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极品少帅 >

第202部分

极品少帅-第202部分

小说: 极品少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到箭夹本身,小到里面的一根铁钩,只要是一个小零件,就安排一个工匠单独造出,最后这些七七八八的零件再由一批工匠专门组装,也能形成秦时那种标准化和流水线,虽然比不得铸造兵器那么快,但肯定比现在好多了。而且另一个方面,这样一来,如此精密的一把手弩,许多工匠都只会造一个部件,那么泄密的可能性也就降低了无数倍。以云铮对弩的热爱,为了保住连发手弩的秘密,他是愿意多花一些心思的。秦弩的威力就不说了,就说自己读熟了的三国,里头那先登死士的威力也让他向往不已。

“绍令麹义以八百兵为先登,强弩千张夹承之,绍自以步兵数万结阵於后。义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兵皆骁锐。”界桥之战,这八百“先登”在袁绍大将麹义(不要看不起被演义忽视的他,他在前期的表现比所谓的‘河间四将’还抢眼,后来因为居功自傲,被袁绍杀死)率领下竟然击败公孙瓒的“万余”骑,其中还包括精锐的“白马义从”!

“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陷之。义兵皆伏楯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雷发,所中必倒”,史书中写很明白,这八百人“晓习羌斗”,也就是熟悉“骑斗”,在公孙瓒骑兵冲来时他们躲在“楯下”,“未至数十步”时一起冲出,用千张“强弩”射垮了公孙瓒纵横北地的“控弦”。汉武帝时,李广之孙李陵率部卒五千,“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深入匈奴腹地,与相当于自己十六倍的匈奴主力骑兵相遇,结果他们硬生生坚持了十天,转战千里,杀敌数万!但最后李陵箭尽被擒,被俘前他曾说:给我的士兵每人三支箭,我们就可以坚持到汉朝边境。可惜他们一只箭也没有了!据说他们一共射出五十万支箭!从中可见“强弩”对缺少重甲的“控弦”的杀伤力可以用“恐怖”来形容。附带说一下曾经被袁绍寄予厚望的张合“大戟士”面对被麹义击败的2千骑兵时,根本没有还手之力,最后还是麹义来救了袁绍。所以云铮有个观点,弩兵,尤其是弩骑兵,根本就是轻骑兵的克星。作为主要对辽作战的云家军,云铮对于将这样的兵器量产有着格外的期望。

正当他脑子里走神,开始勾勒出美好的蓝图时,曹川那惊怒的声音响起:“干什么!袭击官军!你们真要造反么?”

分割线

别说兄弟把弩说得过多,这玩意日后云铮有大用,兄弟这里就是先垫个底。
 
卷三 关山雪满北风急 第1章 风起辽东!
云铮等人在苏州遇到一点小麻烦,辽国国内却浑然不知他们此刻却是碰上了灾难。——确切的说,是一场灾难的开始。

此时虽是初夏,但在辽国东北的长白山中,竟然仍有积雪存在,恍如冬天一般,也不知是如今的气温真比后世冷了许多,还是去年那场浩大的雪灾实在太过厉害之故,或许二者皆有吧。

山中,天色阴沉,看来大风雪便要刮起,一眼望将出去,前后左右尽是皑皑白雪,雪地中别说望不见行人足印,连野兽的足迹也无。此时若有人在此,大约也只能四顾茫然,便如处身于无边无际的大海之中。风声尖锐,在耳边呼啸来去。

忽然,山中发出“呜哔”一声大叫,却是虎啸之声。两头老虎从雪地中奔驰而来,随即又听到吆喝之声,似是有人在追逐老虎。不过一眨眼,便有雪地中两头斑斓猛虎咆哮而来,后面一条大汉身披兽皮,挺着一柄长大铁叉,急步追逐。两头猛虎躯体巨大,奔跑了一阵,其中一头便回头咆哮,向那猎人扑去。那汉子虎叉挺出,对准猛,虎的咽喉剌去。这猛虎行动便捷,一掉头,便避开了虎叉,第二头猛虎又向那人扑去。

那猎人身手极快,倒转铁叉,拍的一声,叉柄在猛虎腰间重重打了一下。猛虎吃痛大吼一声,挟着尾巴,掉头便奔。另一头老虑也不再恋战,跟着走了。这猎人身手矫健,膂力极强,但看不出他是不是会什么武功,或许只是熟知野兽习性,猛虎尚未扑出,他铁叉又候在虎头必到之处,正所谓料敌机先,但要一举刺死两头猛虎,看来却也不易。

但他身边又冲出一人,却是个年轻猎手,浓眉大眼,虎背熊腰,魁梧之极,此人却似乎身负武功,他一出现,立即斜剌里冲将过去,拦住的两头猛虎的去路。先前那中年猎人见年轻猎手陡然冲出,吃了一惊,大声呼喝叫嚷,说的不是汉人语言。但那年轻猎手却只是大笑一声,仿佛是叫他放心一般,然后也不多理会,提起右手,对准头老虎额脑门便是一掌,砰的一声响,那头猛虎翻身摔了个斛斗,吼声如雷,又向他扑来。

那年轻猎手武功甚好,适才这一掌使了七成力,纵是江湖上武功高强之士,受在身上也非脑浆迸裂不可,但猛虎头坚骨粗,这一记裂石开碑的掌力打在头上,居然只不过摔了个斛,又即扑上。年轻猎手却不恼怒,反而哈哈大笑,赞道:“好家伙,有你的!”原来说的却是女真话。他侧身开,右手自上而下斜掠,擦的一声,斩在猛虎腰间。这一斩他加了一成力,那猛虎向前冲出几步,脚步蹒跚,瑚即没命价纵跃奔逃。年轻猎手抢上两步,右手一挽,已抓住了虎尾,大喝一声,左手也抓到了虎尾之上,奋力,双手使劲回拉,那猛虎正自发力前冲,被他这么一拉,两股劲力一迸,虎身直飞向半空。

那中年猎人提着铁叉,正在和另一头猛厮斗,突见年轻猎手竟将猛虎摔向空中,这一惊当真非同小可。只见那猛虎在半空中张开大口,伸出利爪,从空扑落。年轻猎手一声断喝,双拳齐出,嘭地一声闷响,揍在猛虎的肚腹之上。虎腹是柔软之处,这一招正是年轻猎手的得意功夫,那大虫登时五脏碎裂,在地下翻滚一会,倒在雪中死了。

那中年猎人当下一怔,然后哈哈一笑,道:“好儿子!这些年没白学功夫,竟能空手毙虎,老子我手有铁叉,倘若连这头老虎也杀下了,岂不叫你小觑了?”当下左剌一叉,右剌一叉,一叉又一叉往老虎身上招呼。那猛虎身中数叉,更激发了凶性,露出白森森的牙齿,纵身向他扑去。

那中年猎人侧身避开,铁叉磺戮,噗的一声,剌剌入猛虎的头颈,双手往上一抬,那猛虎惨号一声中,翻倒在地。中年猎人双臂使力,将猛虎牢牢的钉在雪地之中。但听得客喇喇一声一响,他上身的兽皮衣服背上裂开一条大缝,露出光秃秃的背脊,肌肉虬结,甚是雄伟。年轻猎手看了,心里暗赞一声:“都勃极烈果然宝刀不老!”只见那头猛虎肚腹向天,四只爪子凌空乱搔乱爬,过了一会,终于不动了。

那猎人提起铁叉,哈哈大笑,转过身,对着走到身边来的年轻猎手的肩膀拍了拍,赞道:“弼宗,好样的,阿爹现在可比不得你了。”

弼宗道:“都勃极烈过奖,若不是都勃极烈当初让儿子跟着老先生,现在也不会有这般本事了,儿子的本事是老先生教的,却也是都勃极烈所赐,儿子时刻不敢忘记。”

“都勃极烈”哈哈一笑,拉着他往死虎那边走去,边走边道:“我完颜明这辈子干的事情里头,最运气的一件就是当年救了老先生一命,最聪明的一件就是请老先生教导你!”

完颜弼宗笑了笑,忽又叹道:“老先生的智慧好比大海一般广阔,这些年我师从老先生,所学怕也只是皮毛。”

完颜明摆摆手:“老先生的能耐,你要是能学到三成,我们完颜部落……不是,我们女真人都不用再被辽狗欺凌了。”他忽然转过头,饶有兴致地问道:“老先生的智慧阿爹也不敢奢望你能学成多少,不过你的武功……大概学得怎么样了?阿爹看你刚才打虎的功夫还是很俊的。”

完颜弼宗道:“老先生说儿子天生神力,练这套拳法十分合适,还教给儿子二十四招枪法,儿子练成之后,老先生说儿子的武功在辽国已经罕有敌手。”这话要是一般人说出来,应该有些自矜之色,但在这完颜弼宗口中说出,却是平平淡淡,语气一点波动都没有,完全只是陈述一个事实。

完颜明面现喜色:“此言当真?”

完颜弼宗点点头:“老先生是这般说,儿子也不知道真假。”

完颜明哈哈大笑:“老先生说是,那定然就是了,老先生对辽狗的了解深着呢,连辽狗的兵力部署他都能猜个**不离十,对辽狗大官们的模样个性了如指掌,老先生的话,错不了!”

此时猛虎新死,血未凝结,完颜弼宗倒提虎身,摸出匕首割开虎喉,将虎血灌入两个皮囊。一个丢给阿爹完颜明,一个却自己打开来喝,喝了十余口才罢。完颜明也跟他一般,连喝几大口。完颜弼宗见父亲豪爽依旧,心中甚喜,撕下两条虎腿,升起火,在堆上烤了起来。完颜明见他空手撕烂虎身如撕熟鸡,手劲比以前更加大了不知多少,不禁越发肯定“老先生”的话不是无的放矢,自己这个儿子本事可算大成了。

虎肉烤熟之后,两人很快吃了个饱,这两人食量都大,如此老大的两条虎腿竟然被吃得干干净净,每人怕不有十斤肉量!

两人吃饱之后,也不多耽搁,本来一人提一头老虎正好,但完颜弼宗岂肯让阿爹累着,干脆一手拖着一头死虎就走。他阿爹完颜明乃是完颜部落的首领,也就是都勃极烈,见儿子要抢着做事,倒也不以为意,儿子帮老子天经地义,有什么好说的?完颜部落在女真里头算是大部落,不过女真人处境不好,他这个都勃极烈本就是部落勇士,虽然成了首领,但该出来打猎的时候从来不假手于人,正好外出好几年的四儿子终于归家,便和他一起出来狩猎,运气还不错,猎到两头老虎,回去可以拿虎皮虎骨虎鞭之类给老先生的人,虽然听说老先生卖了药店,现在不做药材买卖了,但他的手下们不知怎的,却还在如往常一般收购,完颜明也就一直这样卖着。这些东西如果跟那些辽人去换,换到的东西少得可怜,辽人的官儿和小兵如果碰上,甚至很多时候干脆不拿东西换,却是直接收缴过去,而给老先生的人,他们却会拿一些部落需要的东西来换,有时候是面粉,有时候是布料,还有些时候甚至能弄到好刀,所以他们都习惯于换给老先生的人。

一回部落,还没到地头,完颜明在外头便脸色一变,怒道:“辽狗又来了!”

完颜弼宗看了看外头那些马匹,嘴角抽动一下,杀气一闪:“都勃极烈,只有不到二十个人,要不要杀了算了?”

完颜明面上怒气虽盛,但强行忍住,道:“他们定然是来催我们要海东青的,我们杀了他们不难,可辽狗们肯定会再派人过来,到时候怎么办?”

海东青是一种大小如鹊、疾飞如矢、天性凶猛、可捕杀天鹅、帮助人狩猎的猛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有诗:“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本草纲目》中记载:“雕出辽东,最俊者谓之海东青”。海东青以其极强的爆发力,堪称古代北国世界的空中霸王。海东青不易捕捉和驯化,民间常有“九死一生,难得一名鹰”的说法。辽国的皇室家族、王公贵戚,由于喜欢狩猎的传统,都不惜重金购买海东青,谁能捕捉并呈献上来,还可抵罪,驯养海东青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但是此物实在太少,购买不易,于是出产海东青的女真部落就遭了殃。

辽朝皇帝每年都要进行声势浩大的“放鹰”仪式,即带海东青到野外打猎游玩,所谓春山秋水、四季捺钵之制。据《辽史?营卫志?行营》载:“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春捺钵多在鸭子河泊,就是今天肇源县境内的茂兴泡一带。《辽史》对春捺钵有过生动的描述:每年正月上旬,辽国皇帝从上京(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出发,大约两个月后可达鸭子河泊。当时天鹅尚未迁徙到此,皇帝一行在冰上搭起帐篷,凿冰取鱼。等湖泊一开化,侍从都穿上墨绿色衣服,各备链锤一柄、鹰食一器、刺鹅锥一枚,排列在鸭子河泊周围。皇帝站在上风处了望,一旦看见天鹅立即举起小旗,探骑驰报侍从,远泊鸣鼓,鹅惊腾起,皇帝立即把海东青放出,海东青旋风羊角而上,箭一样直入云际,突然急速俯冲而下,径直飞向天鹅,并用有力的双翅拍击,天鹅力不能支,顷刻跌落尘埃。周围的侍从立即扑上前去,举锥刺鹅,取脑先饲海东青。皇帝得头鹅,宴飨群臣,并插天鹅毛于首为乐。云铮盗用的诗“搏风玉爪凌霄汉,瞥日风毛堕雪霜”,正是东青扑击天鹅、以小制大、坚毅勇猛的写照。

眼下辽国皇帝虽小,但却是一位十分爱好打猎的小皇帝,特别喜欢猎鹰和猎犬。在女真人境内以东的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