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794部分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794部分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管还只有一些蛛丝马迹,可他就能通过这些蛛丝马迹推断出很多东西来,如今大金四面被围,消息更加的闭塞,很多东西,都要靠猜的。
黄台吉听了范文程的说辞,心里已经开朗了许多。
“……也就是说,明朝有意和林丹汗动手了?”黄台吉带着一些兴奋的“喊”道,这个消息,无意是最近这一段日子里,最让他高兴的事。
如今他虽然有心去找林丹汗的麻烦,可实力大损的他也不得不掂量掂量后果,若是连林丹汗也打输了,那这大金可就彻底的完了,所以,轻易之间,黄台吉也不敢轻举妄动,再就是黄台吉还是想和林丹汗结盟,好以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明朝周旋,这才是黄台吉目光所企及的,一味的抢点东西过日子,这不是黄台吉的作风。
但一直以来,林丹汗也对他不理不睬,若即若离,既不发兵来打他,也不答应和他结盟,这让他很恼火,屁股后面的明朝给他的压力实在太大了,他必须尽快的取得突破,或者是强硬的收拾林丹汗,或是和林丹汗结盟结盟,他必须要获得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明朝来周旋。如今听到明朝有和林丹汗交恶的可能,黄台吉立刻欢喜起来,想林丹汗若是知道了这件事,必定要对明朝起疑心的,自己再在一旁说一说,或许能说得动林丹汗,想到自己即将获得广阔的回旋空间,黄台吉就充满了激动,他之所以落到如今的田地,全拜明朝所赐,改变这一切根源的所在,还在明朝身上,还得大败明朝才能解决问题,黄台吉的目光始终都是放在明朝身上的,对林丹汗倒是没太放在心上。
“……回大汗,应该是的,以奴才看,这应该是八九不离十了,明朝如今从上到下,治军极严,那里可能有这种不经同意就擅自行动的事发生?既然他发生了,就足以说明一些东西……”范文程说道。
“……天助我也,这明皇还是太嫩了点啊!这心,还是太大了点啊!若是他步步求稳,本汗可就没有任何机会,可他如今却把林丹汗逼到本汗这边来,这明皇,走了招臭棋啊!……”黄台吉蛮高兴的说道。黄台吉一直就把希望寄托在利用广袤的大漠和明朝周旋,待明朝出现疏忽,再返身给明朝一个致命一击,以彻底的扭转态势。在黄台吉看来,要实现这个目标,和林丹汗结盟,是一件比什么都重要的事。
“……”范文程不知道该说什么,他的主子心里想的什么,他未必不能猜出,明皇就真的那么嫩?明皇就真的下了一步臭棋?明皇嫩,那孙承宗呢?那秦良玉诸人呢?也都嫩?明皇传出来的从来都是贤明的名声,什么时候听说了明皇听不进去别人的谏议了?
“……确实如此,若奴才没有猜错,明朝和林丹汗反目,也就快了,大汗和林丹汗结盟的事,怕是要成了,只需有一能言善辩之士前去说服林丹汗即可……”范文程说道。
“宪斗言之有理……,确实需要一得力的人前去劝说林丹汗,这林丹汗本汗虽然没放在眼里,可如今手里的实力还是不俗……”黄台吉很自信的说道,白天一天的劳累,似乎在这一刻得到了解放。边说边看范文程,不住的上下打量。
范文程被黄台吉上下打量了许久,见黄台吉的目光犹疑不定。范文程暗叹一声,黄台吉还是不愿意放他走啊!当下就道:“大汗,若是奴才脸上没有伤疤,少不得要站出来为大汗分忧的,可如今奴才脸上有伤,面目狰狞,倒是不适合做这个了……”
黄台吉听了很高兴,道:“……宪斗不必妄自菲薄,这个伤,只是皮外伤,静养一段时日就会好的,想脸上也不会有什么伤疤的,宪斗放心就是……”黄台吉安慰着自己的谋士,本来,按照范文程的能力,前去做这个谈判的人员,好得很,可黄台吉也担心这个范文程会泄漏了自己的秘密,自己很多心里事,心里话都是跟他说的,这个人必须时刻在自己的监控之下才行,起码在这种危机时刻,黄台吉不能放任任何危险发生。
“谢大汗关心……”范文程立刻谢道,心里不免有了一些失望,他在这大金的世界里,越陷越深,他感觉自己快窒息了。
正在黄台吉高兴的时候,营帐外,传来了嘈杂声。
黄台吉很是恼火,这么晚了,还这么吵闹,一定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没有大事,这么晚了谁敢在吵闹?
“何人在外面喧哗?快去查看……”黄台吉很不爽的大声喊道。
“喳……”外面立刻有奴才答应。
不多时,就有人回报了。
“回主子,镶白旗的桑锡金带着他的部族跑了……”那个回来的奴才小声的禀报道,尽管声音很小,可在这安静的夜里,声音还是很响亮。
“什么,桑锡金跑了?”黄台吉的血气一种翻涌,屋漏偏逢连夜雨,如今正是他大金用人之际,却有人逃离他大金,实在可恶。
“……怎么没人去追?追住了,本汗定要将他碎尸万段……”黄台吉低咆哮着。心中怒火中烧。
范文程在一旁听着,心里直摇头,大金以往打胜仗的时候,蒙古人投过来,规矩也比较容易立,他们也安心,大金也好管,并不需要耗费太多的精力,可如今明朝势大,大金是连连战败,那些投靠过的蒙古人是不可靠了,很多都有反水逃跑的迹象,这个问题,可够黄台吉好好的头疼一阵子了。
“回禀主子,已经有人去追了……”那个奴才立刻答应道。
刚刚高兴了一会的黄台吉,又烦躁起来,这一头还没着落,另外一头又出了状况,气得在汗帐里转圈。
范文程心里暗自摇头,如今这大金,可真的是快完了,连着收拢的蒙古部落也跑路了,只怕这大金坚持不了多久了,出现了这种情况,若是不能及时挽回,这种情况只能越来越坏。
……
林丹汗又接到了黄台吉给的信,依旧是求和的。
拿到信,看过了,林丹汗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直接说往明朝那里送了,今天的这封信的内容,林丹汗无法忽视。这信上说的内容,他更是心里明白,他已经接到这样类似的消息了。
“黄台吉的信,要和本汗结盟的……”林丹汗此时,没有了往日的叫嚣和高傲,有的只是担忧和愤恨。
国师沙尔巴呼图克图率先接过信,稍稍的看了看,就理解了这封信里的意思。
那日乃没有看信,依旧是闭着眼睛养神,这信似乎不用看就知道里面的内容。
“……信里说的,两位也都看过哦,本汗如今该怎么办?”林丹汗问道,这里的两个人,一个是自己的国师沙尔巴呼图克图,一个是自己的大臣那日乃。
这个问题把汗帐里的人问得沉默起来,这个问题实在不好回答,若是说和黄台吉结盟,那就是和明朝为敌,和明朝为敌,这刚好给了明朝口实;若是说继续和明朝结盟,那么明显的,明朝九边精锐尽出,要说都是出来打酱油的,谁信?如今已经在动手动脚了,其意思已经再明显不过了。
怎么决策都有着不小的压力。以前还能拖,如今看样子是不能拖了。这个决策可不好下,一个不好,就会混身碎骨……
沉默了许久。
汗帐里终于是有人出声了。
“大汗,确实到了选择该何去何从的时候了……,要么彻底的和黄台吉结盟,要么,就完全按照明皇的意思做,明皇要怎么样,大汗就怎么样,不给明朝口实,想明朝没有口实,也还得留几分脸面……”那日乃闭着眼睛一言一语的说道,这种情况这几天倒是时常有,其信号已经很明显了,倒是没有必要再考虑了,如今能做的就是两条路,和黄台吉抱团取暖,或者彻底的归附明皇,大概只有这两条路走。
林丹汗沉默了,明朝的强势,他很有感触,明朝敢放开九边,让边军和皇协军出边墙,若是说没有一点准备,这绝不可能,明朝在辽东把黄台吉摁着打,黄台吉根本连还手的力气都没有,林丹汗不想自己被明朝摁着打。
林丹汗虽然自负,但也不是白痴,知道自己手下的实力,实际还不如黄台吉,黄台吉在明朝面前都败北了,自己莫非比黄台吉还要强?若是自己真的比黄台吉强,这几年,就不是黄台吉打他了,而是他打黄台吉了。
和黄台吉结盟还是继续维持和明朝的关系,林丹汗想破了脑袋。这个抉择,一旦做出,几乎就无法更改了。这份选择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这个决策很难下,实际不仅仅是和谁结盟的问题,而是即便他选择了和黄台吉结盟,也面临着和黄台吉争高低,互相暗算的事,这个结盟,对黄台吉有利,对他而言,未必有多大的利,即便是他和黄台吉暗地里交手赢了之后,最后还得面对明朝。


第726章 缺粮的红线
平台。
杨改革正在拿着尺子仔细的比量。
放出了边军和皇协军进入辽东,确实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以沈阳为中心的广袤地区,开始不断的被标上明朝的记号。
“沈阳……”杨改革拿尺子比了一下。然后有拿尺子比下一个城池的距离。
“铁岭……”杨改革读出了另外一个城市的名字。这个城池,距离沈阳又是一百里。
“……建州……”杨改革又拿尺子比了一下,又说道。这些标记出的地点,一个比一个远。
“……这些个城池,如今都是我大明拿下的……”杨改革说道。
周围都是重臣,都认真的听着皇帝说话。
“这越往北,压力越大啊!”杨改革不得不如此说道。前线的大军拿下铁岭,建州这些地方,几乎不费吹灰之力,麻烦还是麻烦在粮食和补给上,对于明朝来说,路途实在太遥远了些,大军的吃喝拉撒,越往北,消耗得越多,越难以保障。
“回禀陛下,是的,以我大军的战力,拿下这些地方都不是问题,问题就出在了交通不便,运输困难,后勤难以补给……,这还是依靠边军皇协军以战养战的结果,若是全部依靠后方补给,则更加艰难……”袁崇焕回答道。
杨改革一阵无语,理想是美好的,可现实总是残酷的,总会出现各种意外。大军压平辽东,固然爽,但这后勤压力也是格外的大,本来,即便是增加些军队吃喝,杨改革咬咬牙,也还能坚持,毕竟边军和皇协军是以战养战,所需补给较少,倒是还能支撑,可问题就出在,到辽东去的,不仅仅只有军队,还有移民,还有灾民,和数十万移民的吃喝拉撒相比,军队那点人数,倒不是大问题了。
“陛下,移民迁徙,再算上东江镇,锦宁等原辽东军民还辽,这总数人,怕是有好几十,小百万了,……陛下,这粮食的缺口相当大,如今虽然夏粮已经收获在即,但北方普遍遭灾,粮食减产,粮荒很是严重,再就是夏粮离缴税入库还有一段时日,夏粮最迟的在八月入库,只怕户部预备的粮食是撑不到那么久了,若要支撑下去,只怕得限量供应了,或者,得直接购买,夏税怕是指望不上了……陛下,臣失职,还请陛下责罚……”户部尚书毕自严很是自责的说道。他倒是把自己目前遇到的问题说了出来,原本户部也做了计划,也早早的从南方调粮,可计划赶不上变化。南方的粮食,除了一部分要通过黄河往陕西送之外,也还有一部分走海运运到了天津,供移民之用,还得准备前线的军粮,今年又是大灾年,北方粮食急剧减产,南方还得往北方数省输粮,压力陡增。
原本用于辽东的粮食,也是早有准备的,但奈何移民和还辽的人实在太多,消耗大增,一下子多出这么多张嘴吃饭,这原本就有些捉襟见肘的粮食储备,立刻跳到红线以下,处于危险状态。
杨改革一阵头疼,如今自己也算是将大明朝上下捋顺了,不存在那种南方将粮食囤积起来,屯而不售的事,虽然价格有些高,但绝对是将整个明朝的粮食都调动起来,可到了如今,还是缺粮,杨改革也没辙,在古代,人口迁徙,大军作战,实在是一件相当难的事,仅仅是吃,就绝对会把绝大多数朝廷和官员吓死,也难怪中国古代向外扩张的动力不足,这还没把敌人打死呢,自己就先把自己折腾死了。
杨改革知道,这是全国性缺粮,这是大灾荒之后造成的粮食减产,是大的军事行动和移民消耗的粮食储备,不是开几个仓,弄几个大地主就能解决的,供不起粮食的开销,不仅仅是移民受阻,连军事也会受阻,甚至重新引燃农民造反。虽然也可以通过限量供应粮食来解决,可这绝不是一个好东西,一旦出现这个东西,对社会必定造成巨大的冲击,对自己必定造成巨大的冲击,很多正在进行的计划,都必定会受到影响。
“此事朕知道,卿家不必自责,这也不是卿家的责任,天灾,大规模减产,加上供养大军,加上移民迁徙,要支撑起其中任何一样,都不容易,如今户部能做到这个模样,也算是极为难得了,卿家不该自责,朕应该感谢卿家才对,既然无法依靠夏税,那就买吧,户部有钱就出钱,无钱朕出……”杨改革说道。在这种全国性的缺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