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252部分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252部分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标准,或是勒紧蒙古人的脖子,或者让蒙古人多吃几口食,全在陛下一言而决,指标,就是陛下决定蒙古人生死的利器……”吴三桂说话那个响亮,屋顶的瓦片都快被他掀翻了。
“呵呵,有意思,有意思,吴三桂,你这种说法,朕喜欢。”对于按照吴三桂说的,给蒙古人上计划经济体系,给皇协军贸易权的指标,杨改革觉得,真的是控制蒙古人的一把利器。再想想后世,清朝为了控制蒙古,可是用的是减丁的政策,这不就是给蒙古人搞计划制度吗?说白一点,就是给蒙古人搞计划生育,而且是强制的。虽然现在蒙古人被杀到很少,可是不代表他人口就不增加,日后等他人口过度膨胀,又要打打杀杀,还不如学习清朝,给蒙古人上一个计划生育政策……
看来,蒙古是很需要一套完整的计划制度,不光是经济需要计划,需要指标,而且生育也需要计划,更需要指标,嘿嘿!确实,自己得考虑给蒙古人搞一套计划制度了……
杨改革今天可算是遇到稀奇事了,计划经济体制和计划生育都给弄出来了,至于为什么要他们讨论这个蒙古问题,原因还是杨改革计划的不完善,杨改革虽然布置了蒙古战略,可是,有些东西,还是不完善,比如这个皇协军的问题,招募少了,压制不了蒙古人,控制不了局面,如果招募多了,开销大了,自己又舍不得花费太多的钱,关键的是控制蒙古不是一年两年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事,甚至百年,几百年,必须要有一个能长期执行,花费很小的办法来解决这件事,杨改革开始的打算就是用羊毛衫来控制,可惜,羊毛衫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出来的,现在虽然田弘遇在忙活这件事,可是,到现在,到底在哪里作为羊毛衫的工厂,还没定下来,所以,羊毛衫控制蒙古,这将会是一个缓慢的,长期才能起效的事,而如今,自己急需一个立刻能执行,花费很少,立刻见效的办法来解决蒙古问题,年复一年的往蒙古哪里投钱,实在是个无底洞,如今自己手边有钱还好说,要是那天缺钱用了,怕这蒙古又要造反了。所以,杨改革以培养这些侍从的名义,让这些侍从们讨论,按照自己给出的条件来控制蒙古,才有了今天的讨论和争执。
杨改革动心了,吴三桂说的这件事,确实是打动了杨改革。
“大用,你说说,这件事的不足之处和弱点。”杨改革现在习惯的是使用别人的智慧,而不是自己一天到晚想办法想主意。明显的,皇帝只有一个人,不可能在任何事上比任何人都聪明。
雷大用早就憋了半天了,就等这皇帝问他的话,这讨论问题向来是你提出你的意见,对方反驳,然后对方再提出自己的意见,再反驳,直到争论出个高低为止。
“回陛下,学员以为,吴三桂同学所说的办法,有三点不足,第一,给蒙古人行保甲法,可是,蒙古人多不识字,难不成,我朝还派员去管这些事吗?这岂不是耗费巨大?和陛下初衷相悖?第二:配给、指标的问题,臣以为,我朝边关漫长,要防范边关百姓和蒙古人私下交易,十分困难,第三:只给皇协军贸易权,必定遭致其他蒙古部族的不满,必定会群起而攻之,我朝岂不是要为了皇协军而打仗?”雷大用稍微的总结了几条不足的地方。
吴三桂同学?杨改革笑了笑,这吴三桂还有被别人叫同学的一天啊!
“吴三桂,该你反驳了。”杨改革道。这辩论,就是要你来我往,自己当个中间人,看两边怎么说,从中主持公道,从中收获智慧。
“回禀陛下,学员以为,蒙古人不识字不要紧,更不需要我朝派员,如今,陛下的新军,要求都要识字,所以,学员以为,新军可完全可以完成给蒙古人行保甲法的重任,更无需朝廷派员去管理,耗费也不多,我朝边关漫长一事,学员以为,只要严控边关走私,即便是遗漏一些,也和大局无碍,关于贸易权,配给和指标的问题,学员以为,如今蒙古人被林丹汗打散,都只有一些小部落,我朝以大军出关,逐渐的收拢一些希望投靠我朝的部落,编为皇协军,应该是很容易的,待皇协军编制完成,尝到了贸易配给,贸易指标的甜头,自然会维护这种权利,其他部落想要这种权利,自然会投靠我朝,如果对我朝不敬,或者是对这种配给指标贸易的办法提出异议,相信,尝到甜头的皇协军必定会清理掉这些部落的,而陛下,只需要赐给这些有战功的皇协军更多的指标和配给,不费陛下一分钱……”吴三桂很自信的回答道,这些天,他可没少琢磨皇帝交给他们的任务,有皇帝给出的一些条件和一些提示,他总算是想出了这种既能控制皇协军,又少花钱的办法。
杨改革笑吟吟的,看来,自己的心思没白花,这年轻人,果然有年轻人的朝气,想象力还没有被束缚,敢想敢做,远超朝堂上那些腐儒们。
“大用,你这边还有什么反对的意见吗?”杨改革又问雷大用这边。这边只有五个人,比吴三桂那边少了一个。本来就有劣势,现在更是给吴三桂的说辞压得抬不起头来。不过显然,这里面不想认输的人大有人在。
“启禀陛下,学员金有善有话要说。”一个瞪红了眼睛的新军侍从,不服气的说道。
“呵呵,说说看。”杨改革笑着说道,竞争的越激烈越好,有竞争,才有压力,人才能成长。
“启禀陛下,学员以为,吴三桂同学的办法,是学了东虏的方法,学员以为,东虏和我朝是死敌,有不共戴天之血仇,我朝怎么能学习他们呢?”这个叫金有善的侍从愤愤的说道。
“那个地方学了?”杨改革刚才听的那个保甲法,配给和指标,好像都和如今的野猪皮没关系。
“启禀陛下,学员想问吴三桂同学,所行保甲法,把蒙古人编成皇协军,战时是不是要按照某乡某里抽调人去打仗。”
杨改革听完,看看吴三桂,吴三桂见皇帝看着自己,连忙回答道:“是的。”
“学员还想问,战时是按照乡、甲成抽调,如果是平时游牧,也按照某乡,某甲进行?配给和指标,是不是也按照乡、甲发放?”
“是的。”吴三桂再次回答道。
“启禀陛下,这正是学员要说的,吴三桂同学的这个办法,正是按照东虏的八旗制度而成,八旗向来作战就是按照牛录抽调三成,平时放牧生产也是按照牛录来进行,生产和战斗的编制为一体,正是东虏的特点,陛下,吴三桂抄东虏的八旗制度来蒙骗陛下。”金有善狠狠的说道。
杨改革暗笑,有点意思,连这个老底都揭出来了,皇协军跟八旗制度有点相似,这个杨改革早就知道,而且还知道他的核心,就是以精锐弹压着垃圾不对去打仗,和自己的皇协军如出一辙,至于说抄袭,杨改革不介意,后世不是有句口头禅吗?一直在抄袭,从未被超过,只要抄袭能壮大自己,怎么抄都行。
不过显然的,这位金有善把抄袭敌人当作是一件坏事来看了,以至于有了向自己告密检举的意思。
吴三桂很无辜的看着皇帝,想说话,不过皇帝没让他开口。
“哈哈哈……,你们争得都不错,不过朕要说的是,不管东西是敌人的,还是自己的,还是凭空想的,只要有用,只要能解决问题,就能拿过来用,就行,朕不管你是借,是偷,是抢,反正,只要能管用就行。抄袭八旗,朕看很好,这几年,东虏不是把我大明朝打得很惨吗?这八旗制度想必有他优秀的一面,别说借鉴了,就算是改编成八旗,朕也愿意,这就是朕的意思,你们明白了吗?”杨改革毫不介意的力挺了吴三桂,说实话,野猪皮的八旗对付明朝的家丁制,确实有先进的一面,既然先进,那就学习呗,就这样简单。
“学员明白!”众人一起高吼道!是给皇帝的一个答复。
杨改革看着这群朝气蓬勃的少年,觉得这正是自己的希望。



第281章 扯皮,沸油上的一团火
杨改革兴致勃勃的和这群年轻人讨论着蒙古的事情,这远比自己一个人蒙头苦想要有用得多。
有吴三桂的主意在前,后面雷大用等人也就没有说什么了,因为自己的计策,实在是比不上吴三桂,自己也驳不倒吴三桂,雷大用转而垂头丧气的开始讨论吴三桂的计策。如何的给蒙古人行保甲法,如何的给皇协军配给,如何的给皇协军贸易权指标。
杨改革和自己的新军侍从们正讨论到兴致勃勃之处。王承恩却小声的禀报道:“启禀陛下,方弘瓒求见,说是有要紧的事。”
“方弘瓒?他有什么事?立刻见。”杨改革一听,是自己的情报头子说有重要的事,那这事肯定是比较大了。
“遵命,陛下。”王承恩答应道。
见皇帝要处理政事,新军侍从们都停止了讨论,准备出去,他们的职位太小,实在不适合站在这里听国家大事。
杨改革道:“你们就别出去了,先听听是什么事吧,能听的,你们就听,不能听的,再出去不迟,也算是长见识了。”杨改革暂时把这些侍从们留了下来,为的就是培养他们,开阔他们的视野,开阔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见识的高度。
“遵命,陛下!”平台里,侍从们有力的回答道。
……
方弘瓒很快就进来了,一进来,他就看到一群年轻人,仔细一看,原来是新军里面的舍人,被皇帝招到身边来充当侍从的,看样子,皇帝是在培养心腹了,这些人,就是皇帝日后的左膀右臂啊!方弘瓒也没露出什么不屑的神态,自己走到皇帝跟前,禀报道:“启禀陛下爱,陕北传来的急件。”方弘瓒连忙递上信封一样的东西。
杨改革皱着眉头,从王承恩手里接过那份急件,抽出里面的纸,只见上面写道:“……去岁七月,陕西白水王二造反,杀知县张斗耀,至今盘踞于白水县的洛水以北……”
一行字,杨改革犹如遭雷劈,字里还行间的东西,透露出的信息,让杨改革实在是难以接受。
去年七月份,就有人造反,杀了知县,可是到如今,自己却还没有收到任何有关这方面的报告,如果不是这几个月自己加大锦衣卫的投入,恐怕这个消息,自己还不是知道。杀知县造反,这无论如何,也是一件大事!如论如何,也不可能轻微到不需要禀报的地步,造反向来在封建社会里,都是被列为高压线,都是被列为头等大事,更别说杀了知县造反,可是,自己如今却听到了本应该去年就得到的消息,这消息,已经迟到了将近一年,杨改革的心,是一下子跌落谷底,沉入了深渊,官僚们的办事效率,实在不是一般的迟缓,自己对官僚们寄予的期望,实在是太高了。
杨改革捏着那片纸,发了半天呆,震惊!愤怒!怨恨!害怕!委屈!心凉透了。
“大伴,立刻召集孙师傅,内阁,各部尚书,侍郎到平台来议事。”杨改革的心,中了明朝官僚们开启的缓慢效果,导致心脏跳动缓慢,从而全身无力,全身发冷,面色,甚至都变得苍白起来。
杨改革有气无力的说了这句话,王承恩答应道:“遵旨,陛下,奴婢这就去。”王承恩看了一眼皇帝,然后飞快的去安排了。
杨改革今天是尝到了什么叫做震惊!什么叫做愤怒!什么叫做怨恨!什么叫做害怕和委屈!吩咐完王承恩,有气无力的跌坐在椅子上。今天这件事,杨改革彻底摘掉了什么叫做官僚作风,什么叫做办事拖沓,什么叫做腐朽,而这些人恰恰却是自己这个大明朝的“栋梁”。
方弘瓒禀报完情报,见情形不对,就准备开溜,说实话,方弘瓒很害怕和皇帝面对面,总是很不自信,今天看这情况,不对头。
“启禀陛下,那臣是不是告退了?”方弘瓒小声的问到。
“不,你留下,朕还有事。”杨改革准备开会,讨论如何应对这件事。
“遵命,陛下。”方弘瓒应了下来,站到了一边。
杨改革心情焦灼得很,这王二是什么人?自己可没他的资料啊!历史书上,都是说李自成什么的,再早一点,就是什么高迎祥这类人,可是这个王二去年就在造反了,这岂不是说,明末的农民造反已经开始了,而且即将大规模的上演?而自己的移民钦差,怕这会,刚到陕西啊!
杨改革的心莫名的跳得厉害,这明末的农民造反,绝对是要自己命的东西,可不是能随便开玩笑的,为此,自己不惜放自己的左膀右臂出去,以前所未有的千万两白银去赈灾,力度之大,前所未见,可惜,事情还是有纰漏,陕西那边的农民造反,已经开始了,杨改革深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道理,陕西那里,已经是沸腾的油一锅,一个火星,就可能全部燃起来,一旦大规模的农民造反爆发,那自己可就麻烦了,那和李自成之流枪灾民,可就陷入僵持状态了,有政府组织的移民,本来就困难重重,更别说到处造反,无政府状态了。
“三桂,大用,你们也看看吧。”焦躁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