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21部分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21部分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改革心里狂喊一声:我靠,报应来了。自己梦想着给这些明朝的士大夫“洗脑”,没想到这样快报应就来了,明朝的士大夫准备给自己来个“反洗脑”了。
“这,能不能不去啊!”杨改革苦着脸,不想去“被洗脑”。
“启禀陛下,这乃成例,祖宗传下的规矩,均有定例,非臣等胡乱想出的主意……”
祖宗传下的规矩?难道说,这儒家历朝都要给皇帝“洗脑”?杨改革忽然觉得很可怕,害怕自己从一个现代人变成一个纯粹的“明朝人”。那样自己可就是“脑死亡”了。
这绝对是打击报复,前天和大臣们发生了争执,晚上给魏忠贤写了封“信”。今天早朝就让自己接受“洗脑”。这绝对是这群大臣故意这样干的。杨改革恶意的想到。
……
“请陛下上御经筵。”地上的大臣统统跪倒在地,声音洪亮而且整齐。齐齐的要求杨改革去上政治课。
杨改革还想来个头疼,肚子疼之类的遁法,看到下面一地的大臣跪倒在地,心里知道今天是跑不掉了。于是,不情愿的说道:“那就去‘经筵’吧。”
“陛下圣明。”一种大臣一起喊出来的马屁格外响亮,可惜杨改革恨得要死。
一群大臣远远的跟着,去了文华殿。
要说这经筵,规矩还真的是多。有负责翻书的,有负责拿书的,还有负责讲解的,还有朗诵的,文武大臣跟上朝一样,按班站在两边。杨改革才明白,看来需要接受政治思想教育的不光是自己这个皇帝,还有重臣,当然,皇帝才是主角,其他人,更像是来监视皇帝上政治课的。
站班坐定,经筵终于开始了。
一位讲官模样的人出来奏到:“启禀陛下,陛下是讲经,还是论史?”
四书五经?历史?杨改革觉得自己一个都不需要。四书五经都说了是科举的敲门砖,自己是皇帝,难道还要考个状元当当不成?还用得着读四书五经?
太祖朱八八表示没有四书五经不照样能当皇帝。
历史?自己是二十一世纪的人,不光熟悉明朝之前的历史,还熟悉明朝之后的历史?还轮到你们给我讲历史?
杨改革相当的气愤。可惜有口难言。总不能扯起嗓子喊我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人,明朝以后的历史我都知道,不用你们给我教,要这样,明朝又多了一疯子皇帝。成为人们的笑柄。
“怎么,还用得着讲经论史?朕贵为天子,四书五经不过是科举的敲门砖,难道朕学好了还去考个状元不成?”其实还有更恶毒的话杨改革没说出来。科举这东西,不过是皇帝笼络天下精英分子的一个笼子,李世民不是说了:“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吗?”,所以,让皇帝学习科举的敲门砖,实在是脑袋被门夹了。不是大臣们脑袋被门夹了,是(儒家)大臣们用门板夹皇帝的脑袋。
“臣惶恐……”问杨改革听经还是论史的讲官吓坏了。其他大臣一声不吭,当没看到。
杨改革生闷气,心里知道今日不把这经筳搞完,恐怕是脱不了身了。看这些大臣的样子,似乎是要死磕到底了。
“讲段历史吧。”杨改革妥协了。
“陛下要听那一段?”这个讲官夹在皇帝和大臣之中,两头不讨好。生怕皇帝一个不高兴,他倒霉。
“朕今日和众爱卿谈过南宋岳鹏举的事迹,就说说他吧。”杨改革就这样“随便”的选了一段历史。
杨改革真想骂人,自己是皇帝,不用学习“圣人之言”来考取功名,还学个鸟。要说到历史,自己中学的历史成绩不说多好,但是作为一个常年看起点穿越小说的宅男,至少也知道这后几百年的历史,就算是诸葛亮在自己面前,也不敢说比自己厉害,还用的着你们这群酸儒给自己上历史课?
至于说“圣人之言”里有学习做人的道理,能提高品德修养,这纯粹是扯蛋。孔老二不过是春秋百家中的一家,别人家在春秋纵横的时候,他还在到处“游说”想找个小官当当呢,难道只有他这里才有“道理”,才能提高品德修养。其他人就是驴粪蛋?孔老二之前就没有“道理”了?孔老二就是天生的“道理”?没了孔老二就不能提高品德了?当真就是没了屠夫张,就要吃这带毛的肉?
杨改革郁闷无比。懊恼得很。这真的是经年打雁,今日被雁啄。自己一门心思的给明朝的这帮子官僚“洗脑”,试图改变着群腐儒的“脑结构”。没想到今天就给自己来了这样一出。
自己早朝的时候还觉得他们有阴谋,现在看来,果然是有阴谋的。自己在群臣的眼里,过于“飘逸”了,需要用“圣人之言”多加教诲。才能成才。
杨改革郁闷无比,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自己不想和这群官僚“战斗”,奈何这群官僚老是和自己过不去。


第29章 君臣斗法(三)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靖康元年相州投刘浩军,……绍兴十一年十二月廿九被杀,……淳熙五年,谥武穆……”这位讲师把岳飞的生平做了简短的介绍。
“嗯,为什么会死呢?”
“启禀陛下,乃奸人秦桧所害。”讲师说道。
“奸人所害?众位爱卿以为如何呢?”
一大臣出列奏到:“启禀陛下,确实乃奸臣秦桧所害。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武穆于风波亭,实乃南宋最大的损失,致使北伐不成功,有宋一朝,终于还是烟消云散了。”
“秦桧所害?北伐失败?我怎么听的是被十二道金牌召回的啊!怎么秦桧也有金牌能召回岳飞吗?”关于岳飞和秦桧的那些事,杨改革在网络上不知道看别人讨论了多少次,得出的结论就是皇帝要杀岳飞,秦桧出来操作兼当替死鬼,当然,秦桧依然是奸臣无疑。不能洗脱奸臣的罪名。
“启禀陛下,金牌只能由皇帝发出,秦桧不能发出金牌……但是,奸人能蛊惑皇帝发出金牌。”这位大臣想了想,这样回答道。
“呵呵,奸人蛊惑?当皇帝的就没有一点脑子?任凭一个臣子蛊惑自己用十二道金牌召回北伐的军队?”
“这……”这位大臣口呆,不知道怎么接下去了。
“恐怕这事,还和岳飞本身有关,岳飞他要北伐,本来是好事,可惜他还要迎还二帝,这让宋高宗赵构情以何堪?二帝回来了,他的皇帝还怎么做?不是被人毒死就是幽禁起来。肯定是没好果子吃,所以,宋高宗才用十二面金牌叫停北伐,然后杀了岳飞,对吗?”
杨改革的话和理论,都是来自后世二十一世纪的论坛上面的,听在明朝精英们的耳里,就如同巨雷响过。这话就是诛心之语,众大臣听的心中惶惶,额头冒汗,心想皇帝还真能想,真能折腾,开始后悔不该逼着皇帝开经筵了,在这里听皇帝谈这种话,日后恐怕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为人臣,最讳忌的就是这些参合到这些皇位争夺当中去。
“臣惶恐,臣该死……”讲师不知所措,被杨改革的这一番惊天言论吓死了,跪在地上不敢爬起来,只是一味的声称有罪。众大臣则是目瞪口呆,难受之极。
杨改革看到群臣一副窘迫的样子,心里有点高兴了。又说道:“以史为鉴,我朝也有同样的事发生,土木堡之变,后来又迎回了英宗,结果就是“夺门之变”。嘿嘿,是不是啊?……”
杨改革的话就如同绝对零度一样冰冷。众大臣都被“冻僵”了。这话也是在这里讨论的吗?禁忌!这话绝对是皇帝家族的禁忌,现在被杨改革翻出来,一点不留情的拿来和靖康之难做比较。
众大臣只想拿东西堵住自己的耳朵,后悔给皇帝开经筵,今天这话,要是传出去,日后被皇帝惦记着,又被人一蛊惑,恐怕不光是没好果子吃那样简单。
杨改革这个二十一世纪的宅男,没有一点忌讳,丝毫没有想到这样谈论皇帝家族的“家事”,多么多么的犯忌讳,会让这些大臣惶惶不安。一个人在那里滔滔不绝的用吐沫播撒自己的“心得”。
安静!
杨改革觉得不对劲!嘿嘿,原来,地上跪了一地的人,刚刚还很牛B,一副不把杨改革逼上“正路”的众大臣,全都趴在地上。
杨改革心中得意的笑:嘿嘿!和我斗!让你们知道我宅男的战斗力。我可是“百度在手,天下我有”的二十一世纪宅男,你们这群腐儒和我斗,差得不是一条街啊!
……
“起来吧,接着讲。”杨改革很骄傲的喊道。杨改革开始喜欢这经筵了。
地上的大臣谢恩之后又爬起来。战战兢兢,还听这经筵?恐怕老命都没了。
一位老臣出面,奏到:“老臣请陛下换一个吧,如此谈论这事,实在不是我等臣子所为。”
老臣的面子大,杨改革也就顺从了。
“那就换一个话题吧,不说什么‘土木堡之变’,如今我大明朝的财政紧张,大家就说说这财政的事吧,也算是正事了,也从历史当中吸取一点教训。”杨改革很有信心,在这经筵之上,开始侃侃而谈,大有舌战群臣的架势。依仗就是以前在论坛上面看到的“讨论”。
“陛下圣明。”地上的大臣又跪了一地,终于不用再听那该死的皇家禁忌了。
“嗯,今日既然说到南宋,那也就根据南宋的财政来谈一谈吧,从这南宋的历史当中寻找一些教训,众位爱卿以为如何?”杨改革“故意”选了南宋这样一个朝代。
在众大臣的一声“善”当中,经筵又开始了。
这回换了一个讲师,还等了好一会,经筵又才开。估计是拿南宋的资料。
“渡江之初,东南岁入犹不满千万,上供二百万缗,此之正赋也……绍兴末年,合茶盐酒算坑冶榷货和置买之钱凡六千余万缗……南宋高宗朝末年的岁入达一亿贯,孝宗时尽管财政开始由盛转衰,其岁入仍达六千五百万贯……”这位讲师更多的是在念资料,而不是在“教育”皇帝,估计也是给刚才皇帝的言论给吓住了。动不动就拿禁忌说事。谁敢跟你这皇帝搭话啊!
……
“怎么会有这样多钱?六千多万?一亿贯?我们大明朝的岁入是多少?”杨改革问道。
在大臣中站班的一个人出来奏到:“启禀陛下,我朝岁入白银近三百万两。”估计是户部的,对银钱比较清楚。
“怎么才三百万两?这样少?”杨改革对自己这大明朝的收入是没啥概念的,只知道钱不够用。没想到整个国家的岁入才三百万两。这是在有点不太像样子了。
“启禀陛下,这仅仅是白银税入一项,还有其他折合约二千四百万两。”这位大臣又奏到。
“所有的才二千四百万两?”杨改革问道。
“启禀陛下,白银三百万两,田赋等其他约二千四百万两,一起不过二千七百余万两。”【不确定具体数字,只是自己估摸着;另外辽饷什么的除外,历史上辽饷什么的饷一共加了二千多万两。】
“不到三千万两?怎么把银子和其他东西分开呢?看着我大明朝好像每年也就收了几百万两的银子呢。”杨改革纳闷了,看不懂这明朝的财政是怎么回事。
“启禀陛下,我朝田赋是按实收缴纳的,种的什么交什么,可以折色,此外,茶、盐、酒、算、坑冶、榷货、和置买等等一般都是用银子交的。”
“种什么交什么?……“噗”……”杨改革一口茶水喷得老远,没差点笑起来,种什么交什么?那我要是种几块萝卜地,那不是可以交几根萝卜?收税的税吏来了,拿几根萝卜了事?好像很滑稽。
“陛下请……”这位讲师比较负责,正准备提醒杨改革注意形象。杨改革又已经回归正常的样子了。
“嗯,接着说?”杨改革觉得这明朝的财政之复杂,远超自己的想象。
……
“我朝盐税……”
……
“茶税……”
……
“市舶司课税……”
……
这位讲师说了一大通,杨改革只有一个感觉,明朝的税收很混乱,自己的脑子似乎更混乱。
“为什么我朝和宋朝差距如此之大?诸位爱卿谁能给朕解惑?”杨改革头疼。
……
一片沉默,没一个大臣吱声。
“我朝和南宋谁更大?”
“回陛下,我朝远超南宋。”
“我朝人口比南宋如何?”
“回陛下,我朝人口经二百余年休养生息,也远超南宋。”
“既然我朝比南宋面积大,人口也多,为何税收只有南宋的不到三成?”
“这……”这位讲师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皇帝的话了。想想,又道:“启禀陛下,我朝税赋极低,太祖皇帝定下了藏富于民之策,所以赋税收入不如南宋也。”
明朝的税赋低?杨改革纳闷了,历史课上不是说了,明朝很黑暗吗?横征暴敛弄得农民起义吗?怎么到了明朝,明朝又说自己的赋税很低呢?
“既然我朝赋税如此之低,现在朝廷又是急需用钱之际,能不能加税呢?”
“陛下不可。”这位讲师连忙否定。
“为何不可,我朝赋税极低,又藏富于民,二百多年的积累,现在朝廷正是用钱之际,难道就不能拿出一些来救急?”
“陛下,这……”这位讲师是有口难言啊!这能明说吗?明说了,这些大臣回头就拿自己开刀。
“哪位爱卿肯为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