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151部分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151部分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房子,轿子的时候,他考虑的则是未来的事,考虑的则是大明朝的前途,考虑的则是华夏民族的前途,这高下,立判,杨改革心中不住的佩服徐光启。
“徐师傅,按照你的意思,朕是不是该建立一个科学院?专用用来研究这方面的东西?”杨改革给徐光启总结了,其实杨改革自己就是想这样干,有了科学院,自己可以指点一下,或者下个命令,让科学院弄出很多高科技出来,这个,远比自己一个人搞科学更可行。日后,自己也不用担心被别人说是穿越者穿越了,反正这个年代,正是西方科技大爆发的年代,东方爆发一下科技,也不算什么大事,只能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
“回禀陛下,极是,极是,想如此,这个科学院一旦建立,开始分科研究天下诸般事物,想陛下所言的天地大道,必定可以展现在世人的面前,这和陛下的愿望是相同的啊!如果能如此,我朝之兵器,必定射得更远,射得更准,威力更大,这账目统计,必定更加容易、明了,这建筑必定更加牢靠……”徐光启极力的劝皇帝搞这个科学院。
杨改革无语了,这明朝末年,可真的很复杂啊!什么样的东西都有,什么样的事情都有,不光有自己忽悠别人搞科学宗教,还有人劝自己开科学院!这都是什么跟什么啊!这个世界,真的疯狂啊!
杨改革很赞成这个事,但是也不得不把这件事的难处说出来,那就是朝中的官僚反对,文人反对,否则,自己也就没有必要忽悠一个道教去搞这件事了。
“徐师傅,你这个想法,朕是支持的,不过,朕觉得,要想在朝堂之上通过,恐怕不易啊!这算术虽然是君子六艺之一,但是却不是科举的正途,虽然有要求学习,但是不考试,这个,现在如果强化这算术的地位,恐怕会被朝臣们看成是动摇科举的体制啊!这个,朕也不瞒两位师傅,朕之所以用道教来做这件事,其实,也是为了掩人耳目,避开朝臣的反对啊!否则,光是朝中大臣的反对,就会令这件事麻烦不断,甚至中途夭折,更别想顺利的开设科学院!”杨改革把自己的老底子也掏出来了,准备和自己的师傅们好好的合计合计,共同商讨一下对策。
皇帝的话,让两位帝师陷入了思考,皇帝的话没说错,这要强化算术的地位,这就是动摇科举的体制,这就是砸如今数十万学子的前途,这个压力,不可谓不大,如果有人从中挑拨,借势说事,这后果,可以说,不堪设想。最后必定闹到灰头灰脸,鸡飞蛋打。
孙承宗想了半天,道:“启禀陛下,依臣看,不如这样,陛下可让朝臣们讨论这历法的事,以如今的历法不准确,危害大明农时、法统为题,组建历法局,专事重修历法,想这个,朝臣们,该不会反对的,然后在这历法局之中,按照子先所言,分科研究这数项内容,如此,既不用害怕朝臣们的反对,也可以正常的开展研究,陛下以为此策如何?”孙承宗见皇帝和徐光启说得热烈,也就出个主意。教皇帝玩偷换概念的事。
杨改革拍拍手,道:“不错,不错,孙师傅所言有道理,想如今,这历法很不准确,耽误农时不说,更是危急我大明朝的威信跟法统,如此,也是该重修历法的时候了,这重修历法,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事,为了历法的准确性,可以借鉴使用西洋算法,强化算学的地位,想这个,也是没有问题的,然后以历法局为掩护,暗地里,用算学分科研究徐师傅说的这些事,让我朝的兵器,建筑,等等各个方面,都远超他人,强我大明,就从这历法局开始吧。”杨改革雄心勃勃的计划着,眼里充满了一片希望之光。
徐光启觉得皇帝这个主意也不错,也道:“陛下这个办法确实不错,可以先用历法局的名义开展研究,待日后条件成熟,成果丰硕,再转正成科学院,想要不会遭到太大反对。”
三个人都觉得这个办法不错。
杨改革道:“那就这样定下来了,那下次早朝的时候,那位师傅找人,上个本子,把这件事提一提,朕稍作讨论,估计就能通过了,这件事,越早越好啊!历法局这件事,还得麻烦徐师傅,还得徐师傅主持工作……”杨改革看过徐光启的“历史资料”,知道这徐光启后来就是干的这个历局,编新历法的工作,最后死在了工作岗位上,现在不过是把时间,往前提一提,想这按照历史的路子走,应该不出出现太大的问题,杨改革信心满满。
“回禀陛下,这件事,臣亲自提出来,臣必定不辜负陛下的期望,好好的把这个历法局办下去,强我大明朝,就从历法局开始……”徐光启两眼含泪的对皇帝说道,这件事,一直就是他心中的愿望,看过了西洋的“先进”与“合理”之后,徐光启就明白了西方和东方的差距,最想的就是把这些“先进”与“合理”尽快的引进到中国来,变成大明朝强大的动力,所以,一直不断的鼓吹实学。可惜,一直没有得到朝廷有力的支持,这事,也就不了了之,年纪已近古稀,本以为,今生无望了,那里知道,现在,得皇帝如此大力的支持,怎么能不高兴?看透了东方和西方差距的徐光启,觉得,这明朝,有希望了。
“好!那这件事,就这样说定了。”杨改革其实更想科学院早日出来,这样,就可以研究很多“超”科技了,想想自己 一个人搞科技的时候,那种头疼炸裂的感觉,实在不好受。
“启禀陛下,那……那道教的事,陛下看?”徐光启知道皇帝不过是忽悠张显庸,忽悠道教,现在有了自己的历法局,科学院,这道教不就成了抢生意的了?当下就想让皇帝免了道教和张显庸的“差事”,把科学研究这样严肃的事交给一个神棍,交给一个宗教,实在是南辕北辙啊!
杨改革想了一下,道:“这道教研究科学,研究科道的事,让张显庸,让道教接着干吧,不要紧,这科学院是明的,这道教就是暗的,两方面都进行研究,说不准可以互通有无,形成竞争呢,这更好!”杨改革还是决定让道教继续干自己忽悠的事,这事,好不容易忽悠了张显庸,那里能轻易的放弃呢?何况,现在的科学更本就就还在起步阶段,根本就没有什么严肃性可言,还处于任何人都可以搞科学的年代,一切都还在朦胧之中,道教研究科学,也许,有着更大的优势,因为宗教有着狂热的一面。
皇帝决定了让道教继续研究科学院的事,徐光启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孙承宗的感悟则没有徐光启深刻,有点不太明白皇帝和徐光启打的什么机锋。
王承恩则一直以“迷茫”的状态看着皇帝忽悠道教的首领张显庸,不明白怎么的,那正一道长怎么就对皇帝服服帖帖的,不明白皇帝为对张显庸说得那些话的意思,更加不明白,这建立科学院的意义,只觉得,这皇帝长大了,再不是自己小时候一直照顾的那个小孩子了。只是用欣喜的目光看着皇帝。
正事商议完毕了,孙承宗以开玩笑的语气道:“陛下,臣这老眼昏花,想求陛下一件宝贝,不知道能行否?”
孙承宗求宝贝,杨改革很意外,这孙承宗可不大开口啊!更别说跟自己要东西了,当即就道:“呵呵,孙师傅,朕这皇宫里的宝贝,孙师傅只要看起了那样,只管拿去。”杨改革相当慷慨的对孙承宗说道,其实,对于自家的宝贝,杨改革更觉得,这是“故宫博物院”的,不是自家的,这个思想,一直有点怪怪的。
“呵呵,那既然如此,那臣就不恭了,臣想求陛下的那个放大镜,臣老了,看地图,看沙盘的时候,老觉得眼神不好,精力不够,想有了这放大镜,这可以看得更清。”孙承宗想要皇帝那个神奇的放大镜,用来当眼镜用。
杨改革忽然想起来,这玻璃出来了,这放大镜出来了,这眼镜为什么还不出来呢?这眼镜可也是一个好东西啊!可以赚不少钱,这眼镜,日后,更是成为了文化人的象征啊!自己为何就不能造眼镜卖呢?自己可真傻啊!这朝中的大臣,很多更是上了年纪,老眼昏花,如果自己出了眼镜,不仅可以搞好和大臣的关系,更可以借这这些大臣来做眼镜的推广工作,想必,这朝中的大臣一戴眼镜,那全国的文人还不跟着追风?那自己的眼镜,岂不是可以大赚一笔?想到这里,杨改革“呵呵”的笑起来。
“呵呵呵呵……大伴,既然孙师傅开了口了,那么,就立刻让人造十个放大镜,送到徐师傅府上去。算是这给孙师傅的一个礼物。”杨改革可真的开心,今天不仅是收获了科学院,还得了一个赚钱的好门路,这真的得感谢孙承宗,送十个放大镜,那是小意思!
孙承宗也被皇帝的“呵呵呵”和豪爽吓住了,没想到,一下就送十个。
“臣……多谢陛下隆恩!”孙承宗也不知道说啥了,只好来个谢恩了事。
“呵呵,不用,徐师傅帮朕治理国家,用以用这新鲜的东西,也是应该的,这个东西,朕多的是,……呵呵,对了,徐师傅,孙师傅选了一样宝贝,你也选一样吧,如此,才显得朕公平。”杨改革今天高兴,准备来个礼物大派送。没有理由送了一个师傅 ,另外一个不送!
徐光启笑着道:“那臣就多谢陛下了,既如此,那臣听说陛下的宫中,有人送机械座钟,臣对这个很感兴趣,准备以算学去研究这机械座钟,不知道陛下肯不肯。”徐光启一开口,就要了机械座钟。
杨改革觉得这徐光启可真的会挑礼物啊!这机械钟表,自己已经让“内廷工部”的人去研究仿制了,只是一直还没有什么消息,既然这徐光启对这个很感兴趣,要对这个机械座钟进行系统的研究,那么,这再好不过了。这座钟的仿制,看来,指日可待啊! 可又是一条财路啊!今天老天爷可给自己送了不少好东西啊!杨改革屁颠颠的高兴。
“这个完全了没有问题,朕正缺一位高手去研究这机械座钟呢,朕想着,这座钟从西方大老远的运到东方来,不如咱们自己研究,自己研究了自己造,这岂不是比从西方运来更好?……大伴,把宫里的座钟送几座给徐师傅,供徐师傅研究。”杨改革丝毫不吝啬的就把几座座钟给了徐光启。
“……谢陛下隆恩!”徐光启也没料到皇帝会如此大方,一下子给了自己数台座钟,这一台占的地方就够大的了,这数座,自己可能得盖几间房子放啊!不过还是收下了,因为这 研究机械座钟,不是一下,一天,一台就一定能研究出的,皇帝既然多送了几台,那么就收下吧,一台不够,那就多拆几台。
“……呵呵,徐师傅不用谢,这个座钟,如果徐师傅研究透了,可以把这技术转让给朕,朕出专利给徐师傅,让徐师傅坐在家里享受专利,如何,或者能小型化则更好,能随身携带的钟,朕想,一定可以大卖,必定获利丰厚,如此,徐师傅,研究出座钟或者小型化座钟的专利,朕可就预定咯……”杨改革梦想着,自己的工厂里,又多了一个制造机械座钟,制作手表,怀表的,要知道,在日后的清末、民国,一个好的怀表可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啊!一块好的怀表,甚至可以卖到几千个大洋呢,这条发财的路子,自己无论如何,不会放弃的。
徐光启和孙承宗面面相窥,这个皇帝,实在太爱财了,不过并没有说皇帝什么,更没教育皇帝不要爱财,都知道这皇帝也不容易,这天灾,赈灾,军饷,造舰,战争军费,等等,实在是个无底的窟窿,皇帝不捞点钱,这大明朝,还如何支撑下去。


第194章 琐事
送走了两位孙、徐二人,杨改革是高兴带着疲倦。
今天自己的收获不小,不光是收获了科学宗教,也收获了一个科学院,更是收获了两个发财的门路。
王承恩一脸慈祥的望着皇帝陛下,这皇帝,真的是长大了,这行为,越来越摸不透了,这见识,已经远超他了,做的事,说的话,他基本上都是迷迷糊糊的,听不太懂,但是见孙承宗和徐光启两位都很赞赏皇帝,知道这不是坏事。
“陛下,是否要休息一下?”王承恩瞧着皇帝那疲惫的神态,心疼得不得了。
“嘿嘿,不用了,大伴,今天朕的收获极大,高兴,高兴啊!”杨改革疲惫的高兴着。虽然说着不用休息,可是,却不住的扯哈欠,搭眼皮。
杨改革觉得自己时间很不够用,自己还有太多的事没有完成。一件件都得自己去处理,这个,实在是太累了。
“大伴,对了,把内阁里各位阁老的经历文案给朕准备一下,朕要看。”杨改革忽然想起来一件事,自己这个内阁,十分的不给力,几乎帮不上自己的什么忙,否则,自己也不会这样累。
“遵命,陛下。”王承恩吃惊得很,皇帝忽然要看内阁辅臣的文案了?这岂不是说,皇帝有心换内阁了?新潮新气象,看样子,也是该到换人的时候了。
“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