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845部分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845部分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说得有道理……”杨改革也赞成这种办法,论证水泥技术,杨改革一直都比较重视,以前就有准备拿灯塔来做实验,不过,现在的水泥厂在西山,就近实验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也好,怎么论证,卿家就自己拿主意吧,这个,确实得好好的论证一下,应该把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考虑清楚,该把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解决掉。”杨改革说道。
“臣领旨!”孙元化说道。
“这些做下来的费用大概是多少?”杨改革又问了句。
“回禀陛下,少则数十万银币,多则百万……”孙元化回答道。
“哦,是这样啊!”杨改革现在明白,为什么孙元化说建个水力中心要百万银币了,原来是这么回事。
“……朕知道了,那农业水利用水泥和钢材补贴的事,卿家自己上个个本子吧……”杨改革想了想,又说道。
“臣谢陛下隆恩!”孙元化是立刻激动起来,十分的感激。为什么感激?这件事,只要是生活在大明朝的人都很容易理解,天下大事,莫过于农,在农上做出巨大贡献的人,这成就自然就不用说。
远的有李冰父子享了两千年香火,近的有徐光启这个活菩萨……
杨改革也已经醒悟孙元化为什么这么着急的一定要推出这个“农业水泥”项目,也醒悟为什么孙元化提到修水坝就两眼冒光了,看来,孙元化也不是傻子,也必定是有人提点了他。功德护身这个问题,看来,不是自己一个人想到。


第766章 矛盾的激化
北京城的人们还在热忱的玩闹着用玻璃摩擦丝绸出电火花,还在热忱的热议着人坛的建设。各种新鲜事物,不断的冲击着明朝人的视野,道家也不断冲击着儒家的地位,新的观念也不断冲击着旧的,老的,守旧的观念。
有的人忙着宣扬自己的新观念,新发现,比如张显庸。
有的人则在紧锣密鼓的张罗着自己的买卖,有的人则在日以继夜的论证着自己的想法,反正……各自都在忙碌着各自的事。
有的人则为老传统被不断破坏而耿耿于怀,准备伺机反扑……
杨改革也在忙碌自己的事,孙元化准备上修建混凝土水坝的奏疏,杨改革让他多做些调查,多做些准备,先把方案做好再来,孙元化欣然答应。
杨改革也因为这个事而忙碌起来,杨改革的规划可不是这样的,按照孙元化的去做,这工农业争水的局面已成定局,杨改革早先是准备优先给工业用的,但既然孙元化提出这个事,杨改革觉得,或许自己该遵从“历史”的选择,于是,杨改革选择了修改自己的规划。修改规划是一个相当巨大的工程,必须协调各处之间的关系,使各处的关系互相协调。
“陛下,衍圣公求见!”王承恩轻声的在皇帝面前禀报道,生怕打搅到皇帝的思绪。
“哦,是吗?孔胤植来了?他是有什么事吗?”杨改革暂停下思维,问道。
“陛下,奴婢问了,衍圣公也不肯说……”王承恩禀报道,带着不小的自责,他的任务之一,就是搞清楚来见皇帝的人的意图,好让皇帝能提前知晓,能提前做些应对,不至于措手不及。
“哦,他不是前几天才来过吗?怎么又来?……朕知道了,让他进来吧……”杨改革说道。
“奴婢领旨!”王承恩说道。
……
孔胤植是带着万分烦恼来进宫的,张显庸不断的展现那些神奇的东西,如今整个朝廷,甚至天下都是议论他的,道家对儒家的挤压,已经很明显的能感受到了。
若是说张显庸对儒家的挤压,孔胤植虽然烦恼,但也未必会如此烦恼,毕竟在大明朝,只有读书人才能做官,他还有皇帝的承诺。
但显然不仅仅是这些,更大的烦恼是来自其他方面的,如今各种层出不穷的新鲜事,各种层出不穷的,打破常规和传统的事,开始让很多习惯了常规和传统生活的人有着不小的反感,这些反感,开始不断的累积,开始逐渐的爆发出冲突和摩擦起来。
而风头正劲的张显庸则必然的成了某些人眼里的眼中钉,奈何张显庸的地位已经不是什么人能撼动的,于是,和道家有不小冲突的儒家成了某些人眼中的救星。
孔胤植也是无可奈何的来见皇帝的,他被逼得急,不得不来找皇帝。
“臣参见陛下!”孔胤植工整的行礼道。
“免了……”杨改革说道。这回,没有让孔胤植坐下,而是让他站着。
“谢陛下!”孔胤植谢恩。
“看卿家这脸色,似乎心里有事啊!不知道是什么事……”杨改革直接就问道。
“回禀陛下,臣……”孔胤植为难的回答道。他衍圣公天生就代表着很多东西,他并不想要的也不是他能随便撇脱的。
“哦,可是有什么为难事,说出来,朕看看有什么办法解决没有……”杨改革道,杨改革看孔胤植的面色,就已经能大概猜出是什么事了,如今的大明朝,变革正在逐渐加速,社会的动荡和争执,肯定会逐渐的激化,矛盾也会愈加的对立,一心想要推动社会变革的杨改革,自然对这些事有心理准备。
“……陛下,此话,臣实在是难以说出口……”孔胤植为难的说道。
“但说无妨……”杨改革道。
“……陛下,不少人都认为,如今这世上,出了越来越多的奇淫巧计,出了越来越多离经叛道的事……”孔胤植再次把这个事提了出来,上次,他来过,但很快就把皇帝打发走了,很明显,他并没有在皇帝这里找到他想要的东西,他身后的一些人,也并不满足皇帝的这种敷衍态度。
“喔?……是吗?……”杨改革的眉头挑了挑,看了看孔胤植,心里还是有些不满的,既然你孔胤植想当圣人,那岂能没有一点付出,岂能没有一点难度?若是天下什么事都是天上掉馅饼,显然不可能。但,杨改革也是能理解孔胤植的,一个巨大的社会要进行变革,其能量绝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孔胤植来见自己,也不稀奇。
孔胤植连忙把脑袋低下去,不敢和皇帝对视。
杨改革开始思索这件事,一个社会变革转型的能量,确实不容忽视,也不容轻视,孔胤植抗不住压力来找自己,自己却不能一直这么敷衍,还是得想点其他的办法来应对才行。
孔胤植是把脑袋低得低低的,不敢抬头,他岂能不知道他来这里的原因,岂能不清楚这些事情的始末?虽然貌似是张显庸站在风口浪尖,以耀眼的姿态做着这些事,貌似他也应该找张显庸,可孔胤植知道,真正能左右天下这些事的,实际是皇帝,张显庸不过是一个站在前台“跳舞”的人,实际掌控这一切的还是皇帝……
“……卿家可是说正一真人张显庸他做的那些事过于离奇?”杨改革想了许久才问道。孔胤植的事,还是得给他想个办法解决下才好,不然,完全依靠自己的威望压制,也不是个办法,那样会把全部反弹力集中到自己身上,若是反弹力实在太大,自己就陷入被动,也会落得个不讨好的下场,所以,势必还是得转移一下目标,转移一下压力。
“……回禀陛下,这……,臣也不是说张真人做得不对,而是这些事实在是和传统太过于相悖了,很多事,让人实在无法接受,很多人都觉得,身为道士,就该有做道士的觉悟,不该做和道士不相符的事来……”孔胤植说道张显庸的身上,也只能说到这种程度,不敢把话说得太明,他只希望,皇帝能明白自己的苦衷。
“……卿家说的这个事,朕能理解,能明白,先不说张真人做的那些事是对是错,这些事,确实引起了不小的波澜,确实对传统有着不小的冲击……”杨改革反而把话挑明了。
“陛下圣明……”孔胤植松了口气,还是皇帝好说话,不用让自己憋得那么辛苦,既然皇帝自己把话挑明了,也省得他得罪人。
“……卿家可是觉得,张真人对儒家造成了不小的威胁,挤压到了儒家的生存?”杨改革话锋一转,开始把问题扯到道家和儒家之间的冲突上去了,先前那个新鲜事物对传统事物的冲击,杨改革是不谈了,这个东西,现在没法谈,只能等后续的手段出来之后再说,现在说这个,自己即便是以皇帝之威,也无法说得清。
“……这……”孔胤植疑惑的抬头看了看皇帝,皇帝貌似还是说得一件事,可他觉得,皇帝好像改了口风了……
“……回禀陛下,臣不敢妄言道家的好坏,……只是确实很多人认为,认为那些事,过于离谱,过于离经叛道,对于我大明朝,没有什么好处,只是奇淫巧计,只怕会玩物丧志……”孔胤植说道。
“嗯,这种话,朕听过,能理解卿家的意思,先不管张真人做的是对是错,卿家可想过,怎么应付这种情况吗?……放心,朕在这里只是和卿家假设一番,并不是要真的如何如何,卿家只管说……”杨改革问道。
“陛下,臣不知,还请陛下教诲……”孔胤植连忙底下脑袋说道,若是说问怎么对付张显庸的办法,他显然是没有的,张显庸背后就是站着皇帝,除非他能有办法把皇帝也扳倒,否则,张显庸就不可能倒。想到扳倒皇帝的难度,孔胤植不自觉的就打了个冷颤。他自己都还是皇帝扶植的,他凭什么和皇帝过招?就凭他衍圣公的身份?
“朕想问卿家,对‘人需’二字,可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杨改革想了想问道。
“人需……,陛下,臣日日都在钻研此二字,倒是有不小的心得……”孔胤植连忙答应道。
“好……,那朕再问卿家,对徐师傅怎么看?”杨改革想了想,问道。
“徐师傅,……陛下,可是徐阁老徐子先?”孔胤植问道。
“是的,天下间能得朕称师傅的,也就是这两人,卿家不妨说说,对徐师傅的看法……”杨改革说道。
孔胤植那个郁闷和头疼,他不知道为什么皇帝要他谈徐光启,如今这个人的声望早已是遍布天下,更是有活菩萨的赞誉。貌似应该对他大加赞赏才对,可实际,孔胤植知道,不少人还是对徐光启有不小的看法的,说他入了夷人教,数典忘祖什么的。张显庸他都不知道如何谈呢,现在还要他谈徐光启,他更是不好谈。
见孔胤植左右为难的样子,杨改革道:“卿家可是觉得,徐师傅投身夷人教,数典忘祖……”杨改革倒是把盖子揭开了。
“……陛下,臣绝无此言……”孔胤植立刻否认,这话可不是随便能说的。刚才皇帝自己就说了,天下间能得皇帝叫师傅的,徐光启是一个,要他数落徐光启的坏处,这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吗?
“卿家倒是不用急着推脱,朕知道,这种声音在朝野一直都有,朕也不否认,也不打算压制或者禁止这种声音的存在……,朕只想问一句,徐师傅为什么要入夷人教?可是真的要做那数典忘祖,投身夷人的人?”杨改革淡淡的问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徐阁老他绝不是这种人,徐阁老一心为民,一心为了朝廷,为天下黎民可谓是鞠躬尽瘁,没有陛下说得那些事……”孔胤植连忙说道。
“这些都是场面话,却没有说到根子上去……,朕刚才不是说过了吗?让卿家多领会什么叫‘人需’,理解了‘人需’二字,再来看徐师傅的所作所言,就不难理解了……,不理解这个,根本没资格来谈论徐师傅。”杨改革继续淡淡的说道。
“人需……”又是人需,孔胤植的脑袋开始打大起来了,皇帝叫他参研人需这两个字,已不是一次两次了,这人需到底有哪些含义,到底是个什么意思,他实在是糊涂,这人需合起来就是儒字,皇帝说,又跟他儒家息息相关……
“卿家知道徐师傅为什么入夷人的教吗?”杨改革又见孔胤植一副不知所措的模样,又问道。
“回禀陛下,臣不知……”孔胤植回答道。
“……为什么入夷人教,只是因为夷人在天文,算学,历法,地理等方面超过了我大明朝,而我大明朝又身陷水深火热之中,……为什么入夷人教,学夷人的东西?不过是为了图存,救亡而已……,救谁的亡?图谁的存?还不是我大明的……”杨改革说道。
“陛下所言甚是……”孔胤植不敢分辨,皇帝高看徐光启这可不是一天两天了,为这个和皇帝争,怎么争?
“……所以说,真正的儒者,无不是以人需作为己任,无不是以解决人需作为己任的,在我大明需要安民,济困,抵御外辱的时候,他们都会挺身而出,为了儒者的精神而献身……”杨改革说道。
“陛下所言甚是……”孔胤植的汗就出来了,道。
“所以说,一个真正的儒者,需要具有为‘儒’奉献的精神……,而徐师傅正式此类人……”杨改革继续夸奖着徐光启。
“陛下说得是……”孔胤植再一次点头称是。
“……那,卿家以为,孙元化此人如何?”杨改革忽然问道。
“孙元化……”孔胤植那个头大,先说了师傅,现在就说徒弟。
“……陛下,臣也不知该如何评价此人……”孔胤植头大的说道,
“这有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