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343部分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343部分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陛下,此事,正在办,就是案牍实在是太繁杂了些,所以,如今还没什么头绪,诸多案牍,还得仔细的校对、确认才行……”说起这事,曹化淳就心中打鼓,从来就只听说给自家下辖的老百姓上户口的,从来没听说过给别个家的人口上户口的,这种事的难度可想而知,好在东虏的人口不多,还有个尽头,好在东虏那边逃过来的人很多,多问问,多对比一下,总还能有个印证的方法,不然,曹化淳就得喊天了,对于皇帝这种变态的要求,曹化淳也只能拿银子撒气,使劲的砸银子。
“好,此事也要认真的办理,日后,这些都是有大用的……”杨改革漫不经心的说到。
“奴婢遵命……”曹化淳连忙低下头答应到。
王承恩办完事情回来,一脸的笑意。
杨改革见王承恩一脸的消息,问道:“哦,呵呵,大伴,看着一脸的笑意,莫非有什么喜事不成?”
“回陛下,确实有好事,而且还是一件不小的事……”王承恩一脸的笑意,抢着回答道。
“什么好事让大伴笑成了这样?”杨改革休闲得很,躺在椅子上,斜着眼睛问的。
“回陛下,乃是东南方面的消息,陛下要招抚的那个郑芝龙,已经同意招安了,估摸着,再过一段时间,大概着一个月,就可以进京了。”王承恩笑着把消息说了出来。
听到这个消息,杨改革立刻坐了起来,从躺变成了竖,这个消息是在是太重要了,这个明朝说是烽烟四起,绝不为过,东面是朝鲜,那里,去年,东虏刚把朝鲜占了去,明朝失去了一个盟友,前几年,刚刚和日本在那里大打出手打了一仗,元气大伤;东南面,则是海盗郑芝龙攻城掠地,抢占州县和人口;南面,西南,则是土司造反,也是刚刚平定下去;西面、西北则是陕西的天灾,民变,是蒙古人时不时的叩关,要赏赐,或者是跟东虏勾搭;北面东北面,这个就不说了,明朝这几年在东北损失了几十万官兵,上百万的人口,可谓出大血,如今,蒙古和东虏正打得火热,所以说,明朝是四面楚歌,烽火遍地毫不为过。听到危害东南面的郑芝龙要招安,杨改革怎么不跳起来?
“大伴,确定?那个郑芝龙接受招安了?”杨改革再次追问到,这个消息,无疑是今天收到的另外一个好消息,堪比把李自成招进官僚阶级的队伍。
“陛下,奏报就在这里呢,奴婢那里敢欺骗陛下,此事,绝对错不了的。”王承恩负责司礼监,这种事,都得先通过他,他更是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所以,重要不重要,他最清楚。
杨改革立刻接过奏疏读起来,很快就看完了,眼光朝着烟波浩渺的太液池望去,心情可谓久久不能平静。
王承恩见皇帝看完了奏疏,对着太液池发呆,开口道:“陛下,那个郑芝龙见过了陛下的手段,估摸也是怕了,听负责招安的人奏报,那郑芝龙听说了陛下要每年以百万两银子造舰,要重现三保太监的舰队,没考虑多久,就决定招安了……,呵呵,陛下,这真的可是一个好消息……如此一来,东南平定也……”王承恩笑着说到,里面写了一些招安的过程,是负责招安的官员吹捧的话,不过如今拿来给皇帝说,最合适不过了,当初可是皇帝放狠话,不接受招安,即每年拿一百万两银子造舰的,要不然,这郑芝龙,怕没这样干脆,郑芝龙接受招安,代表的就是大明朝东南的烽火,可以结束了。
“……确实是好事,确实是好事……”杨改革的心情久久未能平静,来明末这样久,还没有一天能有今天这样让人感到高兴过。杨改革的激动,是在内心的,表面上,则是平静的微笑着,望着浩瀚的太液池,一副轻松自在的样子,明末两个相当重要的,可以改写历史的,一直游离在掌握之外的人,都到了自己的掌握之下,怎能不激动?
“大伴,朕高兴,得庆祝一下,你看该怎么弄?”杨改革心情那个荡漾,那个激动,那个美,不得不好好的庆祝一下,以表达自己的心情。
王承恩稍微的想了下就道:“陛下,可是说中秋佳节?可是要放焰火?如今陕西的移民基本上可以说成功了,东南的匪患又平定了,确实得庆贺一下,那,陛下,奴婢就传旨有司,今年中秋要热闹一些?”
“中秋?”杨改革从来没想过庆祝中秋节的,不过既然赶上了,那么,就好好的庆祝一下。“……好,今年中秋,得办得隆重一些,对了,李天经那个热气球早就做好了,今年中秋节,让他准备几个热气球,在北京城里飘起来,在老百姓面前露露脸,让他作为压轴的好戏上场……嘿嘿……”杨改革心情荡漾的笑起来……
明末的历史,在自己“艰苦努力”之下,终于在逆转。
【书友们批评的是,如今,确实把书写得越来越“悲伤”了,越来越拖沓了,所以,决定提速,决定写开心一点,写点好消息,不然老写悲剧的崇祯,大家都有意见了,呵呵,明末的拐点来了,以前写悲剧一点,写艰苦一点,也是为了体现崇祯的艰难,不管是这本书还是历史上的。看在拐点,好消息来临的份上,大家多支持一下……多谢了!】


第360章 奇观
崇祯元年。
进入了八月中旬,北京城里,关于琉璃斋的事,开始持续升温。璃斋接二连三的在各种场合“抛头露面”,使得琉璃斋的人气再次爆棚。
张国纪最近活得很滋润,越来越多的人到他手里买“股票”,他的股票,除了那二万两是自己掏钱之外,其他的,全都是他女儿懿安皇后给他的,也就是说,他已经白得了近十万两银子。对于琉璃斋是金山的说法,他绝对是深信不疑。
不过,张国纪如今也是快乐并着痛苦,快乐是因为他白得了很多银子,痛苦是因为他手上的股票越来越少,这琉璃斋的股票价格,则越来越高,张国纪很痛苦,到底是卖了拿现银?还是再等等,等股票再涨一点?
张国纪今天是更加的痛苦,今天,他又出手了几张股票,别人给的是每张股票一千二百两的价格,他张国纪光除了那一千两的股票银本身,又多白得了一二千两银子,这种坐在家中,别人送钱上门的买卖,让张国纪上瘾了,本来因该高兴,但是,也是他痛苦的原因,他手上的股票断顿了。
“唉,夫人啊!今日,我得进躺宫,家中你就多照看一下……”张国纪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再找自己女儿要一点比价好,近十万两银子的进账,让张国纪红了眼,他女儿当了好些年皇后了,可是,家中的银子,也不可能一下子拿出十万两来,结果,如今这位皇帝,一赏赐,就给了懿安皇后,也就是他女儿十万两银子的股票,让他的家产,一下子暴增。
“怎么又进宫啊?你前几日不是才进过宫吗?不是又是找女儿要那个股票吧?”张国纪的夫人唠叨道。
“妇道人家知道什么?我去了,你在家好生看着……”张国纪甩下一句,头也不回的就出去了。手里买了股票,他心里就不踏实,那些人奉承,讨好他,那是因为他手上有股票,没股票了,他又不怎么值钱了,他一个空头都督同知,在这北京城勋贵多如狗的地方,也不是很值钱。
……
琉璃斋的持续发酵,杨改革一直在操控中,包括捐赠马灯,包括上邸报科普知识,包括装修紫禁城的工程等等,都是杨改革的发酵手段。
每发酵一次,这琉璃斋就受关注一次,那些到琉璃斋参观琉璃斋的人,也就多一层,以至于,琉璃斋那条街,马车都难以进去,快变成步行街了,可见琉璃斋的魅力。
杨改革盘算着,快马把消息送到南边,然后那边张罗商人过来买股票,时间也差不多了。自己得给琉璃斋再加一把火,让琉璃斋更加的火爆起来。然后,等那些南方来的“商人”,开始大批的购买股票之后,这琉璃斋的股票,大概就会彻底的爆发,那时候,就是自己搂钱的好时机。
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中国人传统的节日,今年因为皇帝有令,要办得热闹一点,所以,大街上,也是张灯结彩,格外的漂亮。
本来,中秋节的活动都是在晚上进行的,什么赏月啊!放焰火啊!看花灯什么的,即便是有皇帝参与的中秋节,也多是在晚上,可是,这次,皇帝要求大家,白天就过来,这中秋节的节目,白天就要开始,许多大臣摸不着头脑。
承天门前,已经搭了很多彩棚,皇帝的最高最大,档次最高,两边是文武大臣,勋贵们的。
下午五点多,太阳已经偏西了,太阳的火力已经不是很毒辣,不少大臣来到了彩棚,开始过今年的中秋节。
一些官员在闲聊,对于今年这个特殊的中秋节,很多人觉得奇怪。
“诸位大人,我说,往年的中秋,可没这个过法啊?今年陛下这是打算如何个过法?这还是大白天呢,这就赏月?这就看花灯?放烟火?”一个大臣见今年的中秋节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疑惑的问道。
“张大人,据说,是因为陛下收到了不少好消息,所以,今年的中秋节,才特意的要隆重一些。”一个知情的人透露八卦道。
“哦,那是什么事?这样重要?李大人可为我等解惑?我等官卑职小,消息不甚灵通啊!”姓张的这位官员紧追不舍的问着八卦。
“呵呵,这当然和陕西的事有关,到如今,陕西还没有传出大的民变,陛下的心情肯定不错,这还用说?听说,还和东南的匪患有关,据说,那个海盗头子准备招安了,呵呵,东南也平定了,张大人,你说,有这样多的好事,陛下能不好好庆祝一下?又刚好到了中秋,所以,今年的中秋才会和往年不一样……”这个姓李的官员品级比较高,对一些内幕消息知道的比较多多,开始在人前卖弄,显露消息。
“哦……,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此乃好事,该当庆祝,该当庆祝啊……”官员们一听原来是这个原因,立刻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东南那个什么海盗头子攻城掠地,打了一年多,地方官府焦头烂额,打又打不过,只好招安,好在如今他接受招安了,这东南的匪患,算是平息了,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庆贺的事,再说,陕西的事,到了如今八月中旬了,陕西还没有传出大的民变消息,没有什么几万人攻打县城的事,所以,也可以看成事态控制住了,有了这两个消息,今年中秋,确实值得高兴,确实有庆祝的价值,不少人也都放开心思,准备好好陪着皇帝过一个中秋节,皇帝心情估计不错……
官员们也就这两个消息聊开了,气氛其乐融融的。
“李大人,下官觉得,虽然这两件事确实值得庆贺,可是,这中秋节也不该在白天就开始吧?如今还才卯时,离天黑可还有一段时辰呢,这大白天里看什么月亮啊?”这个姓张的官员紧追不舍得问着,打听着八卦,白天就开始庆祝中秋节,明显的有点不同。
“呵呵,张大人,谁知道呢,或许陛下有什么新鲜玩意,要给我们看呢,所以,特意选在了白天,看个仔细、看个真切,呵呵呵……”这个姓李的官员打了个哈哈……
众官员又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杨改革早已等待着中秋节的来临,沐浴完毕,看看时辰差不多了,才往承天门去。
太阳已近偏西了,远没有前些日子热,何况这两天还下过一场雨,所以,太阳一偏西,气温就降低了不少,杨改革垂了一根丝条,看丝条是向北方飘动,心里安定了不少,今天看来是天公作美,吹了东南风,呆会热气球才能从城南飘到城北。
“大伴,李天经他们准备得如何了?”杨改革笑着问王承恩,今天,杨改革准备给明朝人开开眼,准备给百官们开开眼,用新科技冲击一下这些官员的头脑。
“回陛下,奴婢刚刚派人去问过了,李大人他们说准备得一切妥当,保证今日不会误了陛下的事,让陛下放心呢。”王承恩也是笑着回答的,用热气球载人飞上天这件事,可以说,乃是前所未闻的奇事,相信一定会震惊天下的。这种事,以前从来没有过,可是,如今,却出现在了大明朝,出现在了崇祯皇帝这里,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崇祯朝有天降祥瑞,有上天的帮忙,有上天的认可,可以做到前人无法做到的事,可以做到人们无法想象的事,这是大明朝天朝上国的直接体现。
“那就好,朕看今天的风向,相当的不错。”杨改革笑着说道,冲击明朝人的思想和见识,改变这个世界,杨改革一直在做。
“那是,托陛下的福,今个的天气相当的好……”王承恩也笑着回到。
由小太监们抬着,步辇一路南行,直接到了承天门,这里搭了不少彩棚,就是今天“震惊天下”的舞台。
群臣见皇帝来,连忙一阵参拜。
杨改革摆足了谱,大摇大摆,微笑着走到了彩棚的最高处,坐定了,然后才说了句:“都平身吧。”
文武百官,勋贵皇族这才起来,开始寻找自己的位置,中秋的节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