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774部分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774部分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压阵,陛下在一旁看着,还有数不清的勋贵、同僚们手舞足蹈,张兄以为得多大的力气才能翻盘?”罗姓官员晒道。
张姓官员这才对那个“温文尔雅”,一团和气的皇帝有了新的理解,这哪里是什么一团和气的皇帝,这简直就是一个看不见底的“深渊”。
想到自己在文华殿上和皇帝争得面红耳赤,而实际自己的力量是多么的微不足道,而皇帝又是那么的“善良”,这个张姓的官员只觉得自己很愚蠢,很可笑,螳臂挡车,真的是自己最好的写照。
“唉……,螳臂挡车,自不量力也……”这个张姓的官员长长的吐了口气,道,神情彻底的萎靡下来,今日这个罗姓官员的话对他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
“呵呵,张兄不必如此挂怀,张兄也是刚接触陛下,对陛下还不太熟,待日后和陛下相处久了,就习惯了,陛下其实是很好相处的……”罗姓官员笑着说道。
张姓官员此时对皇帝的感觉,就是一座“深渊”,连看过去的目光都会被吸引进去,还好相处?
“唉,也不知道陛下的所作所为,是对是错,若是按照罗兄说的,陛下当是在做开天辟地以来从来没有过的事啊!”对于皇帝的种种传闻,对于如今官场上的动态,这个新来的张姓官员也有所听闻,只是不太相信,如今得罗姓官员的开解,对这些内幕已经有了足够的了解,可以说融会贯通了,发出了如此的感慨。
“张兄想多了,以陛下之聪慧,到现在,还未作出什么错误的判断来,既然陛下要这么做,显然也有陛下的道理,我等乃是凡夫俗子,比不上陛下圣明,自当是跟着陛下做了……”罗姓官员笑着说道。实际更多的是笑跟着皇帝好赚钱,在赚钱这方面,皇帝似乎从来没失手过,跟着陛下好赚钱,这是公认的,罗姓官员自然要笑了,倒未必真的有多高的觉悟。
“罗兄说得是,多亏了罗兄提醒,否则,在下可是要犯了陛下大忌了……”张姓官员也有点后怕,正如罗姓官员说的,皇帝脾气好,不理自己,可其他人可未必就有皇帝那样好的脾气,自己刚进京做官不久,只怕要不了多久,又给踢出去了。
“唉,张兄言重了,你我乃是同年,提醒乃是应该的。”罗姓官员道。
“请罗兄受在下一拜……”张姓官员还是认真的给罗姓官员鞠躬,算是正式的感谢。
“不敢当,不敢当,……若是张兄有心,不如去买一份《坤舆万国全图》,或者去买一个地球仪,以张兄的品级,这两样东西,是可以买到的,如今这两样东西,乃是做官必备的,张兄若是无事,可多看这两件物品,想日后会更加明白朝堂上的动向,做起事来,则更加的如鱼得水……”罗姓官员继续给这个张姓官员灌输着某些思想。
“《坤舆万国全图》?地球仪?在下知道了,多谢罗兄提醒……”那张姓官员再次放低了身份,鞠躬感谢。
……
乾清宫。
此时的杨改革,也正在安慰韩爌。
“卿家可是为了银钱的事担忧?无妨,此事朕自由打算,虽然给了一个定数,但既然要修,那自然是要修通的……”杨改革微笑着安慰韩爌,给韩爌压惊!
“谢陛下!……可陛下,三百万真的能修通如此漫长的油渣路?”韩爌连忙谢恩,貌似受了一些委屈。今日这小朝议,可是把他提到了风口浪尖去议论,尽管最后没事,可这种感觉实在是不好,韩爌也不想再遇到这种事了。
“呵呵呵,卿家放心,此事,朕心里有数,油渣的事,朕自会吩咐李延翼,让他降价的……”杨改革笑着说道。这石油企业全部垄断在自己手里,自己想怎么整就怎么整,想要多少就要多少,造价完全是自己说了算,该降价的时候自然会降价。
“回禀陛下,臣明白了……”韩爌虽然也预料到这种结局,可事到头来成了真,才分外的气馁,一千万两银子修路的好差事,貌似还轮不到他,皇帝确实会挠人心,他这心,就给皇帝挠得痒痒的,不得不按照皇帝的路子走。
“呵呵呵,明白就好,此事就全靠卿家了,卿家尽快的开工,尽快的行动吧……”杨改革笑着说道。心里倒是很得意,这辽东开发的事,被自己一波一波的催动,逐渐的走向自己想要的结局,天下人的利益,也逐渐的被自己强势的拧在了一起,只待这辽东的果实丰收,自己的布局也就完成,一个利益整合成一体的大明,将是无可抵挡的存在,这件事的重要程度,是真正的远超任何事,做好了这件事,明朝的走向,车算是基本定型,再不怕历史回到原来的老路,此种模式一旦启动,依靠惯性,明朝必定会冲进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时代。
“臣领旨!臣明白。”韩爌当下就答应道,想想,自己辛苦那么久,好歹也落得这么一个差事,总算没白忙活,又想想这事实际还是皇帝暗中掌控着,自己不可能像其他事那般毫无顾忌的插手,韩爌又觉得不爽,自己可能真的是在白忙活。这件事的源头控制在皇帝手里,他要做手脚,还得问问卖油渣的愿意不愿意,还得问问那群太监“会计”愿意不愿意。想到自己对此事的期望和最后的结果,韩爌觉得,皇帝很精明,算盘打得精,自己肥肉是吃不到了,能喝口汤也算不错了。
送走了韩爌,杨改革又自己盘算起来。
辽东卖地的事,自己已经运作很久了,一直都是当一件大事来办,其重视程度,已经超过了很多事,想的是,这件事,是自己整合整个大明朝利益的一次尝试,是万万不能让他失败的,俗话说,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如今,自然是要乘着人心没散,队伍还好带的时候将此事办成“铁案”,容不得他有半分反复的可能。
想到虽然还没有彻底的将整个大明的利益整合成一体,但,就目前的整合的情况来看,这已经是一只相当强大的力量了。漕运的问题,在明朝也算是老大不小的顽疾,算是动不得的东西之一,可就是这动不得的“漕运”,在这股力量面前,根本泛不起什么渣,就足以说明问题了,杨改革对这个结果很满意。
若自己把利益整合这件事办好了,则才可以说,大明朝,没自己什么事了,自己可以高枕无忧了,这件事一旦成了定例,形成了惯性,其力量是谁也阻挡不了的。
试问十七世纪上半叶,又有谁可以抵挡整合完毕的大明朝?这个十七世纪,注定是大明的世纪。


第709章 希望
杨改革正在和毕自严说着关于预算的事。
如今花钱花得那叫一个快,杨改革即便是如今身家雄厚,也未免要心惊胆颤,不得不将预算的事好好的琢磨一下,以前虽然也有吩咐毕自严加紧这方面的准备,可杨改革知道,不可能自己说句话,就什么事都做好了。这些开创性的东西,还得自己动脑筋,还得自己给指明了方向。
“毕卿家,今年官员的薪俸如何?明年可有什么计划?”杨改革率先问道,实际,明朝也不是没有预算,也有,但以前大明朝的收入,主要都是给官员们发俸禄了,基本就这个预算,其他的预算基本就没有什么了。杨改革既然打算预算改革,这自然的,除了俸禄,这教育,经济,科技,文化,基建工程,兵费等等的各项开销的预算,都不能少。
“回陛下,实发到官员手里的俸禄,或一两个月,或两三个月,就必定涨一次,若是朝廷税入一直都不错,争取在明年或者后年,将实发到官员手里的俸禄做到和定制的相符。”毕自严道。明朝官员的工资本来就不高,实际还要“折”,实际到手的更低。
杨改革现在做的,就是把这明朝官员的工资给涨到原有的基础,这是杨改革近期的目标,说是涨,实际,则是把官员俸禄的水分逐渐的剥去,实际,顶多叫恢复俸禄,谈不上一个涨字,实际,即便是杨改革涨了这么多次工资,实际,还没到“法定”的工资数目,只是把原本“折”的部分补足罢了。
毕自严说到这里,也是雄心勃勃的,大明朝向来都是想着方的消减官员的俸禄,向来都是少发俸禄,唯有现在的陛下能做到涨俸禄,逐渐的将官员的俸禄逐渐的补足,这样做的一个直接好处,就是他毕自严在大明官场上得了偌大的好名声。
“嗯,这不错,除了官员的俸禄,其他方面的预算,可有进展?”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也有一些进展……”毕自严回答道。
杨改革正打算仔细的听一听关于预算的事,却见王承恩急急忙忙的进来,道:“陛下,辽东孙师傅急报……”
“哦,孙师傅急报?什么事?”杨改革的心思瞬间到了战事上。
王承恩看了看毕自严,没多想,也就说道:“陛下,孙师傅奏报说,虽然如今已经抵近辽阳,可实际并未和鞑子有过大的交手,实际鞑子实力犹存有必要尽快的打一场大战,以削弱鞑子的实力,或是围困鞑子一部,或是攻下鞑子老巢,以进一步的削弱鞑子……”王承恩禀报道,并没有因为有不管军的毕自严在场就没说,毕自严是帝党的人,是陛下的心腹,即便是知道了也不要紧。
“哦,是吗?”杨改革疑惑了,就这个事?杨改革记得已经吩咐过,要不断把遮蔽的范围过大,该干什么的干什么,不要被和谈迷惑吗?这个事,应该不算是个事。
“……陛下,孙师傅说,他已经准许前方将领尽快的展开一波攻势,此时,此时前方可能已经在打了……”王承恩道,急也就急在这里。
“哦,这样啊!……,无妨,既然孙师傅觉得有必要立刻展开一波攻势,想必孙师傅也是有理由的……”杨改革一下子就明白王承恩的意思了,没多想就如此回答道,杨改革让孙承宗督师九边的意思也就在这里,即便是天子守国门,可实际,辽东到这里,也是相当遥远的。从将前方的动态传回京城,再到参谋部制定出适合的策略,再送回前方执行,这没十天半个月是不可能办到的,杨改革不可能实时指挥战斗,自然只能交给信得过的人,杨改革是很坚定的支持孙承宗。
“奴婢明白了……”王承恩道。
“……对了,召袁兵部平台来见朕。”杨改革想了想,道。
“奴婢遵旨……”王承恩答应道。
“毕卿家,今日朕可能不得空了,此事就下次再说吧……”杨改革想了想,又对毕自严说到。杨改革知道,自己此时再找袁崇焕,更多的不过是马后炮,以辽东到京城的距离,只怕此时辽东已经开打了。
“臣告退。”毕自严道。
送走了毕自严,杨改革又直奔平台,找袁崇焕,更多的是商议战后的事宜,不管是战败还是战胜,都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
……
陕北。
大地上,干旱得很,随眼望去,尽是黄土。
一溜的马车行进在大地上,带起一路的烟尘。
太阳早已将这片土地上的水分蒸发干净,连带着将这片土地上的生机也蒸发掉了。
整个大地一片寂静,除了马车行进时候的叮当声,除了马车车轱辘的响声,似乎就再也找不到声音了。
马车上的人,随着马车的摇晃昏睡着。
其中一辆马车上,一位老年妇女却是醒着的,似乎根本没有睡意,手里拿着用布做的一小袋东西正在出神。
宁取家乡一捧土,勿恋他乡万两金。这句话,一直在这位老年妇女耳边徘徊,移民官送别他们的时候,就是如此说的,他们这些准备移民的人,几乎每人都用小袋子装了一捧土,作为离别家乡最后的依恋,从此之后,就是远走他乡的异乡人了。
看着手里的袋子,想到的又是自己包袱里的那个户籍,移民官说了,这是他们一家的护身符,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有这个东西,不管是在那里,陛下、朝廷都不会不管他们,切忌不可把这东西弄丢了,若是弄丢了这个,麻烦就大了,凭着这个,日后不管是进京做工,还是出关,都可以有额外的照顾,若是没有这个,只怕连工钱都会比别人少很多。
想到这里,老妇人又把自己一直不离身的包袱抓得更紧,他们一家如今选择的就是进京做工,按照移民官说的,有没有户籍这工钱会有很大的区别,这个东西,对他们一家来说,确实是个宝。
“娘……”年轻的媳妇似乎被什么惊醒,醒过来之后,却见自己的娘对着那袋故乡土发呆,又紧握那个包袱,便轻轻的唤了一声。
“唉,媳妇,怎么不睡了?”老年妇女应了声,和蔼的说道。
“娘,睡不着……”媳妇说道,声音里带着一些兴奋。
老年妇女看了看车上的其他人,东倒西歪,随着车身的摇晃,睡得很“踏实”,并没有什么睡不着。老妇人没有搭话。
“……娘,还在想想进京的事呐?咱们都是有手有脚的人,只要勤快,还怕没饭吃么?咱们家三个做事的人,未必还养不活妞妞一个人,听说,京城有专门召女工做事的纱厂,布厂,衣厂……,娘,不用怕的,张大人他们不是说得很清楚了么……”年轻的媳妇对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