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朝之梦 >

第789部分

天朝之梦-第789部分

小说: 天朝之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勤作战的主意,想以一部吸引英印军于古灵庙一线,亲率20000精锐潜越那加丘陵,在阿萨姆人的配合下突袭英帕尔要塞,一举拔掉英帕尔这颗钉子,打开通往印度的大门。”

左宗棠和潘祖荫互相看了一眼,军务上的事情他们算不上了解。不过朱国卫提出的办法或许也可以实现,有苏严法这个阿萨姆土邦王公配合,潜越那加丘陵应该不是什么难事。至于偷袭英帕尔要塞或许不能成功,但是在英帕尔以西寻个险要把守起来,切断英印军退路也不困难,到时候英印军不是困守就是逃遁,英帕尔要塞还是可能拿下的。

“皇上,大理王的计划有可能实现,”左宗棠笑道,“咱们拉拢阿萨姆王公不就是为了潜越那加丘陵吗?只是……大理王年轻气盛,喜欢弄险,只知道带兵冲杀似乎有失君王的体统。不如将之召回阿瓦,再遣老成之将带兵入侵阿萨姆较为妥帖。”

“季高先生不看好大理王领兵?”朱济世如何听不出左宗棠的潜台词,他眉梢一挑,“现在领兵打仗的国王可不止大理王一人,朕都要将他们召回?”

“大理王一味弄险,总非持重可靠。”

朱济世看了一眼石达开。石达开道“由陆路进攻印度是没有持重可靠的,如要持重就该先在海上决出胜负,而后取新加坡,打通马六甲,再海路并进,走英帕尔、阿拉干而入孟加拉,与英人决战于贾木纳河两岸,最后再如加尔各答方可奠定大局。”

石达开说的是总参谋部早前提出的南方作战计划的内容。表面上看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但实行起来的困难也不小,主要就是海上的胜负手没有万全把握,以及新加坡要塞防御坚固,难以在短期内攻占。

大明的海军虽然不弱,但是比起英国还是有些差距的,至少总吨位还不到英国的一半,铁甲舰的个头也比不上人家。另外,海上决战也不是明军想打就能打的。英国东方舰队主力现在缩在新加坡港不露头,任由大明海军在马六甲海峡外面部署水雷也无动于衷,只是派些快速巡洋舰出来和大明的巡洋舰较量。朱国光的天津舰光是1876年1月份就参加了3次海战,不过没有取得什么战果。

而想要逼英国东方舰队出港决战,或许只有开启澳大利亚攻略和攻击新加坡要塞两个方法。

对于前者,大明海军部认为,光是攻略爪哇岛还不一定能逼出英国舰队。毕竟爪哇也不是英国殖民地。而要攻打澳大利亚又不是几千几万人的军队可以得手的,起码要动用二三十万大军,这可就牵涉到海上运力的分配——大明本土到澳大利亚的距离可不比去北美近,而且相当一段航道是在英国破交舰艇的威胁之下,必须出动海军护航,这样又会分散海军本来就不算充裕的兵力。

另外,即便大明开始澳大利亚作战,英国也不必心急火燎动用东方舰队来打没把握的决战,他们完全有时间将本土舰队的主力调往东方,然后以兵力处于优势的舰队同大明海军决一胜负。因为攻略澳大利亚的作战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根本不可能一鼓作气把兵力投送到人口密集的澳大利亚东南部。

至于攻击新加坡,大明陆军总参谋部却觉得很难在短期内取胜。因为英人在新加坡要塞的经营不是一天两天,而是长达十余年!整个要塞区并不仅限于新加坡岛,还包括柔佛海峡对岸的大片地区。整个要塞防御地带,都是堑壕纵横,碉堡林立,铁丝网、鹿砦密布。还部署了数以千计的大炮和超过15万人的守军。整个就是一只卷起来的钢铁刺猬,没有几个月的时间和几十万人的伤亡,根本填不下这个要塞。虽然明军已经制定了攻略马来亚的计划,但是新加坡要塞暂时还不会动。

因而,大明海陆军现在都赞成在印度冒一下险,如果正能把印度土邦的造反精神煽动起来,或许能让英国人的阵脚大乱。到时候,无论攻击澳大利亚还是打新加坡都会容易许多。

“若要弄险,也不能直接潜越那加丘陵,还是要和英人打一场堂堂之阵,先摸清英人的虚实再说。”左宗棠也知道强攻新加坡或是开启澳大利亚作战的难度都很大,相对来说还是扰乱印度更容易一些。“另外,靠20000人攻略阿萨姆也不保险,最好出动10万人以上的大军,统兵将领也宜用吴长庆这样的老将。”

“这样也好,先让大理王打一下,探探印度军的虚实再说。”朱济世思索了一下,点点头同意了左宗棠的建议。(未完待续。。)

1187523711197602

第1384章六成把握

朱国卫所在的位置依然是最前线,并没有听从父亲的命令返回阿瓦去坐镇。

他是在3月1日接到西南方面军要求他击破当面之敌的命令。哦,这个命令不是给他的,而是给刚刚带领一个20000人的支队从瑞保一路风尘仆仆赶来的第18山地军军长吴长庆的。两方面合兵之后,已经有了40000大军,不过古灵庙北面的印度军也得到了增援,总兵力也不下于40000人。

而那位被朱国卫甩在阿瓦王城的大理陆军总司令刘永福却没有赶到古灵庙,他已经被上下缅甸各处的混乱局面绊住了。安南人的乱军还穿着明军的灰色军服到处破坏。

这些安南人都是完全绝望的亡国之民了,在他们的老家,大明的南北交州省,现在几乎已经没有自认为是安南人的民众了。那个小小的安南公爵自治领,也在1874年安南公潘清简死后初成为大明皇帝的直辖领土——这是潘清简本人的遗愿,因为经过十余年极度贫困的折磨,自治领内的安南人不断离开,到1874年时所剩余的人口已经不足15万。安南这个民族,算是走到了消亡的边缘。

没有了民族自然也不能奢望复国,依附英国和缅甸的安南流亡者的军队现在已经沦为了英人的雇佣军。只是为钱卖命,巴不得能有个饱掠的机会,狠狠捞上一笔好去印度当个富家翁。

所以威尔。海明让他们伪装成明军烧杀抢掠的命令得到了很好的执行。一开始这些人还是在上缅甸作乱,随着大理军和明军的压迫,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又窜入了下缅甸。一边杀掠一边向尚在英人控制下的阿拉干撤退。而英人在撤离下缅甸的时候同样没有少搞破坏。经过这两方面的烧杀。上下缅甸的社会秩序已经荡然无存。盗贼横行。田地荒芜,稍微安定一些的大中城市里则挤满了难民,给接管地盘的大理王国造成了极大的麻烦。不得已之下,刘永福只能坐镇阿瓦,调兵遣将四处讨伐,期望早日恢复秩序。至于上下缅甸的农业生产……可就不是刘永福能想的了,妙香高原上的人们已经苦了几百年,都眼巴巴望着这些富饶的平原呢!由妙香人组成的大理王国临时内阁。现在正在筹谋重新分配全国的耕地,这乱子有的好闹呢!

大理国内的乱局一时半会儿没个头,也就意味着大理军和明军短期内很难从大理国得到多少补给,同英印军的战争要尽可能的快的结束,早一天杀到阿萨姆的地盘上去,就能早一日因粮于敌。

所以朱国卫和吴长庆会师以后,没有耽误片刻,立即就抢先对在古灵庙城北密沙河畔展开的英印军发动了攻击。

炮弹在英印军的防线上炸出一个个炙热的火球。印度阿三的阵地修得非常马虎,堑壕挖得很浅,也没有用木桩加固。堑壕前面也没有布置铁丝网,可能是没有这玩意吧?堑壕前面只有一条浅浅的壕沟。这样的工事如果让北美的胡安大王看到肯定笑掉大牙。不过朱国卫没有胡安那样强大的火力,倒不是没有大炮,而是他身后没有铁路网支撑的后勤线,每一发炮弹都要马拉人扛几千里才能送到,真是禁不起浪费。如果不是在古灵庙缴获了几千发缅军75mm炮弹,现在这样的炮火准备都打不出来。在大炮轰击的同时,一个营的明军和一个营的大理军已经在英印军阵地前方2000米开外的空旷土地上组成进攻的散兵线了。

“中国人的进攻阵型很不错,比英军要强!”

威尔。海明似是自言自语。他是在缅甸战场全面打响后抵达英帕尔要塞坐镇的,现在又跟着戈登的部队上了第一线。不是来指挥的,而是要亲眼看看中队的攻击力——说起来真是怪可惜的,如果今次朱皇帝采纳了朱国卫的建议,以20000精锐突袭英帕尔的话,这位英国印度军总司令恐怕就很难活着回加尔各答了。

查理。戈登看来自己的顶头上司一眼,海明的话似乎是在嘲讽大英帝国的陆军。

两人并辔停在英印军防线背后的一座小山上,可以俯瞰整个战场。华军的炮击已经停止,一千几百名华军士兵呐喊着发起了冲锋,大部分人使用的是上了刺刀的步枪,也有些人托着最新式的风冷式机关枪,走几步就停下来扫射一阵,打得印度人坚守的阵地上一簇簇的直冒青烟。

印度军的大炮也开火了,在空旷的平地上激起一片尘土,炮弹猛烈的炸开,在华军的波状队形上打出了大大小小的缺口。但是在华军的散兵队形仍然保持完好,快速地向印军压过来。

印军的机关枪也开始射击了,喷出一道道火舌从华军散兵线上扫过,冲在前面的华军象麦子一样割倒,而后面华军也没有硬冲而是各自找地形匍匐下来,一边慢慢朝前蠕动,一边用精准的射击和迫击炮给印度人的机关枪火力点一一点名。狙击手的步枪倒还好说,最多打死机枪手,在白人军官的督促下,很快就会有新的机枪手换上去。可是迫击炮却能连人带枪的将整个机关枪火力点摧毁!不到一个小时,当华军的第一波冲锋结束的时候,印军第一道堑壕上的三分之二的机关枪已经被炸成了碎片!

在后方观战的威尔。海明咂了咂嘴,“怪不得美国挡不住华军的攻势,这些人真是不好对付啊!”

“阁下,那我们还要放他们进印度吗?”戈登有些迟疑地问。

“为什么不放?难道你真能守住英帕尔?哦,对了,阿萨姆的土邦王公苏严法刚刚把一个17岁的女儿送给朱济世了……听说还非常漂亮啊!”

戈登撇了撇嘴,阿萨姆土邦是整个印度最不驯服的土邦,因为阿萨姆人不是4000年前被雅利安人征服的印度土著,他们是从中国迁移来的黄种人。而且他们也没有真正接受过印度教,种姓在阿萨姆毫无意义,因为阿萨姆人都自认为是高级种姓,没有人想当低种姓的贱民……在阿萨姆,平民百姓的奴性还没有到深入骨髓的地步,所以他们一直在反抗英印当局的统治。这也是威尔。海明决定放弃英帕尔的主要原因。

“既然阿萨姆王公已经把女儿送进中国宫廷,说明他们已经完全投靠过去,恐怕中国人可以很容易控制阿萨姆吧?”戈登再一次提醒道。“一旦阿萨姆完全落入中国之手,不出两年,这块土地上的农业就可以支持几十万大军。”

“中国人等不到两年的,他们今年就会组织大军进攻印度。”威尔。海明很肯定地道,“因为印度一旦落入中国之手,大英帝国就完了……没有印度的支持,马六甲海峡根本守不住,澳大利亚和本土的联络也会完全中断,然后这片大陆也会失去。到时候大英帝国的盟友德国和神圣罗马帝国也会倒戈,马蒂尔德是很乐意促成这个局面的。这样中国人就赢得世界霸权了,查理,你说他们能顶住这样的诱惑?”

“可是我们有几成把握可以在孟加拉地区击溃来犯华军?”

“六成。”威尔。海明微微一笑,看着戈登,“也许还不到一点。不过这也是我们能够争取的最大胜算了!”他顿了一下,“好了,我先回孟加拉了,你这里看着差不多就可以撤了,你的人打不过他们的。记着,撤退的时候给中国人留点粮食,他们吃不饱是不会进攻阿萨姆的!”(未完待续。。)

11811004511198369

第1385章只欠东风

南京,温泉宫,听雨阁。

镌刻着龙纹的银壶在炉上发出“滋滋”的轻响,白雾从壶口袅袅升起。竹帘外,雨点从檐角和竹叶上滴落,传来淅沥沥的雨声,阁中光线渐渐暗了下来,1876年的第一场春雨终于到来了。

楠本高子泼去残茶,用竹匙从纸囊中取出浓绿的新茶,放在一张白纸上,拂去细碎的茶末,投入紫砂壶中。然后拿起银壶,倒入沸水。她手极稳,流入的沸水正与壶口平齐,卷紧的茶叶微响着舒展开来,丝毫没有溢出。显然是在日本受过严格的中式和日式茶道训练,在跟了朱济世后,这手泡茶的功夫算是有了用武之地。

高子拿起紫砂壶盖,撇去壶口的细沫,盖好,用沸水淋在壶上。茶沫顺着壶身冲下,一股沁人心脾的茶香随即飘散出来。片刻后,壶身水迹干涸。高子用沸水淋过茶盏,重新斟了两杯,递了一盏给朱济世。另一杯则给了一个身披印度丽纱的女子,正是朱济世的印度选侍芭伊女王——她在朱济世的后宫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