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868部分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868部分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伤财啊……”说这话的人不止一个。
陈于廷很想骂人,他要是能阻止皇帝,他就不是大明总宪了,早就被皇帝一脚不知道踢到哪里去了,要他去阻止皇帝办这件事……,还不如现在就杀了他,可能还好些。又试问谁还有能量来阻止皇帝?柿子不是软的就是被修理过的,还想跟皇帝斗,这不是自己找不自在吗?有这工夫,还不如好好的想想怎么跟着皇帝办两件漂亮的事,日后也好有个东西来显摆,若是能载入史册,那就更好。
当然,陈于廷只能忍耐下心中的这些烦躁,认真的听这些人发牢骚,陈于廷开始理解皇帝为什么要让他来领导这些人了。这世上,不管什么时候,总还会有这些不识时务的人,他们算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耗费那么多精力对付这些人,还不如把这些人集中在他手下,好歹让这些人有个念想,而他,就是这些人的“念想”。
“……唉,此事,说起来,也该是如此的,可本官也不好说啊!想必诸位也知道,陛下手里有的是钱,陛下要怎么花钱,咱们做臣子的,也不好多说什么……,若是陛下于国事处理得不妥,处处缺钱还要这么耗费银钱,那本官是一定要死谏的,可陛下圣明,将国事处理得紧紧有条,再花这些钱,本官也不好说什么了,毕竟,陛下也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做臣子的,也不好管得太宽……”陈于廷很想来个解脱,大声说我是陛下的人,不是你们想的那样的人……,可这个想法,他可真的开不了口,他若是这么说了,万一皇帝不承认,那他可就出尽了洋相了。
“……可,大人,不管如何,陛下这么花钱,总是不对的,作为臣子,就该当劝诫陛下啊!”一个老臣依旧是喋喋不休的说道。
“……唉,陛下比我等圣明百倍,这要如何劝?”陈于廷反问道,陈于廷开始烦这种生涯了,想到自己天天还要面对这些喋喋不休的话,陈于廷很想痛苦。他知道很多别人不知道的内情,对于这些人和这些事的看法,有着极为不同的视角。
一阵沉默。
“禀告总宪大人,下官觉得,此次陛下欲办博览会,或许不该阻止……”有人说道。
“庭昆,你是如何看的?”陈于廷立刻问道。
“禀告总宪大人,下官以为,向来帝王就有这种心思,陛下圣明有目共睹,陛下立下的功德,更是有目共睹,自然的,要想做这种显耀帝王能耐的事,故此,下官以为,此事,倒是没必要阻拦,该风光的,还是得让陛下风光啊!”这个人如是说道,这话的意思就是皇帝想学先祖搞这种显示皇帝荣耀的事,既然皇帝确实做了一些值得炫耀的事,那就让皇帝去炫耀吧。
陈于廷立刻生出了知己之心,这种话才是他想听的。你们这些人,怎么老干吗和皇帝过不去呢?跟着皇帝好好的过几天舒心日子难道不好吗?
“此话虽然有理,可陛下毕竟还年轻,若是太放纵陛下,怕不是好事,只怕会让陛下误入歧途而误我大明……”另外有人以皇帝保姆的姿态说道。
“不过,本宪倒是听说,陛下做这个博览会,却是为了卖自己的东西,不是为了炫耀功绩……”陈于廷不得不把这事提出来说一说,他都怀疑,这些人的消息来源,比街上卖包子的都还不如,他实在是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当官的,是怎么混的,是真的不知道,还是故意装做不知道。
“咳咳……”
“……咳咳……”
一阵咳嗽之后,是一阵沉默。
这事,街上卖包子的都知道,他们没有理由不知道,可知道归知道,除了知道还能做什么?难道还能跳出来反对皇帝不成?他们有这个难耐吗?
很多人不是不知道,而是知道了也宁愿自己把脑袋埋进沙子里,装作不知道,有些人,只是为了习惯活着,只是为了惯性活着。
陈于廷借机喝了几口茶,看来,也都不是傻瓜呢,装糊涂的倒是多得很,既然这样,那这事也就不用在拿到朝堂上跟皇帝说了,他也落得个自在。


第785章 袁崇焕的计划
天气是越来越冷了。
白皑皑的雪也是覆盖了北京城。
杨改革一出门,就是呼着热气的。
杨改革是要去平台,虽然战事已经不用每日长时间的关注,可必要的关注还是需要的,了解必要的动向还是必要的,好在平台离乾清宫很近,倒是不用杨改革像去文华殿那般走很远。
……
平台。
袁崇焕正在忙碌。
简单的见礼。
“今日可真冷啊!”杨改革发了句牢骚,虽然是牢骚,可实际,杨改革却对冷天气没有什么恶感。杨改革是怕热不怕冷的人。
“回禀陛下,这是难得一见的大雪,都说瑞雪兆丰年,明年定有一个好收成……”袁崇焕立刻恭维道。
“呵呵,是吗?靠天吃饭总不是那么不靠谱的,总还要人自己想办法啊!”杨改革顺口说了句。
“……”袁崇焕一阵无语加汗颜,天不靠谱,那皇帝您是什么?这话原本很刺耳的,可袁崇焕如今也逐渐习惯了。当然,该汗颜的还得汗颜
“……这么冷的天,前线将士的保暖,做得如何了?”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俱以准备妥当,前线将士,都发了棉衣棉裤,棉被,手套,帽子,鞋子,普通士卒发了羊毛衫,官佐则是羊绒衫,新军无论大小,均是羊绒衫,就是成色有些区别……”袁崇焕立刻回答道。
对于保暖措施,杨改革确实是不遗余力的,普通的棉衣棉裤的保暖效果,确实比不上羊毛衫的,更别说羊绒衫了,这两年田弘遇从蒙古那边搞到的羊绒衫,基本就是搞到多少羊绒立刻做成多少羊绒衫,羊毛更不用说了,算是拿银子砸出如今这种保暖效果,当然,效果是杠杠的不用说。
当然,发下去的东西,肯定是有区别的,普通士卒就是那种棉大衣,羊毛衫,军官则要好些,是羊绒衫,新军又不同些,普通士卒都是羊绒掺杂羊毛,军官不论大小,一律羊绒。穿得暖,吃得饱,武器精良,训练有素,作战勇猛,这算是关外官兵的基本样貌。上有圣明的君王,中有善于谋划指挥的文武,下有敢于死战的军士,可以说,关外已经没有什么再值得注意的东西了。
“这样就好,……穿不暖,吃不饱,也就别指望还能打仗,这些,都是基本的要求啊!”杨改革感叹道。
“回禀陛下,正是,如今关外官军士气高昂,战力强盛,剿灭东虏,几乎是必然……”袁崇焕跟着说道。
“嗯,希望如此吧……”杨改革说道。吃穿问题,是杨改革一直都重视的问题,早早的就想办法了,如今能有如此的效果,杨改革也才稍稍的有些满意,杨改革作为一个后世过来的人,自然无法想象和“苟同”如今明朝人的观念,在杨改革的观念里,保证一个士兵的起码的吃穿,起码的生存,才能再谈其他的比如忠君爱国的问题,吃穿问题都保证不了,其他的都是空中楼阁,杨改革可不像明朝的很多人一样,指望着吃不上饭,穿不暖衣的人保卫自己,保卫这个国家,这种逻辑,杨改革实在是逻辑不过来。
杨改革自己倒是在沙盘边上看起了沙盘来,如今的这个沙盘,已经将乌斯藏,西域,漠北等处的势力标注了进去,算得上是比较精准的作战沙盘了。上面的各种势力的标注,对于指挥参谋人员判断军情有极大的帮助,制作这个沙盘的背后,则是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是用钱堆出来的。
“陛下放心,剿灭东虏,一定是不成问题的,依如今东虏连连大战这个模样,没有崩溃,已经算是虏酋很厉害了,若是没了虏酋,东虏崩溃也就在瞬间……”袁崇焕继续介绍到。
“嗯……”杨改革答了一声,目光依旧在沙盘上,沙盘上,关外明朝的势力,已经向前推进了一大块,特别是东北,辽河平原这一块,基本被纳入了明朝的版图,松花江,黑龙江流域则还不是明朝的控制范围,今年只在那边控制了几个点,准备在粮食产出、物资能供给之后再向前推进,却是不用急的。从黑龙江、松花江,顺河而下,算是没什么压力的,东北已经是口中肉,再无放回锅里的可能。
倒是外蒙这一块,如今,还盘踞着两大势力,东虏和林丹汗,这两家可谓是冤家路窄,一开始是打生打死的死对头,到后来想背靠背的取暖,再到现在,又杀得血流成河,算是不死不休的一对冤家了。
杨改革明面上是支持林丹汗的,实际,三家都知道,明朝是要清理草原上所有人的,但情势所迫,另外两家却也不得不自相残杀,草原只有那么大,只能养那么多人,只能有那么多人活下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乌斯藏那块,杨改革如今的实力,也还构不到那一块去,只能说关注那一块,但也不是没有一点准备,卢象升的那一支强军,必要的时候,是可以用来阻隔西域和草原上联系的。
杨改革倒是在看得入迷。
“陛下,臣有一个想法,不知道该不该跟陛下说。……”杨改革正看沙盘看得入迷,却听见袁崇焕如此说道。
“哦,什么想法?卿家不妨说出来听听……”杨改革问道。杨改革看了看袁崇焕的神色,貌似不太对头,袁崇焕向来都是信心满满,都是脑袋昂着走路的人,怎么会这么“低声下气”的说话?杨改革心里打了一个突,袁崇焕不会又用什么大忽悠忽悠自己吧。
“回禀陛下,都是一些臣不太熟悉的想法……,还请陛下指教……”袁崇焕继续轻声说道。
“哦,呵呵呵,那就不妨说说吧……,若是有用,朕自当采纳……”杨改革说道。
“……陛下……”袁崇焕说着,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东西呈上来了。
王承恩接过,转呈给皇帝。
杨改革翻开一看,倒是有着不小的吃惊!原来,袁崇焕所说的有些不成熟的想法,居然说的是和出海打日本,南下打交趾、南洋有关的计划……
杨改革稍稍的翻看了一下这个计划,再惊讶的看着袁崇焕。已经明白这个个“计划”出炉的原因了。
这大概是受了前一些日子毕自严的那个加薪计划的影响,自己将加薪的权利下放到了户部,这一举措,却是对朝野引起了不少影响的,不少人,特别是部阁这一层次的人,受到的影响更加的大,都是部阁,别人却有权利自行加薪,却有着一般人没有的权利,却能从皇帝那里得到更大的权力,这要说没有影响,那是不可能的。
再可能就是还是和关外的大战有关,关外的大战,实际是归孙承宗主持的,袁崇焕尽管身为兵部尚书,可实际并不能对这场战事插手多少,顶多就是给皇帝主持一下兵部的工作,主持一下参谋部,这几乎就和“闲赋”差不多。袁崇焕原本就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原本就是有着各种疯狂想法的楞子,要他“闲赋”不动,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他自然要想办法折腾,但他这个位置以及情形,能让他折腾的东西已经不多了,关外的大战他插不上手,自有孙承宗这个比他资格更老的督师全盘操控,那么剩下的,也就实在没什么地方值得折腾了。
不甘寂寞的袁崇焕自然会把目光转向其他地方,能看到海上去,也就不稀奇了,如今也就海上还有仗打,他还能插得上手,还能绕过孙承宗。
杨改革只是稍稍的一思索,就明白了这本“计划”出炉的原因。孙承宗可以说是挡在他前面的一堵墙,他想绕过孙承宗“折腾”,在陆地上,怕是没什么希望了,把目光放到海上,也是可以理解的。
“打倭国?打交趾下南洋的计划?……卿家的胆子和气魄倒是不小啊!”杨改革笑着说道,不得不说,袁崇焕绝对是一个敢想敢干的“楞”人,这种品质,虽说不上很好,可在大明朝里,绝对算得上是独特的一份,杨改革把袁崇焕调进京做兵部尚书,除了“闲赋”他,不让他对关外的战事有过多的干预之外,还有就是想借助他的“楞”劲。袁崇焕升官太快,缺乏必要的历练,水准大概也就在一城守将到一地巡抚之间,杨改革把他放在关外,实在是不放心的,可能那天出个“楞”劲,就干出了惊天动地的事了,杨改革也不想玩过山车,把他调进京,既是升他的官,也是隔离他对实际军事指挥的干预,也算是对他的磨练。对于现在袁崇焕出的这份“计划”,杨改革觉得,这既是预料之外,也是预料之中的事。
“……回禀陛下,这只是臣的一些粗浅的想法,还请陛下指点……”袁崇焕是低着脑袋说话的。
“呵呵呵,不管如何,卿家肯想问题,这就是朕最欣赏卿家的地方……”杨改革说道,说完,杨改革开始考虑起袁崇焕计划书中所提到的东西了。
袁崇焕是紧张的看着皇帝。
杨改革径直走到另外一个沙盘前面,这里,则是东海的地形。
“……卿家说说看,怎么对付倭国?”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对付倭国,从目前的情形来看,主要还得依靠舰队……”袁崇焕开始讲解自己对倭国的认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