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朝之梦 >

第88部分

天朝之梦-第88部分

小说: 天朝之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丽川、焦亮、何金殿、李文茂、陈开这些被郑洪、王德虎带来投靠朱济世的洪门,也在这队士官生当中,他们五人都是士官生队的队长。现在的鸭脷洲军校一共只有五个队,其中三个是步兵队,一个是骑兵队,一个是炮兵队。拢共有六百名学生,都是济世书院学生当中比较年长的学生。在经过了几个月的西式基础教育后,就发来军校,成为一期学员。计划中的学制是一年半,毕业后部分分配入济世军担任军官,部分留校担任二期学员的教官,这样二期学员就能扩招几倍。三年之后,最少就能有两千可用之军官了。

另外,在深水湾的济世大学内,还有一所军事学院,这里的教官是以丘胖子为首的英籍军官。课程也同皇家桑切斯特军校相仿,教育水平远高于鸭脷洲岛上的那所速成军校。培养的自然也是高级一点军事人才,将来可以当参谋使用,学生的数量也不多,只招了区区百余人,都是有些西学功底的学生,任怡江、黄植生都在其中。他们在锦衣卫里的工作,已经由张泽根和王云娇接管了。

“全体……立正!”

看到朱济世到来,老皮尔忙用不大流利的中文喊了声立正,停住队伍。然后跑步到朱济世跟前,大声道“鸭脷洲军校第一期第一队全体士官生,向明公报道,请明公训话!”

朱济世点了点头,大步走到组成三列横队的士官生跟前,用炯炯有神的目光扫了一下众人。所有的士官生全都站得笔直,一动不动,只能听见各自粗重的喘息声。这些人,不是兰芳子弟就是洪门,只有少数是从新加坡招募来的华人学生,但也都加入了洪门大明山,剪了辫子,接受了反清复明的思想。可谓是复兴大明,复兴中华的骨干!

“诸位,你们都是我中华的好儿郎,从各地聚集到这个小小的鸭脷洲上,来接受完全西式的军事训练,知道是为什么吗?”

“驱除鞑虏,济世复明!”

众口一词,吼声如雷。

朱济世微微点头,绷着脸,沉默半晌,才道“可是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要除鞑虏吗?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复大明吗?不是为了我朱济世个人的荣华,也不是为了我们朱家的江山社稷,而是为了中国这个国家!将来我们要复的大明,同200年前灭亡的大明不是一回事。将来大明的君王不是中华的主人,而是国家的第一公仆!君王为国家服务,而非拥有国家。这在我们中华儒学当中,就是孟子所言的君为轻,名为本,社稷次之。而在西洋,则是民族国家理论。这个道理是一样的,也是我朱济世的主张。

如今世界上的强国,如英吉利、法兰西、俄罗斯、普鲁士和美利坚,无不是这样行事的国家。他们的君王或是总统,都是服务国家,他们的朝廷都是为国民、为国家的利益服务。而现在统治中国的大清朝呢?大清朝是不是在为中国服务,是不是在为天下万民着想呢?

诸君心中的答案,想必都是一样的。大清朝是爱新觉罗家的大清朝,是几百万八旗子弟的大清朝,不是我们四万万华夏子民的大清朝。这满清朝廷存在的作用就一个,搜刮天下万民之膏,以养数百万八旗贵胄。这是什么道理?这是将我中华四万万同胞,当成他们几百万旗人的奴隶!这样的事情,在世界上只有被英吉利国殖民下的印度才有的。我中华亿兆子民,现在的命运就如亡了国的印度人一样,甚至还不如!

因为他们满洲八旗之野蛮残忍,远远超过英吉利,超过欧罗巴之任何一个文明国家!昔rì有扬州十rì,嘉定三屠,广州庚寅之劫——那可是整整十二rì的大啊!杀了我广东乡民七十万!列为诸君大半是我广东同乡,我等的祖先,就是这样被他们旗人杀戮!他们杀了人不算,杀完之后还要幸存的广州人向他们谢恩,谢不杀之恩!

这是何等的!何等之凶残!我四万万同胞,就在被这样的奴役压迫,诸君,你们能答应吗?”

“不答应!杀尽鞑虏,恢复大明!杀尽鞑虏,复我国仇!”六百名士官生,齐声怒吼。(未完待续。)

第162章八旗要振作了

现在是第二更,还是求首订,求月票,求支持,今天还有八更,明天也是八更,如何今明两天月票超过100,大罗罗还将继续爆发!

。。。。。。

广州内城校场,一行文士打扮的人站在校场边上,看着黑压压一大片的八旗兵丁在列队操练。以往靠随便比划一下弓马骑射糊弄事儿的广州八旗,今儿居然破天荒耍起了洋枪!清一色的褐贝斯滑膛枪,也不是八旗兵丁自备,而是广州将军衙门往下发的。校场之内,无论老少,人手都有一杆,正摆弄着玩呢。大概每300个八旗兵丁聚成一团,都有个领佐在教他们使用滑膛枪。

这群文士当中,有个瘦小中年眉飞色舞地道“这回广州的旗人真是振作了,一下子扩编了十五个牛录,除了马甲和炮队,全都换了洋枪!要是英国鬼子再敢上门,准保让他们有来无回!”

这小个子身边有个上了年纪,但是气度颇为不凡的老者,捋着胡须道“洋枪再犀利,也需握在精兵手里,否则也是无用,而用西洋利器,则需西法操练,远芳,广州八旗有人懂西洋阵法吗?”

问话的老者,正是新任洋务大臣林则徐,而同他说话的人叫乌兰泰,原是京旗火器营的翼长,因为广州八旗扩编新军,又大量使用火器,因而被道光皇帝派来当广州副都统。和林则徐同路南下,不过没有在长沙盘桓,因此早到了几rì。

而今天,林则徐一行刚到广州,以车马劳顿为由,推了广东官场上的接风宴,径直就来观看广州八旗新军操练了。其实,这也是道光皇帝的吩咐,要他留心八旗新军一二的。

“穆翁果然是知兵的,这西洋利器是得配合西洋操法,穆军门已经着人在广州东关开了西洋武学,请了法兰西的教官,教咱们协领和领佐使用洋枪和西洋战阵,再有协领和领佐们回来交给下面的八旗兵丁。”

“这操是几rì一回啊?”

乌兰泰的话刚说完,林则徐身边就有个三十多岁的矮壮文士插了句嘴。这人就是左宗棠,布衣之身,也不是林则徐的幕僚。乌兰泰又些厌恶地看了这个多嘴之人一眼,刚想教训几句。却听林则徐也问了同样的问题,只好陪着笑脸回道“现在是两rì一操了,每操都是大半天!就算是禁卫八旗也没有如此精练,这广州八旗新军是必成劲旅的。”

林则徐颔首道“两rì一操,倒是振作不少了。”

说完这话,就拱拱手,带着左宗棠等随从人员,离了广州内城,奔自己的洋务衙门而去了。

这广州的洋务衙门是在粤海关衙门的基础上扩建的,粤海关也归洋务衙门管辖。而白斯文则为林则徐这位远道而来的大清重臣,准备了舒适的西洋马车。

在回衙门的路上,林则徐邀了左宗棠同他共乘。刚一进车厢,林则徐便问“季高老弟,如何啊?”

“悬了!”左宗棠的回答就俩字。

“什么悬了?”

“当然是大清朝悬了!”

林则徐笑吟吟道“为什么啊?都两rì一操了,比之绿营不晓得强了多少,旗人可以振作如此,总是国朝之福吧?”

左宗棠冷笑着摇头,“这八旗子弟,要是提笼架鸟,优游嬉戏,这大清国祚或许还能有百年,可他们一旦要振作了。”他放低了声音,“呵呵……穆翁,不是我咒大清朝,这朱济世真的要成气候了!”

林则徐苦笑,“我知道,我知道的,当官的路子就这么些,旗人假装振作了,汉人的机会就更少了。”他又长叹一声,用细不可闻的声音道“可是旗人繁衍rì广,缺钱使,没官作,已经嚷嚷了几十年……咱们汉人也笑旗人腐朽,只知玩乐,不肯振作。如今他们刚有了些许振作气象,谁敢在这当口给皇上泼冷水?而且,汉人士子的路子不会全断,只是窄了些而已。”

左宗棠也压低了声音,道“穆翁,您老也是明白人,当知激流勇退的道理,您为官数十年,清誉满天下,何不趁着大清朝海清河晏的时候退隐林下呢?将来无论谁当这皇帝,一定会敬重您这位士林领袖的。”

林则徐沉默半晌,他现在做的是洋务官,少不得要和西洋列强交往,如今大清国势衰弱,这外交之事肯定不好办,稍有不慎,就是半世清明尽毁。更麻烦的是,那朱济世也不知道何rì举兵反清,到时候这广州城必然首当其冲……

“还是再看看吧。”林则徐捋着胡子叹道,“毕竟食了半辈子大清俸禄,不好就这么退下来。对了,季高老弟,那个白斯文说有个叫罗德理的法兰西商人愿意给我朝效力,还说此人颇有才干,在这次采购洋枪的差事中出力不小,想保举他一个道员,你要不要见一见?”

“一个洋商?不见!”左宗棠哼了一声,“这大清的官还真是人人都做得!”

一个洋商都有官做,可是才高八斗,智比诸葛的左宗棠左大举人,竟然还是湘中一农人,叫他如何有心情去见罗德理这位洋大人啊?于是洋务衙门也不想去了,出了广州内城,就和林则徐道别,径自去天字号码头,准备搭商船去香港见识一下朱济世其人。

这里正是全亚洲最繁忙的商港,宽阔的珠江之上,泊满了各式的商船,既有西洋式的软帆武装商船,也有中国广船,不过大部分商船都挂着各色西洋国旗,左宗棠也不认得。码头上面熙熙攘攘的全是等着上船的客商和苦力。其中客商打扮的旅客聚集在码头左侧,苦力模样的旅客则在码头右侧拥挤成一团,都蹲在地上抱着小包的行李,还有些穿着黑色拷绸衣裳的流氓样的人物在这些苦力周围巡视。

“这位小哥,请问那些苦力都是这么回事啊?”左宗棠觉得有些奇怪,便问身边的一位瞧着颇为伶俐的锦衣少年。

“回先生的话,”那少年彬彬有礼地答道,“那些苦汉子都是下南洋去谋生的。”

“下南洋?”左宗棠一愣。

少年笑道“听先生的口音不是广东人吧?”

左宗棠笑道“我是湖南来的。”

少年道“那就难怪不知道下南洋的事情了,这几年广东的收成不好,税赋繁重,民生艰难,许多中产之家都陷于困苦,升斗小民更是难以度rì。幸好南洋的爪哇、新加坡、兰芳还有英吉利人的澳洲都需要劳工,开出来的工钱也高,才给了这些苦汉子一条活路啊。”

“可为什么像是有人看守的样子?”左宗棠指着那些打手模样的人问。

“那些都是洪家兄弟,”少年叹道,“因为下南洋的船费高昂,大部分的苦汉子都负担不起,都是借了几个洪门山堂高利贷,所以才有洪家兄弟看管,等到他们上了船,自有老板出钱买下债权……实际上这些苦汉子就是卖身去南洋的,咱们广东这里管这叫‘卖猪仔’,等到了南洋,多半又要被卖一回了。”

“哦,原来如此。”左宗棠想了想,又问,“小兄弟,再请问一下,这些下南洋的汉子都被卖给什么人啊?”

“什么人都有,不少洋行都在做这个买卖,现在最大买家是济世行下面的南洋南洋贸易公司。”

“济世行!”左宗棠瞳孔微微一索,心道“高!高!实在是高啊!这些苦汉子哪里是什么‘猪仔’,分明就是一支虎狼之军啊!道光皇上的八旗兵再怎么振作也是膏粱子弟,怎么能和这些苦汉子练成的精兵打?莫非这天命真的回到大明一边了?”(未完待续。)

第163章来了个左秀才

大罗罗的第三更奉上,还是狂求月票,求首订,求全定,求推荐票,呃,凡是能求的都要求一下,今天是爆十更,再着脸皮求救没有机会了。各位大大们,支持一下大罗罗的爆更热情吧!

。。。。。。

很快就有两艘广船同时靠了岸,都挂着英吉利的米字旗。其中一艘是英资香港水陆洋行的船,是专门跑省港客运航线的,另一艘则是南洋贸易公司的船。虽然大清朝和朱济世已经快势同水火了,但是大清的水师却没有胆子碰一下南洋贸易公司的船。因为广东水师的人都已经透过各种渠道知道,这个南洋贸易公司有英国女王和王夫的股份,是正经的英吉利皇商!谁要碰一下就是开边衅,搞不好就引来英吉利大兵了……

左宗棠和那少年还有码头上的客商,都上了水陆洋行的船,由于跑的是短途,所以船上没有装多少饮水、食物,载客量自然大增,满满的有两三百人。左宗棠和那少年在靠近左舷的地方找了个位子坐下来,继续说话。

“小哥贵姓啊?”

“免贵,姓风,名成。”少年的姓氏倒是少有,往上追溯因上太昊伏羲氏之后,算是华夏民族的老姓,不过到了清朝,风姓族人已经不多,广东这里倒还有一些。这少年便是世居广州,家里世代都是行商的管事,因此从小就受了西式教育,对西洋的“奇技yín巧”极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