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303部分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303部分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凡是在今年补种番薯的事上面,有大进展,有大功劳,有大业绩的,可酌情提升官品,以此来推动番薯迅速的在这些天里在陕西全境铺开……,陛下,救人如救火,百万灾民等不起啊!……”施凤来终于找个机会,把自己这个托的作用很好的发挥了出来。
施凤来这个主意,就是杨改革的意思,当然,这事得通过施凤来的口说出来,因为皇帝得站在公正和裁判的位置,所以,一边当运动员,一边当裁判的事,还不能太明显了,要尽量显得自己公平,公正。
施凤来的这个主意一提出来,立刻就让文华殿的气温再升高几度,大家开始就这件事议论纷纷。
杨改革放任众臣讨论了一会,才道:“施首辅这个办法,诸位怎么看?都说说。”杨改革当起裁判来。
一个大臣等不及了,立刻提出自己的意见:“启禀陛下,臣反对,此事,完全违背了我朝任官的惯例,以种番薯的多寡来确定是不是升一个人的管,这也太儿戏了吧,有辱我等当官的声誉……”
当然,也有不少赞成这件事的:“启禀陛下,臣赞成这件事,如今还有什么事比拯救百万,乃至数百万灾民更加重要的事?以种番薯的多寡定才能,升品级,这有何不可?种的番薯越多,收获也就越大,就可以多养活百姓,能拯救更多的百姓,何来有辱斯文之说?何来有辱官员的声望之说?”
“陛下,臣赞成,人命关天啊!臣以为不光要以种番薯的多寡来确定官员的升迁,更要以收获番薯的数量来确定官员是否升迁……,只有如此,各地的州县才会下大力气补种番薯,要想在短时间内完成这种事,除此之外,再无他法……”力挺的官员也不少。
“启禀陛下,臣反对,即便是补种番薯很重要,难道其他事情就不重要了?朝廷任命的官员,难道就不用做其他事了?陛下如果以番薯多寡来定升迁与否,那对那些在其他方面出色,有突出贡献的官员岂不是不公?”反对的也是有理由的。
“XXX,你这个老匹夫,如今陕西那边还有什么事比赈灾重要?既然补种番薯能抵抗天灾,能起到赈灾的作用,就值得下大力气去办,陛下都说了要出奇招,难道你想看着陛下百万子民嗷嗷待哺得不到吃食而饿死吗?XXX,你置陛下于何地?你安得什么心?”
杨改革在龙椅上看得欢乐,如此给力的骂声,杨改革不用猜,也知道是兵部尚书刘延元的,这刘延元自从在那天的群臣大战当中独占鳌头,赢了二百万两的军费之后,这脾气,也就渐涨了,这骂人的话,也就越来越多了。
刘延元这杀伤力,实在是太大,众火力立刻转向,全朝着刘延元而去。
“刘延元,你这个……”这个官员一时不知道该骂刘延元什么,骂脏话嘛,这里是文华殿,在皇帝面前说脏话可是会治罪的;骂斯文了呢,一点杀伤力没有。
“陛下,刘延元他有辱斯文,简直是斯文扫地,在朝堂上出口成脏,陛下,臣请陛下治他大不敬之罪。”一个大臣总算把话说利索了。
这个人的话刚说完,声音又立刻被人淹没,杨改革就当完全没听到这句话,杨改革看着群臣争论的场面,想起来日后台湾的“全武行”,或许,自己对这些官员太民主,太温柔了,以至于,这些人有朝着“全武行”发展的迹象。
群臣争论了一段时间,估计是累了,或者是没口水了。
杨改革才两手虚按两下。
群臣立刻安静下来,看着皇帝准备说些什么。
“好了,诸位就不要争了,既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这件事,朕就圣裁了。”杨改革如今的威信,算是树立起来了,一开口,就没人说话了,纷纷等着皇帝圣裁。
“吏部尚书在吗?”杨改革问道。
“臣在。”吏部尚书出来道。
“陕西全境,有多少州县?”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陕西下辖八府,二直隶州,二十散州,九十五县。”吏部尚书立刻回答道,这个数据属于当官的基本素质,能当上尚书,这点功夫,还是得下的。
“哦,好!既然这样,那就下旨,各州县全力协助徐师傅的司农司进行补种番薯,种的多收获的多的,有奖励,该升官的升官;种得少的,进行惩罚,如今,什么事也比比不上朕的子民吃饭重要,谁要是敢耽误朕一时,朕就耽误他一世……”杨改革如今权威也逐渐的树立起来了,这枪杆子也有了,说话的口气,也就越来越重了。
本来还想说什么的几个反对派,给皇帝这句话吓着了,什么叫“耽误朕一时,朕就耽误他一世”?这不明摆着,得罪了皇帝,日后没有好下场吗?又想起前些日子那个被皇帝借了人头的陕西巡抚,忽然间,不少人都觉得自己的脖子凉快了许多。
文华殿里,气温陡降几度,一些人还想说什么,噎了噎话,还是没说出来。场面一下子变得冷场了。
毕自严本来不是尚书,到不了这个级别的会议,但是,户部尚书郭允厚“请病假”了,于是,毕自严以代尚书事的身份参加了这次会议,当然,作为身份最低的一位,就一直没开口说话,见皇帝冷场了,于是,出来打圆场。
“启禀陛下,臣以为,推广番薯,事关重大,迫在眉睫,以番薯的多寡定升迁尚且不论,但是,各州县的财力不一,这对有些州县是不公平的,臣请陛下,给各州县拨下补种番薯的专款,让各州县都有能力迅速的推动此事,以完成陛下迅速推广番薯的事,也让这场事关升迁的事更加的公平些。”毕自严一番话,直接就跳过了要不要以种番薯定升迁,直接到了保证竞赛的公平上面来了,算是变相的认同了皇帝的话。
尴尬的场面得以解除,那些反对的人也没有再在以种番薯定升迁这件事上多嘴,而是讨论起来,不同的州县,该分得多少番薯推广款。



第324章 飚车
文华殿里,依旧热闹。
群臣纷纷就什么县该获得多少的种番薯的银子而讨论。
“启禀陛下,臣以为,该以县的上、中、下等来给番薯银,上县,财力较好,只需三百里即可,中等的县财力较差,则需要六百两,下县,穷困得很,则需要一千两……”一个大臣摇头晃脑的说道。
“启禀陛下,XX大人所言根本就是倒置了我朝上下县的划分法,臣以为,不妥,臣以为,上县,有三百两即可,但是中等县,只需要五百两即可,下县,八百两即可……”
当官的立刻据理力争,纷纷考据,该以什么理由对各个县拨多少番薯银。
杨改革听得吃力,即便是全部按照下县一千两来算,也不过一百个县,算起来,也不过十万两银子,一个疆域万里的帝国,为了几万两银子的事争这样久,这效率,有必要这样争吗?杨改革说不出的鄙视。
“好了,就别争了,这点钱,总共才多少啊?值得我们君臣在这文华殿里争论这样久吗?这钱,朕出了,钱从内帑里拨,上县三百两,中等县五百两,下等县八百两,散州补五百两,直隶州也补三百两吧……”杨改革瞧不上为了几万两银子而争论不休的官僚们,都说比尔盖茨丢钱了弯腰捡钱都亏本,可是这明帝国的管理核心,三丈金刚捡芝麻啊……
群臣虽然被皇帝鄙视了,但是也不觉得有什么,明朝的中央可是过惯了苦日子,每年解到户部的才几百万两呢,每年真正能自由调动的银子,超过几万两,都是丰裕的年景了,为了几万两,当然得争了,而且还得大争,户部可不比皇帝有银子。皇帝您是财神爷下凡,我们可是叫花子呢。
“陛下圣明……”见皇帝发内帑了,大臣们开始出来上马屁了。
“陛下圣明……”其实,大臣们全都望着皇帝的内帑,都知道皇帝有钱,不差钱,就等着皇帝开口呢。
“百姓们洪福……”众人一致的奉上马屁。说实话,不管任何事上面,皇帝有一个好,那就是花钱爽快,跟着花钱爽快的皇帝,下面的人也跟着爽快,这和明朝历代的皇帝是完全不同的,都说老朱家尽出怪胎,出一个会挣钱,会花钱的皇帝,也不出格。
杨改革马屁听多了,也受不了,两手虚按几下,道:“陕西的各州县,种番薯和收获番薯多的,在前十五名,全部升官,在前三十名,朝廷褒奖,官员考核列为优等,优先升官;最后三十名,朝廷申斥,官员考核列为劣等,最后十名,主官十年内不得再次为官,属官一律降品使用。”杨改革看不上明朝管理核心的办事效率,整个事还摸摸擦擦的,实在是老态龙钟。
皇帝的话一出来,众人就“哄”开了。
反对者比上次还激烈,这次,皇帝可是开了很多先例了,以种番薯来定升迁,已经很出格了,没料到,居然还有因为种不好番薯而丢官的。
“陛下,前十五的全部升官?这得多少官位啊?陛下,可不能卖官啊!”一个大臣立刻出来反对到。
“县令升上去了,县丞顶上县令的位子,县丞升上去了,主簿顶上县丞的位子,依次类推,如果有功绩出众的未入流者,报上来,朕特旨,可以转为流内,所以,实际上,也就升了十五个人的官,十五个六品官,难道我朝还安排不下吗?吏部,十五个官有问题吗?”杨改革厉声问道。
吏部尚书吓了一跳,立刻条件反射般的回答道:“没问题,回陛下,既然功绩出众,升官是应该的,安排下去肯定是没问题的。”实际上,皇帝并不管县一级官员的升迁,甚至连知府一级,也管不了,只有到了省,皇帝也才会过问一部分,因为皇帝的精力,实在是有限,光是中央和省一级官员的名字,皇帝都得下大力气才能记住。其实大部分中低级官僚都是吏部在操作,升不升官全部由吏部说了算。吏部尚书被皇帝的算法给吓住了,感情皇帝也是个精怪啊!明白这当官,升官的诀窍啊!看上去升官的人好几十,实际上,才升了十几个人的官,这里面就是学问。吏部尚书也怕皇帝插手他吏部的事,对中低级官员的升迁进行大面积干预,要那样,他这个吏部尚书当着也没意思了。
杨改革见吏部说没问题,才没接着追问,要是吏部说困难,杨改革就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吏部尚书,一个市里可以有十几个市长。
“启禀陛下,臣不赞成,这史上那里有因为种不好番薯而丢官的?陛下,这个惩罚,实在是太重了点,而且毫无依据,陛下,此事不妥,请陛下收回成命……”一个官员出来反对了。
“哼……,朕说过,谁敢耽误朕一时,朕就耽误他一世,诸位,这样快就把朕的话忘记了吗?朕说到做到,朕如今才还定了个十年,已经是照顾到各位脸面了,已经是给有些人留余地了。”杨改革不待群臣抒发自己的反对意见,立刻以高压姿态强压下去,说话开始咄咄逼人,这枪杆子,银子自己的都在手,该硬的时候,就硬得起来。
群臣又是一阵寒颤。借人头的事历历在目,虽然人头最终是没借到,可是,一省的封疆大吏就这样死了,这死法,可是连泡都没有冒一个,就这样完了,死得还偷偷摸摸,值得让人思考一下。
反对的人本来还想争一争。
施凤来这个扩音器又开张了。
“陛下,臣赞成,臣先前就说过,如今,还有什么事比拯救百万灾民重要?到底是几个人的官帽子重要,还是百万灾民的命重要?臣以为,只有如此的强压下去,各州县才会立刻行动起来,才会引起重视,否则,陛下这百万子民岂不是要活活饿死了?”施凤来倒是首先出来放了一炮,这一炮炸得也响,声音也高,天理,法理,情理,样样都占住了。
一个大臣出来罗嗦了几句:“陛下,陕西不是有徐子先在那里了吗?怎么会饿死灾民?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施首辅的话,不可信,种不种番薯,和饿不饿死人没有必然联系……”
“XXX,你这个老匹夫,还敢说种番薯和灾民饿死没必然关系?今年陕西大面积绝收,灾民没吃的就会挨饿,没东西吃就会饿死人,饿死人就会有人造反,XXX,你还敢说种番薯和饿死人没必然关系?你敢说种番薯和我朝社稷没关系?番薯抗旱,产量高你知道不知道?种了番薯就有吃的,就不会饿死人,你知道不知道……”刘延元一顿乱轰……
这个官员很受伤,今天已经被刘延元这样骂不是一次了,这真的很受伤啊!立刻委屈的道:“陛下……,刘延元他骂臣……”这个官员受不了了,又不能和刘延元对骂,只能求皇帝。
杨改革没理他,有些人,就该骂,挥挥手,道:“诸位都别争了,这件事,朕定下来了,几个官员的帽子和百万百姓的命,孰轻孰重,朕知道……,诸位也该分得清,也别劝朕,做这件事,是没有错的。”杨改革以强硬姿态定下这件事,不光是以种番薯定升迁,更是以种番薯进行惩罚,补种秋番薯这件事,必须立刻在全陕西铺开,明末这台老爷车,必须开出和谐号的速度。
反对的人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