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126部分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126部分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承恩也想当郑和?杨改革被“雷”得不轻。


第172章 南京造船厂提督太监
杨改革巨雷,这王承恩也想去当郑和。
“大伴,朕没听错吧?你也想去当郑和?”杨改革一脸诧异的看着王承恩。
“回禀陛下,奴婢也想为陛下分忧,这陛下说得极为在理,想大明朝,同样的地,如何养得起数倍的人?奴婢愿意为陛下架舟,远行海外,为陛下,陛下的子民寻找安身立命之地。”王承恩说到这里,也是很激动,原本面白的脸带着一丝丝的潮红。
“呃……这个,日后再说吧,呵呵,如果日后我朝海防强大了,朕倒是不在乎大伴率领一支舰队出去溜溜,呵呵,也算是大伴替朕出去耍耍威风,不过,现在,朕可离不开大伴啊!这件事以后再说吧,还有,这个船,现在都还没着落呢,对了,上次,那个什么郑怀忠,不是说要找人造舰的吗?情况如何了?还有朕记得,这召孙元化入京的,还有那些西洋教士,现在都如何了?有消息了吗?杨改革想起来,这前段时间,自己就准备造大船的,招了孙元化进京,还有那些西洋教士,准备造西洋海船,也让郑怀忠这个内廷的“工部尚书”准备造中国海船的事,现在已近过去一段时间,还不知道这事情落实得如何了,于是问王承恩。
“回禀陛下,这个郑怀忠的事,奴婢不是很清楚,不过听说他已经到处搜罗能造船的工匠了,甚至已经派人到南方去搜罗了,估计应该有点眉目了,这孙元化和那些西洋教士,奴婢估摸着,已经一二十天了,也该快了,陛下再等等,估计不日,就会到京师了。”王承恩这个大管家很称职,皇帝忘记,记不清的事他基本上都记得。
“嗯,那就好,那就赶快把郑怀忠找来,朕的心情可比大伴还急。”杨改革决定,立刻问问自己内廷的“工部尚书”,这造船的事搞得怎么样了,自己要立即造船。
“遵命,陛下。”王承恩急忙的去找人了。
乾清宫,暖阁。
郑怀忠急急忙忙的就赶到了乾清宫了,听到皇帝召见,更是喜上眉梢。这一步走对了,这后面步步都对,自己一朝对了皇帝的脾气,这皇帝就三天两头的召见自己,自己一下子就从内廷的二十四衙门里脱颖而出,俨然成了皇帝的新宠,得意得不得了,在皇宫里,也算是横着走路的那批人了。皇帝交代的事,更是努力的去忙活,忙里忙外,觉得份外有劲。
“奴婢郑怀忠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郑怀忠一脸激动,讨好的给皇帝磕头。
“嗯,郑怀忠,起来吧,上次交代给你问造船的事,你办得如何了?听说有点眉目了?”杨改革也是迫不及待的想造船了,这海军的障碍,已经基本扫清,剩下的就是不断的往海军里投钱了。
“回禀陛下,奴婢这些天,天天为陛下的事奔走张罗,这确实是有些眉目了,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呵呵,别说好听的,也别说无用的,还是说说这造船的事吧,情况如何?”杨改革可不想听别人放屁,说废话。
“回禀陛下,臣找了一些能造船的工匠,据他们说,这造海船,特别是巨舰,战舰,这还得在南方去找,据说,要在福建,南京,那边,才有,北边现在能造的船,不过三四百料,大的不过七八百料,这种船多是商船,多半还是平底的沙船,在种船在北边走走倒也自在,可是要行走在波涛汹涌的大洋之上,那是不行的,特别是要造我朝三保太监的宝船,那种巨舟战舰,更是要到南方去找人造……”郑怀忠也是肯下工夫的主,说起造船,也是头头是道,这对造船的了解,远比杨改革这个小白强多了。
“南京?福建?郑怀忠,你可是说以前三保太监郑和造宝船巨舰的地方?”杨改革也不清楚三保太监郑和在那里造船,只知道估计是南方,可能是南京,记得以前有个纪录片,说郑和的船队就是从南京出发的。
“回禀陛下,正是,陛下,要造几千料的巨舟,战舰,这还是南京,福建那边在行,正如陛下所言,我朝三保太监正是在这几个地方造船,那个船造得真的是大,据说能容纳上千人呢,站在船上往下看,犹如站在高城之上,有海上巨城之称……”说道造船,就必定和出使海外有关,一说这个,这郑怀忠的哈利子就不断的往下淌了,开始滔滔不绝的讲起来。
“停……!等等,郑怀忠,朕是问你是不是这几个地方造船,你一样一样的回答。”杨改革也有点惧怕这位有点“神经质”的“工部尚书”了,说别的还好,一说起这造船,出使,那就有点飘飘然了,对此,杨改革虽然有点小意见,不过也觉得,自己正需要这样狂热向往造船,出海的人去帮自己搞定这些事,如果遇到一个对这些事不冷不热的家伙,那才叫倒霉了,比如那些儒家士大夫们,让他们去搞造船,出使海外,这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是…,是……是,奴婢遵命……”郑怀忠立刻停了下来,才发觉自己的脸发烫,才发现,自己说话不注意对象,才发现,皇帝的脾气不错。
“如果朕重新建造这三保太监的宝船,或者说巨型的战舰,你说可能吗?”杨改革对这个问题一直比较纠结,后代一说起这造宝船,就一句话:资料丢失,造不出来货真价实的宝船来。搞得杨改革现在也不敢肯定这宝船到底有多大,说大了,怕别人笑话,说小了,怕达不到历史的高度,两头为难,现在想了想,这个问题,还是交给“专业人士”去办,自己是当皇帝的,不是干工程师的。
“回禀陛下,能,能,能,如何不能?说句不敬的话,这三保太监郑和能造的船,奴婢郑怀忠也必定能造,三保太监郑和能替陛下出使西洋,奴婢郑怀忠也能替陛下出使西洋。”郑怀忠是一门心思的要造船,然后出使西洋,一开口,话中就要和郑和比高低,话就往这边带,盼望着皇帝陛下把这个差事交给他。
杨改革巨雷,这又是一个要当郑和的太监,杨改革听了,瞥了一样王承恩,王承恩有点脸红,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这两个的想法,“撞车”了。
“能造?你确定?”杨改革也不再为这事烦恼了,决定丢给愿意搞的人去搞,自己关注一下进度就行。
“回禀陛下,确实能造,没有理由一二百年前能造的物件,到了如今就不能造了,那一二百年前的人也不是天生就会的啊!陛下您说是不?”郑怀忠十分有信心。
杨改革点点头,这个说法倒是有道理,这一二百年前就能造的东西,没理由到如今就不能造了,那一二百年前的人也不是天生就会的。
“这个事,既然你如此肯定,那朕就把重新打造巨舰,战舰的任务交给你了,你可明白?估计你还不明白,这个事也跟你说一下,不打紧,你也是这内廷二十四衙门的内臣首领,朕已经准备远征琉球了,所以,会需要战舰十数艘,这个,就准备交给你去打造了,你要尽快的开工,最多给你一年的时间,就得把船造出来,朕急用,明白吗?”杨改革也准备当甩手的掌柜了,不准备梦回未来去搞资料去了,累啊!
“多谢陛下信任,奴婢必定竭尽全力,为陛下打造出和三保太监郑和那样的巨舟战舰来,必定不误陛下的事。”郑怀忠想都不想,一口就答应下来这件事,丝毫没有考虑这一年的时间够不够的问题。
杨改革也被这个家伙吓住了,自己不过是随口说个一年时间,也不知道这一年时间够不够,没想到这家伙就如此的胆子大,一口就答应下来了。
“郑怀忠,你不是骗朕吧?你当真一年时间,就能造出巨型战舰?到时候造不出,可就是坏了军法,到时候,可是有军法处置的。”
“回禀陛下,奴婢这样说,自然是有信心和道理的,奴婢自上次得陛下吩咐,让奴婢寻找能造舰的工匠,奴婢就留心了,早已经派人到南边去替陛下搜罗那些能造舰的船工工匠,奴婢这下,可就节约了一个月的时间出来,再者,奴婢仔细的问过这海边的造船工匠,他们说,这造船,还是南京和福建最好,依奴婢想,集我大明朝最好的造船工匠,必定能以最快的速度造船,如果如此还不能完成陛下的吩咐,奴婢也就无颜再见陛下了,到时候如果造不出,陛下只管军法从事就是。”郑怀忠把自己的理由说了一下。
杨改革也是狂汗,没想到这家伙也是个“小白”,对于造船也不怎么懂,自己说一年,他就不加思索就答应了,自己如果说半年,恐怕他仍然会不假思索的答应,在他看来,集合大明朝的能工巧匠,没有什么事是干不出来的,这家伙,还是太监吗?整个一个狂热者啊!杨改革有点担心自己的造舰是不是会泡汤了。
杨改革还在担忧自己的造舰计划是不是会泡汤,这郑怀忠却还在侃侃而谈:“……,陛下,这要造船,特别是巨船,还得到南边去造,那工匠就不说了,主要还是这造船的木料,材料什么的,因为南边造船场众多,所以,这现成的材料也才齐备,陛下如果要急速的造船,就必须要到南边,或征调,或购买那些船场的现成木料,……这造船,没有一个人看着,催促,那些工匠,也就不会急,偷奸耍滑,所以,奴婢恳请陛下,让奴婢亲自到南边去督造战舰,奴婢必定会在一年之内,为陛下造出远征琉球的战舰来……”
郑怀忠这个“航海”的狂热分子,居然想跑到南边去督造战舰。杨改革也是吃惊,这太监吃了火药了啊?如此的狂热,兴奋?
“……喔!你这倒是说得有理,要造舰,而且要赶工,怕没一个人去督造,怕是不行,郑怀忠,你当真愿意到南边去督造战舰?并且保证一年的时间造出来?这北方就没有一个造船的地方吗?一定要到南方去?”杨改革觉得这家伙说得有道理,这事没人看着怕是不行,否则两三年也不一定能造好,那自己远征琉球的计划,就泡汤了。这南方木料多,就近购买,就近建造,这的却可以节约时间和成本,不过杨改革想的是在北方造。
“回禀陛下,奴婢愿意为陛下立下军令状,必定会在规定的时间里造出战舰,不过,还请陛下足额的拨下造舰的费用,允许奴婢动用大明朝的能工巧匠,这北方的造船场吗?也是有的,不过远不如南方的几个船场有名,如今的清江船厂也就造造漕运船,根本造不了海上巨舟和战舰啊?陛下……”郑怀忠傻了,如果在北方造船,那得搞到什么时候去啊?根本就没有造大船的设备和地方,也没有技术,更没有原料,这采购原料,一来二去,别说一年了,就是两年,也不见得造得出来,那时候,自己的人头就要到地上滚去了。
“那这样说,只能去南方了?”杨改革也是造船知识小白。
“回陛下,这南方的造船厂众多,木料储备巨多,这造船木料什么就近采购,征调也才方便啊!这造船的速度才快,还有,陛下,这造船的船坞,据说得有适合的地方才行,奴婢恳请陛下能让奴婢使用三保太监郑和使用过的龙江船厂……”
得,这北方的造船厂那是造漕船的,就是说,造运河里用的小船的,这南方的材料储备什么的也才充足,得,还是去南方造船得了。杨改革算是明白过来了。
杨改革用手指有规律的敲着椅子,思考者。自己在明朝,可以信任的人不多,这家伙,好歹也还是有点能力的,也和自己有点“熟”,而且对这造舰,航海如此的热心,一心想当个郑和第二,自己倒是可以考虑一下。
思索再三,杨改革道:“郑怀忠,你去南边督造战舰吧,朕需要的是战舰一二十艘,作战的人员,可能会在两三千的样子,至于要造那些战舰,这个,朕还得商议一下,这个,你先去南边,先召集工匠,清理、打造船坞,等朕的旨意,这造船的银子,可是朕的私房钱,你可别贪了,另外,也要小心,别让别人给贪了去,朕的钱,来的也不容易啊!好好的替朕办事,你的心事,朕理解,日后朕的舰队壮大了,必定会有你的一份功劳的,日后,也是有机会出使南洋,下西洋的,关键不要误了朕的事,要做朕的贴心人,明白吗?日后,如同三保太监郑和一般名扬千秋,也不是难事,等你百年之后,朕在朕的陵园里,替你找一个位置,绝不亏待你的……。你一个人过去势单力薄,恐算计不过人家,大伴,从内书堂里,挑一些算术厉害的,聪敏的,勤快懂事的,跟着郑怀忠过去,帮衬着郑怀忠,顺便学习怎么管理造船,日后扩充船厂,倒是用得着,……另外,也别让人骗了朕,郑怀忠,朕造舰,要的是物美价廉,明白吗,如果造舰三天两头的要加银子,加价钱的事,你可别给朕整出来【呵呵,参考了印度在俄罗斯造船的事。】,你先带着十万两银子过去,先前做这召集工匠,建立船坞,商议船型的事,为造舰做准备,待一两个月之后,朕给你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