇。比如崇德元年时,多铎出征归来献给皇太极一匹瘸马一匹瞎马;比如崇德三年秋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