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朝之梦 >

第478部分

天朝之梦-第478部分

小说: 天朝之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快殖民,抢占地盘,并不是想通过集体化对农产品进行“合理”分配。

不过朱济世替朝鲜王国所选择的,则是第三条道路,平分土地但是不实行农业集体化。有点像历史上50年代后的台湾、日本和韩国。这三个国家或地区的确也完成了工业化,但是他们的工业化积累并不来源于农业,而是来源于先发的工业化国家。

平分土地在那里所起到的作用,仅仅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养活更多的人口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吸收外资,而数量众多的人口则很容易转化为廉价劳动力,如果再加上义务教育制度的实行,则能够为工业化提供足够多的价廉物美的劳动力。

这样的工业化道路当然是可行的,但也有不少致命的弱点。首先是起步较慢,历史上的日本、韩国、台湾,除了日本拥有战前遗留下来的底子,很快实现了工业化,韩国和台湾的工业化起步都非常缓慢,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实现“起飞”。

其次是对外力的依赖太大,不仅市场、原材料、资本、技术都依赖外国,甚至在走上工业化道路之后还要从外国进口粮食养活本国人民,就连本身的安全都依靠美国保护!如果没有美国,台湾和南韩早在50年代就被别人统一了。而日本不是gc就是走军国主义的老路。

所以大明帝国本身想用平分土地的路子来实现工业化是根本不现实的。不过依附于大明的朝鲜倒是可以这么做,有大明帝国这个巨无霸可以依靠,朝鲜人有的是时间可以慢慢发展,晚一点走上工业化道路也不要紧,反正没有什么帝国主义敢来打朝鲜的主意。而在大明的工业化进程基本结束之后,也必然会有资本流入朝鲜。

当然,这番“好意”,朱济世并不打算和闵致禄说,就是说了他也听不懂。朱皇帝摆摆手道“总之,大明自有大明的国情,朝鲜自由朝鲜的情况,是不能走一个路子的。如今朝鲜大乱,李朝覆亡,朱氏新兴,自然可以重新定规矩!重新分配全国土地,也是新朝新气象的一种。朕意已决,尔无需多言,只要谨慎从事,你们骊兴闵氏在朝鲜的地位,自然安如泰山!”

看着闵致禄一脸忐忑的离去,朱济世又瞧瞧那个被千叶佐那子抱着的小姑娘。看上去好像挺机灵的,胆子也不小,至少不认生,也不zhidao和朱国宏那小子能不能和谐相处?

朱济世回头看了看皇后“香梅,这个小姑娘给谁带?要不让玛丽亚去调教她怎么样?”

98712338955457

第840章殖民者的血泪史狂求月票

朱济世为朝鲜王国选择的工业化道路虽然进程缓慢,但却是一条极为安逸舒适的路线。而他为19世纪中叶的华夏儿女所选择的工业化道路,却是充满了艰难和困苦,用步步血泪来形容也不为过——所以他真不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

1854年季夏,整个北兴安城左近,仿佛已经变成了一座大工地。

可以供10万人居住的城市,已经有了个轮廓,紧张的建设工程仍然在继续。从汉地各省募集来的集体农庄庄员们,正狼吞虎咽的嚼着面饼卷牛肉。簇拥得一团一团的。红袍子的官员还在当间叫着“快点吃,待会儿还要上工,一天五个大铜板的工钱不是那么好赚的!”

从四川大邑县过来的刘宗贤也哭丧着脸在一群精壮汉子中间吼着。说起来他也真是倒霉,这趟万里送人的差事就办得不好,本来想完事以后早点回家去的。可没想到在把85个移民送到指定地点后,却被一个负责清点接收的北兴安省总督衙门的六品官儿拉了壮丁!

“你姓刘是吧?”这个瞎了一只眼睛,还断了一条胳膊和一条腿的残疾官员用一口标准的南京官话对刘宗贤说,“既然如此,你就暂时留在北兴安省总督衙门当差吧!可以享受六品文官的待遇啊!”

这样也行!?

刘宗贤连忙推辞,“这位大人,下官还急着回家……”

“哦,那你回去吧。”

“可是大人还没有结清下官送来的85个移民的路费呢。”

“留下当三个月的差,到11月份会给你结清的。”

“啊?”

于是,刘宗贤就只能认命的穿上了六品文官的官服,在北兴安省总督衙门当差了。后来他才知道,北兴安省总督衙门下面一多半的官都是这样被拉壮丁拉来的!

连那个把他强行留下的残疾官也不例外——这个残疾官还是个日本人,名叫大久保利通,在几个月前的斋桑泊血战中被打成了重伤。送到蒙古的腾格里城养伤。结果被原来的第15军军长,现在的北兴安省总督李文茂拉了夫,带到北兴安省来做官了……原来这个北兴安省实在太远太苦,不仅劳动人民不大肯来。连大明的反动官僚都不愿意来,只好用这个办法,否则北兴安省总督衙门连门都开不出来。真不知道朱大皇帝为什么要和俄罗斯打仗争夺怎么一片苦寒之地?

“刘老爷,咱们都干了一整天啦,做不动了……”

“是啊,今天晚上该好好歇歇了。”

“快累死了,在老家给地主扛长工也没这么累人!”

庄员们抱怨声音把刘宗贤从对战争的反思中拉了出来——在大明国内的报纸上还有说书人的口中,这场中俄战争的意义可是崇高到了极点!前线的百万将士是在为大明万世子孙开拓什么生存空间,似乎不把北方这些苦寒之地抢过来,将来的大明百姓就要食不果腹了……

“少废话!快点吃。吃晚了干活!现在苦点累点到了冬天就有好日子过了!”

刘宗贤的面孔板了起来,下面的精壮汉子都低下头不说话了。洋枪还没发给他们呢!这些人也没和外兴安岭上下来的鞑子、毛子较量过,还是老实巴交的大明顺民!而且,刘宗贤也没有说假话,外东北这里的气候寒冷。到了冬天就是冰天雪地,啥都干不了,只能在暖和的屋子里面睡大觉。如果现在不赶紧把房子建好,到冬天可就要挨冻了。

这时拄着拐棍的残疾人大久保利通一瘸一拐走过来了,在北兴安城里面他可是个能人(废话,大久保利通不是能人谁是能人?),因为他在日本时所受的教育是偏重实干能力的。算账、工程、兵法、砍人、管理都懂不少,比一帮中国秀才官能干多了。所以也得到了重用,现在是北兴安城的工程副总管。

“到山里拉套子的队伍回来了,你们吃完饭就去卸木头吧,把木料卸好就可以休息了。”大久保利通说话的时候眉头皱着,脸色有点难看。似乎出了什么状况。

“出事了?”刘宗贤迟疑了一下,追问道。

大久保利通点点头,“在老林子里面遇到毛子了,死了六个伤了四个!”

北兴安城就在外兴安岭南麓山脚下,筑城的木料都是从周围的老林子里面砍来的。那里有俄国人和八旗的游击队活动,经常袭击砍伐树木的中国移民。几乎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冲突发生,所以每天都有人被打死打伤,不过今天一下子伤亡了十个,的确多了一点!

“他们也不好过,丢下五具尸体,还有几个被洋枪打中,多半活不下来。”

“以命换命,何苦呢?”刘宗贤摇摇头,心里面一阵发毛。去林子里面砍树的差事是轮流的,明天就该轮到他管的工程队去砍树了!真不知道还有没有命回来?

“他们不想让咱们把城建起来呗!”

大久保耸耸肩,“听在东北打过仗的老兵说,天暖的时候在老林子里很容易存活,吃的东西很多,哪怕有几万人往山里面一钻也很难找到……不过天一下雪,就什么都没有了,只能靠存货过日子,这样他们就没有办法机动了。所以今年冬天就是围剿他们的最好时机,这个北兴安城就是围剿大军的大据点,这座城最少可以屯兵五万!”

……

承德避暑山庄,勤政殿。

虽然这个夏天已经快要结束了,不过朱皇帝还没有动身返回圆明园的打算,他的两个宠妃,罗香菊和德川明子很快就要生产了。他准备等到两个孩子出生后再离开承德。这两个孩子,对大明王朝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前者如果是男孩,便是大明皇位的第二继承人——朱济世虽然觉得罗家姐妹有点笨笨的,但还是尽可能维护她们子女的继承权。而德川明子如果能生个男孩,将是琉球王国的国王。

“皇上,北兴安省总督李文茂的折子上来了,您可看了?在叫苦呢,北兴安城周围的老毛子和鞑子猖獗的很,他那里每天都死人!北兴安省的官员也人心浮动,已经有几十个五六品的官员辞官回家了,哪怕永不叙永,也不肯留在那里……”

说话的是左宗棠,内阁左丞相,大明文官之首。这些日子最让他烦恼的事情,莫过于派遣官员去几个刚刚弄到手的地盘去任职了。无论是兰芳大公国下面的东婆罗省、南婆罗省、中婆罗省,还是大明帝国旗下的北兴安省、新疆省、下黑龙江省(在黑龙江下游)、库页省、科布多省、燕然省、唐努乌梁海省、和林省和腾格里汗地,都没有什么官员肯去上任。另外,东北四省(辽宁、吉林、黑龙江、滨海)也不大受官员们的欢迎,而当地的知识分子又太少,多是些不识文字的农民,教育发展又非常落后,很难找到合格的官员。着实让左宗棠大伤脑筋。

朱济世笑着丢下手中的折子,瞧了一眼坐在一边的宣教部长兼军师罗泽南“军师,你说怎么办是好啊?整整16个省1个汗国还有一个西伯利亚公司没有官员可不行!而且要不了多久,咱们还会再多几个省,还要向哈萨克汗国派出官员,就算这些新建的省份需要的官员比较少,每个省三千总是要的,起码四五万人才够啊。朕要到哪里去找那么多官?”

981103568958118

第841章大明官场的新势力狂求月票

“皇上,五万个官可不是小数目,都快赶上伪清那会儿全国官员的总数了,依臣来看,靠从各省借调官员总不是长久之计。”罗泽南笑呵呵瞥了左宗棠一眼。

在中国,这官是什么时候都不愁找不到人去做的。现在左宗棠之所以东拼西凑都找不齐人,主要还是因为他是在现有的官僚队伍中找人。那些人已经有个官做了,自然不大愿意跑个几千里去苦寒之地当官了,就算是在级别上有所提升,也没有多大吸引力。因为这些穷苦地方的官员薪俸不是特别高,油水又少。而且就算那些八九品的官提到了六七品的衔儿,干上几年也不大可能调到南方富庶的省份当知县的。一方面大明的知县数量有限,可没有四五万之数;另一方面大明实行的是本地人当本地官,而现在被调往那些苦寒之地做官的,大多都是穷地方的官儿。

左宗棠被罗泽南一提醒,哦了一声,皱着的眉头立即解了开来。“皇上,不如开个恩科招点愿意去北方苦寒之地和南方蛮荒之岛的官吧,就和陕西省的第一次科举一块儿举行如何?”

现在大明的汉地十八省,除了陕西、甘肃,都已经举行过第一次科举考试,开始实行宪政了。而在完成了第一次科举的省份,每年的官员录取名额都是极为有限的。如广东、四川这样的大省,每三年才开一次科举,每一次的取士都不超过千人——现在的大明这里中了秀才的。都要立刻授官,而各省的官员大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年开缺出来的职位实在有些,所以求官就显得困难了。如果一下子拿出五万个官职分配到汉地十六省,恐怕要让不少官迷读书人弹冠相庆了。

朱济世却皱起了眉头,好像在苦苦盘算一般,过了一会儿,才点点头道“是得招些新人来做官了,是要开个恩科……至于各科入取比例,朕觉得不能循着普通科举的路子。需要多招些实干之才。秀才科占一成就够了,剩下的额子由武秀才、明法、明算、同文、工学等五科平分。”

左宗棠脸色一动,定定看着皇帝“皇上,秀才只占一成是不是少了?”

朱济世冷冷道“这些苦寒、蛮荒之地不需要秀才官,需要的是实干之才!”

左宗棠皱眉“可是一下子要招三万多明法、明算、同文、工学生也不大可能吧?大明有那么多实干之才?”

朱济世容色如铁,丝毫没有退让的打算“朕不大算立即开恩科,现在宣布出去。明年秋天开考……现在大明各地已经开出许多书院、学院和大学,还有提供速成教育的学校,有一年多时间让想求官的士子准备,总能学会一点皮毛吧?”

他断然又加了一句“凡是有大学毕业文凭者,再通过这次恩科考试者,都要加以重用!”

左宗棠和罗泽南这下都是心中雪亮。朱济世朱皇帝,是准备放手提拔新学学子了,明年恩科之后,恐怕有大量的济世大学毕业的学生,要步入官场。大明官场的一个新势力就要形成了!

不过湘湖一派的领袖人物们左宗棠和罗泽南,却早就已经看到这一天。他们又怎么会毫无准备呢?所以现在大明国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