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战旗 >

第582部分

血战旗-第582部分

小说: 血战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说,刘先河的工作是为大部队后勤保证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粮食,兵工厂的生产管理等等,都需要他关心。

但这次例外,武器弹药储备本来就充足,而第一季的夏粮纳上来之后,部队的粮食问题也基本上解决了。

心情自然没有以往的焦虑情绪,加上对作战指挥他一般都是不太会发表意见,也不知道他到底是精通还是不懂。总之,刘先河是一个很本分的人,只着眼于他分管的工作。

因为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其他的工作也有人做,他相信别人做的不一定会比他差,自己要是胡乱发表意见,会给战友带来困扰。

随军以来,刘先河大部分时间还是在筹备曾一阳给他划的一个蓝图的基础上,准备一个可行的方案,建立一个完全可以和关东军对峙的根据地,一旦曾一阳在军事上办到了,那么东北的抗日局势将是关东军和抗日义勇军分庭抗礼的局面。

要是人口充足,就东北这片黑土地上生产的粮食,比拥有三千万人口的关中平原的都要多得多。

一个完整的大后方体系已经建立了起来,而后勤补给也达到了部队最佳的状态。尤其是弹药的储备也能足够支撑大部队连续作战。有了这么多的便利,不打一场大战役,将根据地周围的威胁减缓,甚至消除,是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的。

尤其是中央发来的电报,一再要求曾一阳用一场大胜来鼓舞抗日军心、民心。

在西南大后方的种种不利消息,将在西北的中央政府逼到了舆论的悬崖边上。一旦东北反攻作战失利,到时候国民党肯定会以此为借口,将很多在华北的抗日根据地收回中央军控制。

一场酝酿已久的反攻**也将被拉开最后的面纱,露出其狰狞的本质。

此战的关键就在绥化,绥化的关键却已经像是要走到尽头。

1营的夜间突袭并没有将高品彪炸死,反而他在副官田中的保护下,扑到在地上,匆忙之间他的手臂压在地上的砖块上,出现了轻微的骨折。

以至于高品彪出城之后看副官的神情都是怪异的,如果他当时不趴下,在围墙外爆炸的手榴弹根本就无法伤到他。而掷弹筒的攻击除了开始的两发在其周围发生了爆炸,其余的都是在后院爆炸。

伤了几个参谋,有一个倒霉卫兵被房顶的木梁砸在脑袋上死了之外,损失的不过是一部电台被砸坏而已。

也正是因为这次突然袭击,让高品彪不得不下令旅团部撤离绥化城,放在城外的开阔地带。而步兵也在攻击无果下,撤离了绥化城内。

这座关东军并不陌生的城市,在其失去了控制之后的半个月之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变化对日军来说简直就是噩梦。

一个个城市堡垒的出现,对手还在城市街道内设立了小规模的突击小队。专门对准日军的迫击炮部队,双方在城市内的斗智斗勇,最后以日军的不适应而告结束。

随后的一天里,日军干脆用其庞大的炮群说话。

炮弹像是雨点一样的落下绥化城内,日军航空兵也用轰炸机投下了大量的炸弹,其中包括数量不少的燃烧弹。仅仅一天,绥化城内大片的房屋被烧毁,22团原先布置的不少阵地都因为周围环境出现斗转的变化,而暴露了出来,不得不选择放弃。

日军的炮兵阵地距离绥化城墙足足有四五公里,即便古敬生对日军的这种赖皮打法颇有怨言,但他也无计可施。

部队出城偷袭,完全是去送死。

本来手上的兵力就不足,要是再有所损失,绥化肯定保不住。

而日军呢?

完全回归到了鬼子千年不变的战术中,炮兵轰,之后就是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轰;人数和武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27旅团的进攻显得异常的犀利。

而22团的伤亡也随之上升,仅仅第二天,在城墙边上,部队就伤亡了400多人。

距离任务还有一天,可是22团能够守住绥化吗?

“团长,小鬼子的炮弹太缺德了,等晚上让我们营去偷袭鬼子的炮兵阵地,把这些铁管子都炸了。”1营脸上污迹斑斑,成了一张大花脸,但高大的身材,和火爆的脾气让他显得更加的彪悍。

“不许去。”古敬生沉着脸说道。



—://。。

第一卷泣血年代第四一九章绕不过去的小孤山

更新时间:2012103016:52:03本章字数:5374

第四一九章绕不过去的小孤山

“团长,放任小鬼子炮兵的压制,再过两天,22团什么都留不下了。”白兴东还在为昨晚的夜袭战而懊恼,只要他再炸开一条街巷,完全有可能将整个日军27旅团的高层一网打尽。

那样的话,日军即便想要进攻,也要看看22团的脸色行事。可惜,功亏于溃,等到鬼子大部队不断的从城内退兵。一开始他还挺高兴的,以为斩首成功,干掉了一个鬼子少将旅团长。

这等功勋,在营一级的干部中,三纵从来没有出过。

别说是三纵了,就是野司也没有一个。用一个营攻击一个鬼子旅团部,这么好的机会就从他手中溜走了,能不让他懊恼吗?

“怎么?22团什么时候改由你白兴东做主了?”

古敬生脸色一沉,这话说的很不客气,别看指战员有火气,但作为团长,古敬生是硬生生的将心中的火气硬是压了下去:“别说你偷袭鬼子炮兵阵地不成功,就是成功了,你怎么让你的士兵平安回来?”

“我……!”白兴东有些傻眼,他不过是被鬼子的炮弹炸的有些晕头转向,胸口的这口窝囊气无法平息而已。

白兴东没有想到他会激怒团长古敬生。

对于22团的战果来说,日军在绥化至少付出了2000多人的伤亡,一个团,对阵的日军是一个旅团,虽然防守给了一定的便利,而且准备也很充足,也足以自傲。

就古敬生来说,战果颇丰自然可喜。

可他接到的任务是固守绥化3天,等待援军抵达。说白了,22团是不能也不会退出绥化城内的。关系到整个展露的事实,其中的厉害关系古敬生很明白。所以他从一开始就将绥化打造成一个绝城,兵绝、粮绝、弹绝日军才能过绥化。

不过战斗到第二天,绥化的防御将越来越薄弱,日军虽然损失很大,但对于27旅团来说根本没动,高品彪完全有理由相信。进攻绥化的第三天,旅团的士兵就能排成整齐的步伐,从城门口大摇大摆的进入绥化。完全一次规模盛大的阅兵仪式,然后主力再次准备进攻下一个目标城市——铁力。

这也是曾一阳防御缓解中的最后一个钉子,一旦被拔,西线和北线作战的五个纵队和一个独立师,即便不想作战也不得不选择撤退。

以往,古敬生脸上总是乐呵呵的,似乎没有什么心事。

但随着日军加强了进攻的幅度和密度,古敬生再也无法将轻松的表情挂在脸上了。鬼子一次次进攻之后,从阵地上被抬下来的伤员经过古敬生身边的时候,他心脏就想是要碎裂一般疼痛。

虽然心情很沉重,但还不足以让古敬生失去理智。

长城看站的时候,29军大刀队在喜峰口之战中,夜间偷袭,不见打掉了日军的野炮联队,还毁坏了大部分的大炮,战果喜人。

而29军付出的代价不过是500人的大刀队。

大刀队在西北军中视为精锐,但一个29军五万多人,还不足以为500人而换取战场重大的转折而心存疑虑。可古敬生不敢这么做,夜晚偷袭日军炮兵占地,没有三四百人的一直精干部队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而22团现在能在阵地上的已经不足千人。

忽然间划出这么多的兵力,去做一件风险极大的偷袭战,最后还可能全军覆灭的威胁。古敬生敢这么做吗?

他当然不敢,而1营长白兴东的提议更是让他心烦。

援军!

援军在哪里?

因为没有点天,22团的通讯一直处于时有时无的状态。信息通畅的时候,甚至能够接到纵队的命令,但要是不通畅,正如同眼前的情况,两天也别想知道任何一点外界的信息。

这就让被陷入重围中的22团上下有着一种莫名的担忧。

他们就像是一头撞进了一个巨大的黑屋子里,而屋子的周围都是危险,看不清摸不着的未知道路,连古敬生这个当家人都心存疑虑。还有一天,按照命令还有一天部队就会等来援军。

援军!

在援军抵达之前,古敬生不会让任何一个士兵出绥化一步。因为,在绥化城内,战士们们还可以依托阵地和坑道的防御,减少受伤的可能,可一旦出城,就22团的步兵,怎么可能跑的过骑兵部队的追击?

古敬生绝对想不到,最近的援军已经抵达绥化边境,2师的一个主力团的先头部队,发现日军固守在车站和小孤山一带,似乎并没有全线封锁南来北往的通道。平原地区,想要拦,也不是那么好拦的。

但是让团长王跃没想到的是,日军并不单单是控制住了车站和制高点。

一个大队的骑兵部队将整个日军的警戒线拉长到了20公里,而且这个数字还不过是估算出来的。

大部队通过必然会引起日军的警觉。

骑兵这东西对于步兵来说,确实麻烦,尤其是在平原地带,骑兵反应快,行动没有阻碍的情况下,仅仅用袭扰战术,就能将一支步兵部队拖住,甚至拖死。因为其高速的机动能力,在中国战场,唯一能够对其构成威胁的也是骑兵。

但王跃的这个团就一个骑兵连,平时大都当成侦察兵来用。

一旦拉到战场上去,面对于兵力是自己六倍的鬼子骑兵部队,有胜的把握吗?

再说,鬼子也仅仅是需要一个禁戒和侦察的目的。一旦绥化被鬼子打下来,摆在2师面前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反包围绥化,围攻日军。

但这可能吗?

想想都觉得够狗血的,即便松花江军区的警备旅抵达战场,这边的兵力上也不占据太多的优势。到时候,将是一场艰难的阵地战,届时日军变主动为被动,可能会固守防御,但别忘了,一旦被日军知晓牡丹江军区的部队被抽调至松花江北,10纵队的压力就大了。

而且,日军也会放心的从哈尔滨抽调兵力渡江,从呼兰登陆,迂回至身后,发动突然袭击。

届时,在没有战场补充的情况下,2师不得不撤离。

引起的连锁反应将是远道而来的警备1旅将和2师交替掩护,撤离绥化,一路撤退到铁力之后,固守最后一道防线。那样战场上的局势对于前指来说就危险了。

退兵也将变成迟早的事。

此时,王跃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

打,很可能会惊动绥化日军,而不打,连绥化城都靠近不了,还谈什么增援?

“你骑上快马去师部回报情况,一定要将信在两个小时内交给师长,得到回复之后,马上回来。”王跃无奈之下,也不敢轻举妄动,他用一个最稳妥的办法,将情况先上报给师部。

如何决定,要等郑兴国和章武强两人商量的结果。

“是,团长。”

看着通信连长带着三个骑兵向西而去,王跃心里也是非常的担忧。因为绥化的阻击部队只有一个团,这一点在师部开会的时候他就知道了。面对14师团的精锐旅团,能否抵挡得住鬼子的狂轰滥炸,都将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现在,2师等于是被日军的一道战场警戒部队给拦住了。

进,短时间内很难吃下这伙鬼子。

再说,日军从兵力布局上看,人数也不少,至少两三千人还是有的。

尤其是配备了骑兵和炮兵的日军,在进攻和防守手段上将更丰富,这对于2师来说绝对是个坏消息。

“老王,别担心,我想师长和政委肯定会找到鬼子的空隙,让主力安全越过鬼子的这道屏障。”政委马永祥显得非常乐观,因为王跃在给师部的信中所说的办法,是他们两人商量的结果。

不仅将实际情况告诉了师部,也找到了因对的办法。

不过唯一的难题就是鬼子的骑兵,是以中队的编制在周围巡逻,一旦引起这股敌人的警觉。那么摸清2师的实力将是迟早的事。

王跃感慨道:“我们的想法有很多漏洞,留下佯攻日军的作战部队数量太少,会引起日军的怀疑。日军会怀疑进攻的部队应该不是增援部队的主力,那么结果日军很快就会知道,只要他们将警戒线拉的够长,绥化城周围的情况就逃脱不了日军的目光。”

“这也不过是但是……”马永祥反而不认同王跃的反驳道:“日军偷袭作战,把战场的禁戒线拉到了绥化和兰西的交界处,距离绥化城足足有30公里,这说明日军对从其背后而来的我军非常忌惮。也间接的说明,日军在绥化的进攻肯定是最猛烈地。2师作为距离绥化城最近的野战部队,没有理由不是最先抵达战场,解绥化之围。”

“老伙计,我可不想和你争论,现在心里头乱的很。”王跃不说,马永祥也大致能够猜得到,留下佯攻日军的多半是1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