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朝之梦 >

第793部分

天朝之梦-第793部分

小说: 天朝之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国卫动也不动,身后几个军官却是一身冷汗,纷纷扑了上来,要按着他趴下来。大理王哭笑不得的甩开他们,“这是干什么?”

“大王,危险!”

这些都是大理国陆军的参谋,几个月前都不知道朱国卫是谁?不过朱国卫以国王之尊,和他们一起步行强袭,还身先士卒的上了第一线,已经赢得了这些大理军官的爱戴。

朱国卫笑道“有什么危险?这些印度人虽然把阵地修得非常坚固,但却没有坚守的勇气,只会远远的放枪……比起之前还是有点进步。能用这样的弱兵和我们对抗,也真是难为威尔。海明了。不过,靠这样的部队还是挡不住我们大理的忠勇官兵啊!”

听着朱国卫夸奖大理陆军,这些大理军官都面有得色,毕竟在整个大中华军队的序列中,大理军(妙香军)和暹罗军、琉球军还有朝鲜军一样,都是“弱旅”的代名词——实际上这四支军队的确是弱旅,就算眼下和大理军、暹罗军搭档的两个山地军,在明军序列中同样是两三流的部队。

如果这次上来的是东华军和日本军或是明军的精锐部队,威尔。海明有熊心豹子胆,也不敢把他们放进印度。这就是威尔。海明对明军知根知底的好处了……之前,这位爱尔兰裔的英军上将亲临古灵庙前线观战,也是为了最后确定对手的斤两。

对面的山头突然发出了欢呼的声音。接着就看见一面万字旗升起来,一天的攻击下来。锡尔赫特城正面的外围阵地,几乎给大理第一军夺取了快一半!照这个速度,最多再有三天,英印军队英帕尔集群就该被彻底击溃了!

朱国卫笑眯眯的点了点头,笑道“打得好!传令下去,此战结束,凡是有功之臣,孤王一定厚赐田宅,烈士遗孤,皆是孤王义子!”

听到这番允诺,在场的参谋一个个都露出了感激的表情,对朱国卫这位国王的尊敬顿时又重了几分。

……

‘最多再守三天……这样至少可以消耗中国人四到五个基数的弹雨,这是在拿人命换子弹啊!’

在战线的另一头,查理。戈登中将脸色阴沉地看着刚刚被占领的阵地上升起大理的万字旗,心里默默的想着。他所在的位置,已经相当靠近火线,几乎就顶在印军堑壕线的后面!

一队包着锡克教大头巾的大胡子印兵手持步枪,凶神恶煞一样站成一排,在他们前面的空地上横七竖八躺着不少尸体,都是被打死的临阵脱逃的印度阿三!在这些锡克族雇佣军的前面,则是一排木箱,都打开了盖子,里面满满的都是银光闪闪的卢比——这一套在正经的英军里面是没有的,不过在印度军中倒是经常采用,这些替侵略者当兵的印度人想来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要是没有督战队和相应的奖赏,他们可打不了仗。

当然,印度陆军当中也有能打的部队,比如被现在戈登用来当督战队的锡克雇佣军的战斗力就相当不弱。另外,还有更加著名的来自尼泊尔的廓尔喀雇佣军!为了应付可能的大明入侵,英属印度军的廓尔喀营自10年前就开始不断扩充,现在已经达到了120个之多!总兵力超过70000,是威尔。海明手中的王牌,并没有配属给充当炮灰的英帕尔集团军。

是的,英帕尔集团军就是用来消耗明军实力和弹药的炮灰!威尔。海明根本不在乎这个集团军中的几万印度阿三——只要保住大部分的白人军官,没有饭吃的印度人还不是要多少有多少?这也是戈登把战斗力最强的三个锡克步兵团留在手里的原因。到了实在守不住的时候,就由这些锡克兵护送自己的白人军官逃走。

就在查理。戈登中将指挥着炮灰部队在锡尔赫特拼消耗并且随时准备逃走的同时,大明对印度的第一次进攻已经全面的展开了。由暹罗国王统帅的印度方面军南路军,此刻已经攻击到了吉大港城外,大约40000英印军和10000名安南军以及几艘炮舰,就在吉大港南面的戈尔诺普利河布防,牢牢地将数量超过他们三倍的大明——暹罗联军阻挡在城外。

在喜马拉雅山南坡,郑永一指挥的20000西藏民兵和不丹民兵已经攻入布拉马普特拉河谷,迅速地拔出着亲英的势力的据点。

而在遥远的中亚布哈拉,另外一路袭扰印度的军队,也已经整装待发。(未完待续。。)

11919572111214289

第1391章布哈拉的载复

西清王国首都布哈拉的城北,不知道什么时候建起了一座完全中式的皇家园林,名叫颐和园——这是我们的朱大皇帝赐的名!因为这座园林名义上的主人不是西清王室,而是朱济世。这是西清王太后叶兰儿以为朱济世贺60大寿(当然是虚岁,就是1876年)的名义建造的,耗费了600万华元,其豪华程度已经堪比北京城的三山五园了。

朱济世当然明白西清太后在打什么主意,他是这辈子都不会去西清巡幸的,当然不会入住这座园子。叶兰儿纯粹是想给自己盖个园子——这个女人就是这点爱好,听戏和盖园子嘛——又怕下面的大臣反对,所以就借了这个名头。在给朱皇帝的亲笔信中,她已经都已经交代清楚了。而朱济世也挺配合,还恶作剧似的给这个园子赐名“颐和园”,并且让西清太后和大王入住其中“看园子”。

就在布哈拉颐和园的一座名叫玉澜堂的小院子,天色方才蒙蒙亮,一个二十多岁,身材矮壮敦实的年轻人,已经端坐在书房内,一件件看着西清内阁衙门送来的公事奏折。这个年轻人就是西清大王金载复,也是西清太后手中的傀儡。

在五华诸夏的国王当中,这位金载复大概是最郁闷的大王了。明明是一国之君,却长期无法染指权力,今年已经25岁的载复,居然还没有亲政。西清朝廷的大事小情,完全由太后一手把持。

所以他现在只是在看折子,看叶兰儿批好的奏折。还美其名曰学习政务。这一学就是10年!现在看起来还要继续学下去。

越看载复心中越是烦闷。偏偏还无处诉说去。西清上下谁不知道太后是大明天子朱济世的“奴婢”。谁敢夺太后的权,谁就是和大明天子过不去——虽然已经入汉十多年了,可是西清的大部分“汉人”都知道自家的根底,是不能和诸夏里头的别的国家相比的,就连他们的邻国,信奉基督教异端,行为举止都奇奇怪怪的太平国都比不了。而越是知道自己的根底,对大明天朝就越是恭顺。生怕有那么一天,大明天子一道旨意夺了西清八姓的汉人身份。

不过载复对自己的汉人身份却并不怎么看中,没有了继续看折子的心情,他就会在心里面胡思乱想。如果大清朝没有被朱皇帝推翻,现在该是他当皇帝了!现在的他是不是该住在北京城里,是不是可以自称为朕,吃饭叫传膳,上自己的老婆叫做临幸?

再想到自己的那些老婆,虽然都是西清大臣亲贵的女儿,而且还都是血统纯正的“汉人”。可是长相却一个比一个丑,要是自己当大清皇上。后宫里面该是美女成群,就像现在的大明皇帝的后宫那样……

自己这个一国之主,当得可真是够没劲的,不过这一次出兵倒是一个天赐良机!要是能亲领大军的话,得胜归来之时,就是大权独揽之日啦!

天色渐渐由暗而亮,他如泥雕木塑一般在那里已经不知道坐了多久。到了最后,才缓缓站起,在屋子里踱着步子,口中还念念有词“列祖列宗在天有灵,万望庇佑……庇佑儿臣此次可以领兵出征,横扫天竺;庇佑儿臣可以早日亲掌大权,光大西清!”

自言自语念叨完了,他就吐了口气,大步地走出了自己的书房。门外早就有深目隆鼻的“洋太监”在等候,看到载复出来连忙行礼。

“走,去给太后请安。”说着话,他就自顾自走在前头,一路往太后叶兰儿所居住的乐寿堂走去。

……

载复走到乐寿堂里的时候,西清内阁左相肃顺早就已经到了——西清的制度现在模仿大明,不再设军机处,而是行内阁制了。内阁也有左右相,不过没有议会,更没有王在法下。

现在西清的左相是金肃顺,右相是金奕誴,都是金氏王族的人。不过都不听金载复的,而是听太后兰儿的。

金载复恭恭敬敬的请安,叶兰儿也客客气气的让身边的太监搬了绣墩给载复坐下,还顺便问了些家常琐事。载复也一五一十的回答,很有一些子孝母慈的意思。不过西清宫廷里谁都知道,这对母子的关系非常冷淡。载复从小就不招叶兰儿喜欢,早些年甚至还有传闻说西清太后想要废掉载复引立朱济世的皇子为王!

寒暄问候的废话说的差不多了,金载复轻声的对太后道“母后,儿臣近日看折子,知道大皇帝的几位大王皇子都领兵上了战场,儿臣就想向他们学习。这一次不如就由儿臣带兵去阿富汗和印度吧。”

西清太后端坐在炕上,冷冷打量了载复一眼,“你能和几位大王比?他们可都是打小读军校学习军事的。”

西清的宫廷教育还是原来的老一套,儒家经典、弓马骑射加上一些帝王心术。都是些只需要粗通就行,根本不必耗费太多精神去刻苦钻研的东西——弓马骑射早就过了时,纯属体育运动。帝王心术更多的是天赋而非学问,有天赋的人一学就会,没有天赋的学一辈子也没用。至于儒家经典,那是哲学思想,懂一点就可以了,要精通了可就是哲学家了。

载复微微一笑,答道“儿臣不会用兵,可以让傅方跟着。不过儿臣和阿富汗的阿布杜尔。拉赫曼关系不错,相信对用兵阿富汗是有益的。”

西清太后幽幽地看了载复一眼,“我也知道你和阿布杜尔。拉赫曼要好,我就不拦着你帮兄弟夺回王位了。不过,你可别忘了这次出兵的真正目的地还是印度!要是误了大明皇帝的大事可就不好了。”

说起这个阿布杜尔。拉赫曼的事情可就复杂了。原来西清和阿富汗的关系并不好——因为西清太后叶兰儿一开始是装成信真神教的,可是后来脚跟站稳权力巩固,就开始露出真面目,又把佛教和儒家给捧起来了。现在布哈拉和撒马尔罕城内已经多出不少佛寺,都是西清王家供奉的,而且还恢复了科举考试,建立了不少儒家书院。

这样一来,西清和真神教教派的关系就开始紧张,过去十多年间还发生过七八次冲突,西清境内的真神教领袖也有不少遭到清洗,一些真神教激进分子也采取了极端的对抗措施,还有许多人流亡去了阿富汗依附阿富汗的希尔。阿里汗。

而西清为了报复阿富汗收留西清的流亡者,也在1869年收留了来自阿富汗的希尔。阿里汗的兄弟阿弗扎尔汗和阿弗扎尔汗的儿子阿布杜尔。拉赫曼。这个阿弗扎尔汗也一度问鼎过阿富汗埃米尔的宝座。不过时间不长,仅仅一年多就被人推翻,逃亡到了布哈拉,到现在已经有7年。阿弗扎尔汗已经在一年前去世,只剩下阿布杜尔。拉赫曼。而这个拉赫曼虽然信奉真神教,但却只是浅信,思想非常开明。对于“现代化”程度较高的西清非常羡慕,也经常找比他小几岁的载复一起骑马射猎,两人的关系的确很好。

至于这一次西清的出兵,则是在朱济世不断催促下遂行的。目的是扰乱印度西北。可是由于西清一直以来和阿富汗的对立,根本无法向希尔。阿里汗借道——自西清的撒马尔罕到印度西北的白沙瓦有1000公里以上的山路,任谁也不放心把这条生命线交给敌对势力控制。所以西清就想要一石二鸟,准备顺道把依附西清的阿布杜尔。拉赫曼扶上阿富汗王位,一劳永逸的解决阿富汗问题。(未完待续。。)

1207292711220604

第1392章在雨中

暴雨如织,天际的乌云当中翻滚的是惊雷闪电,在视线几乎不及的远方,还有几条龙挂,好像瀑布一样从空中直垂下来。

现在是1876年4月,南亚的雨季终于到来了!

大队大队的华军,就在泥泞的道路中滚滚而前,官兵们都披上了蓑衣,头戴竹笠,脚蹬草鞋,仍然保持着严整的队形。身为三军统帅的朱国卫依然在步行前进,走在队伍的中间,也如兵士们一样的蓑衣、竹笠、草鞋。

道路两旁,丢弃的全是东西,大车、武器、米面、军装……还有在泥水当中哭喊哀嚎的伤员,当然是英属印度军的伤员!

锡尔赫特战役已经在四天前结束,在查理。戈登的督促下,屡战屡败的英帕尔集团军竟然坚守了四天三夜,然后趁着夜色逃离前线,这一跑却立即成了溃逃的局面。除了少数忠于职守的锡克雇佣军,大部分印度士兵早就失去了斗志,一遇到华军追击,就在黑夜当中四散奔逃,白人军官根本无力弹压——实际上选择夜间撤退是个很大的失误。如果印度军是训练有素,士气高昂的军队,夜间撤退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对于早就处在崩溃边缘的英帕尔集团军而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