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90部分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90部分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伴,带太医去休息,赐赏,另外,派几名太医轮流照顾徐师傅,务必照顾好徐师傅,让徐师傅早日康复。”
太医连忙谢恩。
“遵命,陛下。”王承恩带着太医去休息去了。
杨改革又见孙承宗也是两鬓斑白,已经是快七十岁的人了,才想起,自己的左右臂膀,年纪真的是太大了。道:“孙师傅,你也要注意身体啊!你和徐师傅,朕是依为臂膀啊!现在徐师傅累得吐血,朕就全靠孙师傅了。”
“臣谢陛下的关怀,臣都是快入土的人了,能多活一天是一天,也没有什么,不用太在乎,子先他……唉,这件事,子先实在受太多的委屈了,如果不是群臣逼迫太急,子先他也不会如此的……,也不会如此的……”孙承宗身体比徐光启硬朗得多,也看开得多,也不是这件事的直接参与者,所以,这件事,对孙承宗的影响也不是很大。只是同为帝师,多了许多感概罢了,也为徐光启担心,鸣不平。
杨改革已经逐渐的平复下来,下了决心,要为徐光启讨一个公道,要杀一杀这批猪一般队友的气焰。杨改革对这群猪一样的队友,已经受够了。
“此事,朕会给徐师傅一个交代的,盐课一事,他们不说也就罢了,朕也没心思和那些人纠缠,既然他们如此下作,还恬不知耻,反以为荣,那朕就只好和他们斗上一斗了。”杨改革下了决心,要把这盐课,作为和明朝精英的战场,好好的斗上一斗,本来是不打算在这件事上扯皮的杨改革,终于下定决心,要在这件事上,下狠手,下杀手了。自己这个穿越者,还有百度帮忙,怕他们干嘛?大不了鱼死网破,自己往南京搬家,难道历史还能比这个更坏吗?
杨改革盘算着,自己有百度,还有金手指,还可以晒盐,还有锦衣卫,既然你们这些精英拿盐课说事,自己就给你们来个釜底抽薪,叫你们一无所有。
孙承宗一听皇帝要在盐课的事上和群臣争斗,担心皇帝弄不过那些官僚,道:“陛下乃万钧至尊之体,还是不要和小人一般见识,待臣想个稳妥的法子,或许,每年可以从盐商和小人之手,多拿二三百万两银子。”
孙承宗虽然主要精力在军事上,但是对内政,也是精通,有研究的,说到盐课,这件事,确实是那些盐商和贪官们作过头了,私盐的事不说,本该一千余万两的盐课,居然只交一百万两,还是大力催收的结果,这叫皇帝如何咽得下这口气,这国家,正是需要钱的时候,孙承宗准备想点办法,从盐商和贪官嘴里,扒点食出来。
杨改革冷笑道:“嘿嘿嘿,这件事,孙师傅就不要管了,朕已经有了主意了,朕要这些该死的盐商和那些贪婪的小人知道,朕不是好惹的,朕要叫他们死无葬身之地。”
杨改革已经有了对付盐商、盐耗子的办法了,要在这件事上,打盐商们一个永不翻身。干翻这群国家的蛀虫,历史的罪人。
孙承宗见皇帝一脸的冷笑,也就不再多说什么。皇帝终究是皇帝,自己虽然是帝师,但是也不好过多的干涉皇帝,皇帝是一位有自己的思想的人,是一位很聪明的皇帝,既然他已经从打击中走了出来,斗志满满做事,自己来的目标,也就算是达到了。


第133章 谋
已经恢复过来的杨改革,又恢复了二十一世纪上班时候的准点,每天踩着点上班,下班,每天晚上梦回百度,搜索怎么晒盐的,搜索怎么对付盐商,盐耗子,准备和盐商来个鱼死网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那群猪,贪污银子也就算了,自己也就忍了,贪污了还不算,还拿出来显摆,教育自己要用猪一般的智商来思考问题,杨改革忍无可忍。
对付盐商,插手盐业,把“盐税”彻底的收上来,还是需要谋略,需要方法,需要布局,杨改革相信,自己即使弄些私盐去卖,每年也不止一百万两银子的收入,所以再怎么弄,也比这种结果强。
乾清宫里,杨改革正在努力的办公,批阅奏本,小太监负责读奏本,杨改革觉得有点印象的,就叫人留下来仔细的过目一下,没有什么印象的,丢给内阁,内阁决定不了的,看情况,可或者否,奏本很快就弄完了。反正这些事,不管结果如何,影响好坏,不会比原来历史上那个崇祯更坏,杨改革心安理得的迅速批阅完这些天积累下来的奏本。
批阅完了这些天积累下来的大堆奏本,杨改革才专心拿起那些自己留下来有点印象的奏本,细细的看。
“嘿……清锦衣卫诡籍?”这个人倒是不怕死啊!敢在锦衣卫的头上动刀,再看看他的职务,兵科都给事中,专门给兵部,军队提意见的,这个有点意思,自己现在要用锦衣卫去砍那些盐商……
“大伴。”杨改革立刻叫王承恩。
“奴婢在。”
“这个,快传那个方弘瓒,朕有事问他。”杨改革对锦衣卫的印象,多半停留在方弘瓒的身上。
“遵命。”王承恩去传旨了。
……
很快,方弘瓒就到了乾清宫。
“臣方弘瓒叩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方弘瓒这几天很开心,这最近银子使劲的往内库里搬,想必皇帝对他的工作相当的满意,想必,这职位,也会步步高升。
“方弘瓒,最近这银子的事,辛苦你了,做得不错。”杨改革清查过自己的内库,魏案的赎罪银,已经接近五百万两了。这方弘瓒的功劳,杨改革是不会忘记的。给自己专心办事的人,自己可不能亏待了他。
“回陛下,这乃是做臣子的该做的。”方弘瓒面上很谦虚,心里却美极了。
“这魏案的银子,收得差不多,快收尾了吧。”
“回陛下,魏案的银子,已经收得差不多了,只有一些零头和一些实在交不出的,或者还在凑银子的了,其他的俱已经入库。”方弘瓒全程参与了这件追银子的事,自然对追银子的进度,了如指掌。
“嗯,这很好。你的功劳,朕是不会忘记的……”杨改革琢磨着,该怎么用这方弘瓒。
“谢陛下夸赞,臣……”方弘瓒很激动,看得出,皇帝对他很满意,看样子,要升官了。心中不住的激动,不住的谦虚。
“朕有一件事,正要跟你说……”
“敢问陛下为何事?”方弘瓒期待皇帝给他弄个什么差事,转正做正牌子的锦衣卫指挥使?
“唉!朕这件事,不知道该不该和你说,这件事很危险,可能会丧命。”杨改革卖关子了。
“臣必定竭尽全力,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好,朕要的就是你这句话,既然你说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那这件事,朕就当你同意了,日后可能招致杀身之祸,这个你可想清楚,在朕还没给你说这件事之前,你还可以推辞,朕也不会怪你,就当这件事没有发生过,有功劳的,照样有赏,一旦你知道了这件事,除了努力向前,替朕拼出个世界,就别无他法了,如果中途退却或者畏惧不前,朕是饶不了你的,相信,有些人也饶不了你的。”
方弘瓒尽管做到了锦衣卫指挥使同知的高位,但是听了皇帝这话,也是心中发冷,但是这锦衣卫,干的都是些阴暗面的事,也很快淡定下来,面色无惧的说道:“锦衣卫本为皇帝亲军,做的就是为皇帝披荆斩棘的事,臣必定为陛下拼死效忠,为陛下博出一个世界。”方弘瓒很清楚,自己这个锦衣卫指挥使同知,除了接下皇帝的活,难道还有别的路走吗?要是怕事,不敢替皇帝杀人,那就不该入锦衣卫这个行当,从做今锦衣卫的第一天起,就知道了这个结果。
“好,只要你不自弃、不放弃,朕是不抛弃你的。有什么事,朕都会给你兜着的。”杨改革挥舞着皇权的大棒,指挥锦衣卫,准备要对盐商们开刀了。
“这里有一份资料,绝密的,你先看看。”
王承恩连忙接过,把崇祯准备好的资料拿给方弘瓒。
方弘瓒接过王承恩给的“资料”,打开翻看,越看心越冷。只有一个念头,皇帝疯了,要和天下盐商,要和百官们在盐业上开战了,这盐商和参与到盐业利益纠葛的官僚,不知道有多少,皇帝要和这些人开战,这结果……方弘瓒干的就是杀官抄家的事,也被这种事震撼住了,缺了点面对这种庞大的利益纠葛的勇气,这些盐商,在盐业上获利的百官、皇亲贵戚们,不知几凡,皇帝要对他们动手?这个……果然,皇帝没说错,这件事,需要拼杀出一个世界。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这件事,如果皇帝赢了,方弘瓒可能免于一死,如果皇帝输了,显然,盐商们,百官们也不可能拿皇帝出气,皇帝没什么事,照样是皇帝,那结果就是自己出来顶缸,做替死鬼。
方弘瓒道:“启禀陛下,只要陛下说抓谁,臣远赴天涯海角也没有一点问题。”方弘瓒干的就是这种脏话,干的就是替皇帝清除不听话的人,既然皇帝要杀人,那自己就是那把刀,方弘瓒很觉悟。
“嗯,这件事,是绝密,里面交代的事,你要秘密的安排,其中秘密,不可透露给任何一个人。”
“臣遵命……非是臣不敢,只是臣实在不明,一旦陛下宣布免除盐税,这……”方弘瓒实在是纳闷,这皇帝失心疯了要免除天下盐税,这朝廷得损失多少盐税啊!不是说现在户部的窟窿很大吗?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后果如何,实在难料。
“嗯,是的,这事你知道就行,到时候朕会宣布免除天下盐税的……”锦衣卫只是刀,可不是什么参谋部们,杨改革觉得,这方弘瓒问得有点多了。
“臣……实在不知,这免除天下盐税,乃陛下天赐万民的恩惠,陛下为何要臣做准备?”方弘瓒虽然知道皇帝要对盐商们下手,却觉得,这盐税都免了,还找那些盐商的麻烦干嘛?难道那些盐商不交税了都不快活了?不交税都浑身痒?不交税就要叫人用鞭子抽吗?
崇祯坐在龙椅上,听方弘瓒说着不交税还要准备什么,嘿嘿冷笑。
“你看看中间,是不是有一个‘晒盐’这个东西?”
方弘瓒得了皇帝提醒,才仔细的瞧了瞧,这其中,果然是有一个“晒盐”这个东西,刚才看得急,没有仔细注意。
“回陛下,确实有晒盐。只是臣不知,这晒盐为何物?”
“晒盐,是一门制盐的新技术,可大批量的制作盐,成本极低,朕先免除了天下盐税,让天下所有的盐可随意的经销,随意的产出贩卖,不再有任何枷锁,再用这种新的制盐技术打垮那些盐商,如此,天下的制盐,尽在朕的手中,如此说,卿家可明白?”
杨改革就是如此计算的,先是以自己新皇登基,大赦天下,赐福、让利万民的理由,把这盐税彻底的免了,撤销盐道,盐政,不再从盐税里抽头,让天下的盐可随意的销售,贩卖,想必那些精英们摸不着头脑,然后自己利用晒盐技术大规模的晒盐,釜底抽薪,大规模的向整个大明朝倾销盐,彻底的打垮那些盐商,然后一统大明朝的盐业,然后这盐什么价,自己说了算,每年从盐业上弄的钱,恐怕比开很多金手指要来得快,来的多。
与其这样每年收从盐商们嘴里漏出来的那一百万两银子,杨改革觉得,即使自己用锦衣卫做护盐的盐帮,每年赚的钱,也比这一百万两银子多,要知道,大明朝,每年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吃的是私盐,纲法只有十纲,最多只能满足六千万人人吃盐,而明朝的实际人口,起码要翻一倍,所以,这私盐的利润,可想而知。杨改革不介意用锦衣卫做黑帮,保护私盐,这样,自己的获利,绝对不是盐商们牙缝里剔出来的那一百万两银子。要知道,同样只有六千万人口的宋朝,每年的盐税有两三千万两银子。这个法子,是不得已的时候用的,现在,杨改革被那些猪一般的队友恶心到了,决定不计后果的同那些盐商,盐耗子们“同归于尽”。大明朝再烂,还能烂得过灭亡吗?
废除盐课,这在百姓看来,绝对是一件天大的好事,这盐不交税了,也就没有私盐这回事了,吃盐肯定要便宜很多,每年能节省不少钱,这绝对是崇祯皇帝为天下百姓做的一件大好事善政,这件事一出,崇祯皇帝的名声,必定如日中天。
可是盐商和官僚们肯定会不乐意,拼死反扑,肯定会找皇帝的麻烦,皇帝慷他们的慨,把每年本来“归”他们的一大笔银子弄没了,肯定会找各种借口,什么盐丁的活路啊!灶户的活路啊!之类的跟皇帝叫板。找那些晒盐场的麻烦,这个时候,就需要人来看场子了,这就需要动用锦衣卫了,杀组织者,收拢盐户们重新生产。
方弘瓒听了,如同天方夜谭,这可是拿国运做赌注啊!赢了,皇帝每年盐的收入不可计数,输了,全国的动荡,百官们的拼死反弹,皇帝真的疯了。这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一下,皇帝断了天下多少人的财路啊!方弘瓒觉得,自己接下这个活,当真是活得有点不耐烦了。不过哪又能咋样,除了硬着头皮上之外,没有其他选择。
其实方弘瓒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