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98部分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98部分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吃喝马嚼,想必,每年得掏几百万两银子出去吧,想到这里,杨改革又是一阵心痛。到底要不要提前招他们入京啊?貌似,自己开了玻璃的金手指,也不见得能填得满这个窟窿啊!
杨改革正在纠结中。纠结要不要这样干,这样干,好处,显然多多,至少历史证明,明朝土著精锐部队镇压农民起义还是很给力的,坏处,自己的内帑立马就会空很多,刚进账的五百万两银子,恐怕哗啦啦没几下就要见底了。
饷帝!饷帝!看来,这个称号,真的要伴随自己一身了,杨改革想泪奔了。
“陛下,要不要,此事在朝议上议一下。”孙承宗见皇帝的脸,一会忧愁,一会欣喜,一会惨白,一会红彤彤,不知道皇帝是怎么搞的,人的脸怎么能变得如此的快?表情怎么能如此的丰富。于是,只好出言提醒一下。
“朝议?算了,这个不用了,朕用圣旨选调一批精锐就是,不用麻烦朝堂上的诸位。”说到朝议,杨改革就觉得没意思,尽是一些扯皮,泼脏水,斗口的,要说真本事,没几个有,全是一群“忽悠犯”。只知道忽悠皇帝。
呜呜呜!掏银子就掏银子吧,杨改革心中泪奔,起码这样干能很有把握的对付农民起义,能很有把握的对付野猪皮,能很利索的砍盐商,貌似这就够了,至于银子,自己就多弄几个金手指就是。实在不行,回百度查查那里有金矿,去挖金子去。
下了决心的杨改革,开始独断专行了,要干,就干个大的。唉!不知道这明末都有哪些比较精锐的土著部队?杨改革又寻思着,自己该回百度看看明末有哪些比较牛B的军事人物了。该招他们进京了。
孙承宗:“……”
有了新思路的杨改革说干就干,迅速告别了孙承宗,急匆匆的回紫禁城。回了紫禁城,才发现,这日头老高的,如何睡得着?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也睡不着。精神居然还是亢奋的。杨改革无法,只好坐起来。想着,找点别的事。
躺在床上翻滚了半天的杨改革,终于受不了,一下子坐了起来,道:“大伴,去叫内书堂管事来见朕,另外,传二喜子,小顺子来见朕。”
杨改革一屁股坐起来,想起来,自己这太监的培训班,也该开课了,那两个给自己收魏案银子的小太监,也该叫来安慰安慰,赏赐点什么了。这样别人才有动力给自己办事啊!跟着皇帝走有前途,这块牌子,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丢的啊!
“遵命,陛下。”王承恩急匆匆的进来,又听见皇帝如此的吩咐,立刻答应下来,然后急匆匆的出去找人去了。
杨改革本来想睡觉,回去百度一下明朝有哪些猛人可以利用,自己就招那些猛人入京,拱卫自己这个皇帝,用来和野猪皮战斗也许差了点,但是镇压农民起义,是没一点问题的啊!杨改革的想法很好,可惜,被这个想法弄得很亢奋,那是如论如何也睡不着。只好找点事,打发时间,到了晚上再说。
不一会,王承恩就回来了,禀报道:“启禀皇上,内书堂的管事到了。皇上可要见。”
已经穿戴整齐的杨改革道:“见,立刻。”
……
张得安是这司礼监内书堂的管事太监,今天,这心,可是提到嗓子哑了。得皇帝召见,这个在内廷,也算是件牛B的事了,估计是好事。张得安如同演练的一般,跪到皇帝的前面,头也不抬的就磕头,高呼:“奴婢张得安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你叫张得安?嗯,很好。内书堂的管事?”杨改革疑惑的看着这个人,这个人,有点印象。
“回禀陛下,奴婢张得安,添为内书堂管事,给陛下办差。”
“给朕办差?嗯,朕问你,最近朝堂上,进士班的事你知道吗?”杨改革单刀直入,直接说了主题,杨改革准备改革这太监学堂的教学内容。
“回陛下,奴婢听说过。”张得安小心的回答着,进士班这件事,也是最近朝堂上的一件大事,京城里的人谁人不知?
“听说过就好,朕准备在太监学堂也推行这种实学的课程,你自己参考一下,将进士班的课程安排到太监学堂吧,朕过段时间,会去考察,根据学习的成绩,挑选一批太监,为朕办事。”对于自己的家奴,这太监,杨改革可就没有那样多的顾忌了,要怎么干就怎么干,大臣们还管得到太监的头上?司礼监会把他们的脸扇得啪啪作响。
张得安心中那个飘忽啊!这个!根据进士班的课程安排太监学堂的课程,张得安晕了。不明所以,不过这天下皇帝最大,既然皇帝发话了,那就按照皇帝说的去做吧。
“奴婢明白,奴婢遵旨。”张得安也机灵得很,一口就答应下来,至于懂不懂,日后在慢慢思考去。
见这个太监很懂事,杨改革心中轻松下来,如果这个太监不懂,问自己怎么改,那自己可就要换个人当内书堂的管事了,因为,怎么改,杨改革自己还没头绪呢,现在为这军事上的事,搞的头晕眼花,脑袋一塌糊涂,那里有精力弄内书堂的事。
轻松了的杨改革又怕这内书堂的管事敷衍自己,想想,又吩咐道:“张得安?这个,太监们不用考功名,也不用像进士们要搞学问,所以,尽可能的教授一些实学,懂吗?实学。比如,别教什么诗词歌赋,要教数学,懂吗?教会他们怎么算账,知道吗?”
杨改革头脑发晕了一回。只想着,这京城里,数万太监,少年太监,更是不计其数,可以用太监军团来形容,日后这帮子太监帮自己管理公司,帮自己收税什么的,至少也要懂个算账什么的。所以,也就说了算账,数学,其他的,忘记了。
张得安也听得迷糊,这数学不是早就有吗?这太监不学算账,难道还学举子们去考个进士啊?
张得安正糊涂着,皇帝又说话了。
“张得安,这内书堂里,有多少学生?”
“回陛下,内书堂里,从京城的内官职里优选了四五百的年少者,教授知识,将来好在各处当差。”
杨改革想起来,自己是要用太监做事的,既然这历史上太监里能出历史学家,航海家,发明家,甚至能打仗的太监,那自己为何就不能从自己这十万太监里培养出科学家,军事家,数学家,法律专家,关税贸易专家等等呢?
杨改革YY者,自己将开创一个太监的时代,将来历史书上就介绍:在明饷帝的内书堂里,走出了XX位伟大的科学家,巨匠,人类文明的指引者;XX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XX位航海家;XX位历史学家,文学家;XX位现代法律先行者,现代税务先行者;XX位的思想家;XX位杰出的……,这是一个太监盛行的时代,也是一个太监终结的时代。太监,在明饷帝时期,如昙花一般闪现,忽然出现无数天才班的人物,划过明饷帝的时空,照亮了整个人类的前途,又因为明饷帝禁止阉割,太监在历史上迅速的终结。所以,这一段时期,也称之为“太监盛世”。
杨改革YY了半天,终于收起了自己的哈利子。说道:“张得安,你回去之后,尽可能的扩大内书堂的规模,尽可能多的把年纪小,未成年的太监们收拢到内书堂里,教授他们知识,特别是实学,天文地理,数学历史,物理化学,体育劳动一个都不能少,懂吗?朕将来有用,明白吗?”
“奴婢遵旨。”张得安晃晃悠悠的答应下来。不知道皇帝发什么疯,要培养“尽可能”多的少年太监,这个“尽可能”还不知道有多少呢,还有那一长溜的课程。张得安觉得自己要疯了,这京城里可是有大几万太监,少年太监,也是好几万,都收入内书堂?
……
张得安走了。
王承恩又禀报道:“陛下,二喜子,小顺子已经恭候多时了,要传吗?”
“传。”杨改革收起自己的无限YY。
“奴婢,二喜子(小顺子)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两个小太监,很激动的给皇帝磕头。这一起给皇帝收银子的,这锦衣卫的方弘瓒都成了正牌子的指挥使了,那咱们什么时候也该升一升啊!见皇帝终于召见自己,兴奋得不得了,不知道什么好事要落到自己头上,能进司礼监,那就最好了。
看着这两个小太监,杨改革觉得,这太监,使着还挺顺手的,起码,他们不会给你叽叽歪歪的说上一大堆的大道理,不会引古论今,说上一大堆莫名其妙的圣言。看来自己大规模培养太监,是一条好路子,这条路子,不说前无古人,也能做到后无来者了吧。
“嗯,不错!起来吧,你们两个办差有功。朕准备奖赏你们。”杨改革内帑里新进的五百万两银子,就有他们两个的功劳,这又功劳,就得赏。这赏罚分明的牌子,万万丢不得。
“奴婢谢陛下恩赐,为陛下办事,乃奴婢们的福分,不敢奢求赏赐。”两个人倒是挺懂事,尽说些让人高兴的话。
“嗯,你们两个多大了?”杨改革准备重点培养这两个太监。准备开创一个“太监时代”“太监盛世”。
“回皇上,奴婢二喜子今年十八岁了。”
“回皇上,奴婢小顺子今年也十八岁了。”
两个才十八岁的小太监?杨改革觉得这,这确实有点残忍了,好好的阉割了干什么啊?真是作孽,这阉割的事,就在自己这里终结了吧。当然,前提是自己不在崇祯十七年翻坛,自己的这大明,还不改姓。
“大伴,记录一下,圣旨:即日起,禁止民间一切自行阉割,禁止宫中一切阉割,宫中再不进阉割者,就让这流传了千百年的陋习,在朕这里终止了吧,都是父母生养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朕乃天子,乃天下之首,为天下人父母,怎可做这残害子民的事,朕要积德,就这样吧。另外,史官记录一下,因为二喜子,小顺子办事有功,该赏,朕有感于大好年纪,却被阉割残害了身体,为之忧愁,为之伤怀,有所感悟,遂下令废除天下阉割,此功德,得益于二喜子,小顺子二人。”



第140章 调兵
杨改革很爽快的顺手把这废除阉割、禁宫刑的功劳,送给了二喜子,小顺子二人。
二喜子,小顺子听了皇帝的话,感动得一塌糊涂,这样一个天大的功德,功劳,就这样降临到自己头上了?这可是要载入史册的啊!呜咽着谢恩道:“奴婢谢陛下的恩赐,奴婢能得皇上如此看重,死了也心甘了。”
杨改革微笑着,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这拉拢人,不出点手段,怎么行?这两个小太监,可是自己的招牌啊!招牌千万要做好,千万不能砸了。把太监这个行业在自己这里埋葬,日后少不得在历史上要提上一笔,那为什么会停止用太监?停宫刑呢?原因就是某一天,皇帝召见两个小太监,这两个小太监因为办事得力,得到皇帝的奖励,皇帝问他们的年纪,答曰十八岁,于是,皇帝表示很忧愁,很伤感,有所感悟,就下了这废除宫刑的圣旨,这算起来,这功劳,确实可以算在他们两个小太监头上,日后这史书上,必定会有他们的一笔,这个可比什么奖励点银子,升点官强多了。【历史上崇祯确实在这一年,禁过宫刑,但是还是禁不住太监队伍的庞大,相对于越来越多的破产者,饥饿者,这宫刑,还能忍受。这宫刑,到底是救人的良方?还是摧残人的毒药?】
两个小太监一半是泪水,一半是欢笑的给皇帝磕头,真的是被皇帝感动了,自己能够成为废除天下宫刑的起因,入了皇帝的起居注,在这历史上记上一笔,这个是多么大的荣誉,多么高的荣耀,这要让别人知道了,别人还不羡慕死?青史留名啊!当下,就用脑袋撞地,不停的磕头,呜咽。
“呵呵,好了,不用再撞地了,再撞,朕这乾清宫都要塌了。”
两个小太监高兴的流着眼泪,这才停止了磕头。
“你们两个,只要认真办差,朕是不会亏待你们的,朕见你们年纪还小,这样吧,等你们魏案办完了之后,先到张得安的内书堂去学习一段时间,将朕安排的那些课程都学一下,朕要的是有文化的人才,不是光拍马屁就能上来的人,至于日后给你们安排什么事,就看你们精通什么了,目前,就给你们在这内廷里挂一个闲职吧,也不委屈了你们……大伴,宫里现在还有那些衙门缺副手的?”杨改革给两个小太监安排了下来,准备把这两个太监做成自己的一面旗帜,一面跟着皇帝走有前途的旗帜,只要这面旗子不倒,天下就会源源不绝的有人来投靠皇帝。
这进太监培训班的目的很简单,日后,所有太监要升官,都要在内书堂里重新走一遭,不经过内书堂的培训,回炉,谁也别想升官,要形成这个规矩,想必,这内书堂里太监们的学习氛围会非常的浓厚,说不准,这日后就有科学家从这个地方成长。至于副手,那就是给个等级和待遇,不用上班管事,先去脱产学习,等日后学业有成,再安排事。
“回陛下,陛下可是问这少监?”王承恩问道。
“嗯,朕问的是副手,给他们安排一个副手的位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