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 >

第124部分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第124部分

小说: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摸了个一清二楚!难怪我们会想不到啊!”

范文程也突然被我启发,想起了什么:“对了,想必王爷还记得,方才我们劝说洪承畴之时,不知不觉间梁上落下一些灰土,他居然伸手仔仔细细地将那些落在身上的灰土拂了个干净,一个连衣衫都如此爱惜的人,怎么视自己的性命如草芥呢?可见福晋所出之法,确实可以一试,不妨就请皇上屈尊降贵,亲自来这里走一趟吧!”

多尔衮沉吟片刻,点了点头:“我看也只有这一个法子了,如果还不成的话,那也就算是仁至义尽了。”

果然不出所料,皇太极终于到王府里走了一遭,一进关押洪承畴的屋子,立即一脸痛惜不忍状,声情并茂地:“先生衣衫如此淡薄,难道不冷吗?”'呵呵,笑话,现在正是金秋时节,怎么会冷?只怕洪承畴的心需要一些温暖吧!'然后立马就脱下自己身上的华贵外衫,亲手给洪承畴披在身上,结果可想而知:洪承畴先是茫然望着皇太极,看了许久,方才叹息了一声:“真命世之主也!”这才叩头请降。

皇太极自然是高兴得不得了,当天就赏赐他很多东西,在皇宫之中陈百戏以表示庆贺。众多亲贵们很不高兴,都觉得优待过分,纷纷说:“洪承畴是被捉的一名囚犯,皇上为何待他这样优厚?”

皇太极呵呵一笑,回答道:“我们这些人栉风沐雨,究竟为了什么?”

众人不假思索地说:“想得中原呵!”

“咱们现在就好比是走夜路的行人,你们都是瞎子,现在得到一个引路的,朕怎么不快乐呢!”众将听到这里,都心悦诚服,交口称赞皇上是万世难得的英明圣主,一场拍马屁的盛会热闹地上演着……

第八节敌暗我明

寒风萧瑟,凛冽刺骨,从遥远的贝加尔湖袭来的寒流,化作呼啸而至的北风,夹带起干冷的雪屑,打在早已经麻木了的脸颊上,反而无知无觉,更重要的是,由于风雪行路人各自的满腹心思,以至于连如此恶劣的气候都可以毫不在意。

一支庞大的队伍在风雪迷离中迤逦前行,本来出发时还是晴空万里,可是出了盛京只行了半日的路程,就开始阴云密布起来。眼下已经是滴水成冰的十二月,不知道皇太极为何突然来了如此兴致,居然坚持要出外冬狩,不知道这连皮毛厚实,有足够脂肪可以御寒的狗熊都畏惧严寒,躲在温暖的洞穴里睡大觉的时候,还有多少猎物可以打。

一阵强风袭来,刮得旗帜猎猎作响,我穿着厚厚的棉衣,头戴貂皮冠,外罩银狐披风,足蹬软靴,仍然冷得直缩脖子,但是尽管如此,身前身后的一大批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八旗军士们仍然保持着整齐的步伐,没有任何喧哗和窃窃私语,仿佛是没有表情的机械般地行进着,难道他们也都冻麻木了?前后左右都是节奏有序的马蹄声,踏在厚厚的积雪上,发出沉闷的声响,我的心情也格外沉闷。奇怪的是,行进了这么长时间的路程,皇太极丝毫没有下令让队伍停下来歇息的意思,照这样走下去,估计到晚上连劈柴烧火的气力都没有了,更不要说力挽强弓,射雕逐鹿了。

遥遥地望了望前方那个几乎化作一小团明黄色影子的御驾高辇,在风雪迷离中,变得越发模糊起来,我的心中总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但又一时说不清究竟为何担心,藏在马蹄袖下的双手紧紧地攥着粗砺的缰绳,眉头也跟着皱了起来。旁边的多尔衮和我一道策马前行了这么久,居然也是一语不发,我悄悄侧过目光去,却看不清他脸上究竟有什么表情,他此时在想什么?难道也和我一样,正在揣度着皇太极此次狩猎是否有不同寻常之处?

“你说皇上此次行猎是不是会有什么非同寻常之举?或者说是最翁之意不在酒?宸妃娘娘的丧期刚过,皇上就迫不及待地出来冬狩,总是让人摸不清头脑……”我侧过脸去,轻声地向多尔衮问道。

他微微沉吟一下,眺望着远方皇太极华丽的舆辇,道:“皇上自从宸妃死后,已经病了两个月,可是从三天前却突然好转起来,上朝时也见他精神奕奕,似乎根本已经把那些哀痛忘得干干净净的了,这着实让人觉得蹊跷,他是真的病愈了,还是强打精神,怕我们会有什么不安分的举动?”

“更让人疑惑的是,皇上如此宠爱宸妃,闻之噩耗之后曾经一连三日水米不进,整个人憔悴不堪,可见他在宸妃身上确实是动了情的,这点不是说装就能装出来的,可是……”我再一次望了望前方的另外一辆马车,“这次出猎,他放着后宫十几个妃嫔不带,却独独携了失宠多日的庄妃娘娘,连皇后娘娘都没能随同伴驾,莫非是皇上寂寞多日,念起旧情来了?”

多尔衮一时没有说话,过了良久,方才讪讪道:“也许是我们把事情想复杂了,毕竟庄妃是个玲珑聪慧的人,自从八阿哥死后,这后宫的小皇子们就只剩下三个了,听说皇上对九阿哥还是很疼爱的,这孩子很招人喜欢,连我看着都高兴,更别说皇上了。也许,庄妃娘娘就是借着这个机会重新邀得了圣眷,也未可知。”

“也对,毕竟爱屋及乌嘛!看来这个九阿哥确实是个有福气的人……”正说话间,忽然耳边一阵狂风呼啸着席卷而来,我刚刚抬臂遮挡时,却意外地听到“咔嚓”一声脆响,急忙寻着声音的来源向前方望去时,心头猛地一颤,只见前面不远处的一杆白旗被大风刮断了旗杆,顿时一阵小小的骚动,不为别的,因为这面旗帜恰恰是正白旗队伍中的主旗,就是最大的一面。

这一变故如果照迷信的说法可的确是非同小可,如果是行军途中折断了帅旗,那么接下来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失利和祸事。虽然眼下并不是出征,但是行猎也是具有一定危险系数的活动,本来就在疑神疑鬼的我惊愕地看到这一幕发生时,瞳孔陡然睁大了,难道真的冥冥之中有神灵或者上天的提示吗?奇怪,我怎么会如此迷信,这些本来就是虚妄之说,又怎么能当真呢?只不过是风太大了而已吧,可是为何单单把那面主旗给刮折了呢?

显然将士们也觉得出现这种变故是不大吉利的预兆,纷纷停下了脚步,议论纷纷,顿时后面的队伍也受到了影响,不得不停滞下来,没能看清是怎么回事的士卒们交头接耳地打听着到底是怎么回事,饶是如此疑惑,慑于严厉的军律,也没有一个人敢发出喧哗之声,只是小心翼翼地互相询问着。

“继续前进!倘有私下议论,耽误行程者军法严惩!”多尔衮面无表情地大声命令着,这个时候最忌讳的就是有居心不良之人趁机蛊惑人心,造成一系列骚乱和军心浮动,必须要尽快制止。果然,众人一听到自己旗主王爷的号令,顿时噤声,不敢言语,很快重新排列好整齐的队形,继续有条不紊地前行着,谁也不敢再有丝毫的松懈,要知道触犯了军中的规矩,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哪个敢拿自己肩膀上的脑袋当儿戏?

我再次转过脸来时,发现多尔衮此时的脸色比眼下的冰霜还要寒冷几分,看来他也在暗暗地思考着这个突然事件究竟预兆着什么,于是我继续保持着沉默,不敢打断他的思路。

在马背上的颠簸中,我的心也在七上八下,一个月前,皇太极派出了阿巴泰,令他再次率军入关扫荡,这一次的目标是直隶。奇怪的是,皇太极似乎并不想把这次侵掠的规模扩大,只给他派了几个都统和梅勒章京作为助手,带了三万军队绕着墙子岭的老路再次入关征明去了。这三万人中,有一万人是分别从正白旗和镶白旗里征调出来的。按照惯例,大凡出征打仗,都是各自统帅各自手下的旗兵,偶尔也有暂时借调的,也是不得以时而为之的,毕竟这个时期八旗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勾心斗角,互相倾轧,格外重视本旗的得失,谁愿意自己手下带出来的兵被别人借去当刀用?

然而皇太极的理由却冠冕堂皇:两黄旗有护卫京师之责,非重大战事不能动用,余下六旗中当数两白旗最为精锐,所以此次入关立功的机会就给两白旗分一些,这不是对你们的特别照顾吗?要知道出去打仗可绝对是发财的好机会,你们看看,没捞着这个机会的两蓝旗的人不正在眼红着吗?

至于十四弟和十五弟嘛,你们前番在宁远征战多时,劳苦功高,理应好好休憩一段时间,就放一部份手下去替你们立功吧,正好朕准备冬狩,这一年多来忙碌军事,我们兄弟已经很久没有热闹地聚饮会猎了,还不趁此机会享享乐?

我一面回想着皇太极调兵的因由一面算计着眼下的家当:满洲八旗共九万余人,其中两白旗有三万人,一个月前被抽调入关了一万,这次出来伴驾行猎,也只带按照规矩带了一千名亲兵侍卫,另外的一万一千正白旗兵士驻扎在离这里有一百五十余里的小凌河,镶白旗八千兵士则远驻重镇锦州,距这里更是有两百余里路程,即便是快马加鞭,赶到围场也要整整两日的时间,倘若是这里突发了什么变故的话,那么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这时多尔衮忽然勒马停下,一摆手,立即上来一个贴身侍卫,多尔衮在马背上俯身下来,在他耳边不知道轻声吩咐了些什么,那侍卫单膝跪地,“喳!”了一声之后,迅速地上马挥鞭,朝反方向疾驰而去,很快消失不见。

“王爷莫非是令他返回盛京方向,探察两黄旗驻地有无可疑动向和调动?”我用朝鲜语问道,虽然周围都是本旗的部下,但是难保会不会混入一些奸细探子,所以我不得不谨慎地换了一种语言,同时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让旁人难以推测出我此话的内容。

多尔衮点了点头,同样用朝鲜语回答道:“没错,我也觉得这旗杆断得蹊跷,联系起来皇上前些日子的调动,总有一种不妙的预感,虽然不能确定,但是派人悄悄回去探察一番也好,万一有个什么也来得及准备。”

最后他又叹息着加了一句:“但愿是我多心了,也许事情也没有我们想象得那样糟糕,只不过是一次普通的行猎罢了。”

“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啊……”我咽下了后半句话。

这时前头队伍里面跑出来一人一骑,向我们这个方向策马而来,身影纤细单薄,估计是个女子,渐渐近了,却见那女子也不陌生,正是大玉儿身边的侍女苏茉儿。

我有点奇怪,她跑过来做什么?是庄妃叫她过来找我还是给多尔衮传什么信儿的?还没等我发问,苏茉儿就给我们一一施礼,然后恭敬地说道:“我家主子见北风正紧,怕福晋受不得风寒,想请福晋暂时去她的马车里烤一下炭火,也好暖和暖和身子。”

我望了一眼多尔衮,他点了点头:“既然庄妃娘娘盛情,你就不要退却了,等到了围场再见也不迟。”

“也好,那我先去娘娘那里了。”

苏茉儿掀开厚厚的车帘,将我扶送进去,随即放下了帘子,顿时一股温暖迎面而来,正捧着手炉的庄妃忙放下了手炉,热情地拉着我的手,安顿在她旁边的座椅上,这个车厢虽然不算庞大,但里面的物事却还齐全,我笑道:“姐姐好享受!”

“要不然怎么叫你也进来呢?我们既然情同姐妹,自然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嘛!”她显然有画外之音,我知道此时苏茉儿正在马车外帮我们守卫着,不会有偷听者的耳朵能到达这里,所以故意抛砖引玉:“福倒是享了,就不知道我们这些富贵闲人们,还能有什么‘难’找上门来吗?”我故意加重了一个“难”字,看看她到底想说些什么。

“只怕有人快要不好过了,”她忧虑着叹息道:“以妹妹看,皇上为何要在寒冬腊月时出来狩猎,难道真的那么简单吗?”

“我也正奇怪呢,皇上也不是春秋鼎盛的时候了,怎么能不爱惜自己的龙体呢?倘若是天有不测的话,恐怕大清上下又要有一番震荡了。”我一语双关地回答道。

“是啊,我也正是忧虑此事,其实皇上的龙体,我虽然不敢说有多大的把握,但也可以从平时窥探出一些端倪来,若是说句不怕大逆的话……”说到这里大玉儿的声音越发轻了,哪怕这里已经是非常安全的地方了,她仍然谨慎不已:“恐怕,恐怕皇上自己也心里有数,我虽然长居内宫,不清楚外面这些男人们的事情,但是心里总是有些不详不预感,以我对皇上的了解,他必然会未雨绸缪,有所布置的,所以说在他精力尚存之时,定然要铲除清洗掉一些与他面和心不和的人,我想这次出猎,就有可能……有可能是他动手的良机,所以我才令苏茉儿去把你找来,毕竟我亲自见十四爷不方便,恐落人话柄,招惹麻烦,只得拜托妹妹提醒十四爷一下,叫他留点神才是。”

听着大玉儿犹犹豫豫的话,我更是悚然,以大玉儿的精明敏锐,这些判断和推测断然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