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283部分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283部分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番,这种不增加田税,而增长国力的办法,让孙承宗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前途,所以,特意向皇帝求证这件事的真实程度。
“呵呵,这件事,是真的,琉璃斋估计今年给朕赚个百十万两还不是问题的,朕可也在那里面投了不少钱的,孙师傅问这件事?”杨改革也好奇,孙承宗怎么就问起这个了?而不是为自己套牢了那群白痴而高兴?
“陛下,臣想,如果一个商家就能抵得上两个中等府,那么,我朝一百四十府,岂不是七十个这样的商家,就能让我朝的收入翻番?嗯,臣的意思只是打个比喻,当然我朝还有近二百个州,臣的意思是……”孙承宗连忙解释。
“呵呵,孙师傅当真是小瞧那些做生意的了,别的不说,就说市舶司吧,如果能全部收上来,一年大几百万两,上千万两银子,不难,问题是现在收不到,也收不上来;那个盐税,也是收不上来的,不知道是谁干的好事,本来该近千万两白银的盐课,如今朕每年也就能收到百万两呢,光是这两项,就顶得上我朝的田税了,就可以结束我朝完全依靠田税过日子的局面,也只有这样,什么,节约民力,修休生息,让利百姓,为百姓着想这些说法才算靠谱,毕竟,我朝绝大部分还是种田为生的农民,不从他们身上加税,而使朝廷富裕,那才是正途。”杨改革高兴的给孙承宗解释道。
“市舶司的关税?这个……”孙承宗想了下,觉得自己对这方面没有太大的研究,说不上什么,官僚们一边大喊不要收关税,不要搞海巡,这是在浪费民脂民膏,搜刮民脂民膏,另一方面,自己大干特干走私的勾当,还能说什么?
“这盐课……,其实……这个……”孙承宗对盐税,倒是清楚的很,为什么皇帝的盐课直接掉到一百万两?这里面也是有原因的,不过,也没多大的说头了,如今皇帝的这一盘棋下出来,别说是关税,盐税,怕是连矿税也要连根拔起,以后统统要交税,少一个子也不行。
“呵呵……孙师傅,你不用怀疑,光凭着商税,让我朝的财政翻个几倍,这是完全没一点问题的,税收这东西,取之于民,也是用之于民啊!朕如果只是想给自己弄点花销,呵呵,还真的用不着打收税的主意,朕靠着琉璃斋,每年就能过得很好了,你说是不是?远的不说,就说宋朝,也就是半壁江山,也是大军常年和敌人对垒,但是收入却是我大明的好几倍,呵呵,从这一点来看,工商税救国,孙师傅不用怀疑的。”杨改革又一次科普了一回收税的事给孙承宗。
“唉……此事臣倒是知晓的,只不过,唉……见如此多的同僚日后因为这种不光彩的事倒下,……臣心中,实在是百味杂陈啊!……”孙承宗也是烦恼,这种事,又不能对别人说,也只能跟皇帝吐吐苦水。
“呵呵,孙师傅,不破不立,只有把原来的全部打破、粉碎,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建立新的,更好的东西,不是吗?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已经完全不过国家,不顾我大明的安危了,大厦将倾,这些人还在挖大厦的柱子,这种人不值得同情啊!”杨改革道。
“陛下所言甚是……,不过,有一事,陛下可千万得准备好,否则,到时候可就推动不了这个事了啊!”孙承宗想起什么来,提醒皇帝。
“孙师傅说的可是舆论的事?呵呵,此事,朕已经准备妥当了,这就是今天刚刚出来的新邸报,孙师傅,过目一下。”杨改革笑呵呵的说道,这套子下牢了,报纸也出了,日后将山西晋商的案子一炒,铺天盖地的水军一上马,这明朝那些人还不歇菜?
孙承宗好奇的接过皇帝递过来的邸报,翻看起来,对这种一张纸的邸报很感兴趣。上面的字迹,也还算清晰,上面的内容,分了很多板块,有专门介绍朝政,皇帝的命令,中央的人事的等等,和传统的邸报没有区别,还有一些官员的谏议等等,各地的奇人奇事,风俗什么的也是有,看上去,和旧邸报的内容,没有太的区别。
“孙师傅,此物,就是朕做的新邸报,每张邸报卖十文钱,用的是活字印刷术,今日朝议的事,明天早上,就会变成这样的邸报散发到京城各处,呵呵,有了此物作证,日后,那些蠢货就是一百张嘴,也别想翻案。”杨改革恨恨的说道。
“十文钱?这样便宜?陛下,这是真的吗?”孙承宗不相信的问道。
“是真的,以前书籍贵,那是因为雕版费功夫,费时间,纸张也较好,而且销售的数量也有限,所以,价格较贵,可是朕这个新邸报则不一样,用的是活字印刷术,纸的质量也不咋样,仅仅是能看字而已,数量也是相当的大,所以,价格才会如此便宜……”
“不过臣看陛下这邸报怎么就做成一张纸的?不似以前的邸报,做成一本一本的呢?”孙承宗不解的问道。
“呵呵,其实,这个简单,朕刚才已经说了,做成一张纸,所有的东西都印在上面,日后,也免得那群白痴叫冤,呵呵,装订成本的邸报,朕还怕他们说朕偷偷的把内容订上去呢,如今做成一张纸的,一经发行,再没有改口的余地,呵呵,朕要把他们钉死……”杨改革笑着的说道。


第307章 守株待兔的人们
孙承宗呆呆的看着自己手中的新邸报。
皇帝为了钉死百官,可是没少下功夫啊!连这邸报这一环节,居然也是改了发行的方式,从原来的一本一本改成了现在的一张纸,这种邸报还真的如皇帝所说,一经发行,再没有改口的余地了,白纸黑字啊!
“陛下谋略之深,臣实在是佩服!”孙承宗也只能说句佩服的话。
“呵呵,孙师傅,这件事,不做成板上钉钉是不行的,朕也是不得不这样啊!今日的情形你也看到了,你好好的和他们说,那根本就是对牛谈情,你想正常的和他们交流,那是不肯能的。唯有这样,我大明朝才能有救。”
“陛下所言甚是。”孙承宗承认道。
……
“大伴,今日朝堂之上的一举一动,都记录下来了吗?”杨改革又问王承恩。
“回陛下,奴婢早已吩咐过了,已经完整的记录下来了,而且还是史官记录的。”王承恩回答道。
“嗯,这样很好,把里面涉及机密的东西删去,其他的,就抄录一份送给樊维城,让他把今日朝堂上辩论的过程和结果都写上去,把那些反对者的名字都一一列在里面,把赞成的也都写上……,”杨改革吩咐王承恩道。
“遵命,奴婢这就叫人誊抄一份,给樊维城送去。”王承恩也是满脸的微笑的答应道,皇帝高兴,他自然就高兴。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琉璃斋主动要交税,这件事,一定要大书特书,不要落下了,另外号召,有责任,有良心,愿意学习琉璃斋的商家,也可以自行申报,自行交税,朕要看看这天下,到底还有没有良心这个东西。”杨改革恨恨的说道。
“奴婢遵命。”王承恩再次答应道。
“另外,传旨给各皇商,让他们务必自行去申报交税,还有,传旨给老丈人周奎,让他别忘记交税了,路途遥远,让他托人带银票到京师来交税,还有,田弘遇,让他自己去交税,别说朕没提醒他……”杨改革开始启动自己的核防护措施了,日后这陕西晋商案一爆发,就是一颗席卷整个大明朝的原子弹,能救得了商人的除了自行交税这一招,就没有其他办法了,杨改革在这里开始交代自己的手下保护好自己。
“奴婢明白,这就派人快马传旨给国丈,各处的皇商。”王承恩又答应道。
孙承宗抿了抿嘴,想说什么,山西晋商案一爆发,那就是天崩地裂,孙承宗也想保下其中的一些人,准备问问皇帝,他可不可以交税,日后也免得被波及,不过,他还没来得及开口,皇帝已经又有话说了。
“孙师傅,麻烦你告知今日站在朕这一边的各位,告诉他们,就说,朕要求他们也自行交税,自行报税,这其中的原因,却不可告诉他们,只是说,朕缺钱用,需要他们的支持,且看他们如何行动,如果按照朕说的做,这一劫,就算是躲过了,也算是朕给过他们机会了,如果明面上站在朕这一边,暗地里偷偷摸摸的搞小动作,到时候被牵扯进去,也怪不得朕不讲情面……”杨改革冷冷的说道。
孙承宗松了一口气,有皇帝的这句话,他大可厚着脸皮求自己的一些相知、故交,让他们无论如何,也要看在自己脸面上,多多少少交一点税,这样一来,皇帝日后要翻天覆地,也才不会波及到他们,也算是了了孙承宗的一个心愿。
“臣明白,臣一定会告知他们的。”孙承宗立刻应承下来,到时候大浪淘沙,这一线生机能不能抓住,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他孙承宗是尽力了,也只能做到这里,再多说,多做,就要出格了。
杨改革的心情,从来没有这样爽快过,这件事按照自己设计的走下去,晋商死定了,盐商完蛋了,全国的大商人,完蛋了,拔出萝卜带出泥,多少和这些大商人有瓜葛,做这些商人保护伞的高官也要完蛋了,自己正好可以重新按照自己的意愿建立新规矩,重建大明。
……
六月二十三。
大明朝的心脏,有了一件新鲜事物,走进了众人的视野当中,当然,这件新鲜玩意,也不是很新鲜,昨天就有了,不过,今天上面所写的内容,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里面居然是皇帝和大臣们在朝议上争论的全过程。
新鲜啊!新鲜,以前,紫禁城就是权力的象征,多少事,都是云里雾里,得只言片语,就算是有能耐了,能和别人吹嘘半天了,那里知道,如今,这通政司不知道哪位好人做好事,居然把整个朝议的过程全部写了下来,让那个神秘而陌生的早朝呈现在寻常人家的视野里。
今天的这种新式邸报,已经卖断了货了,报童们飞快的往返街坊之间,不断的用童声吆喝着,为自己的买卖努力,说不准,今天还能吃上一顿白米饭呢。
不少酒馆,饭馆,茶馆里都聚满了人,舍得花钱的,自己拿钱买一张来仔细的看,舍不得花钱的,几个人凑钱买一份邸报,选一个识字的来读,一起来看看这大明朝的新鲜事,到底是如何一个新鲜法,这满大街的人都在说呢,如果自己不知道,不能说上一点,岂不是太“土冒”了点?
“啧啧啧……,不得了啊!乖乖啊!一年就能交二十万两银子的税,还只是二成,这琉璃斋,果然是个挖不尽的金山啊!”茶馆里,一个富态的中年人听别人念了一会邸报,实在是忍不住,惊叹起来!
负责读报的老学究白了这个富态的中年人一眼,这是他第几次听到这种惊叹了?他算不过来,今天这邸报,他已经读了七八遍了,有人请他吃喝,他多读几次也没关系。
这个茶馆里,因为据说,皇帝曾经在这里微服私访过,还给几位考生泄过考题,所以,成了不少人守株待兔的地方,这个茶楼的生意,那是好得很,士子,读书人,有钱人,都喜欢到这里喝茶,都来碰碰运气,说不准下次皇帝微服私访的时候,就给自己遇到了呢?飞黄腾达,不是指日可待吗?
“庄兄,你那绸缎庄,生意也不错,何必羡慕人家的呢?”一个瘦高个也是穿得体体面面,跟这个富态中年人称兄道弟的说到。
“唉……,马兄,不瞒你说,我这个铺子,一年的出息,能有他交的一成,不,半成,我做梦都要笑了,可发不起那个财啊!和琉璃斋,那是不能比啊!”这个被称作庄兄的富态中年人一边喝茶,一边感慨,还一边摇头,琉璃斋是如今京师里的大热门,就连这朝议都要牵扯上琉璃斋,更是成为了众人眼中不可不说的话题。
“庄兄,你就别谦虚了,您那绸缎庄子,那在京城里,都是出了名的,一年才那点钱?我不信,呵呵,你莫不是还怕陛下问你交税不成?听这邸报上说的,陛下可没说要收税呢,只是方便有些商家自愿交税的,才留了这样一个口子,你怕什么?挣得再多,皇帝也不会要你一分钱的,陛下的信誉,那还是信得过的,您说是不?”这个被称作马兄的人,也打趣道,这邸报上的内容,用的是半白话写的,经过老学究念出来之后,他们大概也能听懂,听不懂的,问一问老学究,老学究一解释,他们就明白了。
“嘿嘿,嘿嘿,那倒是,陛下的信誉,那是一点没问题的,说了不收税,肯定是不会派出税监收税的,这个倒是不用担心了,呵呵,这琉璃斋嘛,这事,我看啊!就是皇上和娘娘自己好玩呢,和我们这些平明老百姓可没什么关系,呵呵,娘娘把二十万两交给皇上,这是别人家务事,咱们有必要参乎吗?”这个被称作庄兄的也是一副暧昧的神情说道。
“那是,那是!不过,庄兄,您是不是也要响应一下邸报上的号召,多少交点税啊!这邸报上说了,这税,取之于民,也是用之于民啊!为的是抵御外族入侵,内也是要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