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战旗 >

第356部分

血战旗-第356部分

小说: 血战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多,但不具备开采价值。

最后,日军海军部在抚顺发现了石油。不过是油页岩,挖出来的是石头,虽然储量惊人,由于提炼技术不成熟,日本海军部早就对在伪满等地开采石油绝望了。接下来,一定会有更大的动作。

但日军南下之间,一定会解决中国战场,尤其是伪满的战局。

关东军不会容忍,有一支大军,早就驻扎在他们的周围,时刻对关东军的工业设施造成威胁。事实上,曾一阳带兵进入东北的第一个月,一支都是在以破坏为主,关东军的不少工业设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劳作一天后,曾一阳拖着沉重的步伐,走进了司令部的驻点。

临时挖掘的土窑子,屋顶也很低,房间内弥漫着松香。

刘先河捂着腰,吭吭唧唧的躺在炕上,火塘上柴火烧的火热,噼里啪啦的火星也顺着火苗往上窜。

“老刘,怎么了,伤到腰子了?”曾一阳看到刘先河的窘相,不由的心情大好。一个人受苦是艰难的,但看到和自已一样的倒霉蛋后,这种艰难会渐渐的淡忘。

“不带你这样幸灾乐祸的。”刘先河瞪了一眼,不满的说道:“当初我在家的时候,也种过菜地,也没觉得怎么累,这是怎么了?”

刘先河搪塞着给自己找借口,就像他这样一个书生,从军多年,可对于种地确实一窍不通,也难为了他。

曾一阳坐到了火塘边上,将鞋子脱下来,靠着火烤着,这一天下来,又是雪又是汗的,一双脚就像是踩在水里一样。好在天气还没有到最冷的时候,不然非要冻坏了双脚不可。

提着火塘上的水壶,倒进面盆里,试了试水温,将双脚小心翼翼的探了下去。

丝丝——

曾一阳舒坦的连连叫唤,一袋烟的功夫,全身都暖了起来:“老刘,不是我说你,这东北都是冻土,表面的地都冻住了,你一铁锹下去,就是一道白印,这活要有技巧。”

曾一阳卖弄着他从老百姓那里学到的招数,其实他也不太懂,不过地用树枝烤过之后,却是轻松了不少。

“你以为我没有烧过地,我烧了,可……哎哟哟……”刘先河一激动,动作稍微大一点,疼的他倒吸一口冷气。

曾一阳努力憋着,刘先河的窘状无疑想让他大笑,开荒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不过在重要曾一阳也没有想过把自己搭进去,他是被逼的。作为东北抗日部队的最高军事指挥官,能逼曾一阳的人确实很少,而刘先河无疑是其中之一。

一个月前,曾一阳决心在三江地区开荒,随着移民安置的不断深入,开荒的进程也渐渐的被放在了议程之上。

刘先河也不知道那里想不开,想起中央苏区当初建立的时候,为了解决补给问题,干部也参加过开荒种粮的工作,听说主席当年的菜地是一绝,绿油油的青菜,红彤彤的辣椒,南瓜藤爬着屋檐,让人好不向往。一时间,书生意气泛滥,想重温当年中央苏区的场景。

刘先河脑子一热,在党委会上提出,干部也要参加到开荒中去,司令部政委司令都是曾一阳,而政治部主任刘先河代理政委工作,曾一阳也不好驳了他面子,只要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一个月下来,每天晚上,刘先河都是哼哼唧唧的叫唤个不停。

可命令是他下的,党委会上全部通过,他要是喊停,今后刘先河还怎么开展工作。只能咬着牙坚持。要不是他的警卫员帮着他干了不少,刘先河连他自己三分之一的开荒任务都完成不了。

闻着空气中浓厚的肉香,曾一阳的肚子不争气的叫唤起来:“老李,做啥好东西,这么香。”

“二营的营地靠近一片树林,这几天,出现了一只独行的野猪,整天搅的人心神不宁的,这不,二营长带着战士们将野猪抓了,送来半扇猪肉,小二百斤呢?”炊事员老李搓着油腻腻的双手,笑呵呵的支应着。

刘先河一听有野猪肉吃,支起身子,对着厨房的方向喊道:“老李,先拿个窝头,来碗肉汤,我先垫垫肚子。”

“首长,这野猪肉可臊的很,肉汤可下不了饭。”老李说话间,就听见油烟烹炒的响声,小山菇炒肉片,混合在一起,曾一阳也耐不住,转身去了厨房。

临时搭建的房子,其实就是一个大通铺,一排十几间房子都连在一起,中间也是相通的,厨房的位置,正好在房屋的中坚,靠着曾一阳的办公场所。

他也不在意,反正是临时的,再过半个月,部队就要离开,这地方也会腾出来,给移民居住。不一会儿的功夫,曾一阳捧着一个黑陶碗,笑呵呵的走出了厨房。刘先河见状不满意道:“你就不顾及一下你的老战友还在病榻上?”

“得了吧!老刘,不是我说你,司令部的人都被你害惨了,你要是说那天停止开荒,司令部几百号人,立刻就会欢呼取悦,到时候,想吃野味,就林子里一钻,什么都有了。”曾一阳哗啦了一片肥肉,吃的满嘴留香。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刘先河从炕上爬起来,往厨房的方向走去。

“中央急电。”

曾一阳放下碗筷,拿起电报飞快的看了一眼,心中暗自埋怨,怎么把这茬给忘了。

这时,刘先河也晃晃悠悠的走到曾一阳边上,坐在火塘前:“中央来电了?”司令部每天都会接到中央的电报,这也不新鲜,尤其是这半个月以来,电文中大部分都不涉及重要机密。

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束,这也不新鲜。

华北日军也渐渐的收住进攻手脚,日军在进行了一个月的围剿之后,伤亡颇大,被迫收住手脚。

而广西的战争,离东北实在太远,胜负对北方的战局影响不大。

“苏联向芬兰开战了。”曾一阳小声的说道。

“苏联打芬兰?为什么啊!”刘先河不在意的说,突然,他像是被惊醒了似地:“你说苏联向芬兰开战了?那远东的苏军会不会出现大变动?”

“苏军大胜,对远东的战局变化不大。要是惨胜,就危险了。”曾一阳心中早就有了答案,一百多万军队进攻只有二十万军队的北欧小国,苏军付出了七十万人的伤亡,要说惨败,都不为过。

—://。。

第一七三章北方巨熊的咆哮

更新时间:2011111612:53:36本章字数:6638

在1939年的最后一个月,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莫斯科,这个西方世界公认的红色魔都。

连远东的战局也一度被牵涉进去。

曾一阳在获得苏军进攻芬兰的消息,立刻以司令员的名义,下达的全军一级戒备,准备面对关东军的反扑。

事实上,曾一阳小心过头了,苏联人对档案的重视,一直是视为高度机密。诺门坎,苏军大胜,但在公布伤亡人数的时候,苏联政府也支支吾吾的,显然不想让人知道,苏军到底死了多少人。

这还是在苏军大胜的情况下,更别提他们打了败仗了。

12月5日,曾一阳从三江带领司令部,进驻佳木斯,预示着之后的五年,东北地区抗日的中心正式移到了佳木斯。地处松花江中部,往常这里可是日本海军小型军舰进入东北的必经之地,而1纵攻克佳木斯之后,立刻在其上游的抚远,设立的炮兵阵地。

能够进松花江上游的军舰,也不过是上百吨的小舰艇,四门105口径的苏联大炮,就足够让这片平坦的江面,成为关东军水上巡逻队的天堑。

战争爆发一周了,但曾一阳获得的消息还很少,尤其是担心苏联远东方面军会不会变卦。1纵一天没有拿到苏军的援助,曾一阳的心就不会放下来,两个师的苏军装备,足够装备4万人的武器,和小型的弹药加工设备将送抵抚远。

按照当初的约定,远东方面苏军会在一个月后,将所有的物资都送过来在,时间还未最终确定,但物资数量已经定下来了。

要是苏军大败,斯大林一恼火,将物资全部用于组建新的南方方面军,那不是让曾一阳抓瞎吗?

眼瞅着,关东军三个新编师团,在牡丹江、哈尔滨、齐齐哈尔训练的热火朝天。

不缺人的曾一阳可是看得眼睛都要冒出火花来了,真可谓度日如年。

“消息传递的太慢了。”曾一阳不满的在司令部内生气道,一周的时间,曾一阳只知道苏芬两国已经交战了,兵力多少,伤亡几何,都是一个未知数。

“是否和苏联远东方面军联系一下,获得最新的欧洲消息?”刘先河话一出口,就知道说错了,无奈的耸了耸肩膀道:“好吧!我知道我说错了,昏头了。”说完,刘先河捂着脑门坐到一边,不吱声了。

“我们的消息都是从中央传来的,而中央的消息是从国民政府传递过来的。而国民政府的消息,很可能来源于英国。”谢维俊的答案很模糊,但也说出了他的无奈,中央在建立之初一穷二白,别说情报机构,就是枪支弹药都奇缺,不少战士打仗上战场拿的是大刀。

这几年,中央的情况好了很多,但情报机构还是无法出国门。凭借着在国民党内部安插的地下组织,还有就是靠共产国际了。

国际上的重大消息,传到西北中央,连二手情报都算不上,到了曾一阳手上,都不知道转了多少手。

用这样的情报,来分析战场可能出现的变局,已经毫无用处。

1939年,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大人为灾难的开始。

世界利益的中心,欧洲也避免不了战火的侵袭。9月1日,德国闪电进攻波兰,开启了二战欧洲战场的序幕。英法相继对德国宣战,欧洲最漫长的黑夜已经降临。

出生于格鲁吉亚的斯大林,其实和希特勒很像,至少他们都是极端的民族主义者。

在苏联,犹太人照样被当成奴隶一样看待,斯大林无聊时甚至想,将犹太人从苏联的领土上抹去。而欧战的爆发,让斯大林看到了契机,苏联重回世界舞台的契机。

和以前的沙皇俄国一样,欧洲列强,虽然承认俄国是世界军事强国。

但从骨子里,是看不起俄国人的,尤其是以英法两国为最盛,一方面,他们为了抵御逐渐走上强盛的德国的威胁,拉拢俄国,来牵制德国的东线战场,而另一方面,俄国,被英法两国排除在了世界的政治舞台。

苏联建国之初,西方各国谋划将苏联扼杀在萌芽之中,分裂苏联。

苏联能够保存下来,无疑是一个奇迹,但这个奇迹一直被周围的国家封闭着。

英法据对无法容忍,苏联能够站在世界的政治舞台上,对他们指手画脚。从骨子里,他们都偏执的认为,苏联是野蛮人类,整个国家都没有一个绅士,这也是俄国从1861年才废除农奴制度,至今才不到百年,一个奴隶制国家,往往英国的绅士们会翘起他们的二郎腿,不屑一顾的弹着烟灰,然后爆发出一阵轰然的大笑。

在二战之初,苏联被排除在了盟军之外,成为一个非常尴尬的旁观者。

不甘寂寞的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内越想越不是滋味,决心干出一番大事业来,让西方列强看看,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如何发愤图强的。

诺门坎的胜利,刺激着斯大林的神经,他认为展现强大的苏军红军的时机到了,不论在数量,在质量上,都已经强于军事强国日本。相对于其周边的小国,完全都成了软柿子,苏联政府想捏那个就捏哪个。

芬兰在1808年被沙皇俄国征服,成为俄国的属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作为俄国的对立面一直鼓励芬兰要求独立的斗争,俄国十月革命后,芬兰政府立即宣布独立,但德国和芬兰的关系一直很紧密。

尤其是芬兰的东部领土紧靠苏联军事政治重镇——列宁格勒,为了获得战略缓冲地带,斯大林很无耻的想用一块荒地(当然幅员2200万平方公里的苏联,是最不缺荒地的国家)换取芬兰的五分之一的工业,和十分之一的耕地,波罗的海的出海口,汉科半岛。

芬兰人当然不愿意了,谈判持续了将近一年后。

斯大林猛然觉醒,自己和希特勒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早就私下约定,芬兰将是苏联的势力范围。

最后,忍无可忍的斯大林决心在欧洲列强面前,展示自己的强悍体格。

首批二十万南方方面军被派遣到了列宁格勒,斯大林一直担心,苏联北方军对他阳奉阴违,甚至有反叛之心。调遣并不适应寒地作战的南方方面军,成了他军事生涯中最大的一次败笔。

一开战,苏军第44步兵师进入森林地带之后,25000苏军,像小鸡仔一样,被6000芬兰军分割包围,最后全部吃掉,此战,苏军伤亡23000人。而芬兰陆军大部分部队,只有一把步枪,一件军装。

此战之后,芬军前线部队立刻摇身一变,全副苏军装备,还有富余。

脑残的是,芬兰空军只有少量的侦察机和落后的战斗机,并没有轰炸机,而苏军南方方面军44步兵师却带了71门高射炮,被芬兰部队缴获后,立刻成了苏联空军的噩梦。

方面军司令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