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339部分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339部分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桓接手的是大剧院,到了大剧院里面一看,一座三层高的圆形“土楼”,上面盖着瓦,里面,三面是观众席,一面是“舞台”,里面十分适合于唱歌,特别是他的合唱,众人一起高歌,那声音经过回荡,确实比在外面或者小房子里唱有很大的不同,很有气势,歌声相当的浑厚。
“嗯,好,大剧院的事,你加紧弄,不过,今日找你来,是有件事想让你去办。”杨改革说到,这个文艺战线上的事,杨改革还是相当重视的,操作的好,可以抵好几万军队。
“启禀陛下,陛下有什么事只管吩咐奴婢,奴婢就是千难万险,也给陛下办妥了,绝不让陛下为难……”郭桓倒是敢说这句大话,自从到东江镇走了一遭,也算是经历了些事,人生的经历大涨,说起话来,一副看透了的模样。
“好,小郭子啊!如今陕西的事,你大概也听说过吧……”杨改革开口问到。
陕西的事,是个公开的秘密,京城里谁人不知,谁人不晓?郭桓没怎么想就答应道:“回陛下的话,陕西的事,奴婢也略听别人谈起过,可是……民变的事?”郭桓小声的问到。
“不错,这件事和民变有关,具体说起来,其实,应该说和移民有关,不,应该说这些事都和灾民有关……,朕这里有一首新写的歌词,你先拿去看看……”杨改革把自己绝密的档案袋里的纸递给了郭桓。
新歌词?郭桓从王承恩手里接过皇帝的新歌词,期望,欣喜,疑惑的看了起来,看了半天,郭桓也疑惑了半天。逐渐的,心中有了点眉目了,他郭桓之所以如今当上了掌印太监,说起来,还是得益于替皇帝到东江镇唱了几首歌,把东江镇的军民唱的哭天喊地,从此一条心跟着皇帝去打东虏,所以,他郭桓才可能从一个小小的领唱太监一下子做到掌印太监去,否则,这紫禁城里十万太监,那里轮得到他做掌印太监?
郭桓看了歌词,也大概明白自己可能是要干什么了,大概又是和上次一样,去“唱得民心”。
“……敢问陛下,此歌词,难道是给陕西的灾民写的?奴婢看这个词,字字都是鼓励信心,激烈斗志的……”郭桓小心的问到。
杨改革的意思,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用歌来安定民心,东江镇那边,自己一首《我的家乡》,唱回来了毛文龙和东江镇的军心、民心。这次,杨改革也打算用首歌,去抢陕西的民心,起码,要安定陕西灾民的民心。
“不错,小郭子有长进,这首歌的歌名,就叫做《从头再来》,意思是即便遭遇了灾难,遭遇了不幸,但是,要充满勇气,充满斗志,充满信心,要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要有一切不过从来再来的大无畏精神,朕的意思是,以此鼓励陕西的灾民,鼓励他们重建家园,重新开始新生活,……朕的意思,你懂吗?”杨改革说到。
郭桓倒是懂的,不就是以歌去安定民心吗?这个他在行,上次在东江镇不也是这样干的吗?一曲唱哭了几万人,那场面,郭桓永生难忘。
“回陛下,这个,奴婢懂,陛下的意思,奴婢也明白,就是要以歌来安定民心,不知奴婢说得可对?”郭桓回答道。
“不错,这次,朕准备派你们去陕西,那边有百万移民,几百个移民点,你们这次的任务,就是要给广大的灾民唱歌,以歌声来鼓励灾民,来争取民心,陕西那边,争取要像在东江镇那里一样,以一曲拉回陕西百姓的心,激起灾民们重建家园,从头再来的斗志,说白一点,就是别让灾民给别人蛊惑去造反……”在没有更进一步消息之前,杨改革只能做些辅助工作,先把自己能做的事做好。杨改革总结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数条战线”,这是对付明末陕西民变,或者说,对付整个明末农民造反的基本方案。
一个中心,那就是无论如何,自己应该有充足的钱,自己这个饷帝不是白叫的,更不是白当的,两个基本点,那就是军和政,军这方面,各位卫所,边军,新军,甚至海军,这些都是不能放松的;民政方面,大的来说,就是移民工程了,有了钱去催动这两个基本点,杨改革相信,明末翻不了坛,数条战线,则处于辅助地位,比如文艺战线,敲敲边鼓,振奋一下人心,比如舆论战线,这些都很重要,都是对付明末的基本要素。
“回陛下,奴婢明白陛下的意思,知道该如何做了,奴婢以为,要办成这种事的,肯定是需要陛下钦定的歌曲才行,不知道陛下这次这个歌词,要如何唱?陛下可给一个明示吗?”郭桓干这 行是轻车熟路了,皇帝稍微说一点,他就明白自己怎么干了,其实也简单,学会了皇帝的歌,然后拉着合唱团,在几万人当中唱一回,包准几万人哭喊成一团,然后什么事都办成了。
“……嗯,朕其实也是瞎写的,现在哼一段,你自己去把握,务必把这首歌唱得催人奋进,唱得人人有重新来过的心思,能达成这种效果你就成功了,陕西的事,已经相当的紧急,所以,这次,朕给你的时间不多,你尽快的学好,然后尽快的赶到陕西去,你的合唱团,分一分,陕西有几百个移民点,你们只需要在大的移民点引导灾民传唱就行了。”杨改革安排了下来,期望自己的手段能起到作用,以一首刘欢唱的《从头再来》,唱给明末的灾民们听,鼓励他们移民。
“……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杨改革把这几句耳熟能详的歌词,轻轻的哼了出来,尽量的哼出那种悲壮,坚韧,豪迈的感觉来。
哼了几次,郭桓就已经掌握到了歌词的诀窍了,结合了听个人所处的环境,再结合唱歌所需的意境,一下子就把这首歌那种悲壮,坚韧,豪气,催人奋进,感人至深的意味领略到了,再唱出来的时候,已经是有模有样了,当然,太监唱这个,确实有点难度,这声音里,怎么的,还有那么一点“太监味”。
“好,好,好……,不错,郭桓,你对唱歌这一行,确实是有天赋,这样快及领略到了这首歌的真谛,再好好的合计一下,看怎么合唱出来,要让这首歌一唱出来,陕西的百姓就会跟着朕走,要唱到老百姓们坚决的移民 ,唱到老百姓有信心移民……”杨改革充满了期望的对这郭桓讲解到,至于实际效果,这个,不得而知……
“谢陛下夸赞,不是奴婢歌唱得好,而是陛下的词好,调子号,奴婢相信,这首歌只要到陕西一唱,立刻就会感动无数人……”郭桓开始把各种马屁送上。
杨改革听了十分满意,这首歌,是自己千挑万选,选出来专门为陕西的灾民准备的,打算在陕西组织灾民大规模的合唱这首歌,吃饭之前唱,睡觉之前唱,起床了还得唱,以此鼓励灾民的斗志,鼓励灾民的信心,中国的老百姓不到最后一步,是不会走上造反这条路的,所以,给灾民们一个信心,一个奋斗的目标,一条能走通的活路,就成了杨改革关注的事,那么,这首歌,明显的,可以很好的推动这些目标,可以说,这首歌是为移民这个工程“量身定做”的,用现代的话说,就是灾后“心理干预”,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可行性。
杨改革想到这件事的妙处,不由自主的笑出了声。郭桓早已停下马屁,看皇帝怪异的笑了。
“郭桓,这次你去陕西,时间紧急,来不及排练,一两天之后,你们合唱团就出发了,以最快的速度赶往陕西,你的合唱团,这次,需要分成很多组组,每个组,赴一个移民点,也就是说,陕西每个州县,你们都得派人去,以最快的时间,把这首歌传唱出去,务必让陕西的每一个老百姓都会唱,朕还有更具体的要求,那就是在移民点里,收拢的那些灾民,务必做到:吃饭之前唱这首歌,睡觉之前唱这首歌,早上起来之后也要唱这首歌,务必要让这首歌铭刻到每一个灾民的心中,让‘从头再来’成为他们心中唯一的所想……,朕的意思,你懂了吗?”杨改革尽量的解释这自己的打算,准备给明末的灾民们来一个深刻的“心理干预”,准备让“从头再来”成为他们唯一的所想,要让他们没有功夫想起他的,更想不起还要造反。
郭桓吃惊的看着皇帝,皇帝怎么就想的和一般人不一样呢?见皇帝问自己,连忙答应道:“回陛下,奴婢明白了,一定不会误陛下事的,务必做到天天唱,时时唱,让此歌成为百姓们心中的唯一所想……”郭桓彻底佩服皇帝了,一首歌,居然还有这样多的讲究和说法,如果他们这些低贱的人能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那么,这地位,日后也会与日俱增,再也不是是什么戏子,伶人了,郭桓的心,又急速的跳动起来。
“好,小郭子,你明白了就好,这次去陕西,就辛苦你们合唱团的了,你们这两日准备准备,把歌词熟悉一下,第三天,就准备动身,陕西的情况,已经是越来越紧急了,所以,朕也没多的时间给你们……”杨改革说到。
“陛下言重了,我们这些奴婢,本来就是服侍陛下的,陛下要我们做事,是看得起我们,是我们的荣幸,陛下放心,不用等到第三天,今日,奴婢就开始往陕西派人,争取早日让这首歌传唱陕西,能为陛下分忧,乃是我们这些做奴婢的幸福……”郭桓也不用什么三天,他的合唱团,基本上都是单身,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居多,所以,也没什么牵挂,说走就能走。
“……好……,如果这次传唱歌曲这件事你们做得好,朕有重赏,另外,先从朕这里拿五万银币过去,算是这次陕西唱歌的费用,特别是那些先行到陕西去的人,在资金方面,不要吝啬,要大力支持,别人愿意拼命,银钱方面,就不该短人家的,懂吗?”杨改革也好爽起来,虽然自家银库快要见底了,但是花五万银币去办这件事,仍然是毫不含糊。
“谢陛下,那奴婢这就去办……”郭桓来劲了,劲鼓鼓的就要去办事了,在这紫禁城十万太监里面,最不怕的其实就是为皇帝办事,即便是皇帝要星星,要月亮,这也是件好事,怕就怕皇帝不理你,有事不叫你,那你可就完了,说明你在皇帝心目当中,根本没挂上号,也就是说,你基本上没有出头之日了。
“去吧!”杨改革也是斗志昂扬的说到,这文艺战线虽然“隐蔽”,看上去好像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其实,相当的重要。二十一世纪大规模灾后都是有“心里干预”的,这就说明了他的科学性,有用性,那么,在明末,给明朝受灾的人来个“心里干预”,显然,是有必要,也是相当科学的。
……
杨改革处理了陕西“心理干预”的事,心情颇为爽快,觉得自己干了一件前人没有干过的好事,心中正在得意。
“报……,报……陕西七八里加急……”一个声音远远的传来。
杨改革楞了一下,今天这是第几封七百里加急了?
杨改革接过信,立刻打开看了看,是徐光启写的,信里面提到一件事,乃是陕西移民成败之关键,杨改革看得惊心动魄,也看得欣喜若狂。
“大伴,急速召见相关人员,立刻平台议事,刚收到的重大消息……”杨改革眉宇间,带着一丝喜色,兴奋的说到。
“遵命,奴婢这就去办。”王承恩见皇帝一脸喜色的要急速召见群臣,立刻奔了出去,去传令了。
王承恩出去之后,杨改革兴奋的站了起来,不住的在乾清宫里来回的走动。
“天助我也,天助我也……”杨改革兴奋的喊了出来。【最后说说驿站传递速度的问题,有书友说陕西西安府到京师的距离很远,三天,或者三天多四天到不了,对这件事,刚开始,我也是估摸的一个数字,最近仔细的查看了一下《明代驿站考》,里面记载的是从京师会同馆,也就是陕西驻北京办事处,到西安府京兆驿,也就是西安府,是二千四百三十里,以七百里加急的速度,理论上,三天半的时间,可以把信件从西安府送到京城。】


第357章 怄到不行
众臣再次齐聚平台,纷纷猜测着皇帝有什么最新消息。
杨改革脸上的笑容,隔着老远都可以看到了。
“诸位,陕西刚刚来了最新消息,呵呵……诸位猜猜,是什么消息……”杨改革一边笑着,一边宣布到。
众臣见皇帝脸上的笑,老远及可以看到了,于是,纷纷不住的猜测到底是什么消息,让皇帝如此的高兴。
“启禀陛下,臣猜,是不是陕西的民变,没有发生啊?”一个大臣立刻嚷了出来,根据时间算,二十三日的消息应该今日到,能让皇帝如此高兴的消息,还是陕西来的,估计也就这个了。
杨改革笑着摇摇头。
“启禀陛下,臣猜,该不会是叛匪束手就擒,陕西民变转危为安吧……”一个大臣见皇帝摇头,也跟着猜到。
杨改革笑着再次摇头。
“这是陕西来的信,诸位卿家自己看吧,看完了,就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