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545部分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545部分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廷荒废的东西,也不是一样两样。
“朕记得,我朝可是号称天朝上国来着,如今,却是沦落到摆平一个小部落都吃力的地步,对抗这个小部落,所依仗的,居然是夷人的火器,这些问题,诸位就不觉得可笑么?”杨改革又问道。
“……”几个人依旧是话堵在喉咙里,这话,他们也不是第一次听皇帝说了,这话说出来,可真的伤人,伤自尊,堂堂的天朝到底怎么了?怎么这里打不过别人,那里没别人好?
“诸位可知道,大炮是谁第一个造出来的?”杨改革又问道。
“陛下可是说火炮么?”孙承宗问道。
“嗯,不错,火炮。”杨改革道。
“回陛下,如果臣没记错,该当是前宋之时,就有记载用火炮作战了,不过当时火炮威力远不如如今。”孙承宗回答道。
“不错,火药于我华夏宋朝之时发明,随之也就有了火炮,到如今又多少年了?”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少说也有七百年了。”孙承宗回答道。
“不错,七百年了,七百年前,在遥远的西方是个什么状态,他们可知道什么叫火药,什么叫大炮?可如今呢?却是我大明这个天朝购买他们的大炮,他们的大炮更加厉害,诸位不觉得,几百年了,别人一直在进步,可我朝,却在停滞么?如果再这般发展下去,夷人的大炮火枪愈加厉害,我朝的火器继续停滞,将来又会是个什么情况?”杨改革继续问道。
“回陛下,受制于人……”孙承宗回答道。
“错,不仅是受制于人,将来当亡国奴的日子都有,诸位难道没觉得,一个小小的东虏就让我朝元气大伤,耗尽精力,日后那些夷人有了更厉害的火器,我朝又当如何?”杨改革道。
“陛下,这个不会,我朝当奋起直追,绝不会比夷人的火器差的,我大明焉会怕一小伙夷人……”孙元化听皇帝说的话,血性上来了,实在是难受,忍不住辩驳道。
“按照我朝的情形,地大物博和抵御外辱有关系么?我朝不是年产亿斤铁么?东虏都崛起十年以上了,又有几斤铁变成了火器?变成了大炮?变成了兵器去抵御外辱?”杨改革更是觉得不爽,这个问题不说还好,越说心里越不平,越有气,那股气,堵在心里难受,明明有强大的力量,可偏偏没法使出来,让人干着急。
“陛下,国事艰难是事实,可如今我大明有陛下,这些都不过是跳梁小丑,必将被碾为粉末,陛下,切不可妄自菲薄啊!”毕自严也忍不住辩驳起来,不是辩驳,而是劝导。这个问题实在是堵人得很,他纵使有一千个理由,也说不出口,每一个理由,都是一个借口。就比如,其实那些冶铁的是交了税的,你能说地大物博和抵御外辱没关系?可这有多大关系?越说,只能越堵得慌,导致大明变成如今这个样子的,可不是一下子就能说得清的。
“卿家也是个明白人,又说起胡话来了,卿家的思维,还停留在那个自己给自己编织的梦里啊!‘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卿家也该理解吧,如今夷人远涉几万里,耗时一年来到我大明传教,可我大明呢?又有几个人去过夷人那里?对他们又知道多少?又如何把他们碾为粉末?老祖宗的话,都被我们当成耳边风了,这样下去,唉……我朝底细被夷人全然知晓,而我对夷人,全然不知……唉……”杨改革哀叹道。
“陛下……”毕自严被皇帝一批评,心里堵的更厉害了,皇帝这样的自我贬低,让他着实伤心得厉害,皇帝这话伤了他的自尊。
“陛下,臣以为,夷人离我大明几万里之遥,即便是他们能来我朝,也不能说明什么,难道他们还敢来打我大明么?这不足为患,倒是要防止他们把我朝的底细给摸去了是真,待臣造出更厉害的大炮,他们则不足为虑。”孙元化赶忙劝说自我贬低的皇帝。
“卿家也说胡话,《天下堪舆全图》卿家也看过吧,怎么说出这样自负的话来?天下有多大?我大明占了多少,焉知没有一个和我大明一样大的王朝把我朝的底细摸去了来找我朝的麻烦?”杨改革否定孙元化。
“陛下,这,我大明乃是……,那些夷人焉能……”孙元化刚说了几句话,剩下的话就堵住了,说不出来,这话不说也罢,他自己本身也是跟着徐光启学夷人那些学问的,岂能不知夷人的长处,此时是给皇帝问的头脑发热,血气上涌,有些激动才如此,话一出口,就知道自己不该说。
“你们不觉得,一个能制造千里镜,一个比我朝更加准确预算天象,一个比我朝火器更厉害,一个能远涉重洋几万里的国度,能是一个简单的蛮夷可以概括的吗?两位不妨算算,这些东西都牵涉到了那些东西,我朝又比他们强多少?”杨改革反问道,杨改革越说口越干。
“……”毕自严和孙元化倒是给问的哑口无言,按照皇帝说的,这大明就是一个看上去很强大,实则是个迂腐不堪,臃肿肥大的巨人罢了,所谓的强大,不过是一层皮罢了。
“几乎所有人都一直告诉朕,我大明是地大物博,地域宽广,物产丰富,百姓富足,其他人,不过是蛮夷,不过是未开化的野人,不值得正眼看一下,可联想近十年的情况来看,则未必,在我大明身边,一群未开化的野人打得我朝连连战败,失地千里,折损百姓无数;在远方,另外一群人给我大明带来了更厉害的大炮,火器,带来的千里镜,带来了四轮马车,更厉害的数不胜数,而我朝,看似强大无比,实则虚弱无比,被东虏打得连连战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说税赋,银钱方面的事,光是从不到百分之一的钢铁产量转化成军事力量来看,就足以说明问题,假如我朝当年和东虏一接战,就迅速的把天下钢铁产量转化成军事力量,变成兵器,变成火枪,大炮,铠甲,不说多,有个百分之一,就足以造出千门以上的大炮,如果能转化一成,则至少可以铸造万门以上的大炮,这些源源不断的火器,兵器,铠甲武装源源不断的士卒,莫非东虏还能猖狂?”杨改革问道。
几个人被问的哑口无言,地大物博确实不假,地域宽广更是不假,物产丰富更是绝对的,只可惜,边关是经常发不出粮饷,官军更是一触即溃,火器倒是有些,但厉害的比如红夷大炮,火铳,则都要从夷人那引进,这个问题,虽然大家都知道,可却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这里面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可不光光是武器的问题。
“……陛下所言不假,我朝看似强大,但实际将国力转化成战力,往往百中无一,如此算下来,我朝战力,着实少得可怜,唉,陛下,此事也不是一下就能说清的啊!钢铁转化成兵器,装配士卒固然很重要,可相应的粮饷,补给,训练又牵涉到更多,这赋税又是……”孙承宗一脸无可奈何的道。
孙承宗还好,脸色还能保持平静,可毕自严却是伤了自尊了,孙元化更是堵得慌。
“孙师傅说得不错,我朝将国力转化成战力,往往百不足一,举国之力对付一个小部落,往往力不从心,如果能迅速把国力转化成战力,还有什么东虏是摆不平的?这个问题,困扰了朕许久,朕想来想去,觉得,也只有把一批事关朝廷命脉的东西牢牢的掌握在手上才行,到了战时,可迅速的转化成兵器,火器,大炮,急速的扩充我朝的实力,避免再出现类似东虏的情况……故此,也才有今日这个重工业基地之说。”杨改革道。
“陛下的意思?”毕自严给皇帝搞糊涂了,问道。
“朕的意思是,打造一个重工业基地,让这个重工业基地的钢铁产量要占到天下产量的数成以上,平时如民间一般铸铁贩卖,自行买卖养活自己,到了战时,则可将民用的产能转化成军用,急速扩充军备,如朕的重工业基地的钢铁产量占天下钢铁产量的一成,那么,战时,朕要扩充军备,一声令下,就有一千万斤钢铁变成武器,而不是如今打仗了才想起来要引进先进的武器,打仗了才想起来铸炮,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我朝的国力……”杨改革解释道。
“……臣明白。”孙承宗道,皇帝的心思,他确实明白。
“……臣明白了。”毕自严也跟着说道,毕自严终于想起什么来了,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臣也明白了。”孙元化看了看前面的二人,最后说道。
“好,诸位都是朕的心腹,能明白就好,此举,可能有些人说朕穷兵黩武,就让他们说去吧,我大明面临的难关,有些人是不想看见,不想知道,更不想解决的办法,这些问题,就只能留给朕,留给诸位了。”杨改革道。
“臣等明白。”几个人答道。
“重工业基地的事,如今已经有了个开头,孙卿家在天津铸炮,就是这个重工业的核心,朕打算,把他迁移到丰润附近,这个地方铁矿,煤矿都有,靠着天津,靠着海,交通和资源都是极为丰富的,倒是一个好地方……”杨改革道。
“陛下,丰润?这不就是当年的遵化冶铁所么?”孙元化忽然想明白了,忽然问道。
“遵化冶铁所?”杨改革没太听明白。
“回陛下,是的,这地方,以前就有的官办的冶铁所,曾经也是每年为朝廷冶铁几十万斤,百万斤的场所,不过,如今,已经荒废了,唉,陛下之言,确实有道理啊!这朝廷手里,必须要掌握着足够的冶铁场,不然,真的到了战时,只能抓瞎,……陛下说得在理,其实我朝先前一直就是这样办的,想来也是怕万一打起仗来,朝廷手上没有足够的钢铁吧,唉,可惜,如今都荒废了啊!臣以为,着实得该把此事重视起来,如今我朝外敌当前,朝廷手中不可无铁……”孙元化说道。
“……”杨改革郁闷了,这不早说,早说以前有官办的冶铁所,还是在这个地方,自己直接照办就是了,那里费这样多的口舌?嘴巴都讲干了,喝了几罐茶,还浪费无数表情,明朝也不全是饭桶啊!不,应该说,后来的都是饭桶,杨改革郁闷的想到。


第526章 遵化工器局
杨改革挺郁闷的,更是尴尬,灌了一肚子的水,浪费了无数的口水,嘴巴也讲干了,到头来,别人告诉自己,以前就有官办的冶铁所,还就在自己说的那地方,和自己想的那什么工业基地完全就是如出一辙,只不过以前的那些“工业基地”都被玩荒废了,而自己要干的就是重新启动这个明朝早已有的“重工业基地”,根本就没有必要说这样多,还起了个新名字,直接告诉自己的帝党们,皇帝准备重启遵化冶铁所就行了,当真是浪费了无数的表情。
杨改革听了孙元化介绍了一气遵化冶铁所的状况,就快吐白沫了,都怪自己太小白,对明朝的历史不懂,不然,也不用绕这样大的弯子了,不过,杨改革又很快就为自己辩护,这能怪自己么?自己又不是历史学家,对明朝的方方面面都了解,不知道不是很正常么?就算是历史学家也不敢说就能把明朝的方方面面都了解得透彻,杨改革又在心里给自己辩护了一番……
“这个官办冶铁所,其实也就是朕说的那个重工业基地,不过,朕的这个重工业基地却又和这个冶铁所不一样,重工业基地不仅仅是为朝廷冶炼些钢铁,更重要的是要在我朝钢铁的生产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如此,平时才可以养得起自己,到了战时,也才可以立刻转化成战力,否则,光是重启一个冶铁所,依旧是靠朝廷,靠朕那样无休止的投银子进去,怕也是重启不了几年的,又要走回到老路上去,是不是?”杨改革有些郁闷的道。
“是,陛下。”几个人应声答道。当年遵化冶铁所为是什么关闭,不就是机构庞杂,太耗费银子了么?无休止的投银子进去,显然开不料多久。
“……再说,光是重启一个冶铁所有什么用,引进新式大炮,铸炮出越来越厉害的大炮,这些都是要花钱的,光启动冶铁所,这些研发新式大炮的费用谁出?十年八年的朕还可以出,更长久的呢?又怎么办?所以说,光是启动冶铁所是不行的,这才有了朕说的重工业基地,炼钢除了做买卖养活自己之外,更是要把研发新式大炮的银子赚出来,我朝要不断的研究更厉害的大炮,如今红夷大炮能打五六里,那就研究能打七八里的,如今一门炮要三千斤钢铁,那就研究更厉害的钢铁,争取把大炮的重量降到一千斤……,这些可都是要银子的……”
“……再说,除了铸炮,其他地方也有需要钢铁,也涉及到国计民生,比如四轮马车的减震,这可是个好东西,一般的铁可做不了,是不是,孙卿家……”杨改革又开始一个人长篇大论起来,推动工业化,不肯能让皇帝一个人去干,也不可能下几条命令了事,起码得得到自己帝党的支持才行,这个是不得不说清楚的东西。
“回陛下,是的,如今四轮马车的减震,也就臣那里能做出来,其他人都没那个配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