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朝之梦 >

第474部分

天朝之梦-第474部分

小说: 天朝之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更让农民困苦的,还有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逐步瓦解!呃,这个乍一听好像是好事情。不过也就是后世的中国人会有这样的误解——对生产力的发展而言,资本主义的土地私有制肯定比封建土地所有制要好。但是对广大贫下中农而言,那些失去士绅身份转化为农业资本家的地主肯定是比原来更坏的,这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所决定的。

(说点废话,什么叫封建土地所有制?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土地私有加出租——要不然现在中国买房出租也能称为封建的房屋所有制了。实际上封建所有制是体现在对人的统治权和对土地所有权合一之上的。在欧洲和日本,这种土地所有者是领主。而在中国乡村,则是士绅地主,他们是乡村的实际统治者,同时又是土地所有者,因此才算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实际上,他们是变相的封建领主。

而这些变相领主的统治基础并不是骑士和武士们的武力,而是科举制度!所以在科举制度的一系列改革之后,相当一部分失去考试资格也没有功名在身的地主便不再是士绅,而是转换为普通地主或是农业资本家了。而被这些新兴农业资本家剥削的劳动人民,也不是贫下中农,而是雇农,是农村的无产阶级!)

“现在苦啊,给刘扒皮家扛长工,不但春秋两季不得休息,连夏天都要到刘家的黄连地里做活,冬天还要修水坝修水车,日子真是比黄连还苦!”

“都说现在是圣天子在朝,是光复盛世,是什么扬威海外,拓地万里,可咱们老百姓的日子却连前朝都不如……”

这个话题好像有些敏感了,张张满是怨色的朴实脸孔都紧皱着不再说话。过了良久,才有人叹了一声。

“说起来也不是没有出路……安仁镇上招募集体农庄庄户的衙门可是大门敞开着。听说还多了下南洋的路子,是皇帝老子的橡胶公司招人,去婆罗洲拓荒种橡胶树和棕榈树的。平均每人有100亩地可以种树,橡胶公司还派人教,还给树种,还负责收购生胶、棕榈油,在树木长成之前还肯借钱借粮食,以后只要交三成收获给公司当地租就行。好像是很发的买卖啊……”

“发是发啊,可得有命花才行!杨老白怎么死的?那个集体农庄是要人命的地方!婆罗洲那里的熟地早就被橡胶公司开发完了。现在要去土著生番的地盘上开拓……说是农庄,其实是军户啊!家家发枪,天天打仗!要不然人家为啥搞集体农庄?100户编一庄,这就是军队啊!”

“唉,天底下本就没有白拿的好处!留在家乡就是苦捱,出去闯荡就是拿命换富贵!总归不让老百姓得安逸……”(未完待续。。)

961107408938240

第833章无产阶级在壮大三狂求月票

就在大家忙里偷闲抱怨着眼下不得安逸的苦日子的时候,一个人正好走过来,看到这些人坐着不干活,大声道“都在干什么呢?活都做完了吗?老爷我一天花一个大铜板雇你们,还管两顿饭,是让你们来聊天的?还不快干活!”

来人虽然也是一身农人打扮,但是衣服却干净整洁,而且还趾高气扬,看起来格外让人讨厌。

“刘老爷,我们都已经做完事情了,地里面的黄连都收完了,再收要到明年咯。”

“不就是一天一个大铜板嘛,成都城里面新开的纱厂一天给三个大铜板呢!”

“是啊,刘老爷,咱们的工钱该涨涨了吧?再不涨,咱们就去婆罗洲种橡胶树了。”

农renmen嘴里一口一个老爷,心里面却是不服气的。刘家老六刘宗贤是真老爷,堂堂大明朝廷九品芝麻官,还有秀才功名。你刘宗英算哪门子老爷?那个秀才是清朝的,眼下大明复辟,不认清朝功名啦!

刘宗英冷冷一哼,脸色阴沉无比,刚才还在唠叨的农人都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不敢说话了。

拥有六十亩水浇地,四十亩种黄连的坡地,还开了一个磨坊和一个酒坊的刘宗英刘大资本家现在虽然不是士绅了,但是刘家在安仁镇上的积威犹在,他六弟又是九品芝麻官。这些升斗小民还真惹不起他。

刘宗英沉着脸道“不想做了是吧!不想做就滚蛋……去成都,看看那些广东人开的纱厂要不要你们这些粗手粗脚的庄稼汉?想去婆罗洲就更容易了,去安仁镇衙门报名就是。你们报一个名。镇上的官老爷起码就有十几块钱的回扣!不过你们就苦了。一路风餐露宿,还要漂洋过海,没到地方就得死两成!到了婆罗洲还得和土人打仗,你们这些人能拿枪使炮吗?可别把一家老小都丢在万里之外!”

实际上,刘宗英的这番话真是好话!在眼下的广东、江南,由于工业化的发展和出洋出关的人口日多,农村的劳动力价格的确在上涨。别说一个大铜板,就是翻一倍也雇不着人了。但是在四川。劳动力还是非常富裕的。一天一个大铜板,一年扣除春节就得给350个大铜板,折合银元3块半,还管两顿饭(当然是没什么菜的),比起原来当佃户的时候赚得还稍多一些呢。所以真不愁招不到人。

“既然收完了连就再除一边草,然后就收工吧!老爷我今天高兴,晚饭给大家伙加菜,有鱼有肉!”

说完了话,刘宗英哼着小曲就走了。别看他刚才凶巴巴的,其实心情是haode没话说。今年黄连的收购价格比去年翻了一倍还多!而且收货的商户直接到了安仁镇上。不用他把黄连运去成都了。他已经粗略计算过了,光是这四十亩栽黄连的坡地。就能有两千元的利润,真是发了!看来接下去又要再买些土地了,手里的现钱很快就能过三千,上haode水浇地至少要买四十亩,还要买牛,另外再开垦些坡地出来种更多的黄连……

刘宗英走了半晌,这些聚在一起的农人才有人说话“这刘老爷怎么发善心了,请咱们吃肉吃鱼?”

另有人道“他是发财了,刘家这两年真是越来越兴旺了,可咱们的日子还是那么苦,到底是为什么啊……”

……

四川大邑县代理县令王安国这些日子却很烦躁,他也是秀才功名,在四川省第一次科举考试中的成绩很好,是整个成都府的前十名!所以被委任了代理大邑县令一职。虽然是代理,但也已经让他这个24岁的前清举人飘飘然自觉升天了。要zhidao和他同榜中秀才的那些人,大部分都还是八品、九品的芝麻官呢!他却已经是堂堂正七品代理县令。而且大明现在实行的是本地人做本地官(府以下),所以整个成都府的县令都是代理的,这个代理变成正式也是早晚的事情。到时候,他可就是从六品的县令了!在仕途之上,他算是比同龄人先行了一步,而且还keneng步步领先!将来封疆入阁,也是有望的。

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却让他头疼的要死。大明行的是秀才为官,没有吏员的体制。原先维持地方政权运作的师爷、书吏、捕快、衙役等人,现在都有秀才和武秀才充任。但是这些考场上出来的人物的办事能力却实在不敢恭维!之前离职的那些吏员,又在暗地里使了不少绊子。

更让王大县令感到不便的,还有大邑县士绅体系的崩坏现在可不是乱世了,士绅们的权力基础又变回了功名而非武力,顶多养几个看家护院的打手,谁要是敢私蓄军队,那可是造反的罪名!可是朱皇帝的科举改革,却让相当一部分士绅失去了参加考试的资格。而没有功名的白丁,如何敢称士绅,如果敢统御地方?

好在被派到各个镇公所去做芝麻官的秀才,大部分也是原先士绅集团的一分子,这些人对地方上的情况也比较熟悉。再家上县公局的成立,又将一部分地方有力人士整合进了统治集团,所以忙乱了几个月后,总算把局面给稳定下来。四川省派来的巡查官往来了几回,都还比较满意,这个代理县令算是坐稳了。

可是现在,大邑县在他的治理之下,却出现了土地迅速集中,地主大量退佃的情况!

土地兼并没什么,这个问题困扰中国少说也有好几百年了。而且前明、伪清还有眼下的新明,都不怎么抑制兼并。真正让他感到扎手的是愈演愈烈的退佃风潮。其实退佃这事儿一直是存在的,不过并不是很严重。因为在过去,官府并不下乡,农村实际上是由士绅统治,绝大部分的土地都集中在士绅手中。而士绅是不大会亲自经营土地,都是将土地出租给佃户。所以退佃的事情并不多见,闹出来的纠纷也不多。

可是现在这两年,由于官员田产登记、土地清查、田税一刀切等政策的实行,特别是科举设置年龄上限之后。使得许多地主(主要是失去士绅身份的地主)要么出售土地,离开乡村。要么收回田地,雇人耕种。而退佃过程中,又出现了无数纠纷,而且还时常闹出械斗,隔三差五还会出个人命官司。不是佃户打死了田主的家人,就是田主逼死了佃户。而佃户的族人又把死人抬到公堂上来,要他这个县太爷决断虽然眼下大明的大部分县太爷是不管审案子的。但是成都府所属各县的判官还在集中培训,暂时没有上岗,案子就只能由县太爷们胡乱判定了。

而今天县衙大门刚一打开,安仁镇首富刘宗英又送来了土地买卖的文书和地契,要求过户。还一纸诉状,将拒绝退佃的安仁镇佃农王小三告上了公堂,要求县衙派遣衙役驱逐王小三一家……

“怎能如此为富不仁!这个刘宗英难道就不怕激起民奋吗?”

王安国在他的县衙里面书房里面转来转去,嘴里念念有词,说得都是对刘宗英不满的话儿。不过不满归不满,他可不敢驳回刘宗英的诉状。因为这位刘首富是大邑县公局议员!还入了大明保皇会。虽然不是官身,但是却有监督弹劾官员权力。现在他提出的要求虽然不合人情,却合国法!王安国要是不依法行事,县公局一准弹劾他!

961458258940493

第834章封建在崩坏狂求月票

“抚台大人,如今咱们四川表面上虽然是风平浪静,可这表明平静之下,却正是暗流涌动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波涛汹涌了。”

四川巡抚衙门之内,成都知府徐树铭皱着眉头,语气沉凝。

“寿蘅,你说的事情,本部院岂能不知?当下的四川,就是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富者之地跨县连州,而贫者却无立锥之土。不是迁徙万里,就是给人充当雇工,获取些微薄收入。我们这些为天子牧守一方的民之父母,实在是问心有愧啊。”

说话的是四川巡抚刘蓉,他在四川巡抚任上已经呆了差不多六年,对下面的情况当然是了如指掌。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在大明复兴之前,也的确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富庶之地。富商豪门的数量虽然不及江南、广东、山西,但是普通民人的生活却不难过。比之江南、广东可安逸轻闲了许多——用后世的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们的话说,四川就是一个典型的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四川的土地非常肥沃,足以滋养生活在此的人民。四川的交通相当不便,不像江南闽粤那样很早就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甚至在这场反清复明战争中,四川所遭到的震荡也是汉地十八省中最轻的。既不是明清交战的主场,也没有被太平天国蹂躏,更不是大明皇帝下足力气去改造发展的重点地区。

但就是这么一个几乎被各方面遗忘的角落,现在也不免开始经历封建社会和经济瓦解所带来的阵痛了。而对这种阵痛感觉最为灵敏的,除了最底层的贫下中农。大概就是如大邑县令王安国和成都知府徐树铭这样的大明民之父母了。

今天在四川巡抚衙门的签押房内的。除了徐数铭和另外四川省下面的知府。还有刚刚调任四川副巡抚的沈桂芬和四川省公局议长王郎云。前者的职位有点类似布政使,是协助巡抚负责民政的高官,后者则是四川首富自贡大盐商王家的大公子,还花钱买了个伯爵头衔。

“抚台大人,这事儿还真不怨咱们蜀地的地方官,其实四川之外的地方也都是这个样子。在江南八省,土地兼并的情况更加严重,南京、上海、广州、武昌和长沙。都有大片大片的棚户,都是失地农人进城以后搭建的。我看咱们这个成都城早晚也是这样,咱们现在还是早点买些成都周围土地,准备出租吧,省得到时候贫民连搭棚户的地方都没有。”

王郎云先开的口,他两手一摊,在他看来,四川的乱象才刚起来,将来准保更加严重!

“土地兼并还不可怕,可怕的是退佃。过去是小农失地沦为佃户,如今却是连佃户都不得做了。长此以往。真是不得了啊!”

“那有什么办法?现在不少田主都不大愿意招佃了,招佃总不如雇人耕种划算……虽然每亩单产低一些,还要多养几条牛,但是还是比招佃划得来。”

“而且现在的田价也太低,四川这里上好的水浇地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