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572部分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572部分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爌还在糊涂,皇帝到底是为了什么?今天这事,倒是云里雾里,他看不清,要说收尚方宝剑?可也不至于这样啊?皇帝要派孙承宗督师,也是很正常的,也算是众望所归,也没必要这样啊!莫非,是为了这个舰队的事?可孙承宗也确实需要一只舰队,不然,不说打仗,连兵马都运不出去,何谈打赢呢?如今大明就相信两样东西,第一就是大炮,特别是红夷大炮,第二就是战舰,大明如今就是欺负东虏没船,就是靠着船上的大炮打东虏……,舰队,战船?水师?海上……?
韩爌看着皇帝,暗自思量着,逐渐的,似乎也有了一些眉目,不过,却是只能把这事放在心底,说实话,韩爌尽管在当反帝党这个角色,可韩爌也不希望当得太真,皇帝自有皇帝的打算,需要自己这个反帝党的角色,那是因为不想帝党一家独大,只想制衡朝中的势力,皇帝可不是想自己掣肘他做事,要是自己搞错了方向,如果把“反帝党”变成了掣肘皇帝,那自己恐怕干不了多久,皇帝如今要换个内阁,那可真的轻松得很,有很多有政绩的人都是可以入阁的,何况这事,似乎根本无法反对,韩爌看看皇帝,捏拿了一下心思,也就装作不知道。
很多大臣都站出来赞成,毕竟,没有水师,没有强大的舰队,无论如何,也打不了这仗,这算是一个很合理的要求。
“既然如此,那朕就准孙师傅所请,由孙师傅督师蓟辽,兼领登,莱,天津军务,组建北洋水师,以供驱策,为方便行事,朕许孙师傅总管海上一切事宜……”杨改革顺势说道,给孙承宗的这个官职,也就是历史上崇祯给袁崇焕的那个官职,几乎就是一模一样,当然,除了组建北洋水师,历史上虽然没有提及组建水师,但是,想必这也是袁崇焕固有的权利,,督师蓟辽,兼领登,莱,天津军务,算得上是渤海王了,水师也是其中的权利之一,只是不似今日这般特意的提出来,不似今日这样把水师的地位提得这样高罢了。
杨改革暗叹一口气,北洋水师,终于是出炉了,虽然还不是正儿八经、名正言顺的海军,可这一建立,就不会再撤,打完了东虏,立刻就去琉球,收拾了琉球接着去日本,等从日本弄回了金银,谁敢跟自己提撤海军的事,自己就要他陪每年从日本挖来的那些银子,看谁陪得起。等再过些年,自己不管从声望来说,还是明朝的实际需要来说,都不可能再把水师怎么样。
“臣领旨!”孙承宗依旧是淡定的答应到。
北洋水师?总管海上一切事宜,这个东东,皇帝的用词是不是有些不准确啊?……不少大臣还没反应过来,孙承宗已近接旨了。
“好!那孙师傅还有什么要求,也可以一并提出来,朕照准不误。”杨改革高兴的说道,不待众臣多想,杨改革又接着让孙承宗说第三个要求,算是把孙承宗的第二个要求坐实了。
“回禀陛下,第三点要求,莫过于需要足够的钱粮了,不管是组建水师,调用兵马,还是作战,无一不需要庞大的钱粮支撑,故此,臣需要有足额的钱粮……”孙承宗立刻“淡淡”的回答道。
“哦,这个好说,朕会全力支持孙师傅的,钱粮要多少给多少,火器,军械,大炮,战舰,人员,粮草,医疗,朕都全力支援,只要孙师傅能打赢,另外,户部也要大力的支持孙师傅……”杨改革高兴的说道。北洋水师好歹是定了下来,虽然有些偷偷摸摸的意思在里面,可好歹是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在这个“仇视”海上力量的明末,也只能这般偷偷摸摸的弄,造成即成事实再说,至于光明正大的,杨改革还不想成天打嘴仗。
“臣遵旨!”毕自严见皇帝提到户部,也立刻站出来应承,这个事,倒是不用皇帝多说,今年户部的银子倒是很充裕,孙承宗更是帝党的核心,不管从那方面来说,户部都要全力支持!
“好!那就这般定下了!”杨改革嘴快,立刻定下此事。
一干大臣还准备说说的,却发现,似乎实在没什么要说的,一切都很合理。
【罗嗦一下,关于马车的问题,四轮马车和两轮马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转向架,而中国古代一直没有转向结构,所以,四轮马车很少,不太实用,只有极少的地方使用,没有大面积的普及。】
【关于道路的问题,很多书友觉得四轮马车未必适合中国的道路,其实,中国古代的交通,马车一直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重要的州县其实都是可以通马车的,比如明朝的递运所,就配备了马车,在明朝存在了很长时间,一直就从事着运送物资的工作,比如往边关运粮食等,算是官方的物流体系,只不过后来废弃了。民间南来北往运送货物,除了水运,马车陆运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不可能所有货物都靠人挑肩抗,马队也是在偏远和马车不便的地方才有,所以,其实就明朝来说,驿路、官道不是羊肠小道,大部分都是可以走马车的,当然,能走两轮的不见得能走四轮的,毕竟两轮马车比四轮马车有更强的适应性,不过我觉得,只要能走大部分地方就行,或者说能覆盖重要的一部分地域就行,不见得就要百分百覆盖整个明朝,也不需要百分百的取代两轮马车,就比如到现在,中国还有县没通公路,但不妨碍其他地方使用汽车,有了汽车,也不妨碍人们使用三轮车。】


第549章 选择路
自从杨改革搞定了水师,心头的一桩事,也才放了下来,不过,更重要的事需要准备了,如今松山堡可打得厉害,说不准那天就会被攻破,这登陆,得立刻准备了,得准备随时救援了,所以,倒是更忙了。
杨改革不可能亲自上阵,但是,即便是让孙承宗去督师,杨改革还是不放心,让参谋部做了大量的推演,杨改革不说别的,起码也要在推演上看到胜利的可能性。
“二百万银币……”杨改革呲牙了,杨改革今天准备去平台,约了孙承宗和秦良玉去研究作战方案,抽空批改一下学生们的“作业”,看到某个学生报上来的作业,声称修一条从北京到通州的全石板无缝衔接的大路,起码得二百万银币,这还得征发些徭役,不然,还得更贵,杨改革就看得直呲牙,这银子也太不值钱了点,让杨改革修路的热情瞬间被泼了一桶冰水。
“陛下……”王承恩关切的问道,看着皇帝呲牙,王承恩还以为皇帝身上不舒服,或者是牙痛呢。
“没事,没事……”杨改革连忙说道,边说还边翻看了一下这个学生的“作业”,却是刘懋交上来的,按理说,这个刘懋如今也不会瞎说的,可这路怎么就这样贵呢?
按照这个造价,杨改革也不敢轻易的就说大规模的修路了,就按二百万银币算,四十里,一里路居然要五万银币,按一里路五百米算,一米就要一百个银币,如果按一米路六个或者七个平方算,这一个平方就得要十几个银币,当然,如果到石板,一个平方要五块到六块石板,一块石板的价格,也在两三个银币了,真的是贵,不过,这石板,都是相当厚实的石板,保证能用一百年以上,一旦铺上,倒是可以用很多年,也不能全部把价钱都算到石板上,这路也是三层,下面一层是石头,第三层是三合土,第三层,才是石板,这算是明朝最高级的路了,如果把道路两边的沟渠,桥梁,树木什么的也算上。说起来,二百万银币也不算贵,毕竟,这石板是从山上开采下来的,还得运几十里,甚至上百里才能到修路的地方,古代没啥重型机械,全靠人工开凿,人工搬运,工程造价这样贵,杨改革也可以理解。
这顶级的路这样贵,杨改革是看得直呲牙,虽然这路很贵,可刘懋也信誓旦旦的说,至少可以用百年,杨改革算了下,如果在城内铺设这种造价的石板路,四十里,也就 能在北京城南北铺两条那种六七米宽的路,北京城南北可是十公里,要是想在北京城横七竖八的都给铺上这种石板,外加下水道……
当然,如果是维修如今北京到通州的路,则便宜得多,几万两银子,随便拉点泥巴填补一下坑,把桥修缮一下也就是了,根本用不了多少钱,如果是三合土的路,则稍微贵些,得在如今这路的基础上铺上石头,石头上面再铺一层三合土,算下来,也是要三四十万银币的。
杨改革明白了,为什么古代一直把徭役作为税的一个重要补充了,为什么古代的工程造价这样低了,如果全部征发徭役,则工程造价低得多,只要出点钱养活那些做徭役的民夫就行,没有石板,自己去山上采,没有马车,自己造,没有钢钎,自己派人炼铁,没有石灰,自己烧,没有的工具、木材,统统可以自己做,自己砍,这样就可以把工程造价压倒最低,除非不必可少的才会拿银子买,比如粮食,食盐,实际,连粮食和食盐也是可以调配过来的。杨改革看得那个泪奔,用一句话总结明朝做工程,那就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如今杨改革打算不动用徭役,直接按照商业修路来办,那简直就是给自己找罪受,造价高的不得了。
伤心的杨改革又翻开其他学生的作业,孙元化 那里提到,烧石头的工作已经有些眉目了。
不是孙元化有多幸运,而是杨改革早有交代,在炼钢那会,杨改革就让孙元化把天下能炼的石头都拿来炼下看看,故此,孙元化才对天下石头的种类了解的比较清楚,什么样的石头有什么基本的用处,烧出来的是什么东西,孙元化那里已有大致的眉目,如今皇帝让他从那些石头里烧石灰这一类的东西,又要媲美麻石,他倒是有不少经验,烧起来,也才有大致的方向,故此,杨改革让孙元化烧水泥,孙元化倒是很快就摸到了水泥的边。
“天然水泥?”杨改革看了孙元化作业上描述的东西,基本可以肯定,孙元化烧出来的就是天然水泥,这种只需要一种矿石就能烧出来的“水泥”,杨改革记得,也就那么几种,从矿石的形容和挖取地来看,是天然水泥没错了。
这种水泥,不可能铺路的,也就是做做粘合剂还行,特别是铺下水道什么的,那是什么来着,就是标号太低,用来修路几天就会被碾碎。
杨改革看了一阵,对于如何大规模的生产水泥,更是头疼,在没有蒸汽机的年代里,只能依靠水利,畜力,人力,要大规模的出水泥,那可真的是一个奢侈。
“朕要对卿家说的,就是经验的总结和提炼的事,朕一再吩咐卿家记录下炼制的过程,也就是为的这个,……不知道卿家知道不知道《本草纲目》,李时珍将天下药草,分门别类,按纲按目进行分类,分别记录下各种药材的用途,药性,颜色,如何获取,如何炮制,甚至还配有图画,朕觉得这样不错,对于天下药材,有一目了然之感,更便于后人了解和学习,是有不世之功的,孙卿家不妨学李时珍,将天下矿石也分门别类,分纲目,编排成册,分别记录下他们的特性,作用,颜色,形状,那里获取,能烧成什么,在各种温度下的各种变化,如此,天下矿石,将一目了然,后人要学习,也更加轻松……”杨改革抛开一些杂念,开始了写自己的批语,虽然修路的事没什么眉目,可这些科研的基础性工作,却还得由杨改革指导着前进。
“……关于卿家说的那种石头的事,朕觉得,还不错,那么,如何大规模的烧制,卿家看该如何做?朕打算大兴土木,一旦开动,这种东西的需求量必定极大,些许产量,肯定是不行的……”杨改革为矿业的发展定下了一个调子之后,还是开始张罗水泥的事。
“……史可法在上海修筑上海新城,也需要大量这种石头,用来做粘合剂,如何降低烧制的成本,卿家要努力……”杨改革又写下一段,水泥是出来了,但是用来铺路,那是不指望了,倒是用作粘合剂或许还行,修房子倒是比用石灰做粘合剂结实得多,杨改革倒是想在上海这座新城推广水泥了,准备打造一座真正的“新上海”。有了水泥,至少可以修好几层的楼房了,杨改革就见过不少用砖木修的楼房,用的就是水泥做的粘合剂,楼板用的是木板,即便是到了二十一世纪,这种楼房也不少见,一旦水泥大规模的应用在建筑领域,甚至二十世纪初的建筑都是可以具现化出来的,一旦上海用上水泥,一座具有二十世纪初建筑特质的新上海,可以具现化在明朝,对于历史的进程,将是一个极大的提升。
“……朕前些日子询问了铺石板路的造价,实在是腾贵,朕也是望而生叹,故此,朕可能会以三合土修路,这样便宜许多,但,奈何三合土的路凝结的不够,怕水,不够理想,……朕就想,如果三合土的路能够凝结得更好一些,那就好了,或许可以差强人意,勉强能用,卿家不妨试把三合土拿去烧烧看,看能不能有什么变化,朕觉得,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