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23部分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23部分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杨改革就拿着抄来的歌词,首先给领唱小太监郭恒教,教好了再给那些教坊司的人教。
杨改革拿出自己修改好的《松花江上》,现在已经变成了《辽河之上》。
原因是后来抗日的时候主要区域还是以松花江流域为代表,现在是明朝,名字也就不能用松花江了,那里还很少有汉族人居住。主要还都是在辽河流域。
歌词杨改革也自己改了一下,应该没问题。
我的家在东北辽河之上,(“松花江”换成了“辽河之”)
那里有森林渔场,(“煤炭”换成了“渔场”)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我的家在东北辽河之上,(“松花江”换成了“辽河之”)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爹娘啊”,“媳妇啊”,(“九一八”换成了“爹娘啊”“媳妇啊”)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爹娘啊”,“孩儿啊”,(“九一八”换成了“爹娘啊”“孩儿啊”)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边,流浪!(“内”换成了“边”)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在一堂?
“郭桓,这是一首新歌的歌词,大意写的是辽东被东虏占领,辽东人渴望回到原来土地上的,你先看一下,然后朕给你哼几句,你要尽快学会,然后教会这些人,知道吗?”杨改革把自己改好的《辽河之上》拿出。
“遵命,陛下,奴婢一定好好办差事。”郭桓很恭敬的在地上磕头。热泪盈眶。这是皇帝对自己多大的信任啊!
说完,杨改革大致的哼了几遍《松花江上》,这首歌是写给特定人群的,要的就是那种催人肝胆俱痛的效果,要引起特定人群的灵魂中的共鸣【怎么感觉好像是玄幻小说里面的的句子……】,声音也要嘶哑一点,豪迈一点,有那种悲沧,凄苦,无助,声嘶力竭的感觉。
“嗯,其中的要诀都在这个里面了,你自己去参详吧……务必使这首歌催人泪下,悲伤欲绝,痛哭流涕,能引起灵魂上的共鸣,你这首歌算是成功了……”说完,杨改革把昨天梦回百度抄下来的《松花江上》改成的《辽河之上》拿给了郭桓,里面还提了一些要求。至于郭桓能不能参悟透,那就看他的本事了,这事也就不该杨改革操心。杨改革只要到时候唱歌唱得好,有效果,能煽情“东北军”就成。典型的只要结果,不要过程。
“遵命,陛下,奴婢记下了。”郭桓又一次恭敬的磕头。双手举过头顶接过杨改革手中的歌词。
杨改革心中的一块石头算是落地了,这“情煽”明朝版的“东北军”,唱歌部分已经准备好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是要搞合唱,但是怎么搞合唱的杨改革还没谱,准备再花一个晚上把合唱排练的东西背下来。东西实在他多,杨改革一个晚上背不下来。
为什么要搞合唱?原因也很简单,明朝没有麦克风,没有扩音器,要想让校场上的几千人都听到,除了合唱还有其他办法吗?那些靡靡之音,嘴巴咬着麦克风唱歌的现代人,在古代也就能在包厢里给个位数的客人唱一唱。
接下来就是给毛文龙写信了,和他合伙搞东北的生意,不是说东北有三宝吗?人参,貂皮,鹿茸,这些都是赚精英们钱的好东西,要垄断在手里才好赚钱。杨改革再次头疼,没有趁手的人去搞这件事,需要帮助杨改革运作商业上的事,还要监控毛文龙,监控“出口”的物资。这事暂时还没人能帮得上忙。杨改革郁闷不已。
杨改革准备先派个小太监过去探探口风。于是,叫来王承恩,道:“大伴,你叫个人到毛文龙那里去一趟,派个小太监就行,把这封信交给毛文龙就是。”
“奴婢遵旨。”王承恩利索的接过杨改革递过来的“信”。这信,其实和给魏忠贤的那封信差不多,就多了两个字“如实”。其他的全是空白。不是明代人写信常用的各种格式,也不是九年义务教育体那种。更不是“圣旨”体。
“对了,大伴,还叫人做一些密匣,大概一尺多长,一尺宽,两寸高就行。用朱漆漆好。锁上,另外,这些箱子是要能保密的那种,不要让人轻易知道了里面的秘密……明白吗?”杨改革不知道密匣是怎么做的,只交代王承恩做那种能保守匣子当中秘密的。皇帝的好处就是不需要知道详细过程,只要交代了目标,就自动会有人帮助皇帝去实现。
杨改革准备把密匣做起来。准备先给毛文龙送一个,探探行情。以后就可以直接和毛文龙联系了,看情况再送其他人密匣。


第32章 质量问题
交代好了郭桓负责唱歌的事,想好了毛文龙那边的对策,杨改革觉得全身轻松不少。哼着小调子。漫步在这紫禁城内。
身边有王承恩跟着。远处有太监,宫女,大汉将军等等一群人,相当壮观。
杨改革忽然想起自己有一段时间没有到兵工厂去看了,也不知道那手榴弹造了多少了,也不知道这火枪又出了多少。
杨改革决定到“皇家兵工厂”去看看。
“大伴。”
“陛下,奴婢在。”王承恩赶忙小跑到杨改革身边。
“不回宫了,先去兵仗局看看火枪造得如何了。”
“遵命,陛下还是上步辇吧,路途太遥远了。”王承恩怕杨改革走累了,催杨改革上步辇。
“呵呵,没关系,朕今天心情好,走着去。”杨改革今天心情好极了,就决定走着去。
……
不多时,已经来到了皇城内的“兵仗局”,也就是皇家兵工厂。
“奴婢富明德叩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兵仗局太监富明德得了皇帝要来的信,带着一帮子大大小小官员在兵仗局门口接待皇帝。
“都平身吧,富明德,好久不见啊!”杨改革高兴得很。
“奴婢惶恐,让陛下挂念了。”富明德很欣喜,皇帝还记得自己。
“兵工厂……哦,兵仗局怎么样了?朕要的火枪和手榴弹做得如何了?”杨改革倒是开门见山。
“启禀陛下,奴婢每日都按照陛下的要求加班生产火枪和手榴弹,目前已经制作了一批。”富明德道。
“呵呵,你那火枪的质量如何,不会炸膛吧?手榴弹不会放不响吧?”杨改革开玩笑的说道。
“陛下……奴婢可是按照陛下的要求,精心制作火枪手榴弹的呀!陛下……”富明德急得,皇帝和他开这种玩笑,简直要了他老命,皇帝说过会让他拿着会炸膛的火枪去开火。
“嗯,不要急,按朕当初跟你说的,朕会让人挑选一些出来,让制作的人和监管的亲自己拿着火枪开火的,要炸膛,也轮不到朕担心,手榴弹朕也会抽出来试一批的。”杨改革此次来这里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看看火枪的数量和质量,把这质量给稳定下来。然后再谈数量。
“奴婢遵命。”富明德对自己监造的火器看样子还是很有信心的,似乎一点也不担心。
“大伴,找些人,去仓库里随便挑一些火枪和手榴弹出来。朕要试试质量如何。”杨改革转头有对王承恩说道。
“遵命,陛下。”王承恩答应下来之后,就去安排军士去了。
……
校场,杨改革没有等多久,一溜的军士就抬着一箱箱火枪进来了,有的还扛了些小木箱子,里面估计是放的手榴弹。
这些武器离杨改革还是有相当远的距离。这不是杨改革怕死,只是负责杨改革安全的禁卫们,会自动的将这些“危险”的物品远离皇帝。
同来的还有一批工匠,看样子还有一些太监,应该就是制作工人和那些监管的太监了。
“开始吧。”杨改革面无表情的说道。杨改革心里有些压力了,要是这次的火枪还是和以前一样的质量,杨改革不惜用血来教育一下这些人,崇祯二年日渐临近,杨改革不想到时候手忙脚乱。
一个禁卫小校指挥着一排禁卫,将枪的弹药都装好,然后依次交给制作它们的工匠,然后退出几米远,等待着那些工匠扣动扳机。
这批火枪上都印了记号,知道是谁制作的。是杨改革特别要的。
这真的是一个让人难忘的场景。一些工匠对自己制作的火枪极有信心,拿起来就扣动扳机,“砰”一声巨响,弹丸飞速射出,击穿前面的木板。
另外有一些工匠对自己的“作品”感觉到有些犹豫,迟迟不敢开枪,端起又放下,最终,还是扣动扳机,“砰”,也是子弹飞出。但是没有击中前面的木板。
第一次试射,总的来说还算是好的。虽然有些工匠迟迟不肯动手,但是最后都成功击发了,没有一杆火枪炸膛。
“很好,让他们再射两三次。”杨改革一边称赞,一边又让他们再多射两三次,以此来检验火枪的质量。
皇帝的一声令下。那些禁卫们已经开始给那些火枪第二次装弹了。然后禁卫们把火枪又交到工匠的手上,自己则站在工匠身后几米,开始第二次试射。
和第一次一样,有的工匠是比较有信心的,拿起来就扣动扳机“砰”的一声射出弹丸。由此可见,有的质量是不错的。
“砰”……“啊!”……“嗷……救命啊!”……一位工匠扣动扳机之后,一声异样的枪响,然后就是凄惨的嚎叫声。
火枪炸膛了。
杨改革没说话,心中不满已经写在脸上。
刚才还比较有信心的富明德,已近软瘫在地,跪趴在杨改革面前,不知所措。
禁卫小校拖走了那位炸膛了的火枪工匠,并没有什么好脸色,动作粗鲁得很,想必作为一名士兵,对于这种给自己生产劣质武器的工匠也是深恶痛绝,说不准那天他造的火枪就归自己用了,当然不会对这工匠有什么怜悯。
火枪试射,继续进行。场面紧张了不少,不少工匠都是再三的在禁卫小校的催促下才开枪。一声枪响过后,见火枪没有炸膛,才算松了一口气。
第一批工匠试射完毕,又换了一批工匠,第二批比第一批稍好一些,只有一名工匠的火枪在开了三枪之后,枪管有点裂缝,就自动申请不开了,按质量低劣处理,也被小校们拖走了,唯一稍微好一点的就是自己没受伤。
……
几番试射之后,这批新制作的火枪大约有一两成试射了。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一成多一点的火枪有问题,炸膛和裂缝,还有走气,还有威力不够,火枪不准等等问题。
“富明德。”杨改革话里带着冷清,没有了刚才的亲切。
“奴婢在。”富明德依然趴跪在地上,神情沮丧,声气也变小了。
“这就是你给朕制作的火枪?有一成多都是有问题的。就是说,还没上战场,你就给朕制造了一成多的伤亡了……是不是!”这是不是到最后,杨改革已经是声色俱厉。可怕得很。
杨改革多少也读过一些军事小说,知道这一成多的伤亡代表着什么,就是说,仗还没打呢,普通军队就会“崩溃”。伤亡达到一成多就崩溃,逃跑,然后变成大溃败,被人赶鸭子,正是古代普通军队的普遍现象,特别是明末对付野猪皮的时候。
“朕早就跟你说过,一把武器的质量,会影响到一个士兵的生命,一个士兵的伤亡,会影响到一排士兵的战斗,一排士兵战斗没有发挥好,会影响一场战斗的胜负,一场大战的胜负,已经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存亡……,你制作的火枪质量,已经影响到我大明朝的生死存亡……”杨改革厉声骂道。
“奴婢有罪,奴婢该死,……奴婢有罪,奴婢该死……”富明德已经被杨改革吓傻了,只趴在地上念叨着这几句,一边用脑袋撞地面。“砰砰”作响。
磕了一会,杨改革觉得这样也不是事,自己手边本来就没什么人,这富明德又磕头磕死了,那不是更加没人了?
“别磕了,先跪在那里吧。”杨改革还是让富明德停止了“自残”。
回头又对王承恩说道:“大伴,扩大试射范围,把新造的火枪全部拿出来给朕试射,加射到十发,朕要看看,这有多少火枪会炸膛,另外,让那些负责监管的人也拿着火枪上去试射,嗯,除了李工那几个负责研究的除外,……”杨改革已经是愤怒得不得了,咬牙切齿。自己新军都还没练成了,你们这群废物就把自己的军队弄残了一成多,这还不是最后的结果。杨改革的愤怒可想而知。同时也没失去理智,没有让那几个负责搞技术开发的人去试枪。


第33章 质量要保证
崇祯元年。
二月二十二。
皇城校场。
今日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校场上一改往日那种平静的状态。“砰砰砰”的火枪开火声不绝于耳。是杨改革在大规模的试射火枪。
开枪的人就是那些制作火枪的工匠和负责监管的人。全场的人神情紧张,有的面目沮丧,有的甚至在偷偷哭泣,有的则显得比较“安宁”。千奇百怪的神情,出现在这皇城内的校场上。
校场上硝烟弥漫,浓烈呛鼻。禁卫小校们表情严肃的监督这那些工匠和监管们试射火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