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437部分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437部分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但是也远没到败亡的地步,告祭太庙,似乎早了些……”杨改革可清醒的很,对那点土地的热情不是那么高涨,如今全球没开发的土地,有数倍明朝大,只要稳住了脚跟,解决了自己身边的几个麻烦,开启殖民的步伐,不愁没地方。
“还是陛下圣明,老臣糊涂了,糊涂了!”孙承宗很快就明白过来,此时高兴,确实早了些,东虏也就是伤了一点,远没到大伤元气的地步,更没到消亡的地步,那些地方,虽然东虏退走了,但是,也还是飞地,要了也没用。
杨改革看了一阵沙盘,道:“这次东虏退走,袁崇焕哪里的压力一下就大了很多啊!虽然已近冬月,但是只要还没下雪,就不得不防啊!还有满桂哪里,也别太大意了,适当的退回来一些,别给东虏抓住空子,弄一个灰头灰脸……”
“陛下,老臣已经将消息转给满将军,袁自如哪里靠着东江镇,应该早收到消息了,老臣也已经转了一份消息过去,让他们留意。”孙承宗立刻说道。
“好!提醒他们,提高警惕,不要轻易出战,将今年的战绩尽量保持下去,只要下雪就好,下雪了,今年的战绩就算是定下来了,这就是胜利。”杨改革说道,如今,犹如尘埃已经落下,待大雪封山,就算是尘埃落定了,今年的战绩,再也不怕出差错。
孙承宗稍稍想了想,就明白皇帝的意思了,低声道:“臣遵命。”
……
辽东,锦州。
巡抚衙门。
东江镇的消息也送到了袁崇焕这里。
袁崇焕拿着这从镇江堡传来的十万火急的情报,心里不是个滋味。
他堂堂辽东巡抚,抵御东虏的中流砥柱,却在这崇祯元年对东虏的战事当中,无所事事,,碌碌无为,一无所获。
毛文龙以身为诱饵,在镇江堡钓住鞑子,跟鞑子大战,斩获无数,而他锦宁这条战线,整天除了和鞑子对峙,就还是对峙,进攻,袁崇焕觉得没多大胜算,引鞑子来攻?袁崇焕做不到毛文龙那般狠,跟鞑子写叛变信,更不想学毛文龙,挂一城鞑子的脑袋在上面。虽然他没有斩获,但是,刘吉善哪里收到不少林丹汗送来的脑袋,他也是能弄到脑袋的。
满桂哪里就不说,据说,是如今整个明朝最快活官军了,整天压着蒙古人收拾蒙古人,不用自己打仗,却能一批一批东西的往关内送,虽然蒙古人的脑袋不如鞑子值钱,也不如鞑子脑袋值功,但是别人日子过得快活,连边军那些苦哈哈都跟着他闹。
林丹汗虽然不是他明朝管辖下的,但是,也是和他们是同盟关系,虽然被黄台吉狠打了一把,但是,也弄了不少脑袋,如今,也是隔三差五就往锦宁送,当然,是送到刘吉善哪里,而不是他哪里。以至于,连刘吉善这个不打仗的人都有不少脑袋,他却拿不出一颗。
袁崇焕除了焦虑,就是叹息,没有一个头绪,也没有一个破局的办法,如今,东江镇的消息传来,鞑子退走,这一场战事,算是彻底的完结下来了,战事结束了,可他的脑袋呢?可一颗也没弄到啊!这怎么跟朝廷交代?怎么跟皇帝交代?虽然他也知道,自己在这场战事当中出了不少力,论功行赏,少不了他的功劳,可袁崇焕总觉得,自己跟某些人比,黯淡得很。这中流砥柱,不臊得慌么?
“诶……”袁崇焕长长的叹了口气。对着身边的小校道:“传令各军各将,火速来巡抚衙门议事!”袁崇焕收拾了满地的情怀,不得不开始做事,这个消息十分重要,还得尽快的传达下去,万一鞑子抽猛子给他锦宁来一下,那这次大战,他不但无功,还得落为别人的笑柄。
……
“有意思,有意思!”
在辽东海上,一艘向着皮岛前进的战船上,一个官员打扮的人,刚刚从过去的一艘战舰上听说了镇江堡鞑子撤走的事后,然后不住的念叨着。
这个人就是准备前往朝鲜的刘吉善,这次他的目的就是去质问朝鲜国主,将朝鲜重新纳入大明的怀抱,将围困东虏的包围圈围得更加的紧,顺便向朝鲜推销武器的。接到镇江堡鞑子撤走,临走从朝鲜狠捞一把的消息之后,不由的笑了了起来,真的是想睡觉,来枕头,鞑子这样干,自己不用太多的口舌,朝鲜就会重回大明,稍稍忽悠一下,就会买很多武器,皇帝给予的这项任务,无疑,相当的简单。
……
杨改革结束了平台里的事,出了宫,准备去见刘兴祚。
在街上转了几圈,马车进了一个安静的院子。
杨改革熟练的进了客厅,熟练的知道什么物件摆在那里。
“公子,要带那个人上来吗?”王承恩已经变成了管家。
杨改革喝了口茶,道:“带上来吧。”
“小的遵命。”王承恩答应了一声。
不一会,一个壮实的男子就被侍卫们带到了客厅。
进了客厅,这个男子四处打量了一下,显得很奇怪,最后看到端坐在上座上的杨改革,以及身后的壮汉,楞了下。
“在下见过公子。”这个人就是刘兴祚,虽然他不知道自己眼前的这位公子是什么来头,但是知道,这个人肯定非同凡响,当下就谦逊的行礼。
“见过,幸会。”杨改革只是简单的说了声,连喝茶的茶杯都没放下。
刘兴祚看得吃惊!自己行的可是大礼,这个人仅仅就是如此回了句,好大的架子,不,好大的来头啊!
“这位公子,不知道尊姓大名,未知在下可否知晓?”刘兴祚更加谨慎的对待着,这一位公子气度实在是不凡,不似凡人。
“我家公子姓什名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事,我家公子可以做主。”王承恩在一旁说道。
刘兴祚看得吃惊!他要反出鞑子,接触的都是明朝的封疆大吏,不是毛文龙就是袁崇焕,或者是其他地方的巡抚之类的大员,看这个公子哥的口气,似乎比他们还大。
“真的能做主么?在下的事,可连毛大人,袁大人都不见得能做主……”刘兴祚试探性的问道。
“好了,刘兴祚,你不用试探了,你口中的袁大人,毛大人,我们都知道,他们见了我家公子,都得行三叩九拜的大礼,你还不明白么?”王承恩基本上就是直说了。
刘兴祚吃惊的看着自己面前的这位公子哥,实在太年轻了,这位就是那个能拿出一千万两银子赈灾的大明皇帝,当下就跪倒在地,连连磕头,道:“罪人刘兴祚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好了,免礼吧,这里不是大殿上,倒是不拘那么多的礼节。”杨改革笑道,这个人的价值,还是很大的,知晓很多内幕,或许,关于山西走私的事,他也知道一些,这可是个相当重要的人证,倒是值得自己见一见,自己见了他一下,给他个许诺,让他把知道的全部吐出来,如果能牵涉到山西商人通敌的事,那更加的好,将来可是人证物证俱全。
“罪人不敢!”刘兴祚跪在地上不敢起来,他是万万没想到,自己能得明朝皇帝的亲自接见,还是皇帝出宫了接见他。
“知道本公子为什么要见你吗?”杨改革也不介意别人跪着说话,开口问道。
“罪人不知。”刘兴祚说道。
“其实,本公子对东虏那边的情况很感兴趣,特别是东虏上层的事,很感兴趣,你也知道,如今我我大明正在跟东虏交战,了解东虏高层的内幕,是很重要的,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应该听说过吧,所以,得知你反正,所以,特意亲自来见一见你,有什么要求,都可以跟本公子提。”杨改革说道。
“罪人乃是迷途知返之人,蒙公子不弃,实乃罪人的福份,公子想知道鞑子的内情,兴祚必定无所不言,无所不说,不会做任何隐瞒,不敢奢望,唯请公子暂且隐瞒罪人的身份,罪人是诈死逃脱的,罪人在鞑子那边的亲弟等也要反正,正寻机会……”刘兴祚倒是满口就答应了。
“很好,这个没问题,你先暂且隐藏在京中,不要露行藏,安心的将你在东虏那边的所见所闻都一一记录下来,待本公子有空,再读你的书,注意,你写的东西,涉及机密,记得保密,除了你之外,不要让人知道,这件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待你家兄弟都过来了,本公子为你们兄弟安排一些好差事,必定不让你们失望的……”杨改革承诺道。
“多谢公子大恩,罪人铭记五内,没齿难忘。”刘兴祚喜出望外,能得当今的皇帝的承诺,那无疑是相当保险的一件事了,明朝皇帝的信誉,那可是相当的好,进入了皇帝的视线,跟皇帝搭上了线,这是他原本没想到的。


第437章 秦良玉进京
秦良玉望着高大的城墙,川流不息的人流,感概万千,旧地重游,不免心生感慨,几年前,她也是这般提兵北上,如今,又蒙皇帝陛下相召,再次提兵北上,再次来到这北京城。
不过,如今和先前确实有很大不同,如今已经是崇祯天子了,这位天子自登基以来,就办了数件大事,一扫魏逆;再拿一千万两银子赈灾,这都是天大的事,这位天子的名声,在民间,好得不得了;最近,更是传来在辽东大胜东虏的消息,举国为之振奋,这位天子的声望,已经是无以复加,是大明朝开国以来,有数的圣明天子。
从都督府、兵部报备完毕,秦良玉这才有闲暇欣赏京城的街景来,给秦良玉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变化大,变得有点认不出了。
“娘,这京城中变化好大啊!这才几年没来,怎么就好似变了一个样似的。”
说话的人,正是得皇帝召见,提兵不远万里,走了半年,才从老家赶到京城的秦良玉一行,虽然一身的风尘、疲惫,但是,也被这变化太大的京城震住了。
一位五十岁,仪度娴雅的老夫人,牵着马匹,颇为感慨的走在京城的大道上,这位就刚到京城的秦良玉。
听见自己儿子的惊奇声,回过头来,文雅的笑道:“确实变化很大,娘记得先前外城可没这般繁华,如今,到处都是房子,到处都是人流,好似都有自己的事要忙,和前些年大不同。”这北京的外城给秦良玉的印象就是一破落户住的地方,可如今,一间间高大的砖房整齐的排列,街上的人都是来去匆匆,似乎都有自己的事做,可和几年前她到这里的时候大不一样。
秦良玉看到的,就是如今北京城刚刚兴起的工厂,一排排的砖房,就是工厂的厂房,有琉璃斋的玻璃场,有制衣厂,被服场,马车厂等等,部分兵工厂也设在这里,所以,看上去,很大一片都是这种一般整齐的大房子,给人的感觉相当的震撼,道路也是修过的,主干道路,铺的是麻石,远比以前干净,而时近中午,已经到了吃午饭的时间,工厂里的人匆匆忙忙的下工,有的回家吃饭,有的则借着下工的时候,出去办事,等等,人流湍急,让身处人流之中的秦良玉一行,大感意外。
“娘,都午时了吧,孩儿这肚子可饿得咕咕叫了,咱们还是去吃饭吧,吃过了饭,再去京城一绝的琉璃斋看看吧,如今都说,到了京城,不去琉璃斋,就白来京城了,娘,咱们以前住的那胡同离琉璃斋不远吧,正好,看过琉璃斋了顺道回家。”秦良玉的儿子马祥麟嚷嚷道,如今京城的第一大景,就是琉璃斋那一条街的玻璃墙,其价值,有人说,价值百万两以上,以至于京城里的男女老幼携家带口的去看这种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景。
秦良玉雍容雅致的笑道:“行!娘也听说这琉璃斋乃是京城必去之处,也想看看到底如何呢,正好,咱们家那胡同离琉璃斋不远,正好顺道,也去看看吧,现在吃午饭还早了些,看过之后,再去吃饭不迟!”
秦良玉是大明朝正儿八经的都督佥事,实职的总兵官,对朝廷的动向,消息自然灵通,知道如今琉璃斋代表着什么,供应整个大军和东虏作战的银子,估计大半都是从这里出的,对于皇帝的生财能力,秦良玉当真是佩服。
又想起皇帝给的那十万两银子,先前她数次为大明朝转战,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可从来没遇到这种事,大多时候都是需要自己筹备粮食,自己招募兵员,就连兵器什么都是自己筹备的,这次皇帝很大方,一次就给了他十万两银子作为开拔的费用,让秦良玉感觉到了温暖,来的路上,有银子,也才大方一些,时不时还能给士卒一些肉吃,过得可谓是“上等人”的日子,倒是让士卒们走得欢快得很,都说值得,让秦良玉对皇帝的好奇,不止增加一筹,逐渐的,又从邸报等各路消息得知,调去拱卫京师的其他两路人马,受到的是新军待遇,据说好得不得了,一个月能拿到三两银子的饷银,这让秦良玉更加的意外,朱家的皇帝虽然一直都待自己不错,但是,能给如此之高的军饷,还真的是不可思议。
“娘,娘……”秦良玉身后的一个年轻女子走上前来喊道,打断了秦良玉的思索。
“凤儿,怎么了?”秦良玉温婉的问道,问话的这个人,正是秦良玉的儿媳妇张凤仪。
“……娘,你快看,快看啊!好漂亮啊!”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