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335部分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335部分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可能三十里就换一批马的,驿站根本就没有这样多的马,自然不可能跑出日行五百里来,大人……这,这是不可能的……”周千户开始埋怨起周延儒了,开玩笑,日行一百里还不够,准备日行五百里……,难道准备死人吗?
周延儒烦躁起来,一是因为屁股火辣辣的疼,二是,他必须在五日之内到达黄河边上,前面已经有人把消息用五百里加急送了出去,如果到时候他没按时达到,怕没什么好果子吃,按照这个周千户的说法,每天只能行一百二十里,也就是说,按照这个速度,十天他也别想到黄河边上。
周延儒开始纠结,自己到底该怎么办,继续带着大批人马缓慢前行?十几日后达到黄河边上;或者是,借着驿站的马匹,换马不换人,带着少批人先赶到黄河边上再说。火辣辣的屁股疼虽然疼的难受,但是如果如今不博一博,日后怕这屁股底下就没有“位子”坐了,如今的屁股重要,还是日后的屁股重要,周延儒陷入两难的抉择。


第353章 煎熬中等待
琉璃斋。
杨改革来了之后,和往常不一样,来了之后,什么也没做,趴在床上就睡了一觉,这几天,实在是太累了,在太阳下面跑了一趟,最后那一丝强打的精力,也给太阳蒸发了,实在熬不住,就睡着了。
醒来之后,手脚虽然还有些软,但精神头强了许多,一眼看见的,正是孙丽娘。
“呵呵,丽娘,你这里睡觉可真香啊!”杨改革见美女在看着自己睡觉,调笑到。
“公子醒了?”孙俪年很高兴的看着杨改革,关切的问到,皇帝一来她这里,不由分说,倒头就睡,眼睛里面的血丝说明皇帝这几天都没休息好,孙丽娘心疼得不得了。
“嗯,醒了,这一觉睡得可真舒服啊!”杨改革伸伸胳膊,觉得全身酸酸软软的,有一种懒洋洋的舒适感。
“公子这几日可是没休息好,熬夜了吧?”孙俪年关切的问道,陕西的事,绝不是什么秘密,京城中的人都知道陕西出事了,孙丽娘见皇帝这幅模样,就知道这两天怕是把皇帝累坏了。
“呵呵,没事,……对了,今日来,我有一样东西,要给你看,可是好东西!呵呵……”杨改革醒来,立刻就准备办正事。
“哦,什么好东西?值得公子轻自来一趟?”孙丽娘好奇的问到。
杨改革找了找自己带进来的东西,从里面翻出李延翼提炼的“灯油”,道:“丽娘,看看,这是什么东西。”杨改革笑着说到。
孙丽娘接过去,揭开瓷坛盖子,一股子难以言表的“臭味”让孙丽娘立刻把那个瓷坛拿的远远的,埋怨道:“公子真是的,那里弄到的这个臭东西,还以为是什么好东西呢,臭死了……”孙丽娘白了杨改革一样,不住的埋怨杨改革诳她。
杨改革看得直笑,这石油提炼出来的东西,那种特有的味道,没见识过的人,肯定不喜欢那种味道,肯定不知道他的好处,见识过的人,肯定会非常喜欢他,因为它代表的是能源,钱,和未来。
“丽娘,可别小瞧它,这东西,可是从石油里面提炼出来的,是可以当作灯油的,你想想,天下多少人用灯油,这是多大的一笔生意,本公子得了它之后,忙不迭的就跑到丽娘这里来了,丽娘居然还嫌弃这东西臭,呵呵,再臭,它值钱,也就不臭了,应该是可爱,应该是欢喜才对。”杨改革对于石油这东西,只想狠狠的赞美,即便它比粪便还臭一百倍,它是力量,是能源,才财富,是未来世界运转的必需品。
孙丽娘听说了这个东西的神奇之处,也对这个东西有了点兴趣,又把那个瓷坛拿过来,仔细的看了下,里面是浑浊的液体,再闻闻,还是那种特有的臭味。
“公子,这是什么东西啊?怎么这样臭?”孙丽娘受不了灯油的刺鼻味道。
“呵呵,说了,是石油。”杨改革笑着解释道。
“石油?”石油对于孙丽娘来说,属于“神马”一类的东西,根本不知道是何物,既然皇帝说是石油,那就是石油吧。
“呵呵,是的,丽娘,上次让你做的那个灯,做得如何了?”杨改革问到,玻璃是自己的独家生意,玻璃产业,更是自己的钱袋子,这玻璃产业的产业链,更是自己赚钱的机器,杨改革老早就瞄准了马灯这东西,马灯一出世,以它的先进,必定会立刻风靡整个大明朝,别的不说,仅仅是军队的军需,就是一块相当大的市场,这块肥肉,杨改革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的。
“哦……,公子是说,那个马灯就是用这个油?公子的意思丽娘懂了。”孙丽娘立刻反应过来,前些日子,皇帝确实较她做一种玻璃罩子罩起来的灯,一种不怕风,可以在马上用的灯,还说把这种灯用在整个大明朝的军队里,说是给自己的生意,孙丽娘也是上心,知道整个大明朝二百多万军队,是一笔非常大的买卖,军队里买了,那些衙门里见用着好,还不买?富贵一点的人家还不买?这是多大的一笔生意?孙丽娘立刻让自家琉璃斋的工匠开动,想办法把皇帝说的那种什么马上用的灯造出来。
“……公子稍等,这个东西,工匠们想了些办法,按照公子说的,用密封的罐子做装灯油的,免得灯油洒落出来,为了造这个东西,工匠们倒是想了不少办法,最后,一个工匠用铜敲了一个盒子出来,才算是把问题解决了,罐子上面装了一根灯芯,灯芯也是可以捻的,如公子所言,这东西,丽娘让人试过,骑在马上,确实可以用这个照明,叫做马灯,实在是贴切,丽娘这让去去拿……”孙丽娘,很开心,她的志向就是货殖天下,如今,终于有一种东西,可以做到货殖天下了,这种成就感,让孙丽娘感觉特别的幸福,因为皇帝没有骗她。
不一会,孙丽娘就提了几个“马灯”过来,杨改革看了下,和日后的马灯差不了多少,中间是个玻璃罩子,两头是金属的,有些区别的地方是,这东西,是用铜造的,想想,杨改革又释然了,如今,冶铁技术还不是很发达,造不出铁皮来,估计只能用铜这种延展性比较好的东西来代替了,中间支撑的架子,也比后世那种几根铁丝的要粗不少,估摸着,也是没有什么好铁,所以,也是用铜代替的,所以,才会笨重许多。
杨改革提起来,比较了一下,果然,比后世提过的马灯重了不少。
“公子,这个灯是造出来了,不过,灯油是个麻烦事,丽娘用的是菜油做的灯油,但是好似不是很亮堂一样的……”孙丽娘也说着这东西的缺点。
杨改革也不说什么,拿一个瓷坛,把里面的“煤油”灌进一个马灯里面,孙丽娘瞧着皇帝“熟练”的摆弄这种她才造出来的新鲜玩意,惊讶得合不拢嘴。
“丽娘,有打……”杨改革准备说打火机的,想想,又说道:“丽娘,有火折子吗?把它点上,看亮不亮。”亮不亮,杨改革在李延翼那里已经试过了。
孙丽娘麻利的找了火折子,然后揭开玻璃罩子,点上,再把玻璃罩子盖上……这屋子密封性不错,光线也不是很强,马灯里面的灯光,还算明亮。
“成了……”杨改革舒了口气,看来,这李延翼提炼的“煤油”还算成功,起码,用来当灯油是没问题的。
孙丽娘瞧着这神奇的一幕,惊讶得很。
“嘿嘿,丽娘,这可是好东西,赶紧的制造这种马灯吧,本公子先给新军采购两千个,呵呵,本公子说过,助你货殖天下的,绝不食言,有了玻璃,做这种不怕风的灯,嘿嘿,天下人都得打破了脑袋去抢……,这是多大一笔生意?丽娘,赶紧扩大生意吧……”杨改革笑着说到。
“这……丽娘知道了,多谢公子……”孙丽娘给感动得,一次就订购两千只,虽然钱可能赚不了多少,但是实实在在的,货殖天下的路,走出了一步。
“这个不用谢,这个东西,其实,赚不了几个钱的。”杨改革实话实说了,这马灯,即便是一两银子一个,两千个,也不过才两千两银子,当真是赚不了多少钱,赚钱的地方不在这里,就好比日后的办公耗材,比如打印机,买打印机商家直言不赚钱,赚的是你日后的耗材,比如墨盒,比如纸张,这个才是大头。
“公子,别这样说,虽然银子不多,但是货殖天下这条路算是走出去了,公子还是没有忘记对丽娘的承诺,丽娘就满足了。”孙丽娘很满足的说道,有一个关心自己,支持自己,看重自己的男人就够了。
“呵呵……马灯虽然不赚钱,可是,灯油却是一笔大生意,马灯卖得越多,灯油也就用得越多,我大明,每年得用多少灯油?蜡烛?这个生意,虽然零碎,可是,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分不开,长久来看,也是一个大生意了……”杨改革说到。
“这样啊 !公子,可是……”孙丽娘感动的是皇帝没有忘记对她的承诺,至于靠马灯赚钱,靠灯油赚钱,说实话,如今看惯了琉璃斋日进斗金的生意,对 那些个“小生意”,有些看不上了,如皇帝所说,分斤拆两的,麻烦。
“这个生意,你得抓紧了,这石油,就出产在陕西,如何炼油,本公子已经让人找到办法了,如今,就是赶紧到陕西出油的地方建个炼油厂,招募当地的百姓从事炼油的事,把马灯,灯油这个生意,快速的做起来,让炼油的产业迅速的做大做强……,尽量多的吸纳当地的百姓就业……”杨改革为了陕西的事,使出了浑身的劲。
孙丽娘其实瞧不上这点“小生意”,如果不是皇帝要她做,他或许不会对什么马灯感兴趣,更不会对石油感兴趣,听见皇帝一本正经的说事,忽然想起来,皇帝一直说陕西,陕西,石油在陕西,要招募当地的百姓炼油……,孙丽娘瞬间明白皇帝的意思。
孙丽娘惊讶的看着皇帝,失声的道:“……公子,公子的意思是以炼油为当地的百姓提供就业?”孙丽娘第一次听说了就业这个词,但是,也能理解,说白一点,就是皇帝要给陕西的灾民找条活路,有了谋生活的地方,老百姓自然是不会造反了,想到一来自己这里来倒头就睡的皇帝,孙丽娘鼻子酸酸的,眼睛里就有了雾水。当皇帝也不容易啊!
杨改革看着理解了自己的意思,要哭不哭的孙丽娘,勉力笑道:“呵呵,丽娘能明白就好,这个事,或许赚不了多少钱,可是,却必须去做,也值得去做,这个事,要尽快的做大做强,能吸纳越多的人就业越好,呵呵,陕西的事,伤透了脑筋……”杨改革真的是为陕西的事想尽了办法。
“丽娘明白了公子的意思了,明白了,丽娘这就吩咐下去,立刻扩大琉璃斋的规模,尽量的吸纳更多的工匠,为陛下减轻一些压力,那个马灯,即便是不赚钱,丽娘也会大批量的造的,造得越多越好,最好天下人都爱用,如此,需要的灯油就多,这样,需要的炼油的人也就越多,也就能为陛下减轻压力了……”孙俪年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以工场吸纳失地的农民,给那些没有活路的农民一口饭吃,自己吸纳的农民越多,皇帝面临的压力也就越小,想着两眼布满血丝,一身疲惫的皇帝,孙丽娘就忍不住掉眼泪。
“明白了就好,明白了就好……”杨改革尽力笑着说到,陕西一直没有更进一步的消息,干着急也不是个事,杨改革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虽然一个企业,一个工场解决不了多少人的吃饭为题,但是,聊胜于无,起码,人口压力在分流,在减轻,俗话说,不怕慢,就怕站,不怕水流得小,就怕不流,这就够了。
“对了,还有一件事,咱们得演个双簧。”杨改革想了想,又说到。
“公子说吧,丽娘听着呢。”孙丽娘不知不觉的时候,已经靠在了杨改革的怀里。
“紫禁城里各殿,我准备装上玻璃窗户,呵呵,这件事,你得到处宣扬一下,就说琉璃斋接到了我几十万两银子的订单,还说,除了紫禁城,其他衙门,也准备装上玻璃,呵呵,就说订单可能有一百多万两……”杨改革笑着说道,这双簧就是演给“有些人”看的,让人们对琉璃斋的赚钱能力有一个新的认识,让琉璃斋的股票大红大紫,让股票成为炙手可热的东西。
孙丽娘见是演双簧,笑道:“丽娘知道了,还在大街小巷贴上招工启事,大批量的招工,越多越好,虽然是在京城招工,和陕西没什么关系,可是,也算是解决不少穷困人家的活路嘛,公子说是不是?”孙丽娘如今也想通了,看明白了,她这个生意,除了赚钱,还有一个更大的目的,帮皇帝吸纳那些生活无着落的人,皇帝的世界和普通商人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既然已经参与到了皇帝的生活当中,替皇帝分忧,替皇帝做事,以皇帝的目的为目的,自然成了她的首选。
“呵呵呵……不错,正是要如此。”杨改革的银子已经告罄,陕西的民变又迫在眉睫,正愁没地方弄银子,所以,加紧了股票的操作,准备筹银子,虽然不知道陕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